第171章

  “逻各斯”,亚里士多德那个“万物始基”的概念。
  他们这个学派,认为万事万物的本源,是理性、是逻辑、是秩序,而不是混乱。
  灰原每次读到这段,都觉得自己和那些两千多年前的哲学家们,心有戚戚焉……
  人类,其实还是想给混乱的世界找一套规则,哪怕这套规则,藏在大脑最深处最隐秘的神经元里。
  她喜欢这个名字。理性之钥,意识深海的通行证。
  不是解药,不是毒药,是一把钥匙。
  钥匙意味着门,门意味着通向未知的可能。
  她走到书桌前,打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实验数据。
  这颗药的作用,远不止“提高智商”那么简单。它能模拟无限可能,根据服药者的知识、经历和智商,在梦中,构建出无数个平行世界。
  那些世界或许荒诞,或许真实,但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
  “灵感……”灰原的手指停在笔记本上,“我真的需要这个吗?还是说,只是想逃避现实?”
  今天有些不同。又是破案,又是打雪仗,她的身体略略疲惫。
  而她的大脑,却怎么都感觉在躁动。
  人类对大脑的利用率,充其量百分之十。
  白天,遵循规则、服从理性;
  夜晚,梦境却绕过审查机制,自动挖掘那些被隐藏的知识碎片。
  一些在清醒时,出于种种原因,不敢想象的关联、那些被理智压抑的直觉,全部在潜意识里悄悄运算。
  她在意的,是那“大脑的利用率未曾触及的百分之九十”里,到底藏着什么。
  如果只用了智商180的百分之十,可以做出a药,那么如果利用了剩下的百分之九十……
  会不会突破这三维世界的限制?
  白天学到的东西,像散落的珍珠,零碎无序。可在梦里,大脑会自发地串线……主动建立联系、推导出原本看不到的规律。就好像给一堆杂乱的拼图,找到了背后更加容易拼起来的图案,一切豁然开朗。
  这药,还可以挖掘被压抑的记忆。
  有些东西,以为忘记了,但其实一直存在,只是深埋在意识之下。
  梦境,会唤醒那部分记忆。
  最重要的,是基于知识和潜意识里的记忆,模拟无限可能。
  梦境,是模拟的实验场。灰原可以模拟出各种不可能在现实中重现的实验条件……推演各种假设,而不用担心现实实验的成本、风险、人际关系限制。
  比方被柯南撞见她和某好莱坞妖姬一些事情后的尴尬。
  因为醒来后,一切清零。
  坊间的那些聪明药、认知增强剂,灰原都研究过,无非是提升多巴胺、肾上腺素的分泌,强行唤醒大脑皮层里沉睡的神经元……但她不满足于此,她要的不是“量”的提升,而是“质”的突破。
  “人类太渺小了,”她心里想着,手指轻轻转着胶囊,“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不过是在利用大脑皮层那点可怜的5%到10%的资源。”
  她脑子里浮现出艾伦图灵那个科学家的样子……“停机问题”的提出者,不就是在说同样的事吗?再强大的算法,也会有极限,因为被自己定义的规则锁死。
  可人不一样,人脑是湿件(wetware),是充满噪声、混乱、矛盾、情绪、直觉的杂乱系统。
  白天的时候,这些杂音都被压抑住了,大家都得装作很有逻辑的样子,殊不知最有创意的解答,往往藏在那些“杂音”里。
  而她的逻各斯之钥,就是要把这些杂音解放出来。
  到了rem睡眠阶段,大脑这时候不care什么逻辑不逻辑,开始疯狂地开荒,神经元随机放电,本来八竿子打不着的记忆碎片,被胡乱拼在一起,海马体像开了挂一样……这时候,人脑利用率反而是最高的。
  那些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可能其实都知道这回事。门德列夫做梦顿悟到元素周期表,凯库勒梦到蛇咬住自己的尾巴才想出苯环结构……他们不是“想”出来的,是梦出来的,在梦里实现了顿悟。
  而灰原做的事,就是用药物模拟、甚至放大这个顿悟过程。
  就像在玩一个最高权限的模拟器游戏,服药者就是游戏里的主角,大脑是服务器,而逻各斯之钥是管理员权限。
  一般人以为,聪明人厉害在于能解决已有的问题,但灰原知道,真正厉害的,是那些能看见不存在的可能性的人。
  牛顿厉害,不在于他解出了三大运动定律,而在于他首先问出了“为什么苹果会掉地上”这么乍一看很蠢的问题。
  把信息全部打散,重新排列组合……每一次吃下逻各斯之钥,她都能看到几个不同的分支。
  这些分支,像迷宫一样在梦里展开,每一条路,都是一个平行宇宙。而她要做的,就是在梦醒时,把那些岔路口和路线图,记下来。
  实验笔记什么的。
  白天,大脑被各种规则、偏见、习惯性思维所束缚。人们只使用了它极小的一部分潜能。
  像一座巨大的图书馆,包含了古往今来所有的知识,但是人们只愿意待在门厅,翻几本容易读的畅销书。
  但在梦里,尤其是在逻各斯之钥引导下的梦里,监督者下班了,大脑,可以肆无忌惮地狂欢。
  开始东拉西扯地联想,把从小到大看过的书、做过的事、听过的故事全部像拼图一样胡乱拼起来,而这种拼图的合理性,和智商成正比。
  这才是“逻各斯之钥”的精髓。
  灰原睁开眼,再次看向掌心的紫色胶囊。
  模拟。
  基于什么?
  基于服用者自身的知识储备、记忆库、思维模式,以及……智商水平。
  是的,智商。这个冷冰冰的指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服用者的智商越高,知识体系越庞大,思维越缜密,那么在梦境中,逻各斯之钥所能模拟出的“可能性”,就越接近真实,越具有预见性……
  反之,如果是一个知识匮乏、思维简单的人服用……
  大概只会做一场光怪陆离、逻辑混乱的噩梦吧。
  灰原歪了歪聪明的小脑袋,略略翘起漂亮的唇角。
  这药,很公平。只回馈给配得上它的人。
  毕竟是她开发的药。带着浓浓的,俯视人间的精英感。
  从这个角度看,她和喜欢在案件现场,不好好大白话赶快破案下班,非要故弄玄虚,装谜语人耍酷的侦探们,比如柯南、服部、世良,倒是殊途同归。
  说白了,是对自己在专业领域的优势,颇为骄傲罢了。
  还有那个不好好一枪高效率地解决,非要各种加戏的黑衣组织杀手……
  灰原闭上眼睛。那个金发女人的形象,立刻浮现在脑海……那双优雅的蓝眼睛,那抹永远完美的红唇,还有她每次低语时呼出的,诱人声音。
  “如果她知道我研发出了这种药,会怎么想?”灰原自问自答,“大概会说‘小小的科学家真了不起’,然后用那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眼神看着我吧。”
  灰原摇摇头,甩掉驱散脑海中那个女人的身影。
  今晚,她该专注于眼前的任务。
  对于她来说,这大米高粱做出来的以活性酶为基础的药,无疑是集合了古往今来生物学的大成。
  她知道自己的价值,也知道自己的能力。组织,不是白白砸重金培养她的。
  同样是宫野家的女儿,明美就没有受到组织这样的培养。乌丸莲耶,或者说boss,精明得很。
  “今晚,会模拟出什么样的游戏呢?”好奇心,攀爬上心头。
  灰原站起身,走到窗前。外面的落雪世界,被夜色笼罩。
  她小小的倒影,映在玻璃上,与黑暗融为一体。
  梦中,她会成为另一个自己。或许更真实,或许更残酷。
  她曾梦见自己,亲手杀了琴酒。
  梦里她没有犹豫,没有恐惧,甚至没有快感。只有一种冷到极致的平静。
  醒来后,她的手,在发抖。
  但不是因为杀人而发抖,而是因为她在梦里发现了琴酒的破绽……
  一个她白天想不通的细节,在梦里,被她以“杀人者”的视角理解了。
  她在那一刻意识到,这颗胶囊带来的,不只是“可能性”。
  是模拟。
  模拟一个“如果我不是我”的宇宙。这让她,兴奋又害怕。
  如果她是贝尔摩德,会怎么想?
  那个女人,在现实世界,已经是颇为游戏人间的态度了。
  如果真的进入解锁了智商加强版的梦境,这样没有后果的游戏场……
  想到这里,她手一抖,差点把药掉在地上。
  “贝尔摩德……”
  一个危险、美丽的变量。
  一个总是出现在她梦境里的人。
  一个,她无法用逻辑解释的人。
  她曾试着在梦里,控制自己不要想起她,不要让她出现,打扰主线任务。但越是压抑,贝尔摩德的面孔越是清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