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彭氏又搭讪道:
  “说起那一金女娘,有一桩奇事,我说给夫人听听,那双英巷的宋氏,大雪天里滑了胎,命都不保了,吃喝不得,都说她要撒手去了,
  经这一金女娘料理了一阵子竟大安了!正月里我还和她吃酒呢,她管这叫……食疗,对,食疗,多亏了食疗进补,才能出了小月子,如今也不再一味的茹素……”
  “食疗?”
  那庾氏像是听进去了。
  彭氏大为高兴,和她拉扯起来。
  只见庾氏也将那卤作的牛肉吃了一片,点了点头,不似先前冷落她了。
  前厅的事季胥并不知情,她只管尽心做菜,眼瞅天色不早就要回去了。
  这家的马夫将她的枣红马儿牵了来,她得了丫头给的金子。
  当面过了秤的,不多不少,一两的数目,仔细收在荷包里,系了内里一圈白毛的羊裘,就要打马回家了。
  “和彭夫人说,我这就回去了,若还有用的上的,只管到安陵邑的桑树巷找我。”
  “等一等,等一等。”
  只见彭氏笑盈盈追了出来,她刚从大门恭送了庾氏,这筵席人家吃的好,她特来角门处道谢的。
  “这是府里新得的一件貂裘,女娘拿着,或是送人或是卖钱,也是我的一点心意。”
  **
  “多好的料子呀。”
  “瞧瞧这油光水滑的大毛,雪地里穿着一点儿也不冷罢?”
  这身黑貂裘,季胥拿来孝敬田氏了。
  田氏原想留给她穿,或是卖了换钱的,季胥哄道:
  “我年纪轻,穿不出这样的黑貂裘;若卖了,咱家也不等这份钱使,还是留着阿母穿,多体面呀,这是女儿的孝敬。”
  哄的她试了,田氏越发爱不释手了,睡前都得捧出来摸摸这料子。
  次日,刘老姑、秋老姑来家里说话,看了这身貂裘,也是赞不绝口的。
  “我家有件羊裘,还是他大父生前穿的,留着春娘,春娘又给了孩儿们,能穿两三代人,这貂裘,我只看那些富贵人家的夫人大老爷穿过,多水滑呀,必定能当传家宝了。”
  秋姑也咂嘴,摸了又摸,“啥时候也叫我家那口子买一身来。”
  “你汉子贩货挣着大钱啦?”刘老姑道。
  说起这事,秋姑有心告诉她们:
  “我家那口子托人捎话来了,说是在巴蜀贩货挣着些钱,回来就能置办上两间屋子了。”
  田氏也高兴,“那感情好,我正想和你说这事,却又不好开口,家里多了金豆,年节里来客,三间屋子就住不开了。
  你家要置办屋子,那仓库那处,我正好收拾来给金豆住。”
  金豆一直住在西屋,那处还堆了粮食等杂物,之前正月宋氏并小幺到家里来玩,小住了两日,金豆还是在凤、珠那屋睡了两日,给她们腾了西屋。
  田氏想着,后院仓库那处不再赁出去,收回来,相隔的院墙推了,那屋子留给金豆住,外间还能放粮食等杂物,西屋则留作客房,这样更妥帖。
  “不过也不急,你有去处了,慢慢搬也使得。”
  田氏道,都是街坊邻居,也有情分在。
  秋姑道:“不会耽误你的事,孩儿他阿翁回来了,在桑树巷置办一处小院
  儿,咱们还能做邻居呢。”
  说了话,对着件貂裘稀罕够了,秋姑又叫他们孩子唱歌来听。
  旺儿扭扭捏捏的,秋姑唆使道:
  “多大个人了,前儿在家还唱给我听呢,就是那《大风歌》,唱给大家伙儿听听。”
  这《大风歌》,田氏也是知道的,是蒙学的范书师教给孩子们的,每年惊蛰过后,朝廷要举行春祭,仪式浩大,百官齐聚,连皇帝也会露面。
  为这仪式,将从三辅地区各处的蒙学里,挑选百名童男童女,祭祀时合唱高祖的《大风歌》。
  范书师那处早也教了她们传唱,说是最后要挑五个品学好的,唱的好的,等到祭祀那日,和其他各处的学子,当着全城官员百姓的面,合唱这歌。
  田氏道:“二凤、小珠也会,和旺儿一起唱来,我们听听。”
  旺儿红了脸,季珠也在田氏怀里扭股糖似的不肯,季凤倒不忸怩,大咧咧的唱了起来: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只是她不大记诗词,唱的不流利,一屋子笑开了。
  季胥向着炉子烤风干栗子,笑时一颗栗子滚到榻下去了。
  金豆也暖和的蜷在边上,听的有趣,一面拣些爆了壳的,剥了金灿灿的肉,捧给季胥吃。
  “你也吃。”
  季胥吃了一粒,才说话,隐隐听见外头叩门。
  “来了来了。”
  金豆一叠应声去了,只见拿回来一封名帖,竟是黎家夫人庾氏的。
  “黎家?就是茂陵邑的黎家?”
  刘老姑听说了吃惊道。
  “那仆妇说的就是黎家。”金豆道。
  “是出钱建蒙学的那黎家?不可能,重姓的罢了。”
  秋姑很是不信,问道。
  田氏与她们同样不识字,凑过来,只见这名帖是一尺长,小半尺宽的木牍,正反两面都写了极为端方的字,向女儿问道:
  “这上头写了啥?”
  “是那黎家的帖子,说是请我登门庖厨。”季胥道。
  “姑舅大母咧,真是那巨富的黎家!”
  田氏又是惊,又是喜。
  季凤则道:“好啊!看他黎富业还有啥说嘴的,阿姊可真能耐。”
  这里三个姑子对着名帖稀罕研究了一番,眼瞅要做晡食了,才散了各自回家了。
  刘老姑和她女儿、女婿好好嚼说了这事,听的这对夫妻都不敢信。
  “这么着,咱家小花以后也别学梳头了,还是去做庖厨,才是大出息呀!”
  她女婿吴斗道,被刘春娘驳了,
  “安生些罢,这不是简单的事,咱家只会梳头,又没有擅做炊的。”
  秋姑则拉着旺儿说:“你要好好读书,以后做了官,出入高门的,戴的是进贤冠,穿的是官服,终究和做炊的厨人不一样。那样的庖人膳妇,进了人家里也坐不得席面,只能在灶下忙活。”
  又说他扭捏不肯唱歌的事,
  “才刚我让你唱,怎么不唱呢?小珠怯生生的;二凤不好读书,记性差。你比她们唱的都好,连范书师也常夸你有长进,依阿母看,那被选中的五个人之中,必有我儿,这可是你露脸的机会!”
  旺儿在她跟前,才唱了两句,又说:
  “范书师夸我唱的好!”
  秋姑越发心满意足了,这日没有叫他点灯苦读,旺儿哄过她,乐的在屋檐下玩冰锥子。
  第152章
  这日,田家姊妹上学去,季凤跟他们蹴鞠时,嘴快的说了自家阿姊要去黎家登门庖厨的事,惹的那些市井子弟满心艳羡。
  “你阿姊真有能耐,连黎家也去得。”
  “不知那黎家是啥样的,是不是金子做的地,玉石砌的墙?”
  “等你阿姊见着了也和我们说说呀。”
  这事自然也在五陵子弟之间传了个遍,他们则不乐意了。
  王昌和黎富业一样,很是不喜欢那些关外民,偏偏范书师愿意招收他们,这蒙学的地都被他们给脏了,得知这事,问黎富业:
  “你不是说你家绝不许一金女娘登门吗?怎么还下帖子请她呢?”
  “是呀,她阿姊做的菜就那么好?”另人道。
  黎富业可是带头抵触关外民的小学子,这会反倒将人招到家里去了,他们都跑来问:
  “你们黎家怎么请了她阿姊去呢?”
  这是他阿母的主意,黎富业正为这事不自在,偏偏都来问,于是推开他们,脸色沉沉的走了。
  柏树上积雪未化,太阳出来了,那些市井子弟不嫌冷,雪地里也要蹴鞠,将一颗皮革缝的羽球追来撵去,脸上金灿灿的。
  那里季珠也高兴,蹲在树下一面玩雪,一面告诉小幺这事,
  “阿姊做菜好吃,连黎家也下帖请她,全家都替她高兴。”
  “阿姊真厉害。”小幺比划道。
  看的黎富业越发的恼怒,攥紧了拳,只听小僮敲钟示意开课了,他才忿忿的转身进去了。
  不一会儿,堂室内呜啦啦满了人,范书师先宣布了选中唱《大风歌》的五个名额,他将名字念来:
  “黎富业,王昌……”
  这事虽小,但也是在百官面前献唱,他选的人,有四个都是五陵子弟,他们的雅乐是从小熏陶的,唱的的确好,且这样的大场面不易露怯,再个,也有他们出身显赫的缘故。
  这名单一出,那些五陵子弟脸上有得意的光彩。
  市井子弟则灰悻悻的,尤其是旺儿,他们都觉得,这次献唱的五个人,全是那些五陵子弟了,他们这样的必定没份了。
  还剩最后一个名额,却听范书师顿了顿,念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