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重生>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97节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97节

  “没错,我们目前使用的空对地弹药,是以需要凌空投掷,或者有一定滑翔能力的精确制导炸弹为主,加上少量空射巡航导弹……但这些武器如果面对有比较完整防空体系的对手,要么对载机不够安全,要么很容易被中途拦截。”
  “所以我提议,应该尽快将高超音速飞行器从验证项目转为正式型号……这是任何现有的防空系统都无法有效应对的武器!”
  说到这里,他转过头看了一眼芭芭拉·威尔逊和约翰·斯顿。
  “没错,总统阁下。”
  斯顿首先点了点头:
  “在过去两年里,我们和波音公司已经对hyper-x研究开发项目的成果,也就是x-43a高超音速试验机进行了两次飞行测试,并且分别达到6.83马赫和9.78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成功验证了超燃冲压发动机作为高超音速飞行器动力,以及利用钨合金和镍合金生产大型飞行器外壳的可行性。”
  紧接着,旁边的威尔逊也补充道:
  “我们空军研究实验室同样和波音公司合作,正在快速推进x51a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工作,目前,超燃冲压试验样机已经解决了铜制热沉结构和变宽度流道的问题,并且在2003年6月生产出了符合飞行要求的全状态地面样机,还分别以开路式和闭环式燃料供给系实现了燃料冷却和供应……”
  “相比于nasa方面主要用于飞行测试的x43a,x51a可以使用jp-7航空燃料,无需考虑低温推进剂的长时间储存问题,所以完全具备进行武器化应用的可能。”
  “如果华夏人认为,通过在防空领域的一些小动作就能够应对我们的进攻,那么和x51a相当,甚至性能更好的高超音速武器将会向他们……甚至是全世界证明,我们的空中力量,仍然有能力撕破任何对手的防御!”
  整理资料,请一天假
  常总的大宝贝要试飞了
  需要找一些高空液体发动机试车的资料。
  请假一天。
  ps:
  其实站在2005年的视角看,美国的高超是真先进的。
  上一章里我写的x43a连续两次试飞成功不是给美国上的buff,是真成功了。
  一次差一点7马赫,一次10马赫。
  美国人技术确实是有的,问题是工程能力后面逐渐烂完了。
  第1209章 摸着美国人过河
  第四代战斗机的发展路线,毕竟是决定未来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航空兵主力装备情况的大事。
  不可能航空工业内部开场会就算完事了。
  研讨会出不了什么决定,但最终形成的结论也要进行上报,作为最终决策的重要依据。
  包括在现场只是唱配角的航空动力、电子科技、兵器工业等几个兄弟单位,也要分别提交与自身任务相关的研究现状和可行性报告。
  这些事情虽然看似不起眼,但涉及到的行业和单位数量极多。
  千头万绪逐一落实下去,怎么也得花上几个月功夫才能搞定。
  年末之前能开始走立项流程就不错了。
  不过,常浩南这边对于研制第四代发动机算是“蓄谋已久”,之前交上去的那份80项技术清单,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同样的作用。
  所以只是用了大约一个月时间,帮助刘永全和万中辉等606所的骨干技术人员梳理了一下后续工作内容。
  正如他之前和孙琮所说的那样,涡扇10g作为一种成熟型号的改进版本,完全可以放手给逐渐成熟起来的新一代工程师们自行完成。
  至于常浩南本人,倒也没有像张洪飚所担心的那样很快再次前往镐京。
  因为计划用于高超音速验证弹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很快就要开始第一阶段地面试车了。
  这一次,大洋彼岸的两个对手,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放在了同一个地方……
  ……
  一个月后。
  京城,航天六院101所。
  尽管六院本身位于镐京,但作为一个在编职工近万人的大型单位,其下属机构自然遍布大江南北。
  其中,165所、101所和801所,是国内目前仅有的、能够系统性进行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的三个地方。
  从地理位置上讲,最方便的当然是位于镐京本地的165所。
  但这里的新型号发动机试验区主要面向大推力发动机试验,且已经完成了煤油-液氧系统的相关改造准备,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常浩南所需要的测试。
  好在验证弹上面的液体发动机体量不大,所以在排查解决掉一批分系统测试过程中发现的技术问题之后,就直接装车运到了云岗试验中心。
  当然,这些都是发生在过去一个多月时间里的事情。
  而今天,则是正式启动第一阶段测试的日子。
  相当巧合的是,五角大楼也在京城时间的当天凌晨,正式公布了自己的高超音速武器研发计划……
  于是,常浩南这边刚一坐稳当,早已经等在小会议室里的陈志巍就把摆在桌上的一份报纸推到了他的面前:
  “常院士,您看看这个。”
  说话时,脸上还带着压抑不住的笑容。
  “嗯?”
  常浩南一低头,就看到版面最上方用醒目的黑色字体印刷了一行标题:
  《震惊世界!美军将装备新型超高速巡航导弹,可在一小时内打遍全球!》
  还没等他看得太详细,陈志巍又迫不及待地继续开口道:
  “美国人这次打出来的旗号,竟然和您之前提出来的概念不谋而合!”
  “一小时打遍全球,多响亮的说法!”
  语气中除了兴奋以外,却还颇有几分惋惜:
  “只可惜咱们顾及到国际影响,没有在公开媒体上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否则就能让美国人跟在后面吃咱们的瓜落了……”
  “……”
  饶是以常浩南如今的定力,听到这里也有些绷不住。
  毕竟这个一小时打遍全球的说法,确实是美国人那边原创的。
  去年底在西郊宾馆做报告的时候,他为了让下面的非专业出身的领导同志们对高超音速武器有个概念,才搬过来稍微用了用。
  本来觉得这种高级别的内部报告,内容不会扩散到太大范围。
  谁承想可能是因为效果太好,导致上级在下发的文件当中原样引用。
  总之项目组内的部分中层负责人,也都一并看到了这句话……
  “咳咳……”
  常浩南借着咳嗽的动作,掩饰了一下自己的表情:
  “我们现在还处在韬光养晦的阶段,低调点不会有错,也没必要去和对方去争这些虚名……”
  “再者说,就算我们真的进行了公开的宣传,美国人也不可能在舆论层面上吃亏,到时候肯定就会选择其它的说法,结果也是一样的。”
  他一边说着,一边又仔细看了看报纸上内容——
  虽然标题颇有点xx震惊部那意思,但眼下的标题党倒还没发展到十几年后那样无法无天的程度。
  所以下面的正文部分还是颇为充实,几乎占据了一整个版面。
  而且还附上了一张x43a和一张x51a的高清彩色图片。
  只不过,后者已经摆脱了“技术验证飞行器”的身份,被正式定名为agm180巡航导弹。
  包括空射的a型、水面舰艇发射的b型和潜射的c型。
  整体外形和x51a几乎没有区别。
  只是为了容纳额外的战斗部而稍微加长了弹体长度,不带助推器的飞行体重量也相应从680kg增加到了800kg。
  其中基础型agm180a预计将在2006年实现点火,2008年结束前进行首次飞行测试。
  “看起来,美国人也有点坐不住了啊……”
  常浩南放下手中的报纸。
  他从重生到现在已经有足足十年时间,前世的很多细节在记忆中都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了。
  但他能够确定,x51a的首次测试是在京城奥运之后的两三年里才进行的。
  因此,美国人显然是特地提前了他们的研发时间表。
  “我估计是七月份的事情,让他们感受到了一些危机感。”
  陈志巍也颇为赞同地点了点头:
  “美军仗着自己的空中优势,一直以来都以射程很短的制导航弹作为主力弹药,而隐形机虽然有很大优势,但终究还是可以被完整的防空体系提前发现,导致打击的突然性降低……”
  “但如果在稍远……比如二三百公里以外的地方使用高超音速武器,那留给我们防空系统的准备时间就会被极限压缩。”
  两个月前那次阵仗颇大的海空对抗,虽然被双方同时压下了报道,但对于太平洋两岸的业内人士来说,都不算什么秘密。
  常浩南又盯着桌上的报纸看了一会,接着释然地摆了摆手:
  “威慑是双向的,就像当年的原子弹一样。”
  “在敌强我弱的总体背景下,多一种相互威慑的手段,显然对我们更有利……”
  说到这里,他突然想起了当年陈老总那首妙笔生花的《咏原子弹》,只好强忍笑容,把后面的话给憋了回去。
  不过,陈志巍显然没有这样乐观:
  “但是对方公开出来的时间表,可还是比我们快上很多啊……”
  2005年这会儿,美军虽然已经取消了一大批冷战末期开始研发的装备,但至少表面上给出的原因都是发展路线问题。
  诸如f22战斗机和弗吉尼亚核潜艇这类被保留下来的型号,研发流程也都比较顺利。
  所以对于波音方面给出的高超音速武器研发计划,绝大多数人肯定还是抱着认真的心态看待。
  而且,也必须承认,美国的高超音速计划到目前为止,发展可以说一切顺利。
  在常浩南还在考虑用火箭发动机+双锥体弹头搞验证弹的时候,波音那边用氢氧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的x43a都已经成功试飞过两次了。
  “我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就好,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