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重生>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945节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945节

  也就是涉及到猎鹰z商业卖点的性能。
  主要是三部分。
  速度、航程,以及客舱安静性。
  也是除了安全性以外,作为公务机最重要的几项性能。
  安静性可以分散到整个试飞过程中进行测试,不需要作为单独的科目进行。
  而出于保证测试效率的考虑,航程肯定要安排在相对靠后的阶段。
  毕竟12000km以上,足够从伦敦直飞京城。
  甚至可以放到试运行过程中,作为宣传噱头的一部分。
  就像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航空界热衷于以各种花样横跨大西洋一样。
  所以,当前阶段的核心科目,还是最大飞行速度。
  尤其是华夏方面设计的新型机翼,在此前进行的地面颤振测试当中,极限容许速度竟然达到了惊人的0.990马赫。
  比一开始拿出来的设计指标还要高。
  当然,这个数字已经是飞机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意思是再快就直接拉断了,并不是说飞机真的能以0.99马赫平飞。
  甚至在试飞当中都不会触及这个速度。
  达索又不是波音,不能真把试飞员当消耗品用。
  但作为一型以高速作为卖点的机型来说,多留一些安全冗余,总归不会有坏处……
  “查尔斯,我们检查了飞行参数记录设备,确定本次试飞中,飞机在平飞状态下达到,并维持了0.92马赫的空速。”
  梅里格纳克机场的一座机库当中,试飞负责人罗柏·布丹从猎鹰8z的机舱中钻了出来,对正在不远处查看客舱噪音记录数据的查尔斯·艾德斯坦纳大声汇报道。
  说着大步流星地来到测试工作台前,把手中的记录设备放到桌面上,擦了下额头上的汗之后继续道:
  “我得说,这架飞机最妙的设计既不是航速也不是噪音,而是客舱截面积……我终于可以在一架公务机里面站直身子,不用弯着腰像钻狗洞那样走路了……”
  “感谢斯奈克玛……呃……总之,感谢那两台推力够大的新型发动机,猎鹰z的客舱截面高度比同级别型号的平均值大了8厘米。”
  “别看这个数字不太起眼,但对于平均身高的乘客来说,刚好是能否直起身子的临界点……”
  艾德斯坦纳一边说着一边抬起头,眼神复杂地看了看罗柏手中的记录器——
  0.92马赫,实际上是猎鹰z在前期宣传过程中画出来的饼。
  也因为是个饼,所以最开始就特地没标出到底是空速还是地速。
  他原本的想法是,找个顺风的天气,让飞机的gps速度(也就是地速)突破当时所在高度的0.93马赫即可。
  再不行还可以浅浅俯冲一下。
  总之就是春秋笔法拉满,只要能避免虚假宣传指控就完事。
  这也是业内某种公开的秘密了。
  有钱人通常自认为时间很值钱,所以很吃这类宣传。
  但实际上,没人会真的在乎那10或15分钟时间。
  然而。
  谁承想。
  他本意是坏的,但是给执行好了。
  在换用阻力更低的机翼之后,这架飞机竟然真的在平飞中达到了0.92马赫的空速……
  这下可好。
  猎鹰8z总共三个主要卖点。
  高航速。
  靠的是别人设计的低阻力机翼。
  大航程。
  靠的是别人设计的低油耗发动机。
  安静性。
  靠的是别人设计的隔音短舱和主动降噪系统。……
  虽说飞机总体设计还是由达索牵头完成的。
  但艾德斯坦纳怎么想怎么觉着不对味。
  猎鹰8z作为一款公务机领域的划时代产品,结果仔细一看,发现时代都是由别人划的?
  第1055章 公务机搞军用?
  不过,罗柏·布丹显然没有注意到艾德斯坦纳的些许emo。
  对于只负责试飞任务的他来说,毕生乐趣都集中在探索一个型号的性能极限,并不太愿意关心研发过程中的那些利益纠葛。
  因此,在稍作停顿之后,又继续道:
  “其实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这架飞机还远没有到达极限,如果按照最开始的计划在试飞过程中进行一段浅俯冲,那应该能突破到更高的速度……”
  罗柏说着伸出手,在半空中比划了一个向下俯冲的动作。
  这个有点疯批的提议直接把艾德斯坦纳吓得一哆嗦,内心直呼你们搞试飞的是真不怕死——
  他最开始确实也想过靠浅俯冲来做个弊,但那是因为按照当时的估计,猎鹰8z由于体量太大加上机身较粗,平飞状态下的最大空速连马赫数0.9都到不了。
  这种情况下,乘着顺风搞一搞浅俯冲加速,风险还在可控范围内。
  可如今,实际飞出来的结果比当初的计算快了差不多40km/h。
  别看这个数字按照比例计算不太高,甚至连5%的偏差都不到。
  但这可是跨音速段。
  不夸张地说,每1km/h的速度变化,对气流和结构产生的影响都是难以预知的。
  至少对于艾德斯坦纳来说是难以预知的。
  如果一直保持平飞也就罢了。
  毕竟没有纵向过载,即便发现速度进入危险区,也可以仅通过慢收油门来实现平缓的减速。
  至少不会出现什么机毁人亡之类的大问题。
  但要是进入俯冲状态,那等到需要改平的时候,情况可就难说了。
  万一出现锁舵,乃至机翼拉断……
  艾德斯坦纳只是稍微往这个方向想了想,就觉得脊背发凉。
  不出意外的话,猎鹰z将会是他职业生涯当中负责的最后一个重要项目。
  既然当年画出去的大饼如今都已经圆回来了,那剩下的任务就是保障型号能够平稳落地,并获得商业层面的成功。
  冒险的事情他老头子年纪大了,做不来。
  “还是不必了。”
  艾德斯坦纳果断回绝:
  “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测试都是达标即可,现在既然已经飞出了0.92的设计指标,那后面的测试重点应该转向这一速度下的容许包线范围,而不是一味地继续加速。”
  “而且,根据我们的飞控程序设定,无论飞机在任何情况下空速超过0.9马赫,都会发出报警并自动进入减速程序。”
  说话间,他又把罗柏刚拿过来的数据记录仪接在了专用的读取设备上面,准备亲自确定一下试飞数据,然后从里面截取比较亮眼的一段拿出去当宣传材料。
  “嗯?”
  罗柏不由得一愣:
  “还有这种限制?”
  “嗯……从过去发生的一些典型空难吸取教训,专门加入的。”
  艾德斯坦纳的回答有些模棱两可,显然不太想在这个话题上继续纠缠:
  “当然在试飞过程中没有装上,你们试飞员肯定不需要这些……但是商业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就不好说了……包括你刚才说的俯冲,今后也可能从飞控层面限制大角度的爬升和俯冲动作。”
  旁边的罗柏顿时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大家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
  说到这个份上,哪还能猜不到是什么原因。
  “总之,你记得尽快安排一下……”
  就在艾德斯坦纳准备结束这段对话的时候,另一个声音却刚好从身后传来:
  “实际上,查尔斯,根据我们对本次试飞中发动机工作数据的分析,sea650还有进一步增推的潜力……”
  二人转过身,果然看到正从旁边一个小隔间里走出来的伊恩·维斯塔。
  “这我当然知道。”
  艾德斯坦纳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
  “可是猎鹰8z已经是整个系列里面最大的型号了,就算重新设计出更大推力的航发,恐怕也只能留给支线客机来用……”
  显然,他会错了意。
  以为对方是说在同样核心机的基础上,还能设计出更大推力级别的产品。
  这确实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毕竟sea650本质上可以算是小涵道比的非加力型号。
  哪怕别的不动,只换上一个大点的风扇,也能把推力提高到9-10吨。
  只是没有合适的装机对象罢了。
  但维斯塔却摇了摇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