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重生>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09节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09节

  实际上,兰顿·克雷并没有听说过。
  他当然知道希尔伯特,但也就仅限于知道而已。
  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听懂对方的意思。
  “你是说,我……呃……咱们研究所,也可以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号召数学家们来解答?”
  亚瑟·杰夫摇了摇头,似乎是对克雷的不自量力有些无奈:
  “光是号召肯定不行,希尔伯特在1900年的时候已经是举世闻名的数学大师了,他提出23个数学难题自然有人响应,咱们研究所……”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看沙发上的克雷:
  “咱们研究所最多算有个名字,谈不上什么名气……所以要想有足够的影响力,那还需要一些添头。”
  “伱是说……悬赏?”
  “对,金额越大越好。”
  杰夫回答道。
  “那……十万美元?”
  克雷试探着问道。
  “噗——”
  杰夫差点把刚喝进嘴里的咖啡吐出来。
  “十万美元还少?”
  克雷感觉有点头皮发麻。
  要知道,他每年虽然给研究所提供大量经费,但这种对科研的赞助其实是一种避税方式,相当于并不需要他本人真的损失多少钱。
  但要是悬赏的话,那钱可是结结实实地撒出去了。
  “十万美元确实不少,但你既然要的是噱头,那肯定不够。”
  杰夫回答道:
  “至少得一百万美元。”
  “嘶……那我要是也提出23个……两千三百万美元?”
  “不是……”
  杰夫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首先,现在大概率已经没有23个分量足够的数学问题让你去悬赏了。”
  “其次,既然是悬赏,那就是被解决之后才需要给钱,你不会以为能一直被留到现在的那些数学问题,会很容易就被人解开吧?”
  “如果我们把问题的难度等级拉得高一点,比如霍奇猜想、黎曼假设、n-s方程的解析解、还有庞加莱猜想这些,我估计再过几十年都未必能有人解决,到时候你的悬赏一直挂着就行了……”
  一番解释下来,克雷也意识到,这个思路确实可行。
  紧接着,他认为,既然希尔伯特列出的问题叫做“世纪数学难题”,那他悬赏解决的这些问题,怎么也得有个更高大上的名字。
  “不如我们就把这些问题叫做‘新千年大奖问题’,或者‘千禧年数学难题’,如何?”
  “出钱的是你,叫什么我都没意见。”
  杰夫的眼中也闪着名为兴奋和野心的光芒:
  “但悬赏中具体包括哪些问题,我希望能由我来决定。”
  第831章 揭示宇宙的形状
  “当然可以,老朋友。你是这个研究所的负责人,这本来就应该是属于你的工作。”
  兰顿·克雷几乎不假思索地笑着回答道。
  但是。
  紧接着,他的语气便严肃起来:
  “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快。”
  “千年数学会议下个月就要举办,如果我们想赶上参加,那无论如何,都要在这个月之前开始进行舆论造势,否则恐怕很难获得邀请。”
  而亚瑟·杰夫却皱了皱眉头。
  作为一名数学教授,他自幼就表现出了颇为天才的属性。
  从小到大的数学考试,基本全部都是满分。
  就这样,他一路顺风顺水地进入了哈佛大学。
  然后,天就塌了。
  很快他就意识到,天才和天才之间,也是有差距的。
  就如同那句著名的话——每个nba里的饮水机管理员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乔丹。
  每个哈佛里面的学渣,也都是自己生活中的天才。
  而很不幸地,亚瑟·杰夫就成了其中一个。
  当然,说他是学渣,确实是有些夸张了。
  毕竟在从哈佛毕业之后,杰夫还是留校任教,并一路晋升成为了教授。
  甚至也算是跨入了“数学家”这个门槛里面。
  但也就仅限于此。
  这么多年下来,他早就对自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
  想要靠正经学术成果实现青史留名,难度已经比较大了。
  只能来一些剑走偏锋的路子。
  因此,他必须考虑,这会不会是他此生仅有的机会。
  千禧年数学难题。
  每解决一个悬赏一百万美元。
  噱头足够了。
  哪怕不了解数学的人,也至少能看得懂一百万美元的含金量。
  唯一的问题是学术界。
  如果选择的问题理论和现实意义不够高。
  或者单纯就是不够难,你这边发布没两年让人三下五除二全都给破解了。
  那确实也能青史留名。
  只不过是以小丑的形象留名。
  因此,在这件事情上,必须足够慎重。
  思索半晌之后,杰夫提出了个折中的方案:
  “反正只是造势,只要把百万美元悬赏这个要素给宣传出去就行了,至于具体的悬赏清单,我们可以留个悬念,等到大会上再公布,这样效果没准还更好。”
  “这样也好。”
  兰顿·克雷从善如流:
  “但至少要先确定下来名额,我是说,总共设置几个悬赏问题,刚才你说过,现在可能已经没有23个问题留给我了。”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他是想完全复刻希尔伯特的操作。
  但既然客观条件不允许,那如果只是比对方少上一两个的话,反而落了下乘。
  莫不如更少一点,实现物以稀为贵的效果。
  “那就……七个?”
  杰夫这次倒是很快给出了答案。
  其实他心里现在已经确定了大约五到六个问题,之所以选择7,是因为在欧美很多文化中,7都是个有特殊含义的数字。
  既然要炒作,那就得要素拉满。
  “就这么定了。”
  克雷点了点头:
  “过两天,就以克雷研究所科学顾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一条通告,说为了推动数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我们决定拿出七百万美元,面向全世界悬赏七项数学难题的答案……”
  ……
  八九十年代,尤其是90年代前中期的时候,华夏媒体对于国外消息的关注度,几乎是接近病态的。
  它不是那种国外发生了什么大事然后关注一下。
  而是无论有没有事,都要关注一下。
  甚至某些官方背景的媒体,都会添油加醋地报道一些国外的鸡毛蒜皮。
  你可以说这是乍一开放之后对于外部世界的少见多怪,当然也可以说这是捧外国人的臭脚。
  到眼下世纪之交这会,尽管得益于常浩南对时间线所造成的改变,让一部分国人对外国,尤其是美国的滤镜有点碎裂。
  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对时间线所造成的改变,导致华夏民间积累起来的情绪也要弱上不少。 96年初的事情,毕竟已经过去很久了。
  而年初成功加入wto,更是让一部分人又重新燃起了对于西方的幻想。
  总之,虽然相比于90年代的情况有所好转,但像是“悬赏700万美元”这种大活,还是很快就传到了国内。
  效率堪比二十多年后的自媒体时代。
  只不过,常浩南却没有在第一时间关注到。
  当唐林天拿着报纸兴冲冲地跑到计算中心想要找他的时候,只得到了“常教授闭门谢客,正集中精力解决关键问题”的回答——
  在常浩南带着栗亚波从上沪参加完取证庆祝仪式回来之后,就一头钻进机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