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张亦琦望着他们努力的模样,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感伤。在这个封建且人吃人的时代,多数人的命运在出生那一刻便已被悄然注定。上位者为稳固自身统治阶级的利益,精心制定了一套严苛细密的制度,打着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的幌子,构建起以顺从为核心的君主专制秩序。但凡不遵从这一秩序,等待他们的唯有死路一条。
  可时代的洪流便是如此,难以逆转。张亦琦接受过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教育,她深知在生产力未高度发展之时,妄图改变生产关系,不过是徒劳无功。人人平等,莫说是在七世纪,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也依旧只是一个遥远的理想,难以完全实现。死过一次的她,如今深切体会到,能在有限的自由里,按照自己喜爱的方式度过一生,已然是莫大的幸福。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人根本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功名利禄、权力地位,这些世俗的诱惑实在太过强大,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前行时,很容易在追逐这些东西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忘却自己最初的本心。就像她自己,也是在死后才明白,原来自己最初的梦想仅仅是成为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她并非渴望成为科学家,也从未想过要改变世界。倘若当初她能抛开晋升、排名、科研这些身外之事,单纯地做一名医生,那么上辈子的生活想必会轻松许多。可她直到生命尽头,都还在一味地责怪自己不够努力。多么荒谬啊,当自己历经千辛万苦,以为已经跨越重重艰难险阻,轻舟已过万重山时,却惊觉真实的世界仿佛乌蒙山连绵不断,山外还有山。自己耗费了半辈子才换来的生活,竟并非自己真正向往的。
  当然,这些消极沮丧的想法,她不能讲给正处于奋斗关键期的两个少年听。分别在即,张亦琦思忖着自己也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能送给他们。思索片刻,她想起苏轼的一首诗,觉得用来赠予少年再合适不过。于是,她铺开纸张,提笔写道:“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写罢,她将诗与一些铜钱一同装入信封,交到正在为梦想拼搏的两位少年手中,真心希望他们将来都能过上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 。
  离营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崔致远率领着长宁公主、宋婉瑜,以及太医院的四位太医,还有杜环、何长生,提前七天踏上了回京的路途。朝阳如火,将辎重车的影子拉得悠长,崔致远正站在一旁,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仆从,将最后几个箱子牢牢地捆扎结实。
  长宁公主轻轻掀开马车车帘的一角,一想到终于可以摆脱这条件恶劣的军营,又能与心上人一路相伴返回京城,她的心里满是欢喜。可当她的目光落在面容憔悴的宋婉瑜身上时,喜悦瞬间被心疼所取代。她在心里暗暗埋怨二哥太过狠心,宋婉瑜不辞辛劳、千里迢迢地赶来,二哥却连个好脸色都不给,还把人吓得生了一场病。宋婉瑜不过是因为喜欢二哥,她又有什么错呢?再想到宫里的皇帝哥哥,对皇嫂也是那般冷淡,难道仅仅因为她们是首辅之女,就不配得到心爱之人的回应与珍惜吗?这些想法在她心底翻涌,可她也清楚,这些话是绝对不能说出口的。对于女儿家的心思,她或许还能为皇嫂和婉瑜据理力争几句,可一旦涉及朝政,她心里明白什么该过问,什么该避嫌。
  车轮缓缓碾过碎石子路,发出沉闷的声响,长宁坐在马车里,下意识地数着宋婉瑜咳嗽的间隔。
  “婉瑜,你也别太伤心了。”长宁在马车上轻声安慰着她,“二哥哥应该很快就会回京了,等回去,我就去求皇祖母给你们赐婚。皇帝哥哥和二哥哥最听皇祖母的话了,只要皇祖母开口,这事儿肯定能成。”
  冬阳正中,雕花窗棂的影子斜斜地投射在宋婉瑜的裙裾上。她微微垂眸,静静地望着青砖地面上斑驳的光影,白玉般的指尖无意识地在青瓷茶盏边缘轻轻摩挲着。团扇上绘制的金丝雀,在暮色的笼罩下渐渐失去了原本明艳的色彩,随着她微微颤抖的手腕,扑簌簌地抖动着尾羽。
  “这强求来的赐婚……”宋婉瑜的声音轻得如同飘落的桂花,柔弱又带着几分无奈,话还没说完,她便下意识地咬住下唇,鲜艳的胭脂在齿间晕染开,留下一抹残红,“只怕殿下会当我是攀附权势的庸脂俗粉。”
  “怎么会呢。”长宁连忙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地说道,“你这么好,长得又漂亮,二哥哥就是平日里太忙了,只要给他些时间,他一定会喜欢你的。”
  宋婉瑜缓缓抬起眼眸,眼底泪光闪烁,恰似雨后沾露的梨花,楚楚可怜。
  “可是……”宋婉瑜的指甲在青砖上划出几道几乎难以察觉的白痕,“殿下从未……从未亲口说过他的心意……”
  “那是他端着亲王的架子呢。”长宁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保证道。在她看来,宋婉瑜实在是挑不出一点毛病,不仅美貌动人,还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实在想不明白,二哥怎么会不喜欢这样的女子 。
  长宁轻声细语地安慰完宋婉瑜,心情稍定,便抬手轻轻掀开了马车的窗帘。她的目光不自觉地落在前方骑着高头大马的崔致远身上,刹那间,一种难以言喻的甜蜜涌上心头,她的脸颊微微泛起红晕。车队悠悠前行,抵达驿站后,众人纷纷下车稍作歇息。
  驿站的檐角下,风铎随风轻晃,发出清脆的叮咚声,仿佛在低吟着一首古老的歌谣。崔致远坐在一旁,手中紧握着粗陶茶盏,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就在这时,长宁提着绯色的裙裾,莲步轻移,缓缓在他身侧坐下。崔致远的目光不经意间扫到她腰间新换的羊脂玉禁步,心中猛地一震。他的思绪瞬间飘远,想必那日张亦琦就跪在这块御赐之物前,铠甲与石板相撞发出的沉闷声响,仿佛还在耳边回荡,清晰得如同昨日之事。
  “致远哥哥的披风都叫风沙浸透了。”长宁手捧着鎏金手炉,身子朝他身边挪了半寸,温柔地说道。她发间的金累丝凤钗在暮色的余晖中闪烁着细碎的光芒,宛如点点繁星。“回京后我让尚服局用浮光锦……”
  “公主。”崔致远猛地站起身来,动作急促,玄铁护腕磕在石桌上,发出一声尖锐的铮鸣,这声响仿佛也将他的声音割得支离破碎,“臣去察看车驾。”
  长宁见状,心中一紧,猛地伸出手攥住他的袖口,眼中满是焦急与委屈:“自从我来军营后,你便处处躲着我!难道在你眼里,我是吃人的妖怪不成?”
  “公主金枝玉叶,末将只是一介武夫,实在不配与公主平起平坐。”崔致远单膝跪地,铠甲的鳞片划过粗砺的地面,发出一阵沙沙的声响,“就像那日,张军医也不敢。”
  长宁怔怔地望着他,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你……你这是在替那个军医抱不平?”
  “是!”说罢崔致远头也不回的朝外面走去。
  帐外暮色骤然浓稠起来。长宁维持着攥袖的姿势僵在原地,指尖还悬着半寸未说完的柔情,掌中锦缎却已随着那人抽身的动作寸寸冰凉。
  另一边,与王妈妈和田大叔依依惜别后,张亦琦重新换上初来玉门关时的粗布麻衣。想到即将和沈冰洁一同踏上旅程,她心里满是欢喜,脚步轻快地前往军营汇合。可到了地方,她瞬间愣在原地,不仅沈冰洁在等她,还有萧翌、两位从京城来的贵公子,以及气质仙风道骨的高先生。
  考虑到男女有别,且高先生喜静,众人便分乘三辆马车出发。高先生独自乘坐一辆,萧翌原本也有马车,可他偏爱骑马,便与陆珩、许临书一同策马而行,他的马车因此空着。沈冰洁与张亦琦同乘一辆,只是沈冰洁同样热衷骑马,于是张亦琦便厚着脸皮独自霸占了宽敞的马车。光线好时,她就在车厢里专心看书,看累了便倒头睡去。她不通骑术,偶尔想透气,就坐到驾车的位置,可曾有一次差点被颠下车,之后便乖乖回到车厢内。
  萧翌和沈冰洁身为武将,常年征战,行军打仗大多在马背上度过,南下的官道平坦,他们自是轻松适应。陆珩身为宫中御前侍卫,武艺高强,骑马对他来说轻而易举。高先生一生四处游历,也早已习惯旅途的颠簸。但这一路对书生张亦琦和贵公子许临书而言,却苦不堪言。
  许临书只骑了一天马,便果断选择回到马车。连续多日在马车上颠簸,张亦琦感觉自己的骨头都快散架了,不过她向来能忍。何临书却不同,自幼养尊处优,哪吃过这般苦头,即便隔着高先生的马车,张亦琦都能听到他的叫苦声。好不容易结束了陆路行程,终于踏上水路。登上船后,张亦琦在床上足足躺了三天,才总算恢复了些许精气神 。
  他们搭乘的是一艘极为宽敞的客船,萧翌出手阔绰,为每个人都安排了上等的单间,还会将单独备好的精致吃食送进房间。不过在房间里闷得久了,大家难免想出去走走。张亦琦用完晚膳后,便独自一人来到甲板上,想要吹吹风、透透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