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她看那本小说的时候,前面情节还记得挺清楚,越往后头记得越不真切,再加上来到这个世界后,很快就意识到现实事情的发展,不会按照小说一般,她活着,就一定会改变小说剧情,所以李暮歌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忆过小说剧情了。
  越是不回忆,忘得就越多。
  她能记住主角是八皇子,七皇子辅佐就不错了。
  “呃,这位杨家三小姐,是不是太子妃的侄女啊?”
  李暮歌小说剧情记不清楚,世家的人已经记得七七八八了,学习环境果然非常重要,放在现代,李暮歌连她家里的亲戚都认不全。
  更别说这些跟她八竿子打不着的世家大族成员。
  现在,她一下子就记起来杨家三小姐是谁了。
  杨家现在是太子妃的父亲当家,但是府上的排序,已经是太子妃下一代了。
  也就是说,这位杨家三小姐是太子妃哥哥的女儿。
  七皇子今年十八,那位三小姐应该和李暮歌如今差不多大,十六七的样子。
  “正是,是差了些辈分,让姑侄做妯娌,这些世家大族是真不讲究。”
  大公主对杨家看不起得很,皇后也是出身世家,她觉得能想出让太子妃侄女嫁给七皇子的皇后脑子有坑。
  李暮歌在脑海中换算了一下,
  那位三小姐按辈分要喊皇后外祖母,真成了七皇子的妃子,也就是吴王妃,就得喊皇后母后了。
  来了一个加辈。
  “确实不太妥当,楚嫔应当不会同意吧。”
  楚嫔是七皇子的母妃,七皇子的婚事,她应该能说上话。
  大公主一听李暮歌提起楚嫔,表情变了变。
  李暮歌觉得此刻大公主脸上写了一段字,就是“搞不好这桩婚事真能成”。
  李暮歌想了下,想到了楚嫔的为人,突然觉得她草率了。
  这事儿如果放在楚嫔手里,那是真能成啊。
  七皇子的母妃楚嫔,本名楚晚月,楚乃大姓,楚嫔出身不是特别好,不过她能攀亲戚,礼部尚书也姓楚,她便认了礼部尚书为大伯。
  等于给她早死的爹认了个爹。
  好在两边的爹都早死了,那对没见过面的父子能在阴曹地府来一段父子缘分了。
  这事儿做得不地道,不过没人说楚嫔这么干不对,后宫出身高的妃子太多了,她原本出身也算不得特别差,无奈爹早死,家中也没有兄弟姐妹。
  她在后宫得了赏,朝堂上一个能跟着她得赏的人都没有。
  她与礼部尚书相识之时,礼部尚书还只是个礼部的侍郎,后来楚嫔生了七皇子,又在后宫不停运作,昔日的侍郎便打败了一众竞争者,官位随她水涨船高,最后到了现在的尚书之位。
  有个尚书在朝堂撑腰,楚嫔后来的日子好过许多,所以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伯侄,平日里关系很不错。
  楚嫔就是这么一个善于钻研的性子,太子妃的侄女成了她儿媳妇,听起来确实不太好。
  可换个角度想,那是杨家的女儿,杨家女百家求,皇子在娶亲上并没有特别大的优势。
  只要娶了杨家女儿就能攀附杨家,还能顺杆儿往上爬,爬进太子党,好处颇多。
  小说里应该也有这一段,为什么最后七皇子的皇子妃,并不是杨家女儿呢?
  李暮歌有些不明白,现在想不通,等以后自然就知晓答案了,大公主适时提出另一个话题,李暮歌跟她又就其他事情聊了起来,七皇子的事暂时搁置一旁。
  过了两天,宫里恢复了风平浪静,朝堂上关于科举改制的浪潮则越来越大,李暮歌甚至接到了皇帝的通知,等过两天,她拿着自己写得折子上朝,跟诸位大臣讲讲她的想法。
  李暮歌严阵以待,以后到底能不能在朝堂上好好立足,全看这一次了。
  讲得好,什么都有,讲不好,什么都没了。
  在她上朝堂之前,皇帝还打算去一趟青龙山。
  太子走了,不光他走了,皇后、太子妃、荣阳,连带着七皇子八皇子都全去了。
  李暮歌没有再随君祭祀的队伍里,她还照常上学。
  中午到文绮楼吃午饭,最近文绮楼来了不少新厨子,这些厨子主要是为了照顾来文绮楼斗诗交流的天南海北的学子。
  常盈栀非常认真的在经营这里,李暮歌则是沾了光,顺便满足了一下她的口腹之欲。
  李暮歌对吃东西上没有特别多要求,能吃就行,好吃更好,硬要说就是吃饭偏咸口,平常爱吃甜的。
  颜士玉能和她吃到一起去,最近都跟着她在文绮楼吃饭,中午不回颜家了。
  李暮歌严重怀疑颜士玉是为了来看着常盈栀,怕她不在,常盈栀过来献殷勤,讨好自己。
  当然,颜士玉在,也不妨碍常盈栀过来。
  常盈栀过来是有正经事的,她要跟李暮歌报告一下,最近那些寒门子弟的行动。
  “因为这些日子朝堂上百官开始议论改革科举,所以那些学子都在等着结果,倒是还算安分,只有几个开始与杨家和温家来往,估计是暗中已经投其门下了。”
  常盈栀将那几个和杨家与大公主府有联系的人的身份信息写在纸上,再将纸交给李暮歌。
  她最近的工作就是这些。
  最近长宁城风平浪静,自从六公主死后,就出现了一种非常诡异的平静。
  好像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一切事情,都就此平息了。
  李暮歌将纸接过来,瞟了一眼上面的名字,没有她之前重点关注的几个人,便不放在心上了。
  “各人有命,我还未曾建府,他们如今算不上我的幕僚,想去奔向其他人,能有一个好的前程,是人之常情,只是他们一旦入了他人门下,可不能再将其视作自己人了。”
  说白了,文绮楼的存在就是为了给李暮歌招揽英才,这些住在文绮楼,每天在文绮楼吃吃喝喝的人,大多数都是李暮歌未来的幕僚。
  因为他们将来肯定会入李暮歌门下,所以李暮歌很多时候会给他们行方便,不管是他们写诗想扬名,还是想要得到一手的情报消息,李暮歌都可以给他们。
  这是李暮歌给他们的资源,一旦他们不会投奔李暮歌了,李暮歌自然会将这些资源收回来。
  不收回来,岂不是资敌了。
  “对,如此朝三暮四的人,以后可得少接触。”
  颜士玉拿过那张纸看了一眼,上头没有熟悉的人,她和李暮歌一样,心里松了口气。
  要是真正的顶尖人才有流失,那真是要心疼死。
  颜士玉似乎是在告诉常盈栀,不要学了那些人的三心二意。
  常盈栀微微一笑,没有将颜士玉那些小小的针对放在眼里,她比颜士玉要大上许多,不跟小姑娘一般计较。
  “听说颜家三娘子最近一直在查杨家的事情,有些事情不太好查,已经想着要向温家和陈家求助了,这几日,六娘子可是要领着三娘子去陈家一趟啊?”
  “你怎么知道?”
  刚刚还说不能朝三暮四,结果现在就要领着自己姐姐去目前的顶头上司家里做客,颜士玉有点儿不好意思,看了眼李暮歌。
  李暮歌喝茶不语,压根不掺和此事。
  下属之间有矛盾的时候,千万不要擅自介入,否则很容易就会变成拉偏架,让两人都心中不服。
  皇帝有个法子不错,那就是让她们打,朝堂之上,皇帝不就让那些朝臣随便打吗?
  皇帝身上有很多问题,但他作为帝王,有一些御下之术还是可以借鉴一二的。
  “常某不才,在大公主府认识些人。”
  常盈栀坦白自己在大公主府的人脉,颜士玉不喜她说话说一半留一半,看向李暮歌,意思是想让李暮歌告诉她,常盈栀在大公主府认识谁。
  她以后一定躲着那些人走!
  “常娘子之前曾任朝阳郡主教习。”
  李暮歌简单解释了一下,颜士玉哦了一声,不说话了。
  朝阳郡主的人,她还真躲不开,因为朝阳郡主是大公主唯一的女儿,整个大公主府上,所有人都听从朝阳郡主吩咐。
  “士玉最近在户部干得不错,正好有件事想请你去查一查,趁着太子党的人全数离京的好机会,查查这些年来,西北军的开支。”
  李暮歌见两人暂时偃旗息鼓,便说起了正事。
  也不知道皇帝是不是故意的,带去祈福的人,全都是太子党以及太子党相关人士。
  连七皇子和八皇子都带出去了,这让李暮歌不禁想起大公主跟她说得那件事,皇后有意让杨家和七皇子联姻。
  怪不得书里杨家最后还能尽数保全,太子倒台都没让杨家这个大家族伤筋动骨,看看杨家这四处下注的本事,真是狡兔三窟。
  “这些年来的所有开支吗?”颜士玉不死心地问了一句。
  李暮歌点点头,“最好全都查一遍,我想看看这些年来有没有什么变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