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翠玉此刻心神大乱,根本没有听出来这句话的自称不对劲,她绞尽脑汁地想,还真让她想出了一些原因。
“可能是因为,殿下出生后,老爷和老夫人都特别高兴,尤其是殿下在抓周礼上,抓了文房四宝和书本,老爷和老夫人觉得,十四殿下聪慧过人,比六殿下更像良嫔娘娘,就连小郎君都这样认为。”
啊?李暮歌不敢相信自己听见了什么,“翠玉,本殿下出生的时候,六皇姐她才三岁。”
你告诉我,有什么深仇大恨,能在三岁种下种子?
如果三岁的李易曲就知道什么叫仇恨,那宁老爷和崔老夫人应该觉得李易曲聪慧,聪慧近乎于妖了!
“殿下你搬出梧桐殿的时候,六殿下已经如您现在这般大了。”
那是三年前的事情,所以谁知道仇恨是什么时候被种下,又是在哪个时间里疯狂滋长的呢?
李暮歌依旧觉得这个答案不对,她不认为李易曲会因为这个,布局三年,只为要她的命。
其中一定还有其他缘故。
“小舅父不喜六姐吗?”
“是,小郎君一向不喜六殿下,六殿下喜好金银之物,与宁家不同,只是宁家并非老爷一支独大。殿下,奴之所以会想要效忠殿下,是因为小郎君极为喜欢殿下,之前听说殿下想要研制军械,小郎君还曾亲自到工部,为殿下借来图纸……”
李暮歌下意识惊呼出声:“你说什么!那军械图是舅父给我的!”
翠玉茫然,“殿下不知?工部的军械图均是机密,哪儿能随意外借,小郎君身为国子博士,以授课为名才能借出。可惜后来此事被娘娘知晓,娘娘她不想再欠小郎君人情,这才命殿下不许再碰军械。”
“军械图不是白芍去要来的吗?”
李暮歌清楚记得当初白芍跟她说的话。
“身处后宫的宫人,哪儿能随意进出工部,是小郎君不想让殿下多想,故而让白芍瞒着殿下。”
李暮歌皱眉沉思,她没想到,兜兜转转,宁泽世竟然也与军械图扯上了关联。
这军械图走出工部后,到底有多少人跟它相关了?
原身知道吗?
李暮歌不禁开始思考,原身在她穿过来之前,到底都知道些什么秘密。
荣阳、太子想要杀她,六公主也想要杀她,或许还有别的人,也在暗中躲着,想要杀人灭口!
“看来,不把此事查清楚,以后永无宁日啊。”
小说里从未出现过的军械图一事,现在成了重中之重,变主要剧情了。
李暮歌头疼,伸手揉了揉额头,她继续问翠玉,“你刚刚说,母妃不想再欠舅父人情,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是母妃的大宫女,为何会因为舅父,就跑到我身边来?”
问题并没有随着翠玉的解释而消失,反倒更多了。
翠玉已经说了开头,没必要再隐瞒什么,于是她将宁泽世和宁寄锦这对姐弟的恩怨,一五一十跟李暮歌说清楚。
宁寄锦比宁泽世大了八岁,小时候,姐弟俩感情很好,甚至宁泽世启蒙,就是由宁寄锦来教。
宁寄锦算是宁泽世第一位老师,所以年轻时候的宁寄锦,对宁泽世影响颇大。
少女时期的宁寄锦实在是耀眼,她超然脱俗的容貌不过是她身上最不起眼的优点,她的才学,她在文学上的灵气,更为突出。
彼时盛天皇帝执政,自小,宁老爷便寄希望于宁寄锦能够成为宫中女官,留在盛天皇帝身边做事。
做一做那衡量天下才子的女宰相!
宁寄锦一直为此努力,可在她及笄之前,盛天皇帝身体就很不好了,到了最后那几年,宫里开始储位争夺,盛天皇帝想要传位端华公主,端华公主年幼不知事,朝野内外都反对此事,拥护彼时的吴王李麒,也就是现今的陛下登基。
储位斗争开始后,宫里便再也没有选过女官,宁寄锦前十五年刻苦读书,一身才学,一朝都成了虚影。
宁寄锦认了命,后来与李麒相遇,入宫当了良嫔。
宁泽世却没法认命,当时他还小,不能理解为什么惊才艳艳的姐姐,最后会入宫成了妃子,怀孕生女,再也写不出昔日令无数文人称赞的好词佳句。
那个灵气十足的少女,似乎随着盛天皇帝的逝去一起,留在了昔日的盛天大梦里,活下来的是普通人宁寄锦,只是后宫一个貌美的妃子。
良嫔欠下宁泽世人情,是在他考上状元那一年。
“具体是怎么回事,奴也不太清楚,只知当时宫中死了个怀孕的才人,皇后娘娘查凶手,不知何人陷害娘娘,最后查到了娘娘头上,娘娘百口莫辩,恰逢当年小郎君考上状元,这事儿才算过去了。”
翠玉说得糊涂,因为她当时也不太清楚怎么回事,只知整个梧桐殿的人差点儿都死了,本以为山穷水尽,没想到一朝之间改天换地,那死了的才人和皇嗣,像是从未存在,再没人提及。
又是一件书里从来没有提过的事情。
李暮歌思来想去,只想骂一句狗皇帝!
她以前真是一句狗皇帝都没骂错,当年要是大公主继位,哪儿还有这么多事!
在心里骂了一大堆电报后,李暮歌才勉强冷静下来,过往发生的事情,跟现在没什么关系。
李暮歌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既然已经知道锦绣是李易曲的人,那新的敌人就出现了,面对敌人,杀就完事了。
她得先培养一下班底,手里有人后再下手,不然接二连三死皇子公主,她还总是出现在案发现场,嫌疑太大。
自己慢慢培养人才太慢了,比起养成人才,李暮歌更喜欢现成的人才。
一鲸落而万物生,现在最大的鲸有两头,一头是盟友大公主,一头则是太子。
她没有背刺队友的爱好,所以只能先对太子下手了。
在端午佳节的好日子里,有关太子门客的传闻在长宁城中传得沸沸扬扬,之前已经被魏王死亡消息压下去的风波,以更浩大更可怖的姿态,重新出现在太子面前。
皇帝病了三天,回来后朝堂都安静不少了,结果这几天又炸锅了。
言官御史们跟疯了一样,一天恨不得写八百折子,弹劾太子。
太子实在有些扛不住,很快称病不上朝的人,从皇帝变成太子了。
第33章
香气冉冉升起, 檀香为底,甜暖的梨子香紧随其后,还带着淡淡的荷香与果香, 让人身处屋中, 却似是游遍山林。
“长安,良嫔最擅制香,想来你对香道也颇有研究, 这香如何?士珍亲自所调,清新淡雅, 远胜长宁城中许多香。”
大公主坐在帐中,斜靠软枕,昏昏入睡。
李暮歌坐在对面, 她还是第一次跟大公主在床上品香。
长宁城中许多贵族都喜欢在床上放个桌几,请友人品香,贵族家的床, 那肯定不是普通的小床, 说是一个精美的木制帐篷也不为过,抬到外头去, 都能说是一间小屋子。
李暮歌总是会被这些贵族享受的能力惊到。
帐中品香,香气挥散不去,能更好得感受那浓郁的熏香味道。
李暮歌其实不是很喜欢熏香, 那总会让她想到道观庙宇里的味道, 烟气火燎,没比乡下厨房灶台前好多少。
“颜三娘子制香手艺一绝,母妃同样是个中高手,可惜皇妹没有学过制香,只是个门外的俗人, 对香只有好闻和更好闻的区别。”
“哈哈哈哈,那士珍这香,依你来看是好闻,还是更好闻啊?”
大公主被李暮歌的话逗得哈哈大笑,香气浮动间,能清晰看见她脸上的志得意满。
最近太子屡屡受挫,大公主高兴得很,颜士珍帮她联络御史言官,正值盛宠。
“当然是更好闻,从未闻过如此清雅的香,颜三娘子不光智谋过人,连这小小的制香之道,都比常人更富巧思,当真是奇人。”
大公主摇了摇头,“你啊,说话是愈发滴水不漏了。”
透过冉冉升起的香,大公主看不真切此刻对面人的面容,不过她能感受到,李暮歌心情也不错。
“最近士珍那个妹妹在大理寺混得风生水起,听说邹少卿连连称赞她,夸她是断案的奇才,她帮着破获了好几个案子,犯人在她面前无所遁形,连民间都有了她的名号,不少人称呼她是‘颜青天’。”
李暮歌并不意外此刻大公主提起颜士玉,“青天寓意公正清明,百姓能用青天一词来形容士玉,想来她确实是做得极好。”
“往常屡屡破案的官员也不是没有,可没一个人能如六娘子一般,好名声传得这样快,就如也没有一次科举之事,被众人如此关心。”
大公主说着眯了眯眼,想要透过香气,将对面的人看真切。
“你说,一切当真是巧合吗?”
帐中一时安静下来,李暮歌低头饮茶,动作不急不缓。
大公主身上沉重的威压如潮水一般倾泻而来,疾风暴雨之中,李暮歌如岸边静静矗立的礁石,千年万年,直面海上风暴霜雪,被海水无情冲刷,依旧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