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国子监门前有不少马车停留,有好些学子如李暮歌两人一般,下车步行一段路程入内,如果还坐在马车里,很可能直接迟到了。
  门口站着个身着浅绯色长袍的男子,对比他正五品上的品级,他的年纪很小看上去大概三十不到,长相俊美秀气,与良嫔有三分相似。
  正是良嫔的幼弟,李暮歌的小舅——宁泽世。
  宁泽世看见了身处人群之中的李暮歌,他最近一次看见李暮歌,是在陛下的万寿宴上,才过去没几日,他一眼便认出来了。
  “臣见过十四殿下,殿下怎么走着过来了?”
  “舅父免礼,今日我只是国子监的学生,哪儿有先生给学生行礼的道理,路口人多,怕迟到便步行过来了,舅父,这位是颜家六娘子,目前也在国子监读书。”
  宁泽世是良嫔几个兄弟姊妹里最有出息的人,他读书很好,学问研究得透彻,深得皇帝喜欢,被点为国子博士。
  国子博士,相当于现代大学学院院长了。
  李暮歌没想到会是宁泽世出来亲自接待她,她以为对方随便派个人到门口就行了。
  宁泽世则目光温和地看了两眼外甥女,随后对颜士玉点了点头,“颜家六娘子自幼颇有才名,入学国子监后更是深得助教喜爱,常听荀助教提起,今年不知颜六娘子可会下场一试?”
  颜士玉没想到宁泽世是真知道她,甚至还能准确说出她先生的姓氏,她颇有些受宠若惊,赶忙道:“士玉才疏学浅,恐怕尚不足以入仕为官。”
  “莫要妄自菲薄,颜六娘子与颜三娘子一般,自幼受教于颜老太傅,自是一等一的人才。”
  宁泽世说起颜太傅的时候,语气热忱,李暮歌了然,看来宁泽世如大多数文人一样,对颜太傅十分崇拜。
  往来的人不时将目光往宁泽世身上投,顺带着看见了李暮歌和颜士玉,他们中大部分人不认识李暮歌,但都认识颜士玉。
  颜家的千金,亲姐姐是蝴蝶居士颜士珍,刚来国子监没两天,考试的时候,成绩十分优异,写出来的策论被直讲和助教们连番夸赞。
  能被宁泽世与颜士玉同时陪伴接待,他们纵使不认识李暮歌,也猜得到李暮歌身份贵重。
  宁泽世意识到周围人多眼杂,并不是个说话的地方,就将人引到了自己平日里备课的地方。
  一间单独的“办公室”,很宽敞的书房,书架子上全都是书,满满当当,甚至有两层隔板都有点儿变形了,不得不加固两根支柱来支撑。
  这年头的书是真的沉,因为除了纸做的书外,还有前朝遗留的竹简,重量非同一般。
  “坐,我为你们煮杯茶汤。”
  宁泽世兴致勃勃地去拿茶饼,李暮歌赶紧拦下他。
  “不必了,一会儿我们要去上课,不好喝茶,舅父,今日我入学可要做些什么?”
  比如填表走手续,交束脩又或者是祭拜孔庙。
  李暮歌对这些一无所知,只能大概想到一些。
  “不用,殿下是皇亲贵胄,一些事情没必要亲力亲为,自会有人安排好,一会儿你们要上课,确实不好喝茶,可惜今日父亲不在国子监内,殿下明日可要见见父亲?”
  宁泽世口中的“父亲”,正是李暮歌外祖宁疏白。
  “祖父不在吗?”
  “恩,父亲被陛下叫去,要准备会试的事。”
  盛天皇帝时,会试都是在初春开始,等到了当今陛下时期,每年会试都会晚上些许时日,因为要腾出时间准备皇帝的万寿宴。
  现在万寿宴过去,会试自然要提上日程。
  李暮歌和颜士玉对视一眼,看来今天没法做什么了,那就去老老实实上课吧。
  李暮歌又跟宁泽世说了两句客套话,借着时间不早为理由,李暮歌带着颜士玉走了。
  等从宁泽世的书房出来,颜士玉有些奇怪地皱了皱眉,她看了眼李暮歌,欲言又止。
  李暮歌正在思考如何跟宁疏白套话,问问有关那位苗疆通译官的事情,心中略有些烦躁,颜士玉这么吞吞吐吐,叫她有些看不下去,当即说道:“有话就说。”
  “宁家家风优良,听闻宁祭酒洁身自好,并无妾室,家中三儿两女皆是夫人所出,彼此之间关系极好。”
  颜士玉不知道该怎么开口,颜家世家大族,后宅都乱哄哄的,如宁家这般简单的家庭结构,她其实没接触过。
  颜士玉和颜士珍为一母所出,她推己及人,认为良嫔和宁泽世的关系,应该如她与姐姐一般。
  若她姐姐入宫,常年难以回家一趟,她见到外甥的第一句话,就是询问姐姐的情况。
  而不是说了一大堆,半句不提亲姐近况。
  颜士玉不好意思直说,总有种戳人伤疤的心虚,她觉得自己说得清楚,李暮歌应该明白,谁知李暮歌满目迷茫,好似完全没懂颜士玉在说什么。
  “宁家确实后宅很干净,所以怎么了?”
  李暮歌是真不懂,她来到这个世界后,接触的家庭就是皇室,皇室的亲子关系,完全是真刀实枪对着干,关心?虚情假意的关心倒是有。
  宁泽世别说不问良嫔近况了,宁泽世就算是想杀良嫔,李暮歌都不觉得奇怪。
  毕竟她亲姐姐可能不止一次想要她的命了。
  颜士玉眼见李暮歌是真不懂,只好再度开口,“宁博士他没有问过良嫔娘娘半句。”
  “他没问吗?”
  “没有。”
  李暮歌见颜士玉回答得十分肯定,陷入了沉思,小说里有写过良嫔和宁家人的关系吗?
  忘了,有关良嫔的剧情,大多是以六公主为视角展开,李暮歌回想起良嫔和宁家的关系,只记得良嫔造反,宁家九族都被良嫔拉到地府去了。
  良嫔和宁家九族关系都不太好的样子。
  “或许是忘了吧,又或者,是知道母妃在宫中安然无恙。再说了,母妃就算遇到困难,他一个国子博士,又能帮什么忙,问了也白问。”
  宁疏白作为国子祭酒,尚且无力将手伸到皇帝后宫去,更别说一个国子博士,正五品上的品级听起来很厉害,可对于皇帝来说,也不过是个随时能够替换的小官。
  颜士玉想说,就算什么都做不了,心里惦念着的人和事,总归是要开口问一问的。
  “别管他了,过两日休沐你陪我出城一趟,之前大皇姐送了个庄子给我,我还没去看过。”
  对宁家这些人,李暮歌并不在意,她只需知道,宁家大多数人支持六公主便可。
  “是。”颜士玉应了一声,学堂到了。
  入内后,两人与同窗们打了声招呼。
  国子监和太学不太一样,国子监里的学子大多数不是长宁本地人,而是外地考上来的学子,有真材实料者居多,大家都很卷学习,不太会拿个人出身说事。
  即便李暮歌是十四公主,也没有出现一大群人巴结她的情况。
  李暮歌的公主身份在国子监还是很高的,也不会出现如太学里一般,她被人霸凌的情况,上一天课下来,李暮歌十分满意。
  太有大学那个味道了,李暮歌宣布,今天是她来到这个世界后,最高兴的一天!
  回归本职工作了属于,女大学生就应该在大学里上课!穿越后天天让她去搞阴谋诡计,杀人逃命的事情,这个世界实在是太颠了。
  李暮歌以前上学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然会因为坐在教室里上课而由衷感到高兴。
  可惜,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很快就放学了。
  放学后,颜士玉跟几个相熟的学子去吃饭,李暮歌知道这是必要的应酬,古代人情社会,官场更是全靠名声和人情。
  如果颜士玉不去各种社交场合扬名,以后她参加考试,主考官知道她是谁啊!根本不可能录取她!
  李暮歌也是今天才知道,大庄的科举并不完善,答题时没有统一的字体要求,甚至都不糊名。
  怪不得科举搞了十几年,依旧是世家占据朝堂大多数官职,不糊名的结果,就是主考官一看考生姓氏,便知这名考生能不能通过考试了。
  李暮歌坐上回宫的马车,在马车上,掏出纸笔随意写着,记了下对科举目前制度的了解,还有针对一些弊端的改革。
  等她有了封号,定然要迈入朝堂,进入朝堂之后,需得有实绩才能立足。
  从科举入手是个好角度,李暮歌发现在国子监中,寒门学子占比并不大,这说明什么?说明世家掌权,不管是为长久计,还是为当前破局寻求角度,希望都在寒门学子身上。
  她的未来,也在那群微末之人身上。
  马车摇摇晃晃前行,突然停住。
  “十四殿下,我家大殿下有请。”
  是大公主府的人前来拦车,李暮歌微微蹙眉,比起之前蓉娘子客客气气上门,当街拦车的举动实在失礼。
  李暮歌撩起前面的车帘,看了眼大公主府来人,是个年轻的男子,符合大公主审美的俊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