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重生>穿成小丫鬟后靠美食发家> 穿成小丫鬟后靠美食发家 第11节

穿成小丫鬟后靠美食发家 第11节

  “嗯,咱们出来了!”
  宋娇娘眨巴眨巴眼儿,抽了抽鼻子,忍不住轻声道:“我曾以为,我会和我爹娘一般……在府里终老。”
  林森沉默一瞬,轻声道:“是啊。”
  在此之前,他也未曾想过自己竟会离开席家。林森下意识抓着宋娇娘的手,轻声呢喃:“也不晓得,以后会如何?”
  即便这大半个月以来,他们一家三口费劲心思离开席府,可如今真正离开以后,林森和宋娇娘也不免升出惆怅,还有对未来不定的惶恐来。
  林芝听出两者话语间的不安,她转身望向林森和宋娇娘,想了想,也把手放在两人交叠的手背上,放轻声音道:“只要我们一家在一起,无论有什么样难关都能过去的。”
  林森和宋娇娘先是一愣,而后轻笑起来:“咱们芝姐儿说的是。”
  是啊,他们一家还在一起呢!
  第13章
  路途上的日子很无聊。
  起初的新鲜感褪去,渐渐涌上来的便是疲惫。
  作为价格最低廉的出行工具,驴车的坐感实在教人不敢恭维。
  饶是宋娇娘早有准备,往车厢里铺了褥子,又摆了软垫,那颠簸程度也让头回乘坐的林芝叫苦不迭,
  连着两日胃里翻江倒海的。
  待到第三日,也是今日,林芝的状态才勉强好些,不过那一匣子的酸梅糖也就剩下寥寥几颗。
  时下,她正蔫蔫地歪在车厢壁上,撩起帘子一角透透气,顺带打量外面的风景。
  如今商队正行驶在官道上,放眼望去两侧皆是层叠的山峦,人烟稀少,除去路过的驿馆外就连个脚店都没见着。
  据商队的人说他们先要沿着长江北岸西行至和州,到那边换乘船只渡江至对岸,再顺着水路赶赴庐州,而后从庐州向北,经寿州进入淮南西路,而后还要经陈州、许州,最终抵达汴京,若是全程顺利的话,二十余天便能抵达汴京。
  林芝想到这里,又不禁想起宋娇娘与林森口中所说的汴京城,据说九桥门街市上酒楼鳞次栉比,绣旗招展若云,遮天映日,分外张扬,其中更有楼阁巍峨者,足有三层之高。
  起初林芝只当寻常,后头才知道那楼下尚有砖石基台,故而单单第一层便能俯瞰皇宫,方才震撼其壮阔模样。
  正当林芝心驰神往,浮想翩翩,恨不能生出双翼飞到汴京时,恰好听到车外传来细碎话语声。
  紧接着,车夫扬声道:“林大伯,头儿说前后并无歇脚的客店脚店,前头的驿馆也说不接待普通百姓,所以咱们得到山脚那边,寻个平坦地儿停下歇息会。”
  彼时驿馆主要为接待公差官吏而设,偶有闲暇功夫时,少数驿馆方才会同意接待商人和普通百姓。
  显然一行人的运气并不好,最近的驿馆直接拒绝了商队的请求。
  林森应了声好,片刻后便见驴车速度渐渐变慢,最终在一块阴凉地停下。
  待驴车停稳以后,一家三口便从车里出来,林森舒展身体,旋即打探周遭情况;宋娇娘则整理车厢,将铺垫的褥子拿出来抖一抖,拍一拍,而后挂在驴车边上晒一晒太阳。
  而林芝被两人驱赶到一边,选择坐在路边的大石头上,百无聊赖地甩着两条腿,饶有兴趣地瞧着商队诸人的行动。
  但见其中几名汉子将绳索系在四周树木上,再将油布与绳索相缀,一番拉扯收紧以后,便在路边开辟出一方阴凉之地。
  林芝目光又转向另一侧,顿时眼前一亮,只见那边几人则搬来大小合适的石块,稍作垒叠,一座临时灶台便初具模样。
  这是要在外头做饭?
  林芝瞬间来了好奇,要知道前两日因太平州一带客店脚店颇多,一行人皆是在铺子里用饭的,眼前这番景象还是她初次见着。
  林芝自石头上一跃而下,兴致勃勃地奔至灶台旁,一双眼里满是好奇,不住打量众人忙碌之态。
  “芝姐儿怎么又去看灶子了。”宋娇娘整理好被褥,出来正巧瞅见林芝往炉灶处去,不免诧异:“在府里的时候也这样,有事没事便去灶房。”
  “这也正常。”林森顺着妻子的视线也看向女儿,眼里含笑:“你忘了?她抓周的时候还抓了一把炒菜勺呢,我那时候还以为她后来会当灶娘呢。”
  “当灶娘有甚好的,苦得很。”宋娇娘摇摇头,不以为然:“天天烟熏火燎的,好好的皮子没两年就毁了,更不要说那双手,你见过哪个灶房的姐儿手是漂漂亮亮的?”
  在府里时,唯有不受主家青眼,又或是无甚门路的家生子才会被拨去灶房学手艺,更多的都学女红梳发化妆等手艺,好在屋里伺候小娘子,再者便是学算术或是养花养草之类的手艺,可以帮衬小娘子料理家事。
  “我也就随口说一句,再说了灶娘的手艺也是要打小学起,芝姐儿都有那一手好女红了,怎可能让她再改去学这个。”林森笑着答道。
  宋娇娘听罢,方才满意,说到未来去汴京的日子,她也有一肚子的担忧:“去了汴京以后,咱们也不能坐吃山空。”
  “我瞧着你我便去寻份活计,再教芝姐儿去考考纹绣院,或是绫锦院?就芝姐儿的手艺,说不得能进造作所,那往后她的日子可就不用愁了。”
  “纹绣院和绫锦院的规矩重了些,我瞧着不如让芝姐儿做了东西,再放到百锦坊之类的连锁铺子里售卖,日子也好轻松一些。”林森想了想,问道。
  宋娇娘连连摇头:“不成,咱们太平州那家百锦坊的铺子,寄卖的绣娘连名字都不让登记在上头。”
  “你就是在里头做个三五年,出来照旧是个无名无分的小绣娘。”宋娇娘细细与林森说出其中问题:“纹绣院和绫锦院的规矩重归重,可能做上三五年,说不得能成为女官!即便不是,从里头出来开铺子的,也是能拿出去说道的。”
  林芝不知林森与宋娇娘已开始议论自己的前路,她正专注地看着众人动作。
  随着灶台建成,而后汉子上前熟练地引火入灶,再架上铁锅,往里倒入泉水。
  就在此刻,一道温柔嗓音传入林芝耳中:“芝姐儿。”
  林芝抬眸望去,唤她之人正是谢娘子。这位谢娘子是商队里少有的女性,她身姿修长,眉眼疏朗,发髻梳得油光水滑,一丝不苟,除去一支银簪外再无别物,同样她身上穿着的衣衫也甚是朴素,腰间束带斜插着匕首等物,从寻常闺阁女子大相径庭。
  “那炉灶火势正旺,近身危险哦。”
  谢娘子牵起林芝,带她远离炉灶,又往林芝手里塞了一颗橘子,柔声道:“来,姐姐给你橘子吃,乖乖在这里吃橘子哦。”
  林芝望向手中橘子,想了想,从怀里取出装酸梅糖的匣子,眉眼弯弯地递上前去:“谢姐姐,吃。”
  “咱们芝姐儿真是好孩子。”谢娘子眼里含笑,大大方方地捡了一颗酸梅糖。
  “谢姐又在装大尾巴狼了……”
  “啧啧啧,何时也能这般怜惜咱们?”旁边的汉子见状,登时三三两两起哄起来。
  谢娘子对着林芝笑眯眯,可转头对着闲话的汉子那是凶神恶煞,还捏着拳头挥了挥:“怎么?你们是嫌平日里操练太少,想要添点?还是说今日皮痒,想要尝尝拳头的滋味?”
  “走走走,咱们再去捡点柴火。”
  “那边树上似乎结了什么果子,咱们瞧瞧去!”
  见谢娘子发威,那几名汉子顿时四散而开。
  林芝将眼前一幕纳入眼中,心里忽地回忆起昨日家人夜谈。
  与商队同行两日后,林芝一家确定这商队大有问题!
  首先,据林森与宋娇娘所说,他们分别与人闲聊时得知商队自永州前往汴京,做的是绸缎生意。
  恰好,林森和宋娇娘一个原本打理过席家名下的绸缎庄子,一个曾是首屈一指的绣娘,故而两人凭借多年经验,一眼便瞧出其中端倪。
  时下蜀锦、宋锦、缂丝等名品风头正盛,偏偏这商队舍近求远,独往偏僻荒凉、被视作南蛮之地的永州采办布料。
  虽说永州细葛布小有名气,但远不及雷州、文登等地的葛布名声大,在汴京亦不算抢手。更蹊跷的是,永州药材才是金字招牌,白花蛇、零陵香皆是抢手货,商队却弃之不顾,着实费解。
  再者,林森暗中观察发现商队里的人竟有半数人皆是习武出身,特别是行为举止间更有几分官家军营的架势。
  若是官家乃至军营出身,想要成为押运人大可前往递铺押纲,何苦要接受牙行雇佣驱使,做这又苦又累,报酬微薄的营生?
  反正两天半时间下来,诸人的疑惑已经积攒了一大堆。
  林芝望着谢娘子教训几名汉子的飒爽模样,暗自思忖:虽然如今女子从商、学艺并不少见,但这般武艺高强,还能镇住一众汉子的奇女子当真是凤毛麟角。
  这般的人物,想来应当是声名赫赫。可林森无论在外打理铺子时,又或是打听沈砚资料时,竟是从未听过她的存在。
  林芝眼皮颤了颤,心底浮出一个念头:难不成,这商队并非表面这般简单,背后或有别的秘密?
  正想着,林芝忽见谢娘子一记飞脚,直教那汉子单膝跪地。她收回思绪,目不转睛地看着几人动作,双眼放光,双手拍得啪啪作响,恨不得立刻上前拜师学艺。
  还在她尚存着几分理智在,记得自己的情况,勉强按捺住躁动,默默将注意力转到手里的橘子上。
  剥开薄厚均匀的外皮,橘子的清香便从中流淌而出。
  林
  芝捡起一瓣,放入口中,正眯着眼品尝酸甜滋味时,忽闻灶前汉子的惨叫声:“你们别闹了——快来救救它啊!”
  林芝:?
  谢娘子等人闻声,顿时止住动作,呼啦啦地涌上前去:“救什么……这是什么啊?”
  “噫——这是什么东西?”
  “怎么和糊糊似的?这东西能吃?”
  “……我是按方子做的!”
  “荒唐,哪有方子能做出来这般怪东西。”
  林芝先听到对话,而后看着几人宛如调色盘般五颜六色的脸,不免心生好奇。
  她往前走了几步,探头望向被几人围在中间的大铁锅,顿时双眼圆睁。
  锅内的内容物形容惨淡,白色与灰色交织,黏腻不堪,就连林芝都很难分辨出它们原身是什么。
  偏生负责制作的汉子正执着地挥动锅铲,努力翻拌——好似这样努力努力,就能让内容物恢复成食物本样。
  老实说,林芝觉得到这地步也没什么需要拯救的了,不如直接盛出丢弃,也好让食材的冤魂早日升天。
  第14章
  谢娘子几人尚不知林芝已给吃食下了‘死亡判决书’,仍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商量。
  “我看重新再起一锅吧……”
  “不至于!我觉得再炒炒,炒得松脆些就能当下酒菜了。”
  “这玩意能当下酒菜?”
  “拉倒吧……你再说,待会儿炒出来全归你吃。”
  提出继续炒制的汉子顿时噤声,半响才眼巴巴地看向谢娘子:“谢姐,您说呢?”
  “我哪知道?”谢娘子嫌弃地瞥了一眼锅里的东西,选择吃一颗酸梅糖压压惊。
  她含着酸酸甜甜的饴糖,含糊不轻地抱怨:“依我看啃啃干粮得了,费这劲做什么?”
  “好歹得有口热乎的……”
  “啧,明天到和州渡口有的是你们吃的,忍忍!那胡饼不是挺好吃的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