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重生>敬酒不吃吃花酒(重生)> 敬酒不吃吃花酒(重生) 第7节

敬酒不吃吃花酒(重生) 第7节

  “老爷说什么呢,灯欢不是回来了么。”元夫人立即打断元应的话,温柔的笑道:“你们妹妹第一天回来,想必也累了。清风清钰,你们先回去吧,别打扰妹妹休息。”
  元清风自从知道自己有个妹妹被找了回来,便期待了许久,这还没同小妹说上来两句话呢,就被自己母亲赶走了。
  他及其不情愿地出了门,“母亲当真心疼小妹,就连一时半会都怕我们打扰了妹妹,我这还没同妹妹说上话呢。”
  元清风语气里的遗憾丝毫不做掩饰,但是元清钰依旧心存疑虑。
  “大哥真的觉得,她是我们的妹妹吗?此前那么多年,我们竟一丝风声也没有听到过?”哪怕看到了元灯欢与自己一家确实长得有些相似,元清钰的心中还是有些怀疑。
  元清风看着面前一脸严肃的弟弟反而笑了笑,“是不是我们的妹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亲母亲认定了她是。”
  他拍拍自己弟弟的肩膀,元清风自小就知道这个弟弟及其聪慧,但有些事情反倒无需那么聪明。
  兄弟二人看着父亲母亲精心布置的小院子,互相对视一眼,彼此的心中都有了成算。
  小院内,元灯欢朝着元学士夫妇深深地行了个大礼,“小女元灯欢见过元学士,见过元夫人。日后还要劳烦元大人和夫人,小女感激不尽。”
  元灯欢这一拜存了一百分的真心,她心中也明了,虽然是陛下的旨意,但是只要人家不乐意,元灯欢怕也是没那么容易得如此好的身份。
  见此,元夫人赶忙将元灯欢扶了起来,“姑娘说的哪里话,既然进了元府,咱们就是一家人。今后你就是我们的女儿。”
  元灯欢顺着元夫人的手站了起来,感激的朝元夫人露出了一个笑容。
  她心里清楚,皇帝一句话就让他家多了个女儿,这对于元家来说并不是一件小事。
  甚至之后待元灯欢进了宫,可以说她跟元家就绑在了同一条穿上,彼此祸福息息相关。
  若元灯欢是个好相与的也就罢了,若她是个不懂事的,元家当真就是请了个祖宗回来,到时候想哭都没地方哭。
  元学士和元夫人自然也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是元家在朝中身份特殊,背后并没有强大的世家撑腰,完完全全是皇帝的纯臣。
  这让他们在如今世家把控的朝堂上很难再往前进一步,所以在接到陛下圣旨的时候元家也想赌一把。
  若是成了,元灯欢便是他们在后宫的依仗,他们则是元灯欢在前朝的母族。
  若是元灯欢扶不起或者犯了什么错,那他们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不过就目前来看,元灯欢还算是个懂事的。
  虽不知皇帝是从哪里找的人,但是这仪态气质丝毫不熟京城老牌世家的大家闺秀。
  而且,居然长相也同元家人又两分相似。
  其实元应很想问问元灯欢原本家住在哪里,是哪儿的人。但是想了想如今的关系也没有亲近至此,便咽了回去,只想着待日后略微熟悉了再仔细问问。
  元应顺着元夫人的话接道:“先抛开圣旨不谈,我与夫人其实一直想要个女儿,奈何一直没有机会。如今你来了,也算是了却了我们一桩心愿,日后便当元府是自己的家便好。”
  这边元大人的话说的及其漂亮,且确是有两分真心在里面的。、
  元灯欢自然把话接了下来:“既如此小女便舔着脸唤二位一声父亲母亲了,父亲母亲也不必见外,叫我一声灯欢就好。”
  这边元府正上演着一出父慈女孝,那边皇宫内,江尧也在问着这头的情况。
  这会子江尧刚下了早朝,正在去慈宁宫向太后请安的路上。
  他偏头问低声一旁的郑华采,“元府那边如何了?”
  早就知道陛下非常的关心宫外那位,郑华采连忙答道:“回陛下,元姑娘已经顺利住进元府了。”
  江尧点了点头,元应是个懂事的,在朝中也算难得的合他心意的人。希望这家人不要辜负了他的良苦用心。
  慈宁宫内,贤妃正在同太后说着话,太后似是被贤妃逗乐了,笑的脸上的纹路都拧在了一起 。
  这边宫人进来回禀,说是陛下过来了,刚刚还在跟太后说话的贤妃,眼中立即亮了光。
  瞥到贤妃的表情,太后眯了眯眼道:“贤妃也有些日子没见皇帝了吧,你去亲自为皇帝煮盏茶吧。”
  哪里是有些日子没见到皇帝,明明是自从一个月前的七夕宫宴之后,贤妃连皇帝的影子都没见着过。
  所以听到太后的吩咐,贤妃立即欢天喜地的站了起来,“是,嫔妾遵旨。”
  江尧走进慈宁宫,便见到太后身边站着的贤妃端着茶盏笑盈盈的等着他。
  江尧下意识的抬腿就要逃,最后一丝理智还是让他顿住了脚步。
  他同太后见了礼,便轻声地转头同郑华采说了句话。
  郑华采得到吩咐,给皇帝留下了一个保重的眼神,便带着重任偷偷地先离开了慈宁宫。
  见皇帝坐下,贤妃立即端着茶盏走了过来,满身地香气熏得江尧脑仁直犯冲。
  贤妃娇滴滴说道:“陛下,这是臣妾亲手烹地茶,陛下尝尝?”
  江尧摒住呼吸无奈道:“朕不是说了,不要在身上用如此重的熏香。”
  贤妃十分地委屈,她出门只在身上用了点南边进贡的蝴蝶香。此香以清新淡雅著称,哪里有陛下表现出来的那么严重。
  她有苦说不出,只能默默地站的离皇帝远了些。
  江尧自小便不喜欢香料地味道,闻到便觉得十分的刺激,此时他不禁想到宫外的那个女子,好像在她的身上,从来没有闻到过香料味道。
  但是这一幕落在太后眼里,便是皇帝刻意给贤妃难堪下她面子。
  对于皇帝对后宫嫔妃的态度,太后早就心生不满了。她就不信这后宫里如此多的女人,就没有一个是皇帝喜欢的?
  不过是皇帝翅膀硬了,觉着这些嫔妃都与她沾亲带故,刻意同她对着干。
  哪里是不喜欢女人,明明就是在同她打擂台。
  太后不满江尧对贤妃厌恶的态度如此明显,刚要发作,门口传来一道清脆的声音。
  第7章
  “陛下和贤妃姐姐都在啊,太后娘娘这里好生热闹,您都不差个人去叫嫔妾一起说话,怕是心里一点儿都不念着嫔妾。”于敏盼人还未进正堂声音先传了进来。
  来人正是陛下的后妃之一敏昭仪于敏盼,她生的及其喜庆,圆脸圆眼让人一看就心生欢喜。
  在敏昭仪来之后,郑华采也悄悄地回来了,站到了皇帝的身后,同皇帝点了点头。
  在见到来人后江尧明显松了口气。
  听到了敏昭仪的声音,太后的脸色瞬间稍稍好了起来,刚想要同陛下发作的情绪也缓了下去。
  敏昭仪快步走进慈宁宫欢快道:“臣妾参见陛下,太后娘娘万福贤妃姐姐安。”
  说完她便径直走到太后面前,嬉笑道:“日日说是想嫔妾,日日不见太后唤我。我再宫里是左等右的等的,还是等不到。这不只能自己厚着脸皮送上门了。”
  太后笑着让敏昭仪赶紧免礼,伸出手拉着敏昭仪的手笑道:“明明是你个皮猴子不来看哀家,你贤妃姐姐三日有两日都来同哀家说话,倒是你一味的躲懒现下还是你有理了。”
  太后的心情好的多了,还好还有于敏盼这个中用的,能时不时的让皇帝过去。
  到底是自己带出来的人,倒是比那些个亲戚侄女儿要得力些。
  见太后与敏昭仪亲昵,贤妃也识趣地把位置让了开,虽说脸上还挂着得体的笑,但是眼底却划过一丝耐人寻味地神情。
  虽说贤妃是太后娘家的表侄女,但是敏昭仪却才是跟在太后身边长大的。
  敏昭仪敢在太后面前展现如此活泼的性格也是跟经历有关,她是太后未出阁时身边陪嫁丫鬟的女儿。
  那陪嫁丫鬟跟着太后进了宫,这丫鬟对太后有过救命之情,也因此身子落了病,于是二十五岁到了年纪太后便恩赐她放出了宫。
  出宫后这个丫鬟便嫁了人,后来怀了敏昭仪,又因为身子不好在生下敏昭仪后便撒手人寰。
  顾念旧情的太后心疼于敏盼刚出生便没了娘亲,便经常宣她进宫作伴。
  后来于敏盼自己也争气,努力好学参加女子的科举考试,成功入宫做了女官。
  谁知好不容易爬到了正六品司膳,却阴差阳错的被太后指给了皇帝做妃子。
  所以这二人的感情,不比贤妃这个进宫前没见过几面的表侄女浅。
  太后如此跟敏昭仪说话,敏昭仪反而撒娇道:“嫔妾比不得贤妃姐姐日日清闲,后宫这些琐事都是臣妾处理一遍再交给贤妃姐姐过目。太后您快快把事情都交给贤妃姐姐,我可巴不得呢。”
  敏昭仪这话可以算得上大不敬了,但是太后非但不恼,还亲昵地点了点敏昭仪的额头。
  “哀家知道你又要协理后宫,又要伺候皇帝累得慌,这不是安排了选秀嘛,想着多选几个姐妹来好能帮你分担分担。”太后一边拉着敏昭仪的手,一边观察着皇帝的神情。
  敏昭仪向皇帝递去了一个爱莫能助的表情。
  本以为皇帝这次又要十分抗拒地说选秀一事劳民伤财,谁知道江尧只是毫不关心地回了句:“全凭母后做主。”
  太后也有些诧异,不过转念一想皇帝只要同意选妃便好,多选几个妃子进宫才能早日给皇家开枝散叶。
  皇帝没有子嗣,对太后来说许多想做的事情便不好办。
  众人就着选妃又聊了几句,江尧便起身道:“前朝还有事,儿臣便告退了。”
  皇帝都走了,敏昭仪也懒得多留,便找了个借口一起走了。
  待二人走后,贤妃小声地嘟囔道:“陛下来她就来,陛下走她忙不及地就跟着走了,一点也不知道羞耻。”
  太后瞥了眼泛酸水地贤妃冷冷地道:“她不知羞能留住陛下在她宫中过夜,你知道羞皇帝到现在可曾曾主动一次去你的凝露宫?可曾召幸过你一次?”
  太后说的直白,贤妃羞地脸颊绯红。
  两年前贤妃靠着太后表侄女的身份进了宫,一进宫便是四妃之一的贤妃。
  但是谁曾想,进宫两年的贤妃,到现在依旧是黄花大闺女一个。
  “姑母,我.....”贤妃支支吾吾的,毕竟太后说的的确是事实。
  太后懒得理她,若不是如此,太后哪里需要大费周章的再选秀呢,还不是安排在皇上身边的没一个懂事的。
  敏昭仪倒是能留得住皇帝,但是肚子到底是不争气。
  太后深深的叹了口气,只希望这次选秀能给皇帝选个可心的人进来吧。
  现在也不管是不是前家的姑娘了,能让陛下有个子嗣才是重中之重。
  太后机不可见的眯了眯眼睛,到时她自有办法将孩子养在自己身边。
  御花园内,江尧同于敏盼散着步。
  见皇帝百无聊赖的看着园中的花也不着急回紫宸殿批折子,敏昭仪揶揄道:“怎么了陛下,今晚可要去我永和宫的软榻上委屈一晚。”
  江尧和敏昭仪连带着杨予书三人自小便认识,三人再太后宫里经常见面。
  谁知道原本一起上树掏鸟窝的哥们,一跃成了自己的妃子。
  从前为了堵住悠悠众口,皇帝便假借临幸之名在敏昭仪的宫里支了个小软榻。
  一旦朝臣开口,太后催促,他便在永和宫的小软榻上将就一晚,免得他们日日说陛下不进后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