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他接过樊哙递过来的小陶碗拿着筷子夹了一块香喷喷的炖羊肉放在冒尖的小米饭上,连饭带肉的往嘴里扒了两口,就高兴地眯眼看着樊哙询问道:
“樊哙,你这是又碰上啥事儿,要哥哥帮忙了?”
樊哙一听到这话,遂伸手抓了抓脑袋上的发髻,边挨着刘季坐下,边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刘季道:
“唉,还是哥哥聪明,我啥事都瞒不住哥哥。”
“呵,这又是碰上啥事儿了?”刘季边往嘴里扒着肉,边看向樊哙挤眉弄眼地揶揄道,“老弟,我可提前和你说好啊,若还是要帮你找婆娘这事儿可不行,你哥哥我之前相中的娘子都跑没影了呢,我现在可没本事给你找婆娘了。”
樊哙一听这话,古铜色的脸色也不由染上了一抹尴尬的红,不过片刻后就恢复了正常,他边抬手提着案几上的酒壶给刘季倒酒,边羞涩地回答道:
“大哥,我今天找你来不是说婆娘的事儿,我是有件烦心的事儿想让你帮我一块参详参详。”
“说来听听。”
刘季端起陶杯喝了口酒,惬意地眯眼看向樊哙。
樊哙眨眼道:
“哥哥,想来也知道朝廷颁发出来的最新告示了。”
“哈哈哈哈,你这说的不是废话嘛!咱亭内的告示都是我从县城那里带回来的!”
刘季端着陶碗看着樊哙笑骂道。
樊哙伸手挠了挠脑袋,憨乎乎地嘿嘿一笑就满脸感叹道:
“哥哥,我看那告示上说朝廷今岁秋收后不仅要征发百万民夫修万里长城,还写了那百越的蛮夷们嚣张屠杀近千秦使队伍的事儿,为了完成这两件国之大事,竟然要破天荒地在天下各郡建功劳石碑,向天下的豪奢财主们众筹善款了,你说说,朝廷咋突然能想出这种好法子呢?!”
“那告示上的文章写的实在是太厉害啦!让一个不认识字的人听完里长高声喊出来的内容后,都觉得这万里长城必须得修!那百越的蛮夷也真是气的人牙痒痒!”
“这两日各家各户都在讨论这两件大事,我也有个模糊的想法想要去干,但我脑袋笨,总想让哥哥帮我拿个主意。”
“咋?你也想去当民夫,每月赚朝廷三十个秦半两?”
刘季看着樊哙越说越扭捏的模样,遂将手中筷子举起来,对着他的方向轻点了两下打趣道。
“嗳?瞧哥哥说的,我一个屠夫哪会看上那三十个秦半两?”
樊哙挺起胸膛好笑道。
刘季见状也放下手中的陶碗,有些担忧地看向樊哙蹙眉道:
“难不成你还想要去从军?”
樊哙搓着双手有些羞臊地点了点头,双眼发亮地看着刘季道:
“大哥,我也不想瞒你,我是真的想要去从军了。”
“你看看,我比不上大哥人缘好,到哪里都有朋友,四面八方都能混得开,也比不上萧哥、卢哥肚子里有墨水,能当小吏混口饭,我樊哙有啥?不就有个当屠夫的力气和身板。”
“大哥,我今年都二十二岁了,人家好姑娘们嫌我们家整日杀生造孽,不愿意和我结亲,我都这么大一个人了连个婆娘都讨不到!”
“以往没机会就算了,我也不敢奢想啥,可现在朝廷不仅要征收民夫,还要征收青壮男丁做兵卒去南边攻打百越。”
“我一琢磨百越不就和咱楚地紧挨着?我若是能抓住这个机会南下去战场上了,凭我的身板,我只要能拿下几个人头,很快就有爵位了。”
“这我若是有个爵位,不也算是有个身份了?等以后再和人家姑娘议亲的话岂不是成功的机会更大些?”
刘季听到樊哙这分析,脸上的神情也慢慢变得认真了起来。
他仔细打量着面前这个比自己小了十几岁的同乡,若说家世的话,屠夫家在这小乡邑内虽然谈不上是望族,但家里每日的伙食可是不差的。
樊哙本人生的很威猛,高高大大、健健硕硕的,若是将脸上的络腮胡子好好修一修也是个浓眉大眼的精神青年。
可樊哙差就差在他的气质,因为整日干屠宰的活计,满身血腥味不说,气势也很凶悍,别说小姑娘们了,连一个成年男人都不敢和樊哙走的太近,生怕樊哙拧拧眉,就把他那沙包大的拳头砸到人家的脑门上了。
同他这个有名的混混一样,樊哙在家乡里也是个难结亲的。
此刻听着樊哙都想要从军到战场上博前程了,理智告诉刘季樊哙八成真的适合这条路子,可是情感上又告诉他远征可不是闹着玩的。
他用手指摩挲着腰间的酒葫芦,拧眉深思,耐心地听完樊哙又说了几句心里话后,才抬手对着樊哙严肃地询问道:
“哙老弟,哥哥明白你的意思了,不过你知道百越那地方究竟是什么情况吗?”
樊哙摇了摇头。
刘季摇头叹息道:
“老弟啊,这朝廷要攻打百越和之前的七雄之战可不一样,你别觉得百越和咱楚地挨着,这征讨百越的战事就适合你了。”
“据我听到的消息,百越那里山林密布,天气热的很,还有很可怕的瘴气!”
“生活在那里的土人们虽然人数不多,但是特别难对付,一个个滑得就像是野猴子一样,咱七雄的人若是到了
那里中了瘴气,别说上战场杀敌了,单单一个拉肚子都能把你活活拉死!”
“你想要去百越战场上拿人头,搏爵位,说不定连瘴气这一关都渡不过去呢!”
“若是你在南边回不来了,你家里人可怎么办呢?”
听到自家大哥这话,樊哙也不由一怔,他这还是第一次听到百越的切实情况。
看着樊哙愣住拧着浓眉陷入纠结中了,刘季在心底无声地感慨了一句“年轻气盛,想法太简单了”,就摇了摇头,拿着筷子大快朵颐了起来。
羊肉炖的香味很浓,顺着半开的窗户慢慢往外散。
炎热的夏日午后。
位于沛县东南方向,约莫相距五百多里地的楚地淮阴。
一个腰佩短剑,约莫十岁刚出头的小少年正拿着一根简陋的鱼竿顶着头顶上的刺眼阳光,眼巴巴地盯着河面,盼望着能够钓到一条鱼来满足自己饥肠辘辘的肚子。
一个端着木盆来河边准备漂洗木棉的老妇人看到这大热天的,这个小孩儿又跑来河边钓鱼了,不由在心底道了一句“造孽”啊。
这小孩儿长得又黑又瘦,在当地靠着“穷”出名了。
两、三岁时他父亲就病逝了,母亲一人艰难地将他拉扯到八岁也跟着闭眼去了,这三年,成为孤儿的小少年可谓说是靠着吃百家饭才没能饿死。
这年头家家户户都不宽裕,一次两次还没什么,多次下来谁都要厌烦的。
一听这小孩儿肚子叫的这么厉害,显然是又饿得很了。
老妇人在心底叹息一声,端着木盆慢慢走到小少年身后张口喊道:
“狗蛋儿,你又没找到东西吃?”
正在握着自己做的简陋鱼竿默默钓鱼的小少年闻声遂转过头,看到是一个五旬左右、长得和蔼的老妇人,不由抿紧双唇,沉默地低下了头。
第81章 狗蛋找活
老妇人见状遂叹了口气,她也算多多少少了解这小孩儿的别扭性子,因为双亲早逝,家里穷得叮当响,整日都在百家中混饭吃,混饭也就罢了,可偏偏这孩子话也不多,性子也不算讨喜,整天白吃饭还不会说好听话哄人家,这哪能让亭内的人喜欢他呢?
她端着手中的木盆往前走了几步,弯腰将满满一盆木棉放到河边平整的大石头上,就从怀里取出两个用干荷叶包着的野菜饭团子伸手递给沉默的小少年道:
“狗蛋儿,你把这俩饭团子吃了吧,纵使你这鱼竿子周边有鱼,也早就被你肚子叫出来的响亮声音给吓跑了。”
皮肤被晒得发黑的瘦削小少年闻言耳根子忍不住发红,像是一只小狗狗一样用两颗黑的耀眼的眼珠子羞臊的抬头看了老妇人一眼,瞧见对方对他挑了挑眉,又把手中的俩饭团往他面前送了送,饿得烧心挠肺实在受不了的生理不适感还是压过了他的理智。
小少年放下手中的鱼竿,将手心出汗的双手在洗得发白的衣服上蹭了蹭,才从地上站起来双手接过俩饭团,低声对着面前的女媪道了句“多谢大母”,就迫不及待地撕开荷叶,狼吞虎咽地埋头吃起了野菜团子。
老妇人叹气道:“吃慢点儿,省的待会儿肚子疼。”
已经一夜半天都没有吃到东西的小少年感激地点了点头,等将右手中紧抓着的大半个饭团吃下肚后,干瘪的肚子内稍稍有食了,他进食的速度才变慢了,默默观察着老妇人的动作。
看到老妇人用倒扣在木盆上的大葫芦瓢弯腰在河边舀了几瓢水倒进石头上的木盆中就开始仔细地搓着盆内一团淡黄又泛白的絮状物。
他以前也曾见母亲这样子做过,明白这盆内盛的是妇人们从春日就开始不断收集的柳絮、芦花等木棉絮,因为里面掺杂了不少杂质,得在夏季天气暖和时蹲在河边一点点地淘洗干净才能等入秋后将这些絮状物填充进被子里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