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你看着有什么用啊,得皇上看顺眼才行。”叶西扒拉下他的手,忧心忡忡的在镜子里端详着自己。
宋峤心头顿时不知是个什么滋味,“再拖下去,耽误了时辰见不到皇上,你连叫他看顺眼的机会都没有了。”
叶西顿时被唬住了,反过来开始催他快走。
他也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紧张。
习惯了自由和平等的制度,如果只是面见一国之君,虽然对方值得敬畏和尊重,却也不会让他觉得拘束和紧张。
更多的,他只是单纯在担心对方会不喜欢自己,对自己会产生什么不好的看法,担心由此造成后果,叫……叫宋峤为难。
想到这,叶西突然明白了。
原来他只是因为在乎宋峤而已。
曾经有过的模糊感觉再次涌上心头,在这一刻终于变得清晰明了。
叶西望着走在他前方的背影,和自己被牵着的手。
原来早就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和宋峤的关系已经亲密到这种程度了。
两人沿着高高的宫墙一路走过去,皇城是什么样子,宏伟壮丽还是巍峨壮阔,叶西都不记得了。
只记得初冬的寒风吹在两人身上,拉着他手的人自然地侧了侧身,将风全部挡在了外面。
他走在他的身后,好像哪里都是暖洋洋的。
一进入大殿,就有小太监上来伺候,将两人身上的披风妥善保管,皇上身边得宠的大太监则一路引着两人到了内殿。
宣明帝日理万机,便是在寝宫召见两人,身边的奏折也没有断过。
两人一进来,坐在龙椅上的帝王便抬头,目光温和又不失锐利威严地将叶西看了又看。
半晌才道:“不错。”
却不知是在指什么了。
宋峤却应得平常,随意道:“多谢皇兄。”
兄弟两个你来我往一番,宣明帝见那叶家小郎君行完礼后便呆呆站着,竟似在出神,倒也不觉冒犯,反而越看越觉得天真聪慧,惹人喜爱。
宣明帝眼中的锐利顿时消了大半,轻咳一声:“叶氏子,可知朕今日叫你来是为何事?”
叶西忙拱手道:“山北连年地旱,育种一事宜早不宜迟,皇上若有吩咐,学生义不容辞。”
“嗯,朕已工部于京都城内外备了园子,在温室中栽种好了地瓜,朕这殿中也栽种了一些。”说到这,宣明帝颇有些自豪道:“许是朕和皇后侍弄得不错,朕这殿中的地瓜可比工部那些人长得强多了。”
叶西听了这话,有些想笑,好容易忍住了,才拍马屁道:“皇上圣明,地瓜喜温热和阳光,初冬时在温室中栽种最适合不过。”
其实不过是这宫殿之中处处有地龙、暖阁,自然是比别处要暖和得多。
要叶西说,工部选在温室种植也是没有办法,光照条件可能还是达不到,不过此时栽种,至少明年仲春,一季番薯成熟后,山北那边就能收到番薯立马开始普及了。
这是最好也最快的办法,唯一的缺陷就是需要花费太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不过北楚泱泱大国,看样子经济又发达,叶西觉得这点钱财还是不值一提的。
一番谈话下来,叶西见皇上对他态度始终温和,先前的紧张也就渐渐消失了,多说了些可以用番薯制作的小食,不光是宣明帝,宋峤也听得很是认真。
末了,宣明帝来了兴致,“你既懂得这般多,便不如指点一番朕宫中的御厨,皇后近日对你叫季彦带来的几张地瓜吃食方子也颇有研究,亦可搭把手……朕和皇后今日便和皇弟与、爱臣同乐一场!”
“学生不敢。”
其实叶西还未去吏部拿到任命文书,严格来说算不得是朝廷官员,因此一直自称学生。
只是他没想皇上能如此不加掩饰地,说出这般看重他的话来。叶西隔着段距离,都看到了皇上身后的大太监因为太过惊讶,连表情控制都忘记了,好半天才收回去。
且叫他指点御厨就算了,竟然皇后也要来看……叶西听得咋舌,不由拼命挤眼睛暗示宋峤,叫他说个话。
皇上客气客气也就算了,他们可不能真的当真。
谁知宋峤却道:“如此,臣弟二人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叶西:“……”
他只好跟着大太监去了御膳房。
留下宣明帝与宋峤这两位皇家兄弟。
“认定了?”
“嗯。”
宣明帝恨铁不成钢,又无可奈何,“一个两个的,都是什么毛病?!”
谁能知道,几年前京都城中盛传傅王失宠于帝王,不是因为党羽离间,也不是因为局势之争,而是为了这么个理由。
宣明帝最后到底是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且不论他这位帝王对酣睡身侧的猛虎有什么看法,日后终究会登基为帝的太子会如何想,傅王若是有了妻儿,不说他本人,他的妻儿会如何想……这都不是这对皇家兄弟能控制的。
客观上讲,傅王如今的选择,的确是最上上之策。
有时候,有些事背后的深意当不得太过计较,只要结果能皆大欢喜,又何必非要破坏这其乐融融之象。
叶西在御膳房待了一个多时辰,倒也没怎么忙,反倒是一直和后面赶来凑热闹的皇后说话了。
这位温婉娴静的皇后比她的丈夫态度还要温和,而且两人聊的不是什么吃喝之事,竟然是些家长里短,且多围绕皇后的小叔子宋峤展开,还尽是一些他少时的窘事。
叶西都险些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其实这一家子不是皇室人员,而是民间普通百姓家吧?
不过就算大家都很接地气儿,那对着他这么一个外臣,也不该聊这些自家的事吧……
最后叶西晕晕乎乎陪着这皇室一家用完一餐丰盛的地瓜全席,跟着其中一个回了家,晕晕乎乎地又借了一道圣旨。
听着传旨的太监念完最后一个字,叶西还没缓过神来:“皇上又赐了我个官?”
太监捂嘴笑道:“叶郎君,瞧您这话说的,您为天下百姓做了这么多善事,可不是理应留在咱这京都,为皇上效命么?”
他如今是皇帝看重的爱臣,太监也有意卖好,便提点道:“这屯田司郎中乃从五品之职,司中勤勉持俭,工部侍郎大人见天的夸,不过叶郎君兼着的工部司员外郎,亦是个好去处。”
明白了,屯田司又穷又累还经常挨上司检查,工部司这太监虽然没说,但想必是比较清闲有油水。
第106章
既然都有人提醒了, 叶西想想还是准备先去工部司,于公,他是先被授了工部员外郎一职的, 不去有些说不过去, 于私,他在屯田方面懂得实在有限,也不敢去人家班公面前弄斧。
皇上待他是一如既往的宽厚, 圣旨里不说提都没提任职时间一回事, 私下里还暗示过让他好好看一看京都的人情风物再说。
不过自打回了京都, 本无事在身的宋峤竟也忙碌了起来, 偶尔还会进宫面圣, 虽然行事从不避他, 但叶西也不好直接过问, 也就随他去了。
只是这样一来,他在京都无亲无友,整日待在王府也是闷得慌, 想想还不如去上班点卯。
宋峤对此感到很是歉疚,摸摸他的头道:“不若我叫管家陪你?我几年不回京都, 当时记得的好玩的东西, 这时约莫也都不时兴了。”
其实从前在京都时, 他哪里在意过这些东西, 只怕就算没有外出几年, 旁人问他京都之中的乐趣之处, 他怕也答不上来。
叶西摇摇头, “不用, 你忙你的, 我又不是小孩子, 自己想玩随时去就是。”
虽然这样说,叶西还是提不起什么兴致。
只是话都说出来了,如果不出去玩两天的话,宋峤肯定以为他是在闹脾气,叶西只好请管家帮他找辆马车,叫车夫拉着车在城中随意逛了几天。
城中到处是热闹,叶西还在大街上看到了大白天撑伞的郎君娘子,人数还不少,问随行的两名小厮,才明白过来,北楚人爱美尚杰,喜欢敷粉涂脂,不论男女,脸上都要摸得白白的才算美,白日里出门时,也喜欢撑伞遮阳。
护肤意识比后来那些现代人也不差了。
原本把雨伞拿来遮阳的人还不算多,毕竟个头不小,随身带着并不方便,而自打他家的折迭雨伞出来之后,这些爱美的郎君娘子们可算是见到了福音,再也不用顾虑这些,把折迭伞随身一带就出门了。
于是这折迭伞在继遮雨之后,又叫京都人士开发出了新功能,现在不论晴天雨天,大街上撑着伞的都随处可见,俨然已经成了一股新的流行。
大家互相攀比着,用不用是一回事,但若说谁手里头没把折迭伞,那肯定就是大家嘴里不懂时兴好物的俗人了,没有谈得来的地方,他们不兴和这样的人玩。
两名小厮一边说着,一边拿眼睛偷瞄叶西。
传言都说叶小郎君年少英才,是神童一般的人物,他们还觉得是那些人夸大其词,如今一见,才知传闻一点都不夸张,甚至还觉得那些赞美之词太过朴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