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还好他来得早, 店里还没什么人, 他动作又迅速, 竟然是第一个挑完东西结完账的。
书生打扮的少年学子抱着两兜点心出门, 便迫不及待地打开, 捏起一个吃了起来。
今日为了买那《海上风云录》出门太早, 连早饭都没来得及用,他现在早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吃完一个,他伸手再去抓的时候, 就抓到了一个手感很不一样的东西,长长扁扁的, 像是纸片一样。
少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两指夹着将卡片抽了出来。
这是什么?
“卡片”上面画用细细的笔画了笔画简短的黑白画, 上面有山有水还有巨大的海船, 海船上面是一些小人, 拿着各种武器, 正在汹涌的海浪中与一头狰狞凶恶的海兽争斗着, 山水船人, 俱是寥寥几笔便勾勒出来, 却很是生动, 形成一副气势宏大的航海斗难图。
少年的目光顿时就被这种新奇的画法吸引了。
接着他看到,在“卡片”的右侧,一行力透纸背的大字印刻在上面,写着“海上风云录”五个字。
海上风云录!
这不就是他心心念念都想要买的那本书吗?
少年激动起来,然后他就发现,他手里的“卡片”其实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翻开小册子的封面,里面是一个用画“写”出来的故事开头——
一个叫做应海的穷苦小子从小跟着乞丐流浪,却胸怀大志,立志要做一个伟大的航海家,于是他开始苦练本领,想尽办法学习各种海上知识,在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之后,最后终于成功被招募成水手,而就在他告别家乡踏上航海之路时,当初收养过他的老乞丐却在临死前给了他一个叫做“指南针”的宝物……
少年不知不觉读了下去。
一节故事看完,正兴起,他意犹未尽的往后翻,却发现后面没有了。
他顿时哀嚎起来,“怎么这就没有了!”
与此同时,同样的哀嚎声在耳边响起。
少年吓了一跳,扭头一看,发现自己身边竟不知不觉已围了许多人,俱都探头看着他手里的小册子,眼神直勾勾的,透着不满和渴望。
他忙把手里的小册子一捂,指着和怡点心铺的店门道:“他家在搞优惠活动,五百钱便有机会抽中这个故事卡片!”
众人顿了顿,而后便一蜂窝涌地进了店中。
然后这些人很快就发现,他们抽中的故事卡片有的一样,有的却不一样。
不一样的卡片里面的故事也不相同,有的是应海在海上大战海兽,凭借指南针救出同伴的;有的是应海凭借指南针定位异国,在异国淘金的;还有的是他因为迷路进入某处岛屿,依靠指南针找到同伴并且发现宝藏的……
虽然故事每一个都很精彩,但是他们每个都想看啊!
还有就是,那名为指南针的宝物真是太厉害了!要是真的有这样的宝物就好了!
不满足于只能拿到一个故事卡片的人们再次涌进了和怡铺子中。
即使后来城中的书铺纷纷推出了《海上风云录》的完整话本,痴迷于卡片收集的人们依旧前仆后继,甚至因为有了完整话本的对照,他们更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还缺那些卡片,以便于收集。
毕竟这种以简笔画加少量文字对话形式作成的小故事,就算是识字不多的人都能看,再加上内容励志热血又带有一些航海相关的科普小知识,一些从事海上作业的渔翁、水手、船工等,也都很愿意买来看看。
这些人目光的落脚点与外行人自然是有些不同的,因而他们也就更容易发现,指南针这一堪称划时代意义的器物,并不是难以企及的空中楼阁,如果……能解决其中关键的问题,这一神器便能真正为他们所用!
于是短短十几日光景,指南针的妙用便随着《海上风云录》的风靡一时而传遍了附近各大州,且正以一种不寻常的速度向外扩散着,激起一阵又一阵的热议,也激起一阵又一阵的指南针研制浪潮。
罗家的点心铺和书铺因此而赚得盆满钵满,生意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也就在这个时候,各地开始不断传出有诸如指南针、罗盘、司南针等等名称类同的器物被研制出来的消息,这些被称作是巧夺天工的神作被推到人前,引起轰动,却又很快因为功用与《海上风云录》中的指南针相差甚远而泯然众人。
各种“指南针”在各地遍地开花的同时,景州城郊外的罗家某处厂房,被秘密指派来进行指南针研制的工匠们,同样在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还差多少时间才能上第一批货?算好了没有?”有人急急地问,想要知道厂里的最新进度。
寒冷的冬日,工匠师傅在工作间里忙得顾不上说话,脸上豆大的汗都冒了出来,闻言暴躁道:“催催催,一天三遍的催!你当这东西那么好做出来?你们要的是三千,不是三个!”
那人被骂了也没甩脸子,只讪讪地道:“这不是管家亲自盯着呢吗?马上就是年末了,工钱和奖励也快发下来了,把这要紧的事做好了,那多长脸?是吧。”
工匠师傅闻言脸色也缓和了下来,笑骂:“银钱这东西,谁不想多拿点?你也得看我们的人力啊,拢共几十号人,要造出几千件指南针来,就是东家一早把技术秘密给了下来,那还是得需要时间不是?”
“这样,我再安排大家每日多做一点,争取三日内,叫你把货全点上!”
“哎!老师傅辛苦,大家伙也都辛苦了,等忙过了这阵子,我去酒楼点上几桌,好好犒劳大家一顿。”
半个多月的酝酿发酵,事情终于完成得差不多了,叶西从忙碌中抽出心神来,才发觉已经是年关将至的时候了。
景州城中比封州要暖和多了,却还是叫人感受到了严冬的气息。
若是在青曲,说不得已经是大雪覆地了。
叶西披着银白色的狐裘,看着窗外的雪白霜色,想着,是时候回去封州了。
在异世的第一个新年,就算不能同兄姐们在一起同乐,至少封州城里,还有宋峤在。
动身的那天,恰好是罗家新厂的工匠们将第一批指南针制作出来的一天。
罗英祺亲自冒着早日的寒气,从厂中出来,高兴地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
叶西笑笑,站在马车前向罗英祺拱手,道声恭喜,“那我便在封州等罗三哥的好消息。”
事实上,在回封州的半路上,叶西就听到了消息。
景州城中出现了真正的指南针。
同《海上风云录》中描述的别无二致,甚至是有过之而不及!
一时之间,群起蜂拥,景州城这个本就汇聚了天下众多海商之人的港口,彻底成为了所有海商向往的乐园。
已经在十一二月的季风中达到景州城的,早已在罗家开始售卖指南针的当天,就将店中所有存货抢了个精光,而远远听了消息,正在往景州城中赶的,则恨不能再生出几条腿来,飞奔至罗家的铺子里。
三千的存货在泱泱海商面前,真的算不上多。
罗家只能限制指南针的出售,甚至定下只优先卖给今年确保会出海者,且一船至多买两个,其余皆压后接受预订的规矩。
有人不满,可在如今罗家垄断技术下,只能接受这样的规定。
有人闹到了罗英祺面前。
罗氏三郎只冷笑一声:“若不是叶家小郎君看到景州城中出海者无数,不忍其如往年一般在海中遭遇重重劫难,九死一生甚而不得安然而归,这才托我罗家将指南针紧急做出来,希望供得上今年这一批出海商……这指南针,你们怕是再过上几载也未必能得到!”
虽有一些艺术加工,罗英祺说的却也是真话。
叶西此前将技术交给商家,按照规矩,本不应该在短短时间内便将技术再卖给其他人。
虽然罗家在船造上并无涉及,对商家完全构不成威胁,但此举难免不叫商家心生芥蒂。
即使商海楼一早表示对此并不介意——和季彦站在一条路上,商家在乎的绝对不是这点依靠指南针盈利带来的财富,他们只要确保指南针的技术依旧在自己手里,确保在和军器监的博弈中占据上方,就足够了——叶西还是过早地开始了指南针的倾销计划,有些心急了。
这样做,的确有为那些出海者考虑的成分。
毕竟这样一项前人伟大的发明,不该自私自利地被用在聚敛财富和权力争斗上。
罗氏三郎站出来说的这番话,让很多怀着小心思的人都老实了不少。
而叶氏四郎叶西的名字,则再一次在人群中口语相传,成为了天才的代名词。
对这一切,叶西毫无所知。
回到封州后,已经是腊月下旬。
距离他在这个世界即将过的第一个新年,不过还有短短七日。
第99章
封州城中已经开始张灯结彩, 各处都是节日的气息。
人们开始停下手头的活计、营生,准备采买新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