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还有这好处呢?的确不错!”万历虽然是皇帝,但也免不了受沙尘天气影响,当然他的宫殿时刻都有宫人宫女洒扫,每逢这种天气,他也难免情绪不好,琉璃窗可以杜绝尘土从门窗入室,当真可以算得上是一桩好事。
  闵悉继续说:“冬日的时候好处就更多了,琉璃窗防风效果极佳,不像窗纸那样易破,不用每年都换新的窗纸。”
  万历颔首,宫中房间多达数千间,每到严寒来临之前,宫里就要提前张贴窗纸,麻烦不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重要的是,防风效果并不好。要是换上琉璃窗,只怕买炭火的银子都要省一笔。
  云霁问:“陛下看了臣家中的琉璃窗,是否打算将宫里都安装上琉璃窗?”
  万历并没有满口答应,而是问:“宫里那么多房间,要是都镶嵌上琉璃窗,成本该多少?”
  闵悉很意外万历会这么想,看来他是真懂事了,甚至都开始关心成本来了:“琉璃厂是陛下自己的,陛下只需要负担琉璃烧制的成本与工人的工钱即可。”
  万历说:“如果是这样,那就先给宫中的窗户都换上琉璃窗吧。今年冬季之前能够完成吗?”
  闵悉摇头:“不能确定。臣要进宫去测量一下门窗尺寸,再让琉璃厂烧制琉璃板,数量太过庞大的话,今冬之前恐怕完不成,毕竟琉璃厂规模有限,工匠数量和窑的数量都有限,快不起来。”
  “那便尽力去做吧。”万历倒也没有提过分要求。
  第412章 风靡全城
  给宫里所有的宫殿都换上琉璃窗,那可是大工程。虽然皇帝已经同意了,但真要去执行换玻璃的,还得是工部的将作司,因为将作司是专门负责宫廷营造的。
  所以闵悉还要去跟将作司沟通,门窗的尺寸将作司都有,就不需要他们自己去量了。他们从将作司拿到尺寸后,再按照尺寸烧制玻璃,然后将烧好的玻璃交由将作司去更换。
  将作司在收到皇帝的旨意后,当即便派了人与闵悉对接此事,他们去云家参观了玻璃窗的安装办法,然后再去琉璃厂监工挑选琉璃。所有给宫中用的东西都属于贡品了,规格要求极高,有丁点瑕疵的都不能被选用。
  听起来是很苛刻,但何尝不是对工艺水平的要求,只要宫中这批货交完,琉璃厂的工匠们水平绝对能达到顶级。
  为了能够尽快交付这批琉璃,闵悉又扩大了规模,增开了琉璃窑,增添了人手。
  与此同时,闵悉在京城中开设了琉璃铺子,专卖镜子、琉璃摆件、琉璃瓦与窗玻璃,自然,窗玻璃是预售的,虽然将作司淘汰出来了一批玻璃次品,但闵悉并不打算把次品拿到市面上来销售,而是将次品回炉重烧。
  琉璃铺子的陈设与装修与众不同,展示架、柜台、门窗,全都采用玻璃,甚至展示架的背面用的是镜子,镜子产生的镜面效果使得店堂的空间更大,陈列方式也更特别,整个店堂看起来通透明亮,与众不同,有一种敞亮感,也十分吸人眼球。
  所以店铺一开张,就吸引了无数前来看稀奇和热闹的人前来。
  不出闵悉所料,尽管大家对琉璃制品兴趣很大,兴趣最浓的还是镜子和玻璃。镜子的价格非常昂贵,一面半个巴掌大的小镜子定价就是三两银子左右,但依旧非常畅销,很快就卖断了货。
  依旧有络绎不绝的客人前来买镜子,男女均有,因为无货,不得不提前预定。
  如今京城各家女眷们均以拥有一面清晰无比的镜子为时尚,掀起了一股用琉璃镜子的风尚。
  这情况完全在闵悉的预料之中,在给宫里做完玻璃之前,琉璃厂的收入来源就靠镜子了。
  皇宫的玻璃窗慢慢被换了上去,当然是先紧着重要的宫殿换,三大殿、乾清宫、慈宁宫、坤宁宫等是最先换上玻璃窗的。其余的宫殿则被安排在后面,一等玻璃被烧制出来,就陆续换上,年前应该都能换上。
  去上朝的大臣们自然也注意到了宫里的变化,私下里自然少不了要议论一番,顺便打听一下这琉璃窗的来历。
  而那些经常往来宫殿的皇亲国戚们更是早就注意到了宫里的变化,他们先是在各个宫里看到了琉璃镜,后来又在宫里看到了琉璃窗。宫中一向是潮流的引领者,他们自然是直接打听起了这些的来历。
  闵悉的琉璃铺子一开张,最先来买镜子和玻璃的就是这些皇亲国戚。镜子可以买到,但玻璃一时间难以买到,只能够预定。尽管售价昂贵,这些皇亲国戚们都毫不犹豫地付定金预定了玻璃,只等宫中都换上琉璃窗后,就能轮到他们了,他们要做这京城中最先使用上琉璃窗的人家。
  闵悉看着预售的订单,就知道琉璃厂以后有得赚呢,就是这规模到时候还得扩大才行,不然应付不了这么多订单。当然,要等赚到钱后再扩大规模了。
  冬天到了的时候,闵悉还在忙着炼钢。云霁倒是恢复了正常作息,因为赋税改革政令已经推行到全国各地了,跟着一起推行下去的,还有张居正的考成法,考成法是对官员政绩的考核,赋税改革配合考成法一起,就不担心赋税收不上来。
  云霁从衙门回来,问仆人:“九弟呢?还在樨香苑?”
  “是的,大爷。闵爷还在樨香苑。”
  云霁便径直朝樨香苑走去,老远就听到一阵叮叮当当的声响,云霁还没到大门,就被热情的霸王迎了上来。云霁抬手在霸王头顶摸了两把,这家伙以前总跟着云霖去陶府上课,现在云霖去了文昌书院读书,不能带狗去,它就成天跟着闵悉,因为闵悉在家待的时间最长,狗也是怕寂寞的,没有同伴,就需要人陪着。
  云霁抬脚跨进樨香苑,然后惊奇地看着闵悉抡着锤子在那打铁!
  云霁三两步走上前,拿过闵悉手里的锤子:“九弟,你怎么亲自做这个?仔细受伤。”
  闵悉回头冲着他笑:“有点冷,抡几锤子暖和暖和。不会受伤的。”
  “赶紧把外衣穿上,当心着凉。那边不是有火吗,冷就去烤火。”
  “我就是锤着玩的。”
  云霁拿起锤子抡了几锤子,被闵悉叫住了,“七哥,不用锤了,应该已经好了,淬个火吧。”
  云霁便停了手,夹起手中的钢铁放进水中淬火。
  闵悉对一旁的师父说:“先收起来,明天再来检验。今天差不多了,去把火掩上,散工了,明天再来。”
  云霁看着屋檐下的架子上摆着一溜钢材,每种都写了钢材的添加材料和配比,今年闵悉的时间不是耗在琉璃上,就是在钢材上:“还没有炼出想要的钢材?”
  “有的已经符合需要了,不过总是不嫌多嘛,用途广着呢。明年我的蒸汽机应该就差不多能做出来了。走吧,咱们吃饭去。”
  “好。”云霁和闵悉回他们的熹微院。
  云霁虽然现在不用总加班,但在户部想提前溜号是不太可能的,何况最近又到了年底结算的时间,能按时下班就不错了。
  第413章 不坑穷人
  赶在年前,宫里的门窗终于都换上了琉璃窗。为了能在年前完工,琉璃厂的工人们这个冬天都没停工,直至做完宫里所需的玻璃才闭窑休息。
  过年前,闵悉把琉璃厂的账本整理好,送去给了万历。万历发现,琉璃铺子以卖镜子为主,所营利润竟能抵大半宫里换琉璃窗的开支,可见这琉璃厂是真的赚钱。
  闵悉还兴致勃勃地告诉万历:“陛下,宫里的琉璃窗已经换完,等过完年,就可以为客人烧制琉璃窗了,我们已经收了好多户人家的定金。一户人家换上所有的琉璃窗,至少需要上几百两银子,多的则需要几千两,等全京城都换上琉璃窗,咱们至少可以赚上百万两白银。”
  万历都听呆了:“竟如此之多!”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一年也才两三百万两白银,闵悉这是开了个银矿啊。
  闵悉笑着点头:“琉璃本身就是贵重之物,买一个西洋来的琉璃摆设,至少也要几十两银子,咱们这卖的已经够便宜了。而且能安装得起琉璃窗的,本来也不会是穷人,他们愿意掏钱的。”
  万历听完笑了:“好办法!平日里遇到需要赈灾捐款,让那些皇亲国戚、高门大户捐银子的时候,一个个都跟朕哭穷,捐不了三瓜俩枣,如今就用这琉璃窗让他们出血,价格还可以再贵点!”
  “臣遵旨!”闵悉领了旨意,这可是奉旨卖高价,反正也不坑穷人,而是搜刮有钱人。
  过年去陶家拜年,闵悉被陶家人团团围住,让他说琉璃镜子和琉璃窗的事。
  陶礼之和陶敬之在家中丁忧,除了读书,就是指点陶渝和陶源兄弟二人做文章,闲来无事,也听了不少城中新闻八卦,自然也知道了琉璃铺子的事。
  “闵悉你胆子可真大,你都是朝廷命官了,如何还敢去开铺子赚钱,不怕御史参你一本?”陶敬之说。
  云霁替他解释:“大舅你别担心,九弟这铺子幕后的老板是陛下,而且铺子挂的也非九弟的名,不用担心会被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