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虽然不跟地方官府打交道,但这一路上也没少听说那些官员的名声,有些委实可以算得上只手遮天、鱼肉百姓。万历听完之后,就默默地在心里记一笔账,强龙难压地头蛇,现在情况特殊算不了账,那就记下来等他回去了再算。
  从京城出发半月后,他们终于抵达了黄河。
  这是万历最期待看到的一幕,黄河水患几乎是每个皇帝任内都无法避免的事,几乎是每年都有决堤,就在今年八月,黄河在南直隶境内还决堤过,宿迁等地洪涝严重,损失巨大。
  万历没见过黄河之前,想象不出来一条什么河,竟会年年决堤。当他看到高悬于平地之上的黄河时,才意识到,这样一条地上悬河,不决堤才是不正常的吧。
  现在的枯水期,黄河还不至于上冻,河水很少,浅浅地铺在河底,全是黄汤,根本就看不出水的原色,黄河是真的黄!
  万历站在堤坝之上,看着泥沙淤积的河床,无奈地叹气:“我怎么也没想到,天底下竟会有这样的河流!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闵悉解释:“上游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太多,被冲击下来,到了平原之上水流变缓,泥沙慢慢沉淀下来,日积月累,经过上千年的沉淀,就成了这样。”
  万历问:“就没有办法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吗?”
  “很难,但也不是完全做不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所以目前几乎做不到。”闵悉知道,要解决黄河水患,没有点科技狠活是不行的。
  万历左右望去,看着地上悬河,又忍不住头疼。
  他们带了三辆马车,要过河,是个大工程,需要把马车拆解了搬上船,到河对面再去组装,要么就把马车留在这里,等返回的时候再回来取。
  他们商量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拆了带过去,毕竟到了对岸,也依然是需要车马的。于是他们花了两天时间,才终于完成了过河。
  闵悉叹息,还是黄河大桥爽啊,过河就是几分钟的事!哪里需要两天!
  第347章 登嵩山
  他们是从开封的柳园口渡河的,过河之后,便是开封古城,开封是河南省城所在。
  万历没去过江南,没见识过江南的富庶与繁华,所以在他的眼里,开封是仅次于北京城的大城。
  城内街巷井然,屋舍鳞次栉比,商铺林立,大街上熙熙攘攘,繁华异常。
  这一路走来,路过了一些不小的府城,但都没法跟开封比。
  万历非常兴奋,说:“到开封了,咱们歇息几天吧,我想好好转转。”
  众人自然没有异议,这一路行来,虽然还不至于风餐露宿,但也非常辛苦,尤其对从来没吃过任何苦头的皇帝来说,他能顺利坚持到开封,很少抱怨旅途的艰辛,真是非常难得了。
  开封属于中原中心,云祥号在此地也有分号。所以到开封后,云霁就直接去了云祥分号,掌柜的见是东家亲临,忙不迭出来恭迎。
  听闻他们要在开封停留数日,掌柜的忙把他们安排到了云祥号在开封购置的院落中。这边院子日常也无人居住,只雇了一两个人在打扫维护。所以也是干干净净的,直接就可以入住。
  出来这么久,终于有个正经地方住了,众人都感到很舒心。大家住下之后,也来不及去城里逛,先花了一两天时间洗漱收拾。毕竟一路上住客栈,洗澡肯定不方便,有些地方有公共浴池,也不敢带皇帝去洗啊。
  好在天气已经冷了,勤换衣裳,不洗澡似乎也不那么难以忍受。
  开封不愧为古都,好玩好吃的比别处明显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等休息过后,闵悉和云霁也从云祥号的掌柜那儿搞来了开封游玩的攻略,哪些地方值得一去,哪些东西值得一吃,甚至精确到了哪条街哪个铺子哪个摊位。
  到开封后,万历说什么也不肯只吃闵悉做的饭了。他想要尝尝开封的美食,众人拿他没法,最后在大家一致商讨之后得出结论:可以吃,但是需要经过筛选卫生条件合格的才能吃。
  万历终于吃上了当地的特色美食,包括小笼灌汤包、羊肉炕馍、汴京烤鸭、桶子鸡、鲤鱼焙面等,觉得真是美味极了。
  万幸吃着并没有什么副作用,他更是敞开了肚皮吃,每天都要去吃新鲜花样的吃食,甚至连街边小吃都没放过。
  万历是到了开封后,才有种自己是出来游玩的感觉,之前那一直都是在赶路,体验生活、调查民生,不是游玩,而是公干。
  事实上,万历有点没弄明白自己这次出行的目的,他以为自己是出来游玩的,事实上,他是被张居正和太后派来出公差的。
  有了这么一趟微服出巡,他就知道了他治下的大明是个什么状况,以后他自己亲政的时候,起码知道问题所在,至于具体怎么解决,那就要看他的智慧和他治下官员的智慧了。
  他们在开封待了四五天,离开开封的时候,万历还有些意犹未尽,说回来的时候,还要接着吃。
  一行人驾着车前往登封。他们从京城出来,所过之处,几乎都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看不到尽头的天际线早已看腻味了,直至到了登封,视野终于开始受阻,有了起伏的山地,顿时觉得耳目一新。
  万历长这么大,除了万岁山,还没爬过别的山,连西山都没去过,是以看到山的时候,表现得格外兴奋,终于可以爬山了。
  万历兴奋,赵禹等人则如临大敌,皇帝养尊处优,路都少走,哪里爬过什么山。这嵩山为中岳,虽说不如泰山名气大,不如恒山与华山陡峻,但好歹也是五岳之一,绝不是寻常小山头,陡峻处几乎是直上直下,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的一些小道更是凶险至极,一个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
  嵩山少林寺不算高,但在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上,它显得格外醒目。因此千百年来,无数的帝王将相与文人墨客都来此留下过踪迹,佛教与道教也选择在这里创建寺院、开辟道场,这里还有著名的嵩阳书院。
  因此嵩山不仅有着奇峻的自然风景,还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
  李太后信佛,而少林寺有“禅宗祖庭”之称,万历来到嵩山,自然少不了要去代太后去烧一炷香。
  众人陪着万历,先去少室山参观了少林寺和塔林。
  万历年少气盛,想要顺便去登少室山。
  闵悉做过攻略,嵩山山脉由东边的太室山和西边的少室山组成。少室山山势陡峻,比太室山更难爬,而且危险系数很高,在崖壁间开凿出来的登山路可不会像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做好钢筋水泥的护栏,现在恐怕连护栏都没有,他们还真不敢带皇帝去爬少室山。
  闵悉劝万历:“公子,我听闻少室山峰陡峻,而且很危险,不如让人先去探个路,看能不能爬,不能,咱们就换山势缓和一点的太室山吧。”
  万历一听兴致更浓了:“有挑战才有意思,我就要爬少室山。”
  赵禹说:“公子,安全至上,让藤丰先去爬一遍少室山看看情况,我们先陪您去爬太室山吧。”
  万历皱眉:“那行,先去爬太室山吧,等爬完太室山再去爬少室山。”
  赵禹闻言眉头都紧锁起来了。
  闵悉悄悄安慰赵禹:“赵兄,其实不必担心,太室山虽然山势平缓,但上山下山,算起来,没有四五个时辰爬不完,公子从来都没有爬过山,等他爬完太室山,没准就再也不想爬山了。”
  赵禹闻言:“果真?”
  闵悉笑着点头:“不信咱等着瞧。”万历这小身板,爬完太室山,腿绝对要酸痛好几天。
  闵悉的猜测没有错,初出茅庐的万历从来没体验过登山之苦,所以他爬山的时候是非常快乐的,一路雀跃得像只刚出鸟笼的小鸟。
  太室山山势缓和,从嵩阳书院入口一路上山,是无数的登山阶梯,万历以为这也太简单了,完全没有挑战性,还是去爬少室山比较有意思。
  所以才爬了不到一个时辰,他就扬言明日要去登少室山。结果还没到峻极峰顶,他就说不出话来了,他身体明显缺乏锻炼,爬得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途中闵悉还找了处道观让他去换了被汗湿的里衣。好在虽然累,万历的嘴还是很硬的,没有说累,也没有打退堂鼓,只是没有再说明天接着爬少室山了。
  大家主动放慢了速度,配合小皇帝慢慢登山。
  闵悉准备充分,不仅带了替换的衣裳,还带了足够的干粮,比如烧鸡和茶叶蛋,登封三绝之一的芝麻焦盖烧饼,背着足够的水,累了就停下来补充点能量。
  登山的时候,尚未觉得风景有多特别,因为视野中都是无尽的楼梯,只有转身看来时路,才能看到嵩山的风景。但下山的时候,那风景就完全不一样了,陡峻的山崖、连绵的青山、崎岖的山路、诡谲的山石、深不见底的山涧、幽澈的深潭,步步皆景,处处是风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