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闵悉沉默了,云霁说的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从上到下都存在。就比如说皇帝吧,他的权力再大,他的政令也还是需要人去执行,所以就有了文武百官,皇帝如何驾驭文武百官也是个大学问,有能力的皇帝善于调兵遣将,驱使有能力的臣子为自己所用,没能力的皇帝,反倒会被朝臣架空,成为一个傀儡皇帝。
  历史上这样的事太多了,事实上,有能力驾驭文武百官的皇帝并没有多少,所以历史上的明君数量很少。
  张居正是个能臣,他的权力甚至超过了万历皇帝,因此才被万历皇帝忌惮和怨恨,在他死后就立马抄了他的家,把他提拔的所有官员都给清算掉了。
  所谓的万历中兴也就是昙花一现,万历很快就把张居正好不容易攒下的财富和政绩给挥霍殆尽了。
  “果然水至清则无鱼。”闵悉叹息道。
  “对的。”云霁已经穿好了衣服,走到闵悉身边坐下,跟他一起看唐寅的画,“画不错,送画的人我不喜欢。等从欧洲回来后,再好好盘点一下各地分号的情况,那些大蛀虫都得清理一下。”
  闵悉问现实的问题:“这画怎么办?不可能带到欧洲去吧。”要万一碰上一场风暴,跟上次那样打湿了,那就全毁了。
  云霁说:“既然是名家字画,肯定不能带到欧洲去。装好了,带到泉州吧,交给云安,让他帮忙带回北京去。”
  “也只能这样了。”闵悉说。
  翌日他们就离开扬州,出发去苏州。刚到苏州,便赶上了一场台风,狂风大作,暴雨如注,下得是昏天暗地,自然是不能赶路了。所有人都上了岸,找客栈住下。
  算西历,现在是八月,还不到九月,还是台风盛行的季节,好在还没出海,不然还真不好说会发生什么情况。
  因为下暴雨,到处都是水,他们哪儿也去不了,只能待在客栈里。
  还有一件特别麻烦的事,就是老修斯淋了雨,病了。病得很严重,卧床不起,云霁的医术根本应付不了,只能去请当地最好的大夫来诊治,下着暴雨,低洼处都被水淹了,大夫也不愿意出门,云霁不得已多付了几倍诊金,才把人请动,绕了很远的路才回到客栈。
  大夫给老修斯扎了针,开了药,服下之后也只是稍稍缓解了一下。一直等到台风完全过境,雨过天晴,他们准备出发的时候,老修斯的病情还是很严重。
  闵悉和云霁陷入两难:是要留下来照顾老修斯,还是带着他继续赶路。
  老修斯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坚持要上船离开:“我快要不行了,你们带我走吧。我就算是死,也更想死在船上,死在海上。等我死了,你们就把我直接扔在海里,那是我最好的归宿。”
  闵悉和云霁都想过要给老人养老送终的,但是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他们强抑住内心的悲伤,带着老修斯上了船,沿长江顺流而下,不到半日工夫,便到了海上,船转向南面。
  老修斯听说到了海上,仿佛便松了一口气,神色也变得安详多了,精神头看起来好了不少,只是水米不进,这是回光返照的现象。果然,还未到泉州,老修斯便落了气,到底如他所愿,死在了海上。
  迭戈难过得嚎啕大哭,虽然老修斯跟他相处的时间不长,但在这里,老修斯应该算是他心理上最亲近的人了,因为他们都来自葡萄牙。老修斯没了,这意味着从此他就要独自留在大明了。
  闵悉和云霁自然也很难过,这个老人话虽不多,但人真的很不错,相处了这么长时间,他们也是真的把老人当成自己的长辈在对待的。
  最后他们遵照老人的遗愿,将他海葬。他是葡萄牙人,比起埋葬在大明,海葬显然更合适,或许有一天,他的灵魂会随着洋流回到他的故乡。
  迭戈因为老修斯的辞世低沉了好些天,闵悉和云霁除了安慰开解,也很理解他的低落。当初他们两个一起流落到欧洲,也有种相依为命的感觉,因为有对方存在,哪怕是异国他乡,也觉得有依靠,并不那么孤独。
  老修斯走了,以后就只剩下迭戈一个人,想听个乡音都没有了。
  闵悉和云霁觉得带他回去是正确的,因为可以给迭戈一个选择的机会,也许老修斯没了,迭戈就不会再执着于留在大明了。不管他怎么选择,两人都会坚定地支持他,给他提供余生的保障。
  其实迭戈有做点心的手艺,这就能让他无论在哪儿都能立足了。
  数日后,船顺利抵达泉州。
  云安已经采购好了大部分物资,只是暂时尚未装船,因为前段时间经过苏州的台风也经过了泉州,只是没有苏州那么严重。但为了安全起见,货物是要等出发前才装船的。
  没装船正好,闵悉和云霁正想把船改装一下。两人跟泉州的造船厂商量了一下,把中式风帆改造成西式的。
  到时候他们的船跟着爵士号一起走,肯定是跟不上爵士号的速度,这就需要爵士号配合他们的船,但也不能一味要求爵士号迁就他们,他们也要尽力提高自己的速度。
  船厂没做过西式风帆,闵悉和云霁对西式风帆熟悉,他们绘出风帆的图样,让船厂匠人改造帆杆。帆布则用粗棉线纺织,然后再油蜡等进行防水处理,这样帆布的结实程度明显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为了让帆布更牢固耐磨,闵悉还教会了船厂匠人在帆布上用铁片打上金属气眼,如此一来,系绳的孔眼就不容易被大风撕扯开裂。
  匠人根据闵悉的要求做出了这个工艺,看到成品效果后非常惊奇:“这也是西式船帆的做法?”
  闵悉说:“差不多吧。”这种气眼也叫鞋眼,闵悉也弄不清到底是谁先发明的,但帆布上用气眼,不仅绳子穿孔方便,绳子活动也更灵活,还能增加风帆的使用寿命。
  匠人明显也发现到了这一点,觉得这虽然是个很小的点,但办法确实非常不错,打算以后做船帆都用上这个。
  第274章 与爵士号会合
  除了改造风帆,闵悉和云霁还要检查采购的货物、招聘水手。这趟船的水手并不太好招,那些来应聘的水手听说要去欧洲,而且一去就是一年多,便都打起了退堂鼓。
  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大明船只去过欧罗巴,太远、太久、太危险。尽管闵悉和云霁再三强调能保证大家的安全,然而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去,赚钱很重要,但是保命更重要。
  为了招聘到足够的水手,他们不得不把工钱提高,甚至开到了去南洋工钱的四倍,去一趟欧洲回来,就能够赚到300两银子。这相当于许多农户家庭十多年的收入,也比欧洲的水手们工钱高出数倍,没有办法,大家没去过,太冒险,必须要重赏之下才有勇夫。
  在改造风帆、筹备物资、招聘人手的空隙,闵悉还抽空去了一趟府衙,跟分管农事的小吏打听他们带回来那些作物的收成情况。
  总而言之,有好有坏。玉米的收成还行,辣椒不太好,番茄不好不坏,红薯还没收,不管怎么样,种子是有了,来年便可以继续播种了,闵悉把种子带回大明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到了西历九月下旬,船帆终于改造好,闵悉也准备好了出海所需的一切。货物、食物、水、药材等等,还有渔网、钓竿等。
  他们这艘船是中式帆船中最大的,体积和盖伦船相差不大,其载重量也不比盖伦船小。不过由于中式帆船的速度不如盖伦船,所以闵悉和云霁有意减少了载重,承载的货物就要比盖伦船少一些。但为了安全和速度,这是值得的。
  准备好一切,他们才终于扬帆南下,去澳门和爵士号会合。
  他们也知道,爵士号肯定早就等得心焦了。可闵悉知道,即便是到了阳历十月中下旬,南海和北印度洋依旧会有台风,当时云祥号船队是快到十一月在印度洋上遇到的台风。
  虽然几率很小,但风暴这种东西,能避免还是要尽量避免,遇上一次,都可能会万劫不复。
  云霁把事情跟云安交代清楚,让他回京去辅佐云震打理云祥号。云安领了命,待云霁一出发,他安顿好泉州分号的事,自己也动身回京了。
  到了九月底,秋风渐起,南海海面吹的就不完全是南风了,偶尔也有北风,所以船行速度还可以,不过由于载重比较大,速度快不了,花了八天时间才抵达澳门。
  阿尔梅达船长在澳门一住就是大半年,他时常看着风平浪静的海面想,不应该听闵悉和云霁的建议,干等在澳门的,应该去南洋跑一两趟的。每当他生出这个念头不久,就会有一场台风不期而至,吹得他停靠在海港里的船都颠来颠去,几乎翻转,他又会庆幸,幸亏没有出去,否则这会儿大家都葬身鱼腹了。
  如此反复了两三次,看过了几场台风后,他终于死了这条心。如今过了九月,他觉得应该要准备出发了,所以他将剩下的银两都拿去换成了茶叶、漆器、丝绸等物品,并开始准备食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