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131节
——面前的小男孩,五官竟跟汤父长得有七八分相像。
汤婵之前只见过汤传铭一次,那是她出嫁不久,差不多四五年前的时候。那时候孩子还小,没有长开,汤婵根本没注意,谁能想到,这孩子长大之后竟然跟汤父越来越像。
“快起来吧。”汤婵收回视线。
汤传铭小小地松口气,“谢大姐姐。”
“传铭快来,”汤母就像天下所有疼爱孩子的母亲一样,笑着招呼汤传铭,“我叫厨房做了莲子汤,快来尝尝。”
面对汤母,汤传铭显然没有面对汤婵的拘束,他一边用莲子汤,一边笑着答汤母的问话。汤母专注地看着他,目光里不止有慈爱,还有藏不住的怀念。
汤婵静静看着这一幕,觉得事情有些难办了。
汤母显然是把这个孩子当成了慰藉,才想要认他做儿子。
这要她怎么阻止?又怎么能阻止?
第104章
等夏氏带着汤传铭离开,汤母笑呵呵地问汤婵:”怎么样,不错吧?”
汤婵嗯了一声,“瞧着倒是个恭敬知礼的。”
汤母笑道:“也聪慧呢,跟你父亲一样,是个读书的料子,在学堂里的功课是数一数二的……”
汤婵安静地听汤母说话,等汤婵回到房间,双巧才悄悄问:“夫人,您打算怎么办?”
汤婵问:“打听消息的回来了没有?”
她命人暗访汤传铭一家有没有仗势欺人、干不该干的事情,双巧回道:“除了之前回禀过的偶尔借着喜事收礼,再没有别的消息,许是太过隐蔽,还需要些时间。”
汤婵却摇了摇头,她有种预感,汤全海一家怕是真的没出什么大格。
要么是她把人想太坏,要么就是这一家人为防止落下把柄闹黄过继,很是注意羽毛,越是如此,所图越大。
事已至此,汤婵只能静观其变。
“也罢,现在看来,早日过继也好。”汤婵沉吟道,“咱们多住几天,这几日装得高兴一点,钓一钓鱼,看看他们会不会在得意的时候露出真面目。”
三日后,在汤氏族老和族人的见证下,汤母和汤全海夫妻立下过继文书,汤传铭被正式过继给汤父。
围观的汤氏族人议论不断,不少人满脸艳羡。
汤全海夫妻感受到众人的目光,身体更挺直了些。
羡慕也没用,谁让他们生不出和汤父生得像的儿子呢?
这福分合该是他们家传铭的!
夫妻二人紧紧盯着文书,红色的手印落下,尘埃落定。
拿到过继文书,二人再也按捺不住喜色。
总算成了!
汤母同样欢喜不已。亡夫有了香火祭祀,还是跟他那样有缘的孩子,汤母可谓夙愿得偿,不仅在宁安村请族里的人吃席,汤传铭正式搬到汤母这里这一天,汤母还办了宴席,专门宴请了夏氏一家。
安静的汤宅久违地热闹,汤婵让双巧把准备好的改口礼物送给汤传铭,还给夏氏等人都准备了厚礼。
见到这些礼物,夏氏瞪大眼睛,眼底不自觉闪过贪婪之色。
除了送给汤传铭的徽砚狼毫等文房四宝,还有布匹料子、首饰玉佩等等,都是极其贵重的东西。
夏氏还看到了一只金嵌红蓝宝的镯子,跟这只精致华贵的镯子比起来,早几天王家送来又被顾氏顺走的那个镯子算得上什么!
“不行,这太贵重了……”夏氏逼着自己移开眼睛,忍痛推拒道。
“过继之后,铭哥儿便是我弟弟,什么好东西用不得?”汤婵笑着道,“以后咱们也算是一家人了,你收着便是。”
这话简直说到了夏氏的心坎里,她又惊又喜,“夫人太客气了……”
假意推拒几番,夏氏心花怒放地收下了这些东西。
她美滋滋地想,果然之前顾氏说得太夸张了,这位姑奶奶哪有那么难打交道?
夏氏转头看了一眼跟汤传铭说话的汤母,心里忍不住得意。
只要哄好了这位,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宴席过半,汤母和夏氏一起去查看给汤传铭布置的居所,汤婵则笑眯眯地跟夏氏的两个儿媳凑在一起说话。
她平易近人,根本看不出来是一位身份尊贵的夫人,亲热地跟众人聊着家长里短。
话题很快转到孩子身上,夏氏的大儿媳丁氏观察了汤婵一会儿,大着胆子问道:“听说夫人成婚多年,还未有一儿半女?”
“嗯?”汤婵不解道,“我膝下有子有女,这话从何说起?”
夏氏的二儿媳恭维道:“夫人果真贤惠,这是将前头留下的几个孩子都视如己出呢。”
“是该这样。”丁氏点头认同,“不过咱们自家人说心里话,孩子还得是亲生的才亲,有了亲生儿子,夫人才能算真正在后院站稳脚跟呀!”
汤婵心头一动,她不动声色地笑了笑,“说的是,不过孩子的事要看缘分,许是我缘分还未到吧。”
“要不怎么说夫人不是一般人呢,这般豁达的心境就不一样。”丁氏笑着捧道,心里却是一嗤。
什么缘分没到,她可是旁敲侧击过汤母,看汤母的反应,汤婵根本就是生不出来,不然怎么可能成亲五年都没消息?
但她面上自然不显,说完好听的,丁氏就如同最亲近的自己人一般,为汤婵打算道:“不过夫人总得早些有自己的孩子吧?不是亲生,也得是从自己人的肚子里出来的才好。有了新生儿,说不定就能替夫人招来缘分呢!”
到了这时,汤婵大概就看出丁氏唱的什么戏了。
她露出犹豫的表情,“你的意思是?”
丁氏心中一喜,赶紧凑近了压低声音道:“夫人为何不请自家姐妹帮忙?血浓于水,一家子姐妹总比外人可靠,夫人在后宅也能多个帮手不是?”
“你有人选?”汤婵看上去似乎有些意动。
丁氏指着坐在自己身边羞涩低着头的姑娘热情道:“这是我娘家妹子,夫人瞧她这身子,绝对能帮夫人生儿子!”
自家妹妹不过十五,胸脯和臀部却已经生得丰满傲人,谁看了都要夸一句容易生养的好姑娘。
丁氏信心满满,女人嫁进夫家,只有有了儿子才算有靠。汤婵本就是高嫁,却迟迟没有生育,她就不信汤婵不着急。
事情果真如同预料般没什么新意,汤婵笑呵呵地放下了茶盏。
她喊了一声,“紫苏。”
紫苏正在外间忙活,听到汤婵唤她,连忙进了屋,“夫人?”
幸亏这回把紫苏带了过来,汤婵指着走近前的紫苏,对丁氏和善笑道:“这是我给外子准备的通房丫鬟,会识字,会管家,身契握在我手里。”
紫苏多聪慧的人,见丁氏
旁边坐着一个年轻的姑娘,再一听汤婵的话音,便知道自己是被叫来是干嘛的。
她故意袅袅婷婷地行了个礼,娇滴滴对丁氏几个道:“见过诸位娘子。”
丁氏的妹妹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低头咬紧了嘴唇。
汤婵的意思很明显——我府上的通房都是这个水平,你何德何能进府?
丁氏笑容也变得有些勉强,她哼了一声,酸溜溜道:“这般妖妖娆娆的做派,能给夫人生儿子么?”
“说得也是。”汤婵也不恼,她看了丁氏的妹妹一眼,“五娘是吧?既然是自家姐妹,进府也不是不行,我也不要求你有什么才艺了,只要立下身契便好。”
丁五娘脸色一变,丁氏也不满道:“夫人是要五娘给你做奴婢?”
她是想送妹妹去享福的,可不是让妹妹去伺候人的!
“我自然是不想的,”汤婵慢吞吞道,“不过可惜,这是外子的规矩。在解家,妾必须有身契,不然妻妾不分,当为乱家之源。”
丁氏这时候哪还不明白,汤婵根本没想过同意,这是变着法子羞辱她们呢!
她脸色变了又变,“我给夫人真心出主意,却没想原来夫人只拿我们当猴耍!”
“你误会了,府上规矩如此,我也有没办法。”汤婵抬起眼皮,“五娘是个好的,等她定下亲事,我给她送一份添妆吧。”
话说到这个份上,丁氏还能说什么?
她强笑了下,对五娘道:“还不快谢谢夫人?”
五娘红着眼圈小声道谢,一旁一直保持安静的夏氏二儿媳见状,赶紧接话圆场道:“哎呦,能得夫人的东西,五娘可真是好福分……”
话就这么岔了过去,好似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等丁氏她们离开,汤婵并没有跟汤母说起这件事。
汤母对汤婵不生孩子这事可是一直耿耿于怀,要是提起丁氏的打算,怕是又要触碰到汤母的心病。
更重要的是,汤婵总觉得这事没完,这家人的图谋不该这么简单才是。
果然不出汤婵所料,第二天,汤婵等来了夏氏。
“我是来给夫人赔罪的。”
一进门,夏氏便满脸歉意道:“我那个大媳妇儿太不晓事,在夫人面前说了胡话……真是,她小门小户出身,不懂大户人家的规矩,您千万别跟她一般见识。”
汤婵不知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打太极道:“您言重了。”
夏氏叹了口气,“不怕夫人笑话,我是我家四老爷的续弦,大儿子是前头的原配所出,丁氏也是原配娘家定下的亲事,我一个继母、继婆婆……”
说着夏氏像是刚意识到不对,“哎,说得多了,夫人勿怪。”
她转而问道:“对了,怎么不见夫人带几位小姐和少爷过来?”
汤婵笑道:“他们要上学,不好耽搁功课。”
夏氏语带羡慕,“夫人同他们感情很好吧?”
汤婵不承认也不否认,只笑道:“孩子们都是懂事的。”
“孩子再懂事,您肯定也不容易。”夏氏叹道,“后母难为,多管一点说你故意搓磨,少管一点说你故意不上心,总之怎么也不对,心里的苦可都自己知道……”
若换了个人,听了夏氏这样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说不定就要感同身受地对着夏氏大吐苦水了。
汤婵的心里却是毫无波澜,她端起茶杯品着茶,心说夏氏说这一通究竟是想要做甚?
陪着夏氏说了一会儿废话,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找了过来,“祖母!”
她一身红裙,白白胖胖,玉雪可爱,汤婵不由笑道:“这是小侄女?”
“是我孙女慧姐儿,”夏氏疼爱地看着小姑娘,对汤婵解释道,“今日我出门的时候,缠着我说想哥哥了,我就正好带她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