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119节
新教室不再用解瑨的书房,而是由汤婵另挑了一处安静舒适、宽敞明亮的堂间。
第一堂课,汤婵依旧留在隔壁听了一会儿,结果她越听越久,竟是没舍得离开。
——老先生讲得太好了!
三字经、千字文这些虽然是幼童的启蒙书籍,但用典极多,柳老幽默风趣,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听他讲课简直就像是听故事会。
徽音姐妹俩聚精会神,连打怵读书的解桓都不自觉被吸引,认认真真听了进去。
解瑨的学问当然也很好,只是自己会读书不代表会教书,解瑨教起人来也跟做事断案似的,简明犀利,直切要害,对大人许是没什么,对于小孩子来说,就不免显得干巴巴的,相比之下,柳老的风格自然更受孩子们喜欢。
徽音跟佳音本还想着,日后继续向父亲请教,如今也不提了,解桓提起读书时,也再不是一副苦瓜脸。
连汤婵都时不时跑来隔壁蹭课,柳老也不嫌弃她岁数大,他本以为汤婵跟时下许多贵妇人一样不怎么识字,后来得知汤婵不仅识字,还会私下里看书读史,便很高兴地让她有什么问题就来问他。
汤婵毕竟是成人,总跟三岁的解桓小朋友上一个水平的课,也太对不起前世在学校里的十六年,听柳老这么说,看书时偶有不解之处,就跑去找老爷子闲扯。
老先生本就喜欢讲课,客居在解府,本来也没什么事,有人找他聊天,柳老再乐意不过。
两人经常一聊就是小半天,汤婵愈发喜欢老爷子了。
……
听到传话的人来回禀,说汤婵又跑去跟柳老先生聊天,解瑨笔尖一顿,“好,我知晓了。”
他写字的动作停了一会儿,直到外头来报,“二爷,大少爷来了。”
解瑨回过神,放下了笔,“让他进来吧。”
“小叔叔,”解桢拿着一些手稿进了屋,“您前日让我做的策论,我已写好了。”
解瑨道:“嗯,我给你瞧瞧。”
解桢恭敬地将作业递了上去,看着解瑨提起朱笔,开始勾画删改。
随着时间推移,解桢心里愈发没底。
这样差劲吗?抬眼望去,纸上已经是一片红了……
“还差了点火候。”
解瑨做完最后一点批改,开始给解桢剖析文章。解桢赶紧收起乱七八糟的思绪,打起精神,认真听着解瑨指点。
等解瑨说完,解桢呼出一口气,诚恳道谢,“多谢小叔叔。”
解瑨把纸稿递回给他,突然问道:“我是不是对你太过严厉?”
“嗯?”解桢没料到会听到这么一句话,他吓了一跳,差点以为自己的腹诽被解瑨听到了,连忙说道,“严师出高徒,侄儿天资鲁钝,小叔叔严格一些,也是为了我好。”
解瑨没点头,也没说别的,只道:“嗯,你回去吧。”
解桢挠了挠头,“那侄儿先告退了。”
回去的路上,解桢还在琢磨小叔叔这是怎么了,直到迈步进屋,他看见有人正在榻前收拾着什么。
“你怎么来了?”
正在忙活的小于氏听见呻吟,连忙转过了身,“您回来了?”
她解释道:“近来天气愈发暖了,书房里的被褥用品还是厚的,盖着怕是不舒服,妾身来给您换一套更薄些的。”
解桢作为承重孙,要为太夫人守满二十七个月的孝,不能与妻子同房,正好他想用功读书,干脆独自搬到了书房居住。
解桢道:“这点小事,叫丫鬟做便是了。”
小于氏笑道:“妾身怕丫鬟不用心,总得亲眼来看一下才是。”
“也罢,随你,”解桢抿了抿唇,“有劳你了。”
小于氏摇了摇头,“不辛苦的。”
两人相对无言,解桢示意了手上的纸稿,“我还有事,你……”
小于氏连忙道:“您接着忙吧。”
解桢冲她点了点头,转身坐到了书案前。
小于氏领着丫鬟,很快便将屋子收拾好。
解桢感觉动静停了,抬起了头,小于氏轻声对解桢道:“那妾身就先走了?”
解桢点头,“好。”
小于氏对他笑了笑,福礼离开。
一转过身,小于氏眼底闪过一抹黯然。
她攥着帕子的手松开,不自觉抚了抚小腹。
守孝近三年不能同房,也不知道她何时才能有孕……
看着小于氏的背影,解桢捏着笔有些出神。
平心而论,小于氏是一个很好的人,更是一位完美的妻子。她精心照料他的起居,记得他的所有口味和喜好,待他最是用心不过……
若是没有遇到慎娘在先……
这个念头一出现,解桢便立刻摇摇头,甩掉了这个想法。
他不再多想,低头看起了手稿。
汤婵喜滋滋地进屋,发现解瑨正坐在榻上看书。
她有些意外,“今儿回来这么早?”
“嗯。”解瑨抬起头,“你刚从柳老处回来?”
“啊?是。”汤婵凑过去坐到他对面,感慨道,“老爷子真的厉害,不管我请教他什么能得到答案,感觉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东西。”
解瑨给她倒了杯茶,像是随意般道:“柳老年纪大了,精力不济,不好过多打扰。你日后若有不明,也可以问我。”
汤婵接过茶盏笑道:“没事,我问过柳老的,我找他聊天,老人家很高兴呢。”
解瑨几不可查地抿了抿唇,不说话了。
“噗。”汤婵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你跟人家老先生吃什么醋啊?”
解瑨这才知道汤婵刚刚是故意的,他握着茶杯的手紧了紧,面上故作镇定地皱起眉,“什么吃醋?不许胡说。”
汤婵不以为意,伸出手指边点边笑道:“你要编书,要指点桢哥儿,还要给族里的后辈备课讲学,我怕你太忙,平时不敢打扰你嘛。”
解瑨下意识道:“也不算太忙……”
话说一半才反应过来不对,想要停下来却已经晚了。
他心下懊恼,汤婵笑得更深了,解瑨不自觉看向她,目光停留在她小扇子般弯起的睫毛上。
“既然你不忙,”她拄着下巴,眉眼弯弯,笑吟吟看着他,“那咱们说好,以后晚上讲故事给我听吧,嗯?”
第96章
夏日炎炎,骄阳似火,连树上的知了都叫得有气无力。
徽音姐弟三个下了课,一同来给汤婵请安。进了院门,解桓放开姐姐的手,小跑着进了屋,“母亲!”
守门的丫鬟自然不会拦着他,都行礼笑道:“小少爷。”
屋里四处放着冰,温度比外头低了一截儿,甫一进屋,解桓便舒服地松了口气。
他欢畅地奔到窗下,就要往汤婵身上扑,“我回来啦!”
汤婵一身薄衫,正毫无仪态地盘腿坐在榻上吃东西,看他跑过来,赶紧放下手里的勺子伸手把他拦截下来,“跑什么?当心出一身汗再着了凉。”
解桓嘿嘿伸手往头顶比划,“姜妈妈举伞,遮太阳!”
“看把你能的。”汤婵往解
桓身后探去,发现他里头衣裳是干的才放下心,又拿了帕子来擦了擦他脑门上一点细汗,“今儿怎么回来得这么早?”
解桓扬起小脸让她擦,“天气热呢,先生说给我们休息。”
说着他余光看见榻几上放着吃食,颜色乳白微黄,散发着凉气和奶香。
解桓眼睛一亮,“这是什么?”
汤婵啧了一声。
盘中之物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酥山,是她从一本杂记里看到的一种古制法,有点像后世的冰激凌——冰同果肉打碎做底,将加热到近乎融化状态、混了糖和蜂蜜的酥酪淋递在上面,做出山峦的造型,放到冰窖里冷冻成型。酥酪便是近似后世奶酪和奶油的乳制品,太原府离关外更近,饮食上头受影响更深,这些奶制品也更容易得。
本来冻好成型的酥山还会插上花朵、彩树一类的装饰品,但汤婵这是自制,就没弄那么漂亮,只能叫秃山,但味道是没得说的。
汤婵以前吃这个都不在孩子面前,这东西温度低,怕小孩子吃了肠胃受不了。不过小崽儿们今天回来早,汤婵还没来得及销毁,被撞了个正着。
果然,解桓馋得口水直流,眼巴巴地看着汤婵,“母亲~”
见汤婵不说话,解桓干脆扭了起来,“母亲~~~”
这时候徽音和佳音也进了门,见小弟在汤婵跟前扭来扭去,徽音面露无奈,佳音掩唇偷笑,二人一同给汤婵问了好。
“都坐吧。”汤婵冲姐妹俩点了点头。
佳音坐下来笑道:“桓哥儿这是在干什么?”
“嘴馋了,闹着吃冰呢。”
两个姑娘随着她的话都看到了桌上剩下的酥山,但这俩都是懂事孩子,即使面露好奇,也不会主动说要。
汤婵看到俩姑娘额头都有细汗,想了想问:“你们想不想吃?”
二人对视,都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跟汤婵表达了意愿,佳音说了想尝尝,徽音也害羞地点了点头。
如今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解桓也长大了点儿,好像自己小时候吃老冰棍也没什么大事,便低头对快黏到她身上的解桓道:“行吧,让你沾沾你俩姐姐的光,给你们再做一点。但你只能吃一点,听到没有?”
解桓一喜,连连点头,“听到啦!”
说完还乐颠颠地跟两个姐姐道谢:“谢谢姐姐!”
徽音眼神柔和,佳音掩嘴而笑。
食材都还有剩,汤婵吩咐下去,让厨房再新做三份。
很快,新做的酥山端了上来,三份分量都比较小,混了新鲜的葡萄果肉。等了许久的解桓发出欢呼,徽音跟佳音也面露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