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重生>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68节

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68节

  大兴县。
  夜静更阑,汤宅却灯火通明,族长的大儿子汤全贵一家正手忙脚乱地收拾行李。
  顾氏骂骂咧咧地指挥着儿媳跟几个下人,每每想起早间一幕,就呕得想要吐血。
  她怎么也想不到,汤婵这个她没瞧上的侄女,居然还能嫁给贵人!
  他们一家之前不在意侯府,因为对于侯府来说,汤母只是一个根本不亲近的穷亲戚,然而汤婵的丈夫却不一样,这是汤母的亲女婿,哪怕为了颜面,也不可能不为岳母出头。
  顾氏心中愤愤,那个仗势欺人的死丫头,竟然只给他们不到两日时间,他们不得不连夜收拾行李搬出去。
  顾氏的丈夫汤全贵坐在窗下炕上,神情郁郁地抽着旱烟,百思不得其解,“远山家那个丫头,不都是二十岁的老姑娘了吗,究竟是走了什么大运,能嫁给那样大
  的官?而且竟也不通知族里一声……”
  顾氏闻言阴阳怪气道:“咱们这些族里人都是乡下的泥腿子,哪里配知道?”
  “不主动跟咱们说,也有可能是不好宣扬,”顾氏的大儿子汤传文颇为阴暗地猜测,“能做到三品,年纪定然不轻,说不定就是个七老八十的老头子,想来不过是冲着她年轻,娶来做填房罢了。”
  顾氏一听,不禁觉得很有道理,眉目都舒展开了一点,幸灾乐祸道:“是了,大官里哪有年轻的!要不然怎么不见他家姑爷跟着一起回来,肯定是个糟老头子!”
  “瞧着她姿色平平,也不像是个能受宠的……”汤传文不怀好意地道,随即犹豫地看向一旁一直没说话的年轻男子,“五弟,咱们真要让步?”
  “当然要让。”
  年轻男人就是考上顾氏童生的五儿子汤传杰,听了这话看了他大哥一眼,眉目阴沉,“无论她受不受宠,都是人家明媒正娶的正妻,咱们得罪不得。”
  汤传文不知天高地厚,汤传杰到底考过功名读过邸报,比家里其他人知道的多一点,听说过刑部侍郎解瑨这个名字。
  虽然了解得不多,但汤传杰隐约听说过,解瑨是前任阁老的儿子,年轻有为,并不像想象中那样不堪,但家里气氛已经很不好,他没把这个说出来扫兴,只是让家里人都退一步,依言搬家。
  “行了,别管什么填房不填房的,总之那丫头已经是嫁出去的人了。”汤全贵咂着烟杆眯起眼睛,突然说道,“远山什么都好,可惜就是没个儿子,这哪能行?没有儿子,就是断了香火祭祀,这可是大不孝。”
  汤传文一愣,随即就明白了父亲的意思,眼睛不由暴亮。
  是啊,远山叔做官这么多年,家产绝对丰厚,没人继承怎么行?
  他看向汤全贵,心里对父亲简直佩服不已。
  姜还是老的辣啊!
  “爹说的太对了,”汤传文精神振奋,“断香火可是大事,婶娘怎么能眼睁睁看着远山叔绝后呢?还是得过继一个儿子才好。”
  他越想越兴奋,甚至开始扒拉自己的儿子里头有没有合适的了。
  “大哥兴奋得太早了些,”一直没说话的老三汤传斌瞥他一眼,“依着婶娘对咱们的态度,你觉得她能同意过继咱们家的人?”
  汤传文愣了愣,被泼了一盆冷水之后总算稍微冷静下来,却是不甘心道:“那怎么办?”
  “不急,”最后还是汤全贵发了话,他磕了磕烟杆,若有所思,“族里那么多人呢,总有合适的。”
  汤婵不知道汤全贵一家是如何议论自己的,若是知道,她定会拍大腿直呼知己——她也想找个马上登极乐的有钱老北鼻啊,只可惜没能遇到合适的。
  跟顾氏说了她们要在后天住进家里之后,汤婵与汤母离开汤宅,找了个客栈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二人早早起床收拾一番,准备去给汤父上坟。
  汤氏祖坟就在安定村,二人带着丫鬟和健妇与护卫,坐着马车往安定村走。
  土路难行,汤婵被颠得怀疑人生,忍了许久,总算是到了。
  她们一行人浩浩荡荡,远远就有人瞧热闹,等马车到了村口,汤家已经有人来接了。
  村口站着好几个人,为首是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满脸皱纹,佝偻着腰,精神倒还不错,正是汤家宗族的族长。
  大儿子被赶出汤宅的事情,老族长此时已经知晓。他看着汤母的排场,眼中陡然闪过一丝不愉。
  女人家就是小气,发达了就忘本,瞧瞧这,多富贵的架势,却还要争一处宅子,甚至要连夜把人赶出去。
  远山留下的那丫头片子都嫁了个好大的官,怎么还差这点东西?
  汤母被汤婵扶下马车,对老族长招呼,“三叔。”
  老族长压下心中不满,语气和蔼,“走吧,好不容易回来,先坐坐。”
  汤母一行人被迎进了老族长家里。
  老族长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富户,家中住着青砖大瓦房,算是村里头一份,很是干净齐整。
  此时正屋里已经站满了人,除了老族长一家,另还有几位族老。
  村里习俗淳朴,家里来了客人,主人家就要好生招待,老族长家特意摆了宴席迎接汤母。
  自然,汤母也没有空着手来做客,给这些人都带了礼物。
  族里不少人都来吃席,有小孩子又闹又跳,显出十分的热闹来。
  汤婵跟着认了一大堆亲戚,其中有一对中年兄弟,汤婵仔细对比着记忆,又经提醒,才认出这些人是汤父过继之前的血亲。
  兄弟里头更年长的叫汤全河,看着年近五十,个头挺高,肤色黝黑,长相憨厚老实,挺符合汤婵对农人的刻板印象。年纪轻的叫汤全海,三十来岁,个头中等偏矮,身形微胖,一双眼睛看人灵活,给人的感觉和兄长完全相反。
  汤全海为人很会钻营,自小不安于务农,而是折腾些做点小生意,这两年也算发达起来,已经从村里搬到了县城,这回听说汤母要回族里,特意来见。
  家里人曾经对过继出去的汤父冷淡,导致关系疏离,汤全海也沾不到光,这是他一直耿耿于怀之事。
  此时得了机会,他的态度又是恭敬又是亲热,笑着对汤母道:“都是一家人,以后有什么事情只管吩咐我们。”
  到了吉时,汤母准备带着汤婵去给汤父上香。
  依着汤家规矩,汤母是妇人,不能进祠堂祭祀,汤婵是出嫁女,更是没有资格。汤婵倒不在意进不进什么祠堂,但她用着这具身子,总想着该在汤父坟前磕个头。
  结果一听汤母打算带汤婵上山祭拜,族长眉头就皱了皱。
  “已经外嫁的姑娘可不好去祖坟,”一旁有个族老连连摆手,“会坏了族里风水的。”
  汤母皱了皱眉,她想着怎么也得让汤父瞧瞧如今的女儿,开口商量道:“诸位叔伯,就这一次而已,不能破个例吗?”
  “远山媳妇儿,不是我们不愿意,但规矩就是规矩。”老族长叹气,“你也别为难我们。”
  汤婵听得皱眉,她以为的重男轻女只到“女儿不能埋进祖坟”的程度,还没听说过亲生女儿不能到坟前祭拜爹的。
  “父亲就我一个女儿,这次许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回来,怎么也要到父亲坟前上炷香,以尽孝道,”汤婵说道,“还请诸位通融。”
  听了她的话,族老们脸上都是为难,有些顽固的连连摇头,直说没这个规矩,神色间还都是不认同,写满了“这里哪有一个出嫁女说话的份”。
  汤婵看得心中一阵火大,就在气氛僵持之时,外头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最后停在族长家门口。
  众人都是一顿,族长的二儿子忙前去查看,不一会儿,他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对族长道:“爹,有贵人来了!”
  他神情古怪地看了汤母和汤婵一眼,“来人说姓解,是,是婶娘家的姑爷……”
  第59章
  “你说谁来了?”
  汤母与老族长异口同声,汤母是又惊又喜,老族长却是有点发懵。
  京城的大官竟然亲自来了?
  族长得了大儿子一家送信,得知汤婵嫁进了高门,族老们却都还不知道,此时不由议论起来。
  “是远山家的姑爷?怎么这时候才过来?”
  “这是嫁了个什么人家?”
  提起解瑨,汤母霎时有了底气,端起架子淡淡道:“女婿官任刑部侍郎。”
  大部分人不懂朝政,不明所以,对此没什么真实概念,族长只好简单粗暴地解释道:“是皇帝爷身边的大官……品级?三品,是三品官。”
  族老们都是一顿,随即哗然。
  这些人一辈子没出过大兴县,七品的县太爷已经是见过的最大的官,三品什么概念?
  众人都有些发晕,来不及想别的,都赶紧出门迎接。
  一出门,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匹油光水滑的高头大马,马儿身旁,解瑨一身玄色大氅,静静背手而立。男人眉目冷峻,身姿挺拔,气宇轩昂,身后跟着两个同样牵马的护卫兼随从。
  汤婵不禁眯起眼睛啧了一声。
  解瑨积威已久,气势夺人,出来迎接的汤家族人不由被慑住,下意识地问好,甚至有人想下跪磕头。
  解瑨抬手阻止,“不必了。”
  他淡淡道:“诸位都是族中长辈,不必多礼。”
  族老们何曾被贵人这样对待,脸上都笑开了花。
  汤婵见状撇了撇嘴,她心下反省
  ,自己是不是太平易近人了些,以至于被这群老头子拿捏。
  瞧瞧,这些人对她跟汤母,都端着一副长辈架子,面对解瑨,就是完全是另一副面孔。
  还真是打从心底里就看不上她们这两个“妇道人家”。
  汤婵看了一会儿,就挪开视线看向解瑨。
  解瑨感觉到汤婵的注视,转头看了过来,她正用眼神询问——你怎么来了?
  解瑨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一时冲动就跑了过来。
  早上城门一开,解瑨使人向衙门告了假就快马出了城。
  吹了一路寒风,抵达之时,解瑨已经冷静了下来,等真的见到人,解瑨反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还好此时汤母也问道:“怎么突然过来?”
  解瑨错开视线,向汤母问了好,略一停顿说道:“担忧岳母遇到麻烦,顺便也该祭拜岳父。”
  汤母眉开眼笑,高兴得合不拢嘴,“难为你特意跑一趟,实在是有心了。”
  汤婵不知道解瑨内心的波折,只当解瑨是收到她的信之后来帮忙的,也有点感动。
  解瑨看向几位族中老人,“我想同拙荆一道给岳父上柱香,不知可方便?”
  族老们面露纠结。
  有俗话说“女婿不拜丈家坟,上坟妻家无后人”,更有难听些的说“女婿上坟有辱先人”,说的就是女婿不该到妻子娘家祖坟给岳父祭拜。
  然而如今不是清明中元这样的祭祖大节,而且解瑨身份不同,整个大兴县城最大的官,告老回乡的康老太爷,告老前也不过是个四品,解瑨是比康老太爷还厉害的贵人,说不定能让汤家沾沾贵气,让汤家也能出个这等出息的子孙呢?
  众人互相看了看,最后还是族长应下,“自然方便。”
  汤婵看得微叹,果真在权势面前,什么宗法规矩,都是一张废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