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重生>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63节

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63节

  德音有些心动,但不太好意思,犹豫之间被汤婵拉着坐到牌桌上,脸颊漫上红霞。
  玩了许久,大人们还好,孩子却撑不太住,太夫人便叫他们先去睡上一会儿,直到接近子时,孩子们才被叫起来,吃厨房刚端上来的饺子和年糕。
  新年临近,鞭炮声起,解瑨在亲人们热气腾腾地笑闹中听到了汤婵的声音。
  “解大人,”汤婵弯着眼睛,笑意盎然,“新春吉祥。”
  第54章
  “过年好,过年好!”
  “新年安泰,万事如意!”
  天色刚刚放亮,路边又响起了鞭炮声。街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换上新衣的人们满面笑容,哪怕是不认识的生人,目光碰上,也会笑着互相行礼道一声新年好。
  年节时分,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要走亲访友,富贵人家更是宾客盈门,迎来送往,宴饮不断。
  整个春节,解府在自家摆了三日宴席,除此之外,汤婵还收到了无数请帖——自从嫁进解府,她还未在正式的社交场合露过面,不少人可都对汤婵这位新的解二夫人好奇着呐。
  人情往来繁杂,汤婵不可能每家都去,好在大部分人家与解家都不算特别亲近,汤婵写了贺帖送去便可,但有些地位极高的或关系亲近些的,她却推拒不得,须得亲自出面应酬,才不算失了礼数。
  这不,这天是杨阁老家吃年酒的日子,杨阁老是阁臣之首,兼着吏部尚书,又是解瑨的座师,于情于理,汤婵都得露个面。
  太夫人前几天过年闹着了,身子不适,于氏正怀着孕,德音已经订了亲事,算是在备嫁,也不愿意出门,故而最后上马车的前往杨府的就只有汤婵一个。
  “听说杨府的宴席摆在梅园呢!”
  马车上,双巧兴致勃勃,“杨府的梅园最有名气,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模样。”
  杨家簪缨世族,累世为官,府中有一座占地广阔私家梅园,其中梅花种类繁多,不乏珍品。腊月到正月正是梅花盛放的季节,杨府每年请吃年酒时,都会借此机会邀请宾客赏梅,因此杨家的春酒盛名在外,成了京里最热闹的宴席之一。
  汤婵套着袖笼,握着手炉,靠在马车上吸了吸鼻子,不太理解。
  天寒地冻的,冷也要冷死了,这些富贵人怎么还有闲情逸致赏梅?
  直到汤婵被迎进园里,看到园中场景才恍然大悟——
  梅园沿着一条宽敞的观赏路线修建了一条长廊,长廊都装上了极透的琉璃,四处燃着炭盆,进来以后竟然感受不到丝毫寒意。长廊并不是完全封闭,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出口,若是不怕冷,想要在外头赏景也可以。
  汤婵:……可恶,小瞧你们这些有钱人了!
  长廊起始处是个大花厅,丫鬟将汤婵引进来时,已经有不少人到了场。
  令汤婵没有想到的是,她一进来,正在待客的杨家主母杨二夫人居然亲自来到汤婵面前,态度很是热情地招呼。
  汤婵跟杨家并不熟悉,见状不禁有些惊讶,她面上不显,笑着问好,心里甚至升起了一丝警惕。
  杨二夫人似乎看出了这一点,心念一转,不由笑道:“看来解大人没有同你说——前些日子出了个盐课的案子,解大人可是帮了我们家的大忙,若不是解大人,家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洗脱嫌疑呢。”
  那涉案官员胡乱攀咬,竟然扯到了杨阁老的身上。虽然以杨阁老的地位,靠着自己也能解决,但谁愿意莫名其妙被泼一身脏水呢?
  汤婵这才恍然,人家这是表示感谢,倒是她小人之心了。
  “二爷确实没跟我说起,”她替解瑨谦虚了几句,“但想来这是他职责所在,您不必如此。”
  杨二夫人便掩唇而笑,善意调侃道:“不愧是夫妻,连话都一模一样。”
  汤婵微笑不语。
  杨二夫人不能带在一处太呆,两人寒暄片刻,杨二夫人就又忙着招待客人去了。
  汤婵感觉了一下,今天不太有能量社交,她左右寻摸一会儿,就想找个地方坐着。
  这时却有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妇人跟汤婵打了招呼,“解二夫人。”
  汤婵转身看到来人,笑着回礼,“叶夫人。”
  叶夫人的丈夫叶盛与解瑨交好,汤婵记得当初解瑨迎亲,叶盛还替解瑨做过催妆诗。
  叶夫人知道汤婵新嫁,在场中怕是没有特别熟悉的人,见她一个人来赴宴,杨二夫人走后她又在四处观察,便以为汤婵这是落了单,故而主动前来搭话。
  汤婵察觉到叶夫人的好意,自然没有拒绝。
  两个聪明人有意交好,聊得自然投机,很快便姐妹相称。
  坐了一会儿,叶夫人提议一同赏梅,汤婵欣然应下,二人起身走进长廊。
  也是天公作美,昨儿刚下过一场大雪,今日天晴,梅上枝头挂着新雪,是赏梅的最佳时候。
  长廊不仅有多个出口,还连接着以供休息的亭子,不时能看到有相熟的女眷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边赏景边聊天。
  “三姐姐!”
  二人正走着,迎面来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看见了叶夫人,立刻高兴地打了招呼,“可算找到你了!”
  “七娘,”叶夫人一听便笑了起来,说话的是她的娘家妹妹,“找我什么事?”
  王六姑娘快步走到叶夫人身边,亲热地挽住她的手臂,“
  三姐姐快来,我们正要去同潇湘诗社比试呢,三姐姐也来助阵!”
  叶夫人失笑,“我都嫁人多少年啦,怎么好跟你们这些小姑娘比试?”
  “三姐姐有所不知,潇湘诗社也请了前辈出马的,”王七姑娘摇着她的胳膊,“我们清秋吟社可不能输!”
  叶夫人受不住亲妹妹的缠磨,只得无奈妥协,“好啦好啦,我去就是了。”
  王七姑娘一喜,这才放开叶夫人,同时不忘拍马屁,“三姐姐最好啦!”
  叶夫人没有半点办法,点了点她的额头,随即转向汤婵邀请道:“汤妹妹要一同来吗?”
  汤婵自无不可,笑道:“我素来愚鲁,不懂吟诗作赋,若是王姐姐不嫌弃,我就在一旁给你们助威。”
  叶夫人笑道:“妹妹哪里话,怎么会嫌弃。”
  虽说如今女子不能制艺科举,但不少出身书香门第的闺秀受家族熏陶,与兄弟一样自幼读书,甚至结社联吟,以文会友,特别以文风繁盛的江南为最。后来这股风气蔓延开来,京里也有闺秀成立诗社,像王七姑娘口中的潇湘诗社与清秋吟社都是其中翘楚。
  叶夫人的娘家也是诗书传家,文风极盛,汤婵毫不意外她们结了诗社,如今有热闹可看,汤婵更不介意凑个趣。
  从长廊出来,三人来到一处二层小楼。
  此时一楼厅内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此处占地不小,只见靠东的方向,姑娘们分作两边凑在一起,隐隐呈对峙之势,应当就是两家诗社了,周围又有许多人围观。
  叶夫人这一边除了王家姐妹,其他人汤婵都不认得。另一边,汤婵认出了为首浑身书卷气的姑娘,她是杨阁老的孙女,行二,嫁人之前是有名的才女,一旁是她的堂妹杨五姑娘。
  只是见到杨五姑娘身边之人的时候,汤婵没忍住露出诧异的表情。
  这不是庞妍吗?
  汤婵不禁疑惑,侯府同杨家似乎没什么交情,庞妍怎么也来了?
  去年过年的时候汤婵就在侯府呢,可没听说侯夫人来了杨家的宴席。
  而且庞妍似乎还进了诗社……不过看庞妍坐在杨五姑娘身侧,二人手挽着手,很是亲密的模样,汤婵心里有了点猜测。
  场边似乎也有人不怎么认得庞妍,有人便小声解惑道:“那是庆祥侯府的二姑娘,前些日子京中流传一首《如梦令》,词中之清新灵动简直让人拍案叫绝,听闻便是庞二姑娘所作,杨五姑娘亲自出马,邀请庞二姑娘入社呢。”
  汤婵听得抽了抽嘴角,果然……
  这时庞妍似乎感觉到了汤婵的视线,转头望了过来。
  她对这个不得不嫁作继母的表姐很是同情,主动打了招呼,“表姐。”
  汤婵笑着对她点了点头,“二表妹。”
  叶夫人见到二人问好,拍了拍额头笑道:“竟差点忘了,汤妹妹与庞二姑娘是姐妹。”
  “是,”汤婵笑道,“我怕是不能只给王姐姐助威了。”
  “无妨,”叶夫人玩笑道,“只是不能厚此薄彼啊。”
  等她与王七姑娘上了场,汤婵找了个角落看热闹。
  正巧一旁有一个不知谁留下的红泥小炉,汤婵问过杨府的丫鬟,又要来一壶青梅酒,点了炉子,热起酒来。
  “你居然在这儿!”
  一道声音突然在汤婵耳边响起,还有点耳熟。
  汤婵扭过头一看,眉头微挑。
  哎哟,这不是忠国公府那个宝贝疙瘩嘛,“郑九姑娘。”
  郑宝珠跑到汤婵跟前,撅着嘴巴挺不高兴,“我下帖子约了你好几次,你怎么都不理会?”
  自从上次从茶楼回来,郑宝珠就一直惦记着再去一回,结果约了汤婵好几次都没得到回信,刚刚一瞧见汤婵,她就跑来兴师问罪了。
  汤婵瞧了她一眼,“若我还未嫁人,倒是能带你出去玩。”
  然而之前她年终季加班,天气又冷,汤婵当然不会出门。
  郑宝珠一噎,也反应过来自己有点想当然。
  想到什么,她叹了口气,别别扭扭道:“好吧。”
  这丫头任性归任性,倒也不是完全不讲道理,汤婵摸透了她的性子,说话行事就随意了很多。
  看她身后只跟了个丫鬟,汤婵问道:“你不是自己来的吧?”
  “当然不是,”郑宝珠坐到汤婵对面,看汤婵煮的酒有点眼馋,“我是跟我长嫂来的。”
  大人交际,她很不耐烦,趁着长嫂不注意溜出来的。
  汤婵视线一扫,很快就瞧见了郑宝珠的长嫂忠国公世子夫人。
  世子夫人正在与旁边的贵妇人说话,“你大嫂嫂旁边那位是谁?看着有点眼熟。”
  “那位是敬华长公主,皇上的亲妹妹。”郑宝珠介绍道,她想到什么,凑近汤婵小声八卦道,“敬华长公主年少守寡,我听闻公主府夜夜笙歌,长嫂说,最好与她不要太过亲近……”
  “什么?”
  汤婵听到“年少守寡”“夜夜笙歌”这俩关键词,情不自禁地露出艳羡,“真好啊……”
  郑宝珠:?
  你说什么?
  第55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