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重生>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50节

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50节

  大房的子女见过,之后便是二房的子女要给汤婵敬茶了。
  解瑨除了长女徽音与幼子解桓,还有一个庶出的次女佳音。徽音虚岁六岁,佳音比她小不到一年,二人被奶娘领着,给汤婵磕头。
  两个小姑娘穿着样式类似的红色锦缎小袄,长得都很清秀可爱。看得出来,二人都是被好好教导过的大家闺秀,礼数十分周全,但到底年纪还小,不怎么懂得掩饰眼神,徽音看向汤婵的目光里透着不喜和防备,佳音则是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这个新嫡母,也有些警惕的意思。
  这一切都被暗中看着的太夫人收进眼底,心里不由就叹了口气。
  汤婵倒不至于跟小孩子过不去,换位思考一下,汤婵还挺能理解的,她毕竟是继母嘛,谁没听说过几个恶毒后妈的故事呢?
  两个小丫头像是两只小仓鼠一般如临大敌,汤婵心里非但没觉得讨厌,反倒她俩这模样还挺有趣的,不由微微笑了笑。
  她没想做讨人欢心的模范继母,也不指望继子女能对她这个继母多么感恩戴德,故而只当做什么都没看到似的,笑着受了两个小姑娘的礼。
  桓哥儿还是个不到周岁的奶娃娃,走还走不稳,只会咿咿呀呀,奶娘抱着他给汤婵行了礼,替他敬了茶。
  汤婵一一接过三个孩子递上的茶盏,挨个抿了一口,随后送出了见面礼。
  等一家人各自见完,众人起身出门,向位于解府东北处的小祠堂而去。
  解家的祖籍在山西,京中解府的小祠堂并不是宗祠,只是用来供奉谢阁老以及解磐夫妻的牌位。
  等解瑨与汤婵在牌位面前磕过头敬过茶,认亲礼总算走完了。
  时辰已经不早,太夫人招呼着众人一起回松鹤堂用膳。
  厨房早早就备好了菜品,太夫人一传菜,席面立刻就摆了上来。
  汤婵昨天白天没怎么吃东西,晚上吃得也不多,今天又折腾了一早上,如今早就饿了。
  但是想到万恶的旧社会,婆婆还要给媳妇儿立规矩,汤婵心里重重唉了一声,起身准备站到太夫人身后帮她布菜。
  没想到太夫人看出汤婵的打算,提前一步阻止了她,“坐下用膳罢。”
  她温言笑道:“不必伺候我,咱们家不讲那么多规矩。”
  汤婵一听,那叫一个心花怒放。
  既然太夫人客气,那她可就不客气了。
  “多谢母亲体恤。”汤婵向太夫人露出一个感激的笑,随即就稳稳当当地坐了下来。
  “……”
  汤婵瞬间就感觉很多人看向自己的目光变得奇怪起来。
  特别是还年轻的于氏跟德音,城府不深,看向汤婵的眼神透着一点尴尬,显然是没想到,这位新的小婶婶竟然这样实在。
  要知道前头那位最是贤惠孝顺,侍奉太夫人极其尽心。太夫人喜静,不必小辈们每日来请安,一起用膳的机会也不算多,故而哪怕太夫人说过几次不必伺候,前头那位也一直恭恭敬敬地侍奉,后来太夫人见她坚持,才随她去了。
  如今这位一对比,可有些过于鲜明……
  汤婵见状,不由看向解瑨,想请示一下老板怎么说。
  解瑨显然也被汤婵这一下整沉默了,刚想说什么,却听太夫人笑道:“都愣着作甚,再不吃,等会儿菜都要凉了。”
  太夫人也有点没想到新儿媳会如此干脆,心中颇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她说不用儿媳伺候,并不是真客气,所以并没有对汤婵生出不满,只是习惯了许茹娘的处处小心,遇上这么个实诚人,还真有些不适应。
  这么想着,太夫人思及某件事,不禁有些犹豫,但片刻后,她还是在心里摇了摇头。
  等用完膳之后,太夫人便让其他人都回去,只留下了解瑨和汤婵。
  她抿了口茶,缓声问二人道:“几个孩子的去处,你们是如何打算的?”
  许茹娘离开之后,徽姐儿跟桓哥儿姐弟俩就被太夫人接到自己的屋里养着,佳音则是由生母段姨娘照顾。
  如今汤婵已经进了门,按理说,至少嫡出的姐弟俩应该跟着她,但汤婵听出太夫人似乎话里有话,便笑着问道:“母亲的意思呢?”
  太夫人看着她,眼神语气都很温和,尽量传递着善意,“我想着,要不徽姐儿跟桓哥儿,还是先放在我这里吧!”
  汤婵有些意外,解瑨也是微怔。
  “不妥,”解瑨先开了口,皱着眉没有同意,照顾孩子费心费力,他很担心太夫人的身体,“您的身子受得住吗?”
  “有那么多奶妈和丫鬟呢,我又累不着。”太夫人笑道,“我这里平时冷清得很,孩子在这儿,也能热闹热闹。”
  解瑨欲言又止。
  太夫人性子素来喜静,这个理由很有些牵强,但她既然这样说,一定是打定了主意。
  他想了想,转头看向一旁的汤婵。
  太夫人的视线也随着解瑨转了过去。她还想跟汤婵解释一下她的用意,没想到汤婵直接就笑盈盈地应了下来。
  “母亲若是愿意帮忙,那就太好了!我年纪轻,不懂事,更何况是教养孩子这样的大事,您若现在直接就让我接手,我反而要手忙脚乱呢。”
  两个孩子的去处,太夫人不提,汤婵也会试探问问,看能不能将他们尽可能留在太夫人这里。没想到太夫人竟然会主动提起,这可真是意外之喜了。
  听了汤婵的话,太夫人的眉头便更舒展了几分。她柔声道:“你是我们解家认真挑出来的媳妇儿,我对你没什么不放心的,只是你刚进门,事情太多,怕你一时顾不过来,等一切都理顺了,再让两个孩子跟着你也不迟。”
  汤婵笑着点了点头,“母亲放心,我都懂的。”
  第43章
  从松鹤堂出来,天色变得有些阴沉。
  北风忽起,汤婵紧了紧身上的大氅,跟着解瑨往回走。二人步行在抄手游廊,下人们远远跟在后头。
  解府的宅院修的古朴又大气,汤婵正四处赏着景,忽听一旁传来问话:“你为何不反对?”
  汤婵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解瑨这是在问她为什么要同意太夫人的提议。
  她稍微侧过头看向解瑨,不答反问,“我为何要反对?”
  解瑨沉默下来。
  汤婵看他这模样倒笑了。
  “您是不是担心,太夫人不许我抚养孩子,我会觉得太夫人是不信任我,从而对太夫人心生嫌隙?”
  解瑨没想到她会这样直接把话说开,一时愣在那里。
  “您放心,”汤婵眉眼弯弯,“抚养孩子这样大的责任,太夫人她老人家愿意主动帮忙,我感谢还来不及,怎么会生出不满呢。”
  太夫人给她的理由,是觉得汤婵刚进门事情太多,忙不过来,但汤婵知道,太夫人这话未必完全就是全部,估摸着还有别的原因,比如徽姐儿跟佳姐儿对她怀有敌视,太夫人放不下心,又比如桓哥儿年纪太小,若在她这个继母这里出了什么意外会很难说清,但不管坏的好的,汤婵都没什么所谓。
  比起努力证明自己是个好继母,汤婵显然更愿意躺平摸鱼。
  她语气里的轻松和高兴不似作假,解瑨不难听出她话里隐藏的意思。
  只是这样的心思,完全在解瑨的认知之外,解瑨一时之间犹有些不敢确定。
  “若由母亲抚养孩子
  ,外人不免对你有不好的议论猜测,”解瑨问道,“即使这样,你也不在意?”
  “名声都是身外物,”汤婵微笑道,“我只求自己问心无愧。”
  解瑨不由怔怔,不知想到了什么,似乎有些出神。
  “说起来,我还以为您心里会有准备,”汤婵委婉提醒道,“当初我拒绝与您外甥的婚事,曾经说过我性子懒散。”
  她顿了顿,看向解瑨,“若这不符合您的期望,我们可能需要好好谈一谈。”
  解瑨回过神来,沉默片刻后颔首道:“我知晓了。”
  突然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有人来通传,府上突然来人,有急事要找解瑨。
  解瑨看向汤婵,汤婵十分善解人意地点了点头,“您去忙吧,我自己回去便是。”
  解瑨转身去了外院,汤婵脚步轻松,溜溜达达回了院子。
  院落面积很大,很是开阔,正房之外,另有东西耳房,东厢房是解瑨的书房,西厢房则是作库房之用。正房前静立着两棵老梅树,正值冬日,树木枯枝虬曲,身姿苍劲,带着说不出的古朴之意。
  正房面阔五间,中间是三开间的明间,卧室则安置在东次间,再东边是净房。汤婵进屋坐下不一会儿,外头来禀,院里的下人们来拜见汤婵这个新主母了。
  明间堂屋里,一众婆子丫鬟按等级站着。站在最前面的是一位年岁不到二十,形容稳重的姑娘,汤婵认出她就是在新房里给她拿酒喝的丫鬟素心,看样子,她也是院里领头的大丫鬟了。
  素心领着众人给汤婵行礼,“奴婢见过二夫人。”
  “都起吧。”汤婵坐到上首,扫了一眼下头的人,看衣着,除了领头的大丫鬟,院里另配了二等丫鬟、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还有做杂活的粗使婆子各四个。
  汤婵对素心点了点头,“说说院里的人和事吧。”
  素心便为汤婵一一介绍起下头站着的人。院里的人员构成与汤婵所料不差,而素心也正是主管院中事宜的大丫鬟,位于东厢的内书房也是素心管着。
  “二爷只在内院有书房吗?”汤婵没听素心提起到外院书房,开口问道。
  “不是的,前院也有书房,”素心答道,“不过外书房不由奴婢经手,归二爷的小厮打理。”
  汤婵了然。
  她叫来秋月双巧并老夫人送来的两个丫鬟紫苏和紫竹,对素心道:“我身边就这四个大丫鬟,你们互相认一认。她们只负责我身边的事,至于院里的差事,就还是由你管着,有什么决断不了的再来禀我就是。”
  下头人听了这话,心里都是一喜。
  新夫人没有将她们换掉放上自己人的意思,这让她们如何不高兴?
  素心也是微微一怔。
  她本来只是院里的二等丫鬟,在前任二夫人和离之后才被太夫人提拔上任,暂时管着院中事宜,之前,院里一直是由前任二夫人的大丫鬟萱草打理。
  原以为她这领头的大丫鬟一职只能做到新夫人进门,没想到新夫人居然不将她换掉。
  “解府调教出来的人,我相信都是好的,”汤婵虽然不打算变动人事,但该敲打的也得敲打,“但我丑话说在前头,若是你们当中有谁不认真当差,那就不要怪我不留情面了。”
  众人都从喜意中回过神来,连忙认真应道:“是。”
  汤婵又看向素心,“你既是主事,若是下头人出问题,我也会找你问责,你可明白?”
  素心心中一凛,“奴婢明白。”
  汤婵这才示意秋月将早准备好的红封赏了下去,等众人道了谢,汤婵便摆了摆手,“行了,都下去做事吧。”
  下人们前脚刚走,后脚又来了人,秋月道:“姑娘,几位姨娘来给您敬茶了。”
  事可真够多的,汤婵呼出一口气,速战速决吧,“让她们进来。”
  既是嫁进解家,汤婵自然提前了解过解瑨的三位姨娘,都是老夫人托人打听的消息。其中一位段姨娘是许茹娘的陪嫁丫鬟,佳音便是段姨娘所出;还有一位陈姨娘,原先是太夫人身边的丫鬟,自小便伺候解瑨;最后一位宛姨娘,汤婵打听到的却不多,这位姨娘似乎是解瑨从外头带回来的,也有说是官场上送的,具体来历说不清,但提起这位宛姨娘,语气多藏着几分轻蔑。
  不一会儿,屋里鱼贯而入三位妇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