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校园言情>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第40节

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第40节

  大舅妈失业,她、刘文、刘君放暑假,还有一个窝里蹲的大表哥董康泰, 再加上老董和继外婆两人, 一天到晚待在家里的足足有七个人。
  晚上还好, 眼睛一闭,睡着了也不觉得拥挤。白天就不行了,七个人,挤在一个不足四十平米的小屋子里, 站起身,站在后面的人的鼻子能碰到前面人的后脑勺。
  每天摩擦不断, 吵闹不休。
  那天是她的生日, 家里却没有一个人知道,想到往日和父母一起过生日的快乐, 才十五岁的徐荷叶忍不住哭了。
  她是躲着哭的, 却被刘文看到了。刘文直接捅了出来, 还说了好多阴阳怪气的话。
  戴盈一听,怒火中烧, 失业后的不如意全都冲着她来了。
  戴盈骂得特别难听。
  徐荷叶被骂蒙了,从小到大都没人这么骂过她。
  她忍不住跑出了董家。怕他们没耐心找她,徐荷叶连离家出走都不敢跑远了,就在家属院外的巷子里躲着。
  她想着, 如果有人找她,喊她名字, 她就应一声,然后乖乖回家。
  可惜她从早上一直躲到下午,都没人来找过她。
  徐荷叶又热又饿又羞愧又难堪, 就在她犹豫该不该悄摸摸溜回家,假装自己这次可笑的‘离家出走’从来没有发生过时,小姨来了。
  是知道她生日,特意请假过来看她的小姨把她领回了家。
  姨父还特意给她买了个奶油蛋糕。
  暄软得像云朵一样的蛋糕坯上裹着绵密的奶油,是后世人都认为最不健康的植物奶油,但徐荷叶却觉得这比任何蛋糕都好吃。
  这个蛋糕,挽救了十五岁的徐荷叶那岌岌可危的尊严。
  它让她知道自己依然是值得被关心,值得被爱的。
  她在小姨家过了生日,和表妹一起写作业,读书,玩游戏。小姨还和姨父商量,要把她接回家里住。
  但是这时大舅妈又不同意了。
  老董也不同意。
  或者说整个老董家的人,除了小舅舅董福运外,全都不同意小姨把她接走。要知道徐荷叶在董家住时,徐辉每个月都会往董家寄上百块作为徐荷叶的生活费。
  这一百块,花在徐荷叶身上最多有二十,剩下的全都归了董家人。
  徐辉也知道女儿花不了这么多钱,可妻子已逝,徐荷叶和董家人虽然有血缘关系,但毕竟隔了一层,又从来没有一起生活过,没有感情,他多给点钱也不过是希望女儿在董家的生活能好过些。
  生活费之外,徐辉还会时不时寄一些赣省的特产,比如山药、干笋、莲子之类耐存放的东西过来。这些东西,零零散散,放外头拿钱买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徐荷叶就像一个好拿捏的金娃娃,打不还手,骂不还嘴,把着她每个月还有稳定的进账,他们怎么可能愿意她搬出去和小姨住呢?
  不过小姨态度强硬,坚持把她的行李都收拾好了。
  徐荷叶当时特别高兴,如果可以她想一直和小姨姨父他们住,可惜很多事情总是不尽如人意。
  她在小姨家住了两年半,然后回到了老董家。
  谁也不知道1989年大舅妈的失业不过是一个先兆,到90年,各个工厂正式迎来了下岗高峰期。
  仅这一年,扈城的下岗人数就超过了两百万,占全市人口的11%。
  小姨上班的纺织厂原本绩效很不错,或许能撑几年。偏偏九零年初遇到一场火灾,工厂原本要交的货全都烧掉了。供不上货,还要赔偿违约金,原本绩效还算不错的工厂一夜之间败了。
  拖了两年,小姨还是下岗了。
  而姨父上班的自行车厂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日渐下行,时常发不出工资,倒闭时间比小姨的纺织厂还早半年。
  小姨姨父失业后,颓废了几天,不得不打起精神重新找工作。只是此时下岗的人那么多,哪里有那么多工作岗位给他们这群不论是年纪还是精力都不行的中年人?
  夫妻俩许久都没有找到新工作,祸不单行,没过多久,姨父的父亲老庞摔了一跤,瘫痪了。
  老庞有退休金,之前一直和姨父的大哥住。他瘫痪后,姨父的大哥大嫂不愿意照顾老父亲,非要把人赶到姨父家。
  说什么之前十多年都是他们家给老人养老,如今也该轮到老二了。
  小姨当然不愿意。
  夫妻俩大吵一架,小姨说老庞偏心老大,原来能干时给老大带孩子做家务,退休金也都补贴给了老大,如今瘫痪了就想让他们照顾……
  好事都给老大,坏事就让他们担,她又不是傻子冤大头,凭什么?
  便要把人送回去。
  但庞家大伯心狠啊,硬是关着门不让人进门。
  小姨刀子嘴豆腐心,骂得比什么都难听,却做不出把老公公赶出家门的恶事。只能忍着恶心把人接回来照顾。
  夫妻俩失业,还要供养一个瘫痪的老人,以及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
  日子难得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
  后来姨父为了养家,走了劳务输出的路子,去了南非……
  家里没有男人支应门户,剩小姨一个人带着三个小孩,一个瘫痪老人撑着。
  那时候董家大舅、继舅舅还有继舅妈也都陆续失业了,董家失去了全部经济来源,自然又惦记上了徐荷叶。
  小姨带走徐荷叶时,戴盈虽然失业了,但董家日子并不是过不下去。
  因此他们虽然反对,但反对的不是太强烈。等到下岗潮到来,一家子都失去经济来源时,徐辉每月给的那一百块生活费可就是救命粮了。
  一群人不想着好好找工作养活自己,全盯着徐荷叶了,三五不时就去小姨家闹一通。
  闹得所有人都烦不胜烦。
  原本时髦漂亮的小姨肉眼可见的苍老了。
  徐荷叶撑不住,她也不想小姨为难,最后还是回到了老董家住。
  那时候她读高一。
  再后来她没考上大学,便找了个提供住宿的工厂打工,从董家搬了出来。现在想想,要不是那两年半她在小姨家住,有一个还算平静平和的学习环境,估计她也考不上高中。
  回到如今这个时间节点,徐荷叶有种预感,老董家的人或早或晚,会把主意打到她身上。
  不过——她也不怕了就是。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徐荷叶抬头看了眼徐辉和董桃花,有爸爸妈妈做后盾,她再也不是前世那个谁都可以拿捏的小可怜了。
  董桃花和徐辉不知道前世那些纠葛,但听董福运说起老董他们的算计后也是一肚子火气。
  “爸,还有大哥他们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董桃花失望道。
  虽然上次为了徐荷叶落户的事在老董家闹了一通,但董桃花对父亲和大哥并没有完全失望。她也知道他们自私,但潜意识里对两人的印象还保留在二十年前。
  那时候老董还是个健硕的中年人,子女也是十分疼爱呵护的。
  她还记得有年冬天,老董去同事家里吃席,特意拿了个饭盒过去,把他那份荤菜留了下来带回家给他们兄弟姐妹吃。
  大哥董宏富刚参加工作没多久,还是个临时工,工资很低。但他发了工资,也会给几个弟弟妹妹买糖人,还给她和小妹一人买了一根红头绳。
  董桃花其实从来没有怨过街道办动员知青下乡时老董没有把工作让给她的事,她心里清楚,一个临时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怎么比得上一个老工人的工资和待遇。
  况且把工作让给她了,底下弟弟妹妹怎么办?
  她下乡是无奈中的最优解。
  她只是没想到老董一转眼,就把工作转给了同样要下乡的继子……
  那时她才明白,在老董心里,她这个大女儿,或许真的没有任何地位。也许,早在老董决定让她下乡的那一刻,就已经彻底地放弃了她。
  董桃花用了很多年与自己和解,好不容易想通了,如今见父亲和大哥对小弟也是这么苛刻,董桃花心底深处的不甘再次涌了上来。
  她看了看董福运,把他喝剩下的那半坛子酒拿过来,“这酒不送了,咱们自己喝。”
  董福运笑裂了嘴:“大姐,就该这样。以后除非一年三节,平时不用这么孝顺。那老头他不配!”
  在老头手底下过了这么多年,他还能不了解他?
  他对刘强好,也不是因为他有多么看中刘强,而是想要他那个后妈能安心好好伺候他。老头子给刘强的优待,是条件,也是对等交换。
  董桃花决定这次给女儿过十五岁的生日,不叫老董他们了,叫了他们也未必会有多热闹,没准还会闹得所有人都不愉快。
  倒还不如就他们一家,小妹一家,还有小弟一起庆祝。
  八月三号,徐荷叶十五岁生日。
  大杂院里热闹得像过年。
  董桃花原计划的一家人庆祝,变成了一群人的狂欢。
  樟树巷的家长们知道八月三号是徐荷叶的生日后,立刻决定借徐荷叶生日的机会办一个酬谢宴。
  第66章 生日宴
  一来庆祝几个小孩死里逃生, 否极泰来;二来也是借着办流水宴的方式感谢樟树巷的街坊们。毕竟几个小孩失踪那天,整个樟树巷的街坊们都顶着暴雨出来寻找他们。
  虽然最后是在派出所找到的孩子,但大家的努力不能忽视。
  刚好樟树巷里有户人家是办移动餐馆的, 桌椅板凳、锅碗瓢盆, 该有的厨具那是一样不缺。大家一致决定就在徐荷叶他们住的院子里做菜。
  七个家庭一起凑的钱, 做的全是大荤大肉。
  89年城市居民的条件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不过总的来说,这条件没有好到让人敞开了肚皮吃肉的。
  因此大伙儿肚子里都缺油水。
  为了大家都能吃得满足, 几家人一致决定,只做荤菜, 还是不掺蔬菜的大荤。
  做好的肉菜摆上桌后, 每家每户都可以派代表过来打两大碗荤肉回去。回到家再炒个小蔬菜,蒸一锅米饭, 一家老小都能吃得又好又饱。
  主厨的人便是之前要请董福运吃饭的殷梦和老曾。
  董桃花和徐辉在帮忙打下手, 怎么说这也是她闺女的生日宴, 亲爹亲妈啥也不干光看着人家干活算怎么回事?
  大人们忙着干活,廉嘉树以及那几个小孩子一起在人群里跑来跑去, 十分欢快。
  十一点多,肉菜陆续煮熟了。
  邻居们三三两两端着碗盆过来打菜,董杏花提着奶油蛋糕,带着两个孩子过来时, 看到的就是这一幅这热火朝天的景象。
  董桃花看到三人,很是高兴, “你们来得正好,再炒几个素菜就能吃饭了。”
  没看到庞立,董桃花又问道:“妹夫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