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技术难度怎么样,工人同志需要多长时间适应、上手,这些暂且不提。
厂子本身每个月就有国家要求的产出指标,这事儿根本就马虎不得。
傅璟佑听着不对劲,在津门逗留的七八天里,主要就是为了跟同行的厂长周旋。
试图让对方改变主意,尽可能把任务指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可他这个副厂长才上岗多久?
几次尝试沟通不成,反被厂长提点事情可以管,但是手别伸得太长。
被强调要摆清自己的位置。
傅璟佑被戳着肩头后背抵墙,喉咙像是被上位者的手死死卡住。
职场部门中,傅璟佑初次体会到什么是人微言轻、寸步难行。
怕单位的事引得家里人跟着一起操心,这些事儿,回去了他也没跟家里提起。
差不多同一时间里,陆远征也很忙。
大概是年底要检验这一年的“绩效”,陆远征进进出出的,也是天天开会。
即将到来的1982年,注定又将是一个小转折。
针对高校,上面的意思是说,过去的专业划分过细,学生知识面过窄。
毕业不能适应各项建设工作和继续深造的需求。
相关领导下发文件,提要重新修订高校专业目录,要求拓展专业口径,增加社会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的专业。
同时内部开会也给出明确消息,年后的2月份开学,京北各大大学将试行自考制度。
这些和陆淼都没有太大关系。
在学校考完试,她就是即将进入社会的社会人士了。
陈铆钉很看好陆淼。
虽然知道她在国英社已经填了入职档案,但是结业前,还是特意给她写了一份推荐信。
希望她未来的仕途能走稳走好。
推荐信,陆淼其实收到了好几封。
各个学科的老师、班导等,几乎都给给她写了推荐信。
但其中含金量最高的,自然是京北大校长,陈铆钉的那份。
当然,陈铆钉不单单只写了推荐信。
陆淼考完试返校拍摄78级毕业合影,陈铆钉就跟陆淼打起了感情牌。
像谈老师那样,陈铆钉向陆淼发出邀请,表明学校将设立她专业大课老师的位置。
希望她在未来不忙的时候,能够返校向其他学子讲述、传授知识。
学校招收教师有明确流程。
不过外语专业才恢复两年,情况特殊,陈铆钉身为校长,拥有绝对的决定权。
人才紧缺稀少,相关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就被国家调走了。
眼前好不容易有一个熟悉还靠谱的,陈铆钉可不想错过这么个好帮手。
国英社是国家直属单位,京北大是名校。
名声好听,彼此身上都能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边。
这事儿与陆淼、与京北大来说,是互恩互利。
经过短暂斟酌,陆淼没有丝毫犹豫地同意了。
陆淼被国英社内定,提前签了入职文件,说定年后过完元宵节正式上岗。
有了确切时间,便省去了中间焦灼的等待。
考虑冬天太冷,带着几个孩子来回奔走太过波折。
怕折腾病了什么的,陆淼原本打算春节不回南边。
可是一想之后入职,时间肯定不如上学期间那么自如掌控,她又改变了主意。
具体看之前暑期,傅璟佑攒假排休就知道了。
南边毕竟有二老在,怕年中也抽不出空闲回去,陆淼就寻思春节还是回去一趟。
她奔走忙完厂房小院和店里的事,就开始着手置办回老家的东西。
难料傅璟佑那边有点特殊情况,从津门回来以后,在京北也是四处奔走开会。
原本初次穿干部样式的中山装,傅璟佑还挺能显摆,缠着媳妇儿非要得两句夸赞才甘心。
后面棘手、忙得心力交瘁,每天清早提起那身中山装,傅璟佑就叹气。
听说陆淼在置办回老家的东西,他直接拦了下来。
说是今年厂里走不开,大概率是回不去了。
他走不开,陆淼一个人弄不了几个孩子,回老家的事便又搁浅了下来。
傅璟佑忙起来就看不见人。
家里的事他顾不太上,都是陆淼在处理。
陆淼往老家汇了二百块钱,营养品也买了一些寄回去。
其中还有近一段时期孩子们的照片。
原本想拍一张小家的全家福寄回去,傅璟佑忙,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时候。
怕东西寄出去年前收不到,陆淼便让孩子姥爷帮忙,单独拍的她和孩子们的照片。
第822章 国英社来电
老家那边种果树,她抽空转了几家书店,相关农业书籍也买了几本。
有没有用不知道,一并寄回去再说,万一呢?
忙完学校的事,陆淼带着孩子和陆远征一起参加了几次亲朋喜事、饭局。
之后便再度清闲下来。
陆淼分批往厂房小院拎了三十多斤的煤。
天气冷,平时屋里一角烧炉子开最小的风门架上一壶水,干活儿有热水喝不说,屋里也暖和一些。
就是大门关着的时候,屋里就一个电灯泡,光线差了点。
孩子爸爸忙不出人来,陆淼寻思哪天让陈向东抽空过来弄一下。
接线多加几个灯泡。
这期间,她扎厂房小院跟梅子她们调整协商新款发绳的事。
发绳做的多了,梅子也挺有想法,当场就给出了相关意见:
“嫂嫂,马上就过年了,这种带红色的发圈、发绳我看行。”
“可是像这种五颜六色,颜色特别鲜艳的,和这种偏白的素色、纯黑色的,向东哥那边给了反馈,说不如其他好卖。”
“很多都积在手里卖不动,咱们还要做大批量的这种颜色吗?”
“要的。”
陆淼笃定点头,想了一会儿说:
“回头向东过来了你跟他说,他那边不好卖的,只要没弄坏,拿回来都能给他换成其他等价的款。”
“……嗯,好。”
梅子合理建议,最终敲定主意的还是陆淼。
陆淼决定了要做,梅子便不再多说什么。
点头应声后,梅子拿着陆淼带过来的几个配色好的样品反复打量。
不懂的就跟陆淼问,差不多都琢磨透彻了,才去外间跟几个大姐交涉。
陆淼捏着本子在办公小屋里转悠,不时就扒拉几个收纳筐打量。
她琢磨一笔一划的记着,缺的那些材料都写下来。
有些联想到但目前手上没有的,也都一并写下,想着回去跟麻头那边联系试试。
要是广州能找到,就一并给她买了寄过来。
算着时间,正好年前怎么也能收到一批货……
这边正忙着呢,外头忽然响起敲门声。
梅子出去开门,很快领着时安进来。
时安鼻头冻的红彤彤的,进屋就牵陆淼的手:
“姨,家里来电话了,说叫你回去接电话。”
“嗯?”
陆淼扣上钢笔盖子,和本子一起揣大衣口袋。
她给时安拉紧棉袄领口,让梅子看着忙,就牵着时安往回走。
“是谁打来的电话?有没有说什么事?”
“我问了,姥姥说不出来是谁,但是说了是叫你去工作的。”
“嗯。”
陆淼揉揉时安脑袋。
说不出来人名,那就是不认识的。
提到工作……国英社吗?
陆淼觉得不太可能,但还是加快脚步,牵着时安往家里赶。
见家门问了几句,唐梅说那边让她回拨过去。
她如实操作,没想到电话接通,还真是国英社打来的。
了解完那边的情况,陆淼挂了电话,二话不说回屋里拿了手提袋和围巾就准备出门:
“小姨妈,我出去一趟。”
“什么事儿啊这么着急?午饭马上就好了,吃了再出门行不?”
“不吃了,那边有食堂,要是饿了我就在那边吃。”
天气冷,等车也要一会儿。
陆淼怕耽搁久了,拍拍时安脑袋,让帮姥姥看好弟弟妹妹,便脚步不停地直往外面走去。
唐梅劝不住她,见她出了院门,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回厨房看。
这一看,唐梅便急的跺脚:
“还说在那边吃!饭盒儿都没揣上,还怎么吃?”
唐梅着急忙慌的把饭盒冲洗出来,揣在怀里就去追陆淼。
却是不赶巧,天冷发车慢,平时等车要等要一阵儿。
这次陆淼出门就赶上公交车迎面过来,跑了一段直接上了车。
唐梅哪追的上她?
瞅了一圈没看见陆淼,唐梅回家就给机电厂那边去了电话。
原是想问问傅璟佑得不得空,看是给孩子妈送一趟还是怎么地。
结果那边也没人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