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据说成立于清朝康熙八年,也就是一六六几年的时候。
里面有很多牛气中医圣手坐诊。
傅璟佑带贺宏进过去挂号。
老中医师傅往上一搭脉,握着贺宏进的胳膊拉伸活动,看了看就确定了毛病。
老大夫说得亏送来及时,再晚个一两天,偏瘫是跑不了的。
傅璟佑问:
“现在这个情况怎么说?能不能治?”
老大夫道:
“能治,办理住院先开点中药喝着,这两天院里出方案开始治疗。”
傅璟佑点头,要带贺宏进去办理住院手续。
贺宏进从椅子上起来,却是不肯走了,望着老大夫问:
“治、治这个病,要多长时间,贵、贵不贵……”
贺宏进这种年纪大,舍不得花钱的病人,老大夫见得多了。
看出傅璟佑为此头疼,老大夫道:
“老同志,这病花不了多少钱,你好好配合治疗,个把月也就完事了,可你要是不配合,再拖下去不仅人受罪,治疗还得花大钱!”
贺宏进转脸看傅璟佑。
傅璟佑和老大夫打配合,连连点头。
后面还有排队看诊的人,贺宏进也不好意思耽误别人的时间。
就搭着傅璟佑的手,慢悠悠往坐诊室外面挪。
到了门口,贺宏进抖手插进裤子里侧的口袋,摸出一团鼓囊囊的帕子往傅璟佑怀里塞。
“我、我带了钱,你现在没了进项,处处……花销都大,你别、别花钱……你拿钱,我就不治……”
“你别总是担心花钱的事,出门的时候二哥也给了钱。”
傅璟佑说着,为了让他安心,还是接了他的帕子,掺着他赶紧给办了住院手术。
老大夫开的方子里有提到党参和鱼肝油,傅璟佑有点不解。
暂时把贺宏进安置妥当,抓药前,傅璟佑又去找了趟老大夫:
“这个鱼肝油不是孕妇用的吗?中风患者也能用吗?”
老大夫道:“鱼肝油是保健营养品,老人吸收不如年轻人,吃了健脑益智,补钙、预防角膜软化等病症发生。孕妇吃了也是补钙、补充维生素的,不冲突。”
傅璟佑点点头,指着药单子上的党参片,想说话却还没来得及,老大夫以为他对用药有疑问,耐心解释道:
“气血两虚就容易中风,你爸呀,就是刚才那位老同志,我听你们的情况说是生气导致的,属于卒缺,瞬间当中发生的事。”
“但是如果是气血很旺的人,他就不会有瞬间发生的这种事,他会得这个病,就说明平时日常中就已经有了小病小痛的这个病症积攒。”
“中风没有急救药,开的这个是辅助治疗预防方子。你看这几味,黄芪、独活、防风,这是比较刺激的祛风药,有一点点微风进入身体,就把它排掉,这个党参呢,是补气的,当归补血,川芎活血,就是这个作用。”
傅璟佑点点头,老大夫继续道:
“等之后人治好了从这里走,回去这个方子可以继续喝,都是可以给预防的。”
傅璟佑再次点头,道:
“我家里有东北朋友送的党参片,能不能给用上?”
第581章 儿孙满堂
傅璟佑倒不是怀疑这老大夫开的药。
不过听这一通解释,他心里却是明白了不少。
“可以用,东北的党参还是相当有名的,不过这个东西讲究搭配和剂量,我给你的这个方子,你先按标准剂量抓两副吃着,其他的先不开。你下回过来的时候,带一些党参片来,我给你配一下。”
傅璟佑点点头,连忙道谢。
还跟之前一样,傅璟佑抓了药,在医院缴费处那里额外压了一部分钱。
首都医疗条件要好不少,医护人员也多一些,贺宏进情况还算好,不用时刻都有人在旁边盯着。
傅璟佑回去煎药,走前跟他打商量:
“叔,医院煎不了药,我得回去一趟,你有事儿医护人员过来的时候,跟医护人员说,听见没?”
大城市陌生的环境,贺宏进心里没谱,黑脸板着不爱吱声。
傅璟佑懂他的心思,但是没办法,家里就他一个能来回跑。
唐梅带孩子料理家务走不开。
陆淼身体也不爽利,这个时候只能配合着来。
怕贺宏进犟脾气不配合,回头再憋出什么别的问题来,傅璟佑吓唬他道:
“你别让我操心,要不然我一会儿把淼淼拉过来,让她过来守着你。”
贺宏进一想到陆淼,赶紧摆手拒绝。
丫头自己都病歪歪的样儿,哪能让她来看着他?
傅璟佑满意了,问:
“现在饿不饿,我给你买点吃的去?我回去煎药,再过来得等好晚了。”
贺宏进摆手。
出门本来就晚,又没怎么活动,他哪里吃得下?
傅璟佑点点头,出门嘱咐负责附近病房的护士,让帮忙多照看一下,就拎着两包中药回去了。
外面买的饭,终归不如自家做的。
傅璟佑回家路过百货大楼,进去转了一圈买了两个带内胆的小保温桶。
寻思晚点给贺宏进送药、送饭用。
到家陆淼问起情况,傅璟佑把炉子拎到院里。
一边生炉子煎药,一边把医院那边的情况简单说了下。
陆淼听说那边不用守夜陪床,想着他下午、傍晚的时候还要过去,就道:
“到时候我跟你一块儿去吧,毕竟陌生环境,叔一个人待着估计也不自在,把孩子带过去让他看一看,心里能舒服点。”
医院里来往病人多,平常时候,陆淼都不让唐梅把孩子往那边带。
也就赶上这会儿情况特殊的时候儿了。
傅璟佑一想,开车倒也不波折,就点了头:
“行。”
陆淼就进屋把家里这阵子买的报纸收整了一下。
都是她看过的,晚点带去医院,贺宏进愿意看就抽空看看,也能打发点时间。
比干躺着的好。
煎药花了两三个钟头,时间正好赶上下午时安放学。
傅璟佑先去接了时安,回来正赶上陆远征进院子。
陆远征怕接孩子人去重了,特意往家里绕了一圈确定。
唐梅摸摸时安脑袋,笑着说:
“还好你姥爷绕了一圈,要不然可不就去重了?”
上午炖的鸡汤还剩下不少,唐梅煮了一大锅挂面,还打了鸡蛋。
家里又吃了一餐,最后才把罐底的汤倒出来做贺宏进的那份。
陆淼寻思开车四十多分钟,怕到地方面都坨了,就让唐梅干湿分开。
保温桶底下装汤,面上装菜的小格子用来装面条。
唐梅狐疑道:
“这样能行吗?这么久,面条不都硬得粘连一起了?”
陆淼说:“怕什么?底下还有汤呢,到时候把面倒进汤里,用筷子挑一挑不就散了?”
比坨得夹不起来不强多了?
她一再坚持,唐梅只好依着她。
傅璟佑在屋里装了一小包党参片,差不多都收拾好了,才出去拎着炉子上的药罐装药。
药汁黑乎乎的,闻着还很奇怪。
大宝二宝避之不及,都跟在妈妈身边,不愿意跟爸爸亲近。
时安大点儿,懂事一些,跟在叔叔身边,帮着提保温桶。
傅璟佑拍拍时安,拿上车钥匙带着老婆孩子出发。
唐梅不放心,跟到院子门口嘱咐:
“路上看着点,三个孩子都牵好了。”
“知道了。”
……
贺宏进一个人在医院如坐针毡躺了一下午,哪儿哪儿都不得劲儿。
六七点外面天黑下来,楼道里传来几声小孩的“哇哇”声。
他听着熟悉,转着眼珠就往门口扫。
心里既盼着是孩子们来,又一想到如果孩子们来,那孩子妈肯定也要来。
贺宏进心里矛盾,叹气收回视线,索性不盼了。
可这个时候,小夫妻一家几口子已经进了门。
时安跑在最前头,到贺宏进床边乖乖喊了声“爷爷”。
大宝二宝紧随其后,一路尖叫跺脚跑得飞快:
“爷爷、爷爷!”
病房里还有其他人,陆淼赶紧比划了个嘘声动作:
“不许大声乱叫,会吵到别人。”
三个小的立马用小手捂住嘴巴,小声道:
“爷爷,我们给你送饭来了!”
“还、还有臭臭的黑水儿!”
贺宏进担心扫了陆淼几眼,少不了要埋怨地瞪傅璟佑几眼。
紧接着再去看孩子们时,又是满脸的笑:
“好、好好。”
时安比较懂事乖顺,陆淼和傅璟佑在旁边揭开保温桶,把煮好的面往微烫的鸡汤里拨,时安就老实站在旁边。
大宝二宝虽然也乖,但毕竟年纪小,难免会闹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