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傅璟佑打量两眼,没看见能搭上话的,就继续往前走。
制冰厂的大门倒还开着,门口停着一辆青蓝皮的东风小卡。
后面车斗里,有两个人跑上跑下地配合装货。
傅璟佑看见一眼,门口那边,朝里的门板上果然挂着招小工的招牌。
他缓住脚步,直接跟车上的人搭话:
“大哥,这儿是招工吗?现在还招吗?”
年轻人看着身板倒是还行。
周鸿站在车斗里往下扫了两眼,旋即踩着门板桥下来。
跟他配合瘦高个小伙从屋里搬来箱子,他摆摆手,让那瘦高小伙自己先搬着。
他则扫视傅璟佑,往一侧走了几步说话。
一开口,就是豪迈的东三省腔调:
“哪儿的人?听着不像北边的?”
傅璟佑颔首,如实相告:“南边过来的。”
这年头出远门得有介绍信,还有时间限制,到了时间必须返回户籍地。
一听傅璟佑是南边过来的,周鸿立马摇头:
“厂里缺个搬运的,但是是招长工,短工不稳定,不要。”
他说着,转过身就要回去继续忙。
傅璟佑跟上他,道:
“这边上工都哪些点儿?要是时间合适,我也能做长期。”
周鸿侧眼看他,有些不相信:“你不回南边?”
要是工作调动,能长期留在北边还情有可原,可眼前的年轻人明显没有。
要不然也不会到制冰厂这儿来找散工干。
傅璟佑晃晃脑袋,徐声解释:
“我在附近一片上学,这几天可能不稳定……等过了这几天,我早晚,中午都可以过来。”
年前高考恢复,周鸿知道。
附近一片只有大学,联合跟前年轻人的年龄,周鸿立即明白了什么。
“大学生,文化人,来这儿打散工,不觉得丢人?”
“都是劳动,不分高低贵贱。”
“行,好一个劳动不分高低贵贱!”
周鸿很喜欢这句话。
“这儿每年国庆到入夏一趟车,入夏至国庆前两到三趟。”
“每趟车八十箱货,搬一箱是两分钱,现在天冷,中午把货装好就行,等以后天热了,
就得赶早。”
“活儿不算重,就是得手稳,不能碎了里面的玻璃瓶子。”
制冰厂夏季产冰和汽水,其他几季看情况歇业或者是只产汽水。
目前这阵子出厂的就是汽水,里面都是玻璃瓶装的。
要不是东西怕摔,搬运工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儿,真挺好招人的。
第409章 他,勤奋努力
“你看看,要是时间能行,你今天就干着试试。”
周鸿搓了一把寸头,笑得爽朗爽快。
“干多少我都给你算钱,干不来也给你算。”
每天八十箱货,就是一块六角。
每天都有,一个月按三十天算,也有四十八块。
不少了。
傅璟佑点点头,“行。”
麻溜脱了薄棉衣,他把东西包起来放在门口一侧,立即就行动起来。
搬货没有什么技术可言,傅璟佑身强力壮,这点活儿对他来说,更算不上什么。
刚才那个瘦高小伙每回一箱搬了十几趟,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
他来回来去,一摞三箱,又稳又快。
那瘦高小伙在旁边看得直瞪眼:
“这是打南边来的?”
看那高个儿,看那满身结实的腱子肉,哪像是南方人?
简直比他更像北方的汉子好不好?
平时要忙一个多钟头的活儿,傅璟佑仅用了半个小时,就把余下所有的货箱都搬上车码放好。
周鸿看得直点头,走上前笑着拍拍他肩头:
“你感觉怎么样?能不能干?”
傅璟佑微微气喘,出了一身的汗,点点头沉稳吐出两个字:
“我能。”
周鸿点头,当场给他算钱,按照整八十箱算的,给了傅璟佑一块六。
傅璟佑抽了抽钱,抽出三毛塞给那个瘦高个
那瘦高个愣神,周鸿见状,又是一笑。
小伙子不错,足够沉稳,心眼也实诚。
“他给你你就拿着吧。”
周鸿看着瘦高个说,说完又看向傅璟佑:
“我姓周,叫周鸿。兄弟,还没问你怎么称呼?”
“我姓傅,周哥喊我小傅就行。”
周鸿点点头,“行,你哪天能确定时间?我等你过来?”
“这两天我都可以过来,至于时间得大后天才能知道具体。”
学校课程时间是怎么安排的,暂时不知道。
但是中午肯定会空出吃饭的点儿。
傅璟佑斟酌了一下,说:
“我中午饭点过来,行不行?”
“行,这个天儿能在十一点到两点之间弄完就行,你说了点儿,回头我就这个点儿过来等你,也不耽误我干别的。”
周鸿点头,傅璟佑就和他说好,明天会带着户籍页过来登记。
之后拿起放在一旁地上的东西,傅璟佑打了声招呼,往家里去。
这趟出来不亏。
每天腾出部分时间,一个月就能挣四十来块。
比他过去在县里拿的还要多。
那个蚯蚓爬的英文,翻译起来工资是开得高,但是在他不理解的地方,肯定也不好做。
更不知道平时译稿、交稿的时候,领导会不会刁难他媳妇儿……
现在好了,他能挣点,媳妇儿孩子就少受一份委屈。
也不用辛苦媳妇儿一个人撑起整个家的重担。
汗流得多了,心情也顺畅了。
傅璟佑眉尾微扬,唇角弯起。
一手抱着东西,另一只手抚了抚后脑勺。
他平复了一下,最终没能平复下情绪,走在路上笑了出声。
往回跑动的步子勤快又愉悦,少了平时的稳重,像个毛躁的小子一般。
他身上气息和平时不同,到家里唐梅看见了,还问是不是有什么喜事。
傅璟佑怕这事儿陆淼知道了,回头会担心他在学校的情况,就没往外说。
把布交给唐梅,让唐梅得空的时候拼一下。
他转身把昨晚捣鼓出雏形的长凳,拼好稳固起来。
陆淼中午考完试回来,家里三个屋的窗帘有了,长凳多了两把。
桌面也组装好了,正靠在墙边晾清漆。
等干了以后,就可以把桌腿契合上去。
不过桌板不是传统的圆形或方形,是长型桌。
客厅宽敞,傅璟佑丈量过尺寸,方桌摆着不太好看。
长桌或许有点不符合传统,但一切优先考虑实际情况。
像样的木料不好得,直接弄个长桌出来,以后孩子大了,趴开了写作业也方便。
省得再去弄什么小桌。
回头桌子、橱子堆一块儿,家里又堵得慌。
陆淼对他这个安排没意见。
唐梅有点看法,不过家里小两口说得算,小两口觉得没问题,她也没什么好说的。
水井在院子西北角,避免影响用水,傅璟佑在东北角丈量尺寸修的厕所。
也就是进院门来的左手边角。
他下午忙着挖坑、和三合土,陆淼也没闲下,回来吃过午饭,进进出出的又给家里添置了不少小东西。
三合土砌的压水井,和门窗上的清漆已经干透。
唐梅不用再时刻守着两个孩子。
外面太阳好,就把孩子抱到院里晒太阳,让他们自己跑着玩。
唐梅渐渐地,也有工夫接替家里的活儿了。
小院东西逐渐增多,越来越有家的味道。
唐梅把小两口这段时间的忙活看在眼里,道:
“按老说法,乔迁过来应该要放一挂鞭炮的。”
“咱们就不弄那些了,这院儿对外说的还是租的呢。”
陆淼摇头,坐在太阳底下穿针引线,裁着布料逢包。
唐梅一想,也觉得是。
要是放鞭炮昭告天下说乔迁,不就是明晃晃地告诉人家,这院儿是他们背地里买来的吗?
唐梅没再提这一茬,进屋把陆淼换下来的薄棉衣泡上水去洗。
陆淼回忆之前,在百货大楼看的那种军绿色带红色五角星的斜挎包。
仿着样式放大尺寸,给傅璟佑缝了个黑色的。
五角星有点麻烦,一时半会儿绣不上,陆淼就没弄。
调转了一下背包,她在一侧不起眼的位置,用同色线以十字绣的方式,绣了一个小巧的“傅”字上去。
她手工活儿不怎么好,背包里面有点磕碜,但是从外面看着还好。
陆淼把包翻过来,把里面多余的线头、碎布茬子剪掉后,招手让傅璟佑过来试。
上身还挺合适的,没再像那会儿的婴儿包似的。
陆淼手抵在额前,阻隔阳光上下扫视傅璟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