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叔拿了藕粉过来,你帮我冲一杯好不好?”
  “再把坚果袋儿拎过来,我剥点坚果仁儿,一会儿拿葡萄干一起拌着吃。”
  傅璟佑出去倒洗澡水:
  “你不管了,一会儿弄好了给你端过来。”
  “你真好!”
  陆淼露出瓷白的牙,倚在床头“嘿嘿”的直笑。
  傅璟佑从津门回来以后,陆淼怀孕的身体特征变化,没有得到缓解,但心情确实好了不少。
  她胃口也比往常好了一些,哪怕吃饱了,有傅璟佑哄着,也总能多吃几口。
  一段时间时间下来,嫩白的小脸又有了一丝丝的血色。
  就是下巴尖尖,身子还跟纸片一样,薄得不行。
  一点要长肉的架势都没有。
  傅璟佑心里不踏实,总有一股患得患失的感觉。
  算着时间,县里那边应该能给出了点什么消息了。
  他一早把家里料理好,蹬着自行车就出了门。
  本来想去找胡志远,顺带再去医院问问医生,陆淼这个情况对不对劲,是不是正常的。
  结果自行车刚骑到生产队对面的山道上,就迎面撞上了胡志远。
  两辆自行车车头一阵晃荡。
  两个男人都挺意外的。
  要不是腿长,及时撑住了,不宽敞的山道上,估计都得歪去一旁摔跤。
  “傅同志,你,你做什么去啊?!”
  “找你。”
  傅璟佑如是说,接着又问:
  “县里有消息了?”
  胡志远嘿嘿笑,拍拍身上挎着的军绿色小包:
  “有了有了,这回带着好消息和文书来的,咱们回吧!回去说,你走前面,我随后!”
  傅璟佑看了眼他身上跟邮差信使一样的挎包,心里莫名稳了稳,点点头将自行车掉了个头。
  “蹴溜”在前面回了生产队。
  这是正事,肯定得贺宏进在场的。
  贺宏进在地里干活,傅璟佑沿路吆喝说县里来人了,让他赶紧回家。
  贺宏进听了消息,提着锄头、草帽,急吼吼的往回赶。
  怕队里社员着急,贺宏进之前委婉打过招呼,说田里的鱼会往县里销。
  队里大家伙儿都记在心里呢!
  一听县里来人、来了消息。
  不止贺宏进,其他干活的庄稼把式就跟望风的鼬鼠一样,一个接着一个从田里探出头来。
  观望一阵后,都放下手头的活儿。
  庄稼把式们要么图凉快卷着腰腹上的褂子往回跑,要么摸草帽捏在手里,卷着帽檐充当扇子。
  一边扇风一边火急火燎的往回跑。
  都急切的赶着要听一手消息。
  可真等到了贺家门前,一群人顶着大太阳站在院外。
  只敢伸长脖子往里打量,不敢真的闯进去。
  而屋里,贺宏进早已奉上了红糖水。
  胡志远坐在桌子一角喝水。
  贺宏进脊背微微佝偻,搓着手站在一侧笑,想说点什么,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只等着胡志远先开口。
  傅璟佑跟着给自己倒了一碗凉水喝,顺势拿小马扎坐在了门口穿堂风过的地方。
  “叔,你坐吧,都是自己人,不用那么紧张。”
  胡志远反应过来,也赶忙站起来说:
  “是啊叔,你坐吧,都是自己人!”
  “可不敢,可不敢,胡特派员,你是领导,我怎么能……”
  “什么领导不领导的,我也就是个小职员,百姓官儿,咱们都是一个样的!”
  一番拉扯拖退,贺宏进最后还是被按在桌边坐下了。
  贺宏进这时候也放开了一些,主动问:
  “胡特派员,是不是县里肯收我们队里养的鱼了?”
  “收,收肯定是收的,不过说这个鱼的事之前啊,我得先说点别的。”
  胡志远笑呵呵放下水杯,打开包,从里拿了个夹了好几页单子纸的硬封壳本子出来。
  “国家发了新的指令,为咱们广大农民、工人群体谋福利了!”
  “省里县里根据政策商讨做出安排,就从咱们基层开始实施。”
  胡志远照着本子上记录的内容,回忆来时领导嘱咐的话往下传达:
  “首先就是开放养猪的名额,原来每个生产队看经济条件,可以饲养三到六头猪。”
  “现在解散猪栏饲养模式,落实到每家每户社员家里都可以自行养猪。”
  贺宏进听到这里,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
  “这个好,这个好啊!”
  胡志远又是一笑:
  “叔,你先别急,我还没说完呢。”
  “诶!”
  贺宏进连忙应声。
  胡志远继续道:
  “这个养猪也是有要求的,和之前生产队猪栏养猪一个样,年底都是要往公社食品站上交一头任务猪的。”
  第246章 双胞胎
  也就是说,寻常家庭要养猪最少就养两头。
  至于最多,能料理的过来,又能喂养过来的,养十多头都行。
  除了开放鼓励养猪以外,还开放饲养鸡鸭鹅的数量。
  也是由原来的三只开放到了十多只。
  贺宏进越听越欣喜。
  要说开放养猪吧,是个好事儿!
  年底不论是杀了补贴家用,还是杀了自家吃,都使得。
  可猪毕竟吃的多,一口气养两头,社员家里未必顾忌的上。
  但鸡鸭就不同了,平时散养自己就能爬食儿吃。
  能下蛋又能吃肉,能大大改善社员们的生活条件。
  贺宏进黝黑粗糙的大掌捏在一起,坐在桌边止不住露出喜色模样。
  “叔,现在县里的意思呢,你要养猪或者养鸡养鸭,现在就能施行起来。”
  胡志远传达完了政策安排,又开始严肃的说起硬核数量指标:
  “今年距离年底也没几个月,不用交任务猪,明年就得交了。”
  “另外县里领导也说了,政策要落实到每个公社大队生产队,第一年,不要求动员整个生产队,但是至少也要有一半的人参与其中。”
  “往后第二年,参与养猪的人头至少要达到九成才算达标……饲养的过程中可能有困难,但是得动员起来才能改变现状不是?”
  “叔,这里面其他杂七杂八的事儿,到时候还需要你跟社员们做思想工作。”
  贺宏进眉毛严肃拧起,却是连连点头迎合:
  “胡特派员,这个你放心,我一定积极调动大家,配合组织分配工作!”
  胡志远点点头,看了眼坐在门口默默听的傅璟佑,又转回目光看贺宏进。
  “正经事儿说完了,现在再说咱们这个鱼的事儿吧!”
  贺宏进刚才才放松,一下子立马又机警起来。
  胡志远道:
  “现在是试着推行四大方针政策,其中很看重、扶持咱们基层的生产副业,只要现阶段东西数额不是太夸张,公社县里都会调动起来,辅助外销。”
  拿大河村二生产队的稻花鱼举例子,只要数量不是太夸张,现阶段基本县里调动起来,就能销空。
  可要是量实在大,那就不敢保证了。
  毕竟政策是新颁发的,又是一层一层的才传到县里这边。
  他们这边是商讨出决策了,保不准别地儿还没有呢?
  到时候想打开门面外销产品,人家外省、外市都一头雾水,不知道该怎么对接。
  贺宏进若有所思点点头,又不确定的问:
  “队里的稻子该割了,鱼也要抓上来,那现在我们到底该……”
  贺宏进没说下去。
  胡志远明白他的意思,直接笑着说道:
  “叔,鱼你就放心抓吧,回头叫小傅同志引路,全都送去县里办事处大院。”
  “领导说了,农贸食品站里卖的什么价格,县里就按照什么价格给。”
  “好,好好!”
  一听鱼的去处有了着落,贺宏进一颗心总算是踏实下来了。
  脸上笑意愈发明显,一口气连着说了好几个“好”字。
  屋里氛围好,胡志远顺势提道:
  “目前咱们这一片生产队的消息,还是由我来传递,以后等小傅同志在县里扎稳根儿了,这一片的消息,估摸就得由他来转述了。”
  “啊?这是什么意思?”
  贺宏进摸不着头脑。
  “这是领导的意思。”
  胡志远看了眼傅璟佑,笑道:
  “小傅同志年轻有为,这次去津门啊!是那么多个省里、县里少有被提名的优异学工。”
  “前两天那边特意打了电话过来,就是为了表扬小傅同志!”
  “队长叔,你就想好事儿吧,现在缺的就是技术工,小傅同志被重用是迟早的事!”
  “好好好,好好好……”
  贺宏进连连点头。
  今天听到
  的消息实在太多,他又惊又喜,除了说“好”以外,脑瓜都有点转不过弯儿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