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傅璟佑之前把堂屋另一侧的房间收拾出来了,把田桂花睡的床铺架在了那边。
田桂花看了不满意,转着身,上这边屋来冲正跟着敏杰玩闹的陆淼道:
“咋把床铺摆那边了?我挪这边来吧,夜里也好照看你。”
陆淼想说没事,一想又觉得也行。
她现在是还可以活动,再过一阵子估计就不行了。
早搬晚搬都是搬,也免得她后面再提。
“我帮你一起。”
“哎呀行了,你现在双身子,这事儿哪敢让你来?”
田桂花乐呵呵的笑:
“又不是多麻烦的事,我自己慢慢捣鼓着也就弄完了,你把这个小子看着就行了。”
说是慢慢捣鼓,实则田桂花手脚麻利异常。
傅璟佑考虑敏杰离不了田桂花,所以在那边屋里架的是足够躺下两个人的大床。
田桂芬却是拆了一半床板过来,在陆淼床尾摆了两把长凳,横向支起一张小床。
“这行吗?”
“怎么不行?这多好!”
陆淼十分犹疑,却不知道煤炭厂那边的小屋,田桂芬和贺二哥也是这么架床睡的。
“垫被也不用铺的那么厚,一会儿我去打谷场抱点干草回来,铺在下面晚上睡觉照样暖烘烘的呢。”
陆淼抱着敏杰,迟疑了一下,道:
“有被子就用被子吧,你不用它,放哪儿不也是放着吗?”
“被子又放不坏,你呀,就是不会过日子。”
田桂花利落铺床,随口应道:
“这么好的被子,留着来年过年用多好?新年用新东西是新气象,是好寓意,平时用这么好的做什么?”
“……”
田桂花节俭惯了,处处都想着节省,哪怕来陆淼这边,也是考量着过日子。
可陆淼不认可她这一套。
该省的时候省,这东西都是现成的还不用,非要受那个罪?
“东西不就是给人用的?二嫂,你在家怎么样我不管你,你在我这儿,就得听我的。”
“你说你这人……”
田桂花哑然。
陆淼往前挺挺肚子:
“我要是哪儿看不过,我这肚子就难受。”
“……”
“真是个霸道地主婆。”
田桂花念叨了一句,把刚才叠好的棉被重新展开铺上。
农村有个说法,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卫生这块如是。
田桂花自然而然的没那么仔细。
而来陆淼这里以后,田桂花才发现,陆淼的规矩真的不是一般的多。
吃饭前必须得洗手。
天不热时,至多间隔三天就得洗一次澡。
不洗澡的时候,打来洗脸水,要先倒一部分倒洗脚盆里。
洗完脸在洗脚之前呢,那水得还先洗过了屁股,才能洗脚。
不能先洗脚,后洗屁股。
还有刷牙的事儿,总之诸多种种。
农村真没讲究那么多,脸是天天都洗,脚和屁股却不是。
田桂芬甚至都是第一次听说“洗屁股”的说法。
第219章 陆知青是好人
至于洗澡。
天热肯定洗的勤一些。
天冷又不怎么出汗,一个月洗一回就得了,陆淼规定三天就得洗一回,对田桂芬来说,实属过于夸张。
两种观念发生碰撞,陆淼有肚子里的那个“把柄”在,田桂花说不了什么,只有妥协的额份儿。
但是妥协归妥协,田桂花心里其实有点疙瘩。
陆淼理解她,有事没事的时候,也会跟她科普几句女性话题,比如内衣裤勤换,注意个人卫生,减少得妇科病的概率。
如果真的得了妇科病,又会出现哪些问题云云。
田桂花一开始不信这些,可是陆淼说得多了,她也往心里去。
并且回想起来,娘家一个嫂子的身体情况,好像确实都跟陆淼说得差不多。
渐渐地,田桂花也上了点心。
还别说,还觉得别扭,后面坚持了一阵子,每次洗完、刷完,身体都跟轻了一大截似的,怪舒服的。
田桂花慢慢养成习惯,偶尔上午太阳好的时候,抽出空闲烧点热水,给敏杰也洗一洗。
牙膏牙刷,陆淼给她拿了新的,肥皂当然也不会吝啬。
小敏杰之前跟着住在煤炭厂,不管是皮肤还是衣服,身上总是看着黑乎乎的。
几次下来,小敏杰都被洗白了一圈儿。
这个春天里,陆淼和田桂花在磨合。
生产队较比往期,也要忙碌的多。
除了传统的农活儿,今年多了堆肥和稻花鱼。
堆肥的活儿,动员起来的人多,发酵出来的肥料渐渐跟得上生产队里的需求。
每次播种、栽苗之前,都抓一把有机肥垫在坑底,十天半个月过去,等小苗扎稳根了,一眼就能看出和以往的不同。
从前播种下去的小苗,间隔一段时间去看,总是出现有大有小的情况。
现在不仅涨势稳定,其叶片看起来也要比以往绿上许多,一看就是营养充沛的样儿。
贺宏进是个踏实肯干的。
以前农忙时,他总想着在地里多扎着干一会儿,就能多弥补一份土地贫瘠带来的损失。
今年他依旧喜欢扎在地里,却不再是埋头苦干,而是更热衷抚摸、观察每一株苗圃的情况。
庄稼长得越喜人,他脸上因笑而泛起的褶子就越深。
这是庄稼方面,还有稻花鱼。
买鱼苗是贺宏进和马记分员一起去燕矶那边谈的。
原本是说的三分钱一只苗,贺宏进用陆淼教的话术:哭穷,卖惨,外加下次还来。
成功把价格压到了两分八厘钱。
加上燕矶渔场那边抹了两分钱的零头,相当于成功砍价便宜了三块钱,把贺宏进乐得跟什么似的。
事后回来,难得对着陆淼有了点好脸色,指名道姓的一顿夸。
他两一个夸得走心,一个听得得意,一旁的陈桂芬和田桂花看了,是又好笑又无奈。
队里“试验田”引进了小鲤鱼和小鲫鱼。
虽然一早陆淼就描绘过养殖的过程和未来前景,但是想法毕竟是过于“时髦”。
真正推行养殖时,社员们对此都好奇的不行。
因而每天上下工,都有不少人刻意绕远路从那两亩水田
经过,就想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稻田里养鱼,是不是真的能行?
最初秧苗长势缓慢,叶片之间间隙大。
有人路过或者靠近,里面鱼儿受到惊吓,一下子能“跐溜”窜出去好几米。
活跃度极高,也不见有浮面的死鱼。
站在田埂子上,都能看见若隐若现的青色鱼背。
有些人本来还不怎么相信,看见这一幕,仿佛看见了即将收进口袋里的大批工分和钱,一个个的喜形于色。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社员们上下工都热衷路过那两亩水田。
水稻没涨起来的时候,众人路过,嘻嘻哈哈指着鱼背看鱼,说这个大,说那个也大。
有人人则失笑反驳,说鱼放下去还没一个月,哪里大了?
后期天气渐热,禾苗生长迅速,渐渐开始抽穗开花。
社员们路过时,很难再看见鱼,但是偶尔能听见田里扑腾的水花声,心里也觉得安逸。
任谁都禁不住的想要夸一句:
文化人就是不一样。
陆知青人美心善想法多,有了点子要发财,还都是带着大伙儿一起富起来!
陆知青是好人。
是大好人!
诸多种种……
夸陆淼的人多了,先前明里暗里针对过陆淼的婶子、嫂子们简直都快成了活靶子。
队里老爷们不好意思把她怎么样,那些眼看着要参与分红的婆娘们却都一个个的不客气起来。
但凡遇见那几个刺儿头,不是呸上一口,就是白眼甩上天。
这其中以陈淑兰和吴宝银还有陈妙妙为首。
陈淑兰和吴宝银毕竟是生产队社员。
平时是碎嘴了一些,可是明晃晃的好处摆在眼前,谁会跟好处过意不去?
挨骂归挨骂,但凡遇着陆淼出来遛弯,陈淑兰和吴宝银若有似无的,都会客套的上去示好一番。
陆淼态度冷淡也不要紧。
外人看见陈淑兰和吴宝银的改变,对她们白眼和鄙视渐渐的也都消退减少。
这是陈淑兰和吴宝银。
可陈妙妙不同。
陈妙妙本来就不服陆淼。
生产队里对陆淼的赞扬声越大,她心里就越不得劲。
更别提她和陆淼的情况截然相反。
陆淼属于走到哪里,哪里都有人对她和颜悦色。
她则是走去哪里,哪里就有人给她白眼。
生产队的那些人就跟脑子不好使一样,队里是养了鱼没错,可是这不是还没到收成的时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