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陈桂芬硬塞给她道:
  “拿着吧!你啊,现在情况特殊,平时吃饭就跟猫舔食儿一样,难得有个对你胃口的,多吃两口不碍事。”
  圆子里有荤有素,过油炸的油水儿也足,吃了养人。
  陆淼含了一下嘴唇,干笑的捧过碗:
  “谢谢婶婶!”
  陈桂芬失笑摇头。
  打谷场分肉,一直从上午忙到了下午三四点。
  后面男知青和几个队里的后生忙着拆灶收拾、场子,贺宏进一行人,连带马记分员一起回了家。
  贺宏进和马记分员在堂屋记账、对账,算队里公账还有多少钱。
  傅璟佑则拎着他买的肉去厨房。
  厨房太小,挤不下那么多,贺大哥和贺二哥就在堂屋坐着听贺宏进和马记分员唠。
  敏敏摸着小辫在贺大哥怀里蹭,“爹,婶婶编的小辫。”
  贺大哥一把抱起敏敏,笑呵呵道:
  “好,咱们家大丫真精神,真好看。”
  另一边厨房里,陈桂芬一看傅璟佑买的肉,张嘴就开骂:
  “你这买的什么狗屁?除了那一小块儿板油,别人不要的,你怕是都捡来了!”
  傅璟佑买的什么呢?
  两头猪的大棒骨,他基本都给包圆儿了。
  因为陆淼说爱喝。
  然后就是就是瘦肉,瘦到那种一丝儿肥肉都见不着的那种。
  这时候油水难得,大家排队卖肉,都想买到肥的部分,肥肉、肉皮回去还能熬点油出来。
  陈桂芬看着傅璟佑买的肉,真是两眼一抹黑。
  队里买肉,跟外面买肉花的是一样的钱,但是不要票,这是多好的事儿?
  不赶着好的买,买的这都算什么玩意儿?
  “你是眼睛瞎出了窟窿,还是丰仓那个鬼东西忽悠你?忽悠人都忽悠到自家人身上了,这臭小子!”
  傅璟佑摸摸后脑勺,本来老实挨骂来着,见陈桂芬摘了襜衣要出去骂人,他赶紧把肉和棒骨挂好,解释道:
  “婶儿,这些都是淼淼爱吃的,她爱喝骨头汤,太肥的肉也吃不下去,我蹲点半天才抢到棒骨。”
  棒骨确实得靠抢。
  因为卖不上价,队里有些个穷人家,都盯着呢。
  至于瘦肉,别的肉都是七角一斤,案板上剩几斤瘦肉没人要,傅璟佑给包圆儿了,算的五角五分钱一斤。
  也还行,不算太亏。
  陈桂芬转眼去看陆淼。
  陆淼小嘴油汪汪的,小鸡啄米点点头,证实傅璟佑说的都是实话。
  陈桂芬叹了口气,便不再唠叨傅璟佑说什么了。
  陈桂芬对着陆淼道:
  “既然爱吃,那买了就得吃!别买了不吃,浪费是浪费不了的,可是亏呀!”
  “知道了婶婶。”
  第202章 大人不贪嘴
  马记分员很快算清了账,见贺宏进家已经传出了饭香味,他也不好意思久留,打了声招呼就先回家去了。
  大河村没什么副业项目,有些家庭没有壮劳力,都是一些老弱小的,一年到头来还得跟队里赊着口粮。
  每年别说富余点钱,队里公账不亏空就不错了。
  今年还算好点,富余了两
  角钱。
  赶在吃饭前,贺宏进把陆淼喊到跟前,把情况也如实说了。
  陆淼惊诧道:
  “两角钱,两角钱够干啥的?”
  “……”
  贺宏进瞪着她。
  他不知道两角钱干不了啥吗?
  可这不是实际情况吗?
  “考量养那个什么谷子鱼,也不是说养就能养的,你得有个章程吧?再有要花多少钱,也得有个数,得看大家能不能接受!”
  队里出不了钱,那就只能社员们平摊。
  家家户户日子的都不好过,要是要的钱多,拿不出来,也说不出口。
  陆淼本来站在桌子一边,听着这些话,知道一时半会说不完,她干脆踱步坐在了桌子斜对角,一笔一笔的跟贺宏进算:
  “一亩地正常能投四百尾鱼苗,咱们按照两亩地算,就是八百尾。”
  “周边依着山,鱼苗小的时候,鸟儿飞过来肯定有亏空,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加一百尾预算,每亩地多投五十尾,小鱼苗按照三分钱一尾,九百尾是多少?”
  陆淼飞快默算了一下,说:
  “就是二十七块钱,咱们队里是五十一户人家吧?平摊下来每户五角四。”
  贺宏进皱着眉毛不说话。
  看似是在沉默,实则是在跟着陆淼身后算账。
  算了一通发现不错,他又说:“那队里这两角钱?”
  陆淼摆手:“两角钱干不了什么,算进来反而不好平摊了,队里自己拿着吧。”
  “……”
  贺宏进沉默了一会儿,又说:
  “那这个养鱼,到底怎么弄?这事儿该提前先问问你的,有几成把握?”
  “应该有七成把握吧……”
  陆淼沉吟一声,说:
  “田要先犁出来放上水养一养……还得扬点生石灰,杀一杀病毒,免得回头放鱼进去得病。”
  “做好了前置工作,后续除了正常的养护庄稼,留意点驱赶飞来觅食的白鹭、鸟儿就行。”
  贺宏进晃晃脑袋,不确定的问:
  “不用喂点什么?”
  燕矶公社那边湖泊多,贺宏进以前去那边,也撞见过人家养鱼的生产队。
  人家那池塘可是定期就会往里丢草的呢。
  他们这个谷子,不喂东西能行?
  陆淼笑着说:“叔,稻花鱼之所以叫稻花鱼,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它们能吃稻花,稻子上的小虫它们也是吃的,有这些就差不多了。”
  “再有就是咱们前期放水养田,也能长出一些细小藻类,这些鱼都是能吃的。”
  别说贺宏进了,就是贺大哥、贺二哥也不太清楚藻类是个啥玩意。
  不过贺宏进也捕捉到了一个重点:
  “那要是鱼能吃虫,就也不用让人费力去抓了?”
  大河村穷,没有肥料的指标,当然也不会有农药的指标了。
  往期什么稻子上的虫啦,棉花上的虫啦,个头大点的都是靠社员们用手去抓。
  那种细小的虫子,除了扬草木灰,别的真没什么办法。
  陆淼点点头,“理论上是这样的。”
  听见了这话后,贺宏进跟着点头,心里略微有谱儿了。
  要是这事儿真的能成,那还是真就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儿。
  “等过了年,我走一趟燕矶公社,问问他们那儿的鱼苗怎么卖。再有,这个田怎么弄?什么时候开始养?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放鱼苗?”
  陆淼想了一会儿,说:
  “插秧前养半个月,插秧后看秧苗状态。长个半个月、一个月的再下鱼苗,之后保证水位,在收割谷子前捞上来就行了。”
  贺宏进若有所思点点头。
  过完年就已经是二月中了,休养个十多天进入三月,差多久要把地整出来,培育早季稻的秧苗。
  差不多也是那个时候就要开始养田。
  大致的章程都弄清楚了,贺宏进拍拍桌子:
  “先吃饭吧,其他的,等到了那时候再说。”
  陆淼点点头。
  陈桂芬和田桂花相继把什么炒萝卜、炒白菜端上桌。
  天气太冷,桌子中央还架起的老式铜锅,和京北那边的老式铜锅十分相似。
  铜锅一圈注了水,里面除了一点盐巴以外,没有别的东西。
  陈桂芬先后端上来两盘新炸的圆子和小鱼块。
  傅璟佑说陆淼爱吃烫的小青菜,陈桂芬就把水灵灵的菠菜也洗了一些出来。
  陆淼吃了不少圆子,其实不怎么饿,可是傅璟佑给她烫了一小碗菠菜,还有几个圆子,她捧着又吃了一些。
  农家种的菠菜真的很好吃,那股清甜劲儿是她穿越之前都没有尝到过的。
  还有圆子。
  刚炸出来的时候是最好吃的,后面放软了,味道就不怎么样。
  可是铜锅里融入了炸鱼和其他菜的味道,圆子在烫里泡得体积膨胀发软,味道再次升华,又是另一种感觉的好吃。
  陆淼嘴巴算挑剔的了,能让她坚定的认为好吃的东西,真心不多。
  陈桂芬见她吃的欢,心里也高兴。
  贺宏进不动声色扫了两眼,傍晚陈桂芬灌油壶,给傅璟佑装圆子的时候,贺宏进走过去说:
  “我也不爱吃这个,多给她装点去吧。”
  陈桂芬摇头笑叹,懒得戳破他的小心思:
  “晓得了,装着呢。”
  大人不馋嘴,少吃两口没什么,肯定紧着小的先。
  外面天黑了,陆淼怀着孕,怕路不好走一会儿再磕着绊着,陈桂芬就没有留他们。
  把东西递过去,摆着手就让他们回家去了。
  回家路上,陆淼一只手被傅璟佑牵着,一只手摸着有点发胀的肚子,偏头去看傅璟佑拎着篮子的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