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宋允执早该知道,她不会有好招。
他对她还期望什么。
“钱铜。”宋允执太阳穴突突一阵跳,忍住想要扔她出去的冲动,道:“你休想。”
她把他当什么了,又把她自己当什么了?
不愿意啊,那就只能谈事了,钱铜依依不舍地看了他一眼,惋惜地从他身上爬起来,顺便把蒲团也搬到了他的对面,划清界限,认真道:“既如此,那我便与世子谈事。”
她变脸之快,饶是宋允执,此时面上也忍不住有了几分错愕。
钱铜不想因两人私情不合,而影响了他明智的判断,她道:“我钱家乃百年盐商,祖上有迹可查,除了五年前拒绝过陛下的求援,我钱家对得起天,对不得地,正如那日世子当着众商的面,所训诫的一般,尺法度在上,黎民百姓为基。钱家一不发国难财,二不赚不义之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世子选我了钱家,将来绝不会有后悔的那一天...”
钱铜抛出了自己的价值,“我与世子的盟约继续,钱家可以帮朝廷开采盐田,我还能潜入朴家,做世子的内应...”
宋允执终于从她的狡诈的嘴脸中回过神,忍无可忍,“闭嘴,出去。”
钱铜继续争取道:“世子乃皎皎明月,为人处事光明磊落,公私分明,断然不是那等因个人恩怨便行公报私仇之人...”
宋允执闭目。
“再说,我与世子也无私人恩怨,顶多是感情没谈拢,且我也没辜负世子,我是真心喜欢...”
宋允执闭眼又睁眼,眼里的忍耐耗尽,怒火滔天地看着她。
“我知道,我走...”钱铜识趣地捂住自己的嘴,慢慢地蒲团上爬起来,起身走了出去。到了门口,突然又转过头,不怕死地道:“要不,世子再考虑一下我说的情?”
在宋允执发作之前,她主动替他合上了门扇,“啪——”一声,把宋世子的怒颜关在了屋内,眼不见为安。
——
扶茵原以为,娘子今夜大抵回不来了,没想到回来得这么快。
好奇她到底是如何与宋世子交涉的,小心翼翼问道:“娘子,世子不生气了?”
话落却见钱铜突然转过身,很认真地看着她,“扶茵,明日开始,咱们要加倍努力,靠本事去征服世子。”
第72章
钱铜说要努力,翌日清晨便早早起来,找上了世子和王兆,商议盐田的规划。
见她一脸无事,谈笑风生,王兆好几回都忍不住抬目偷觑世子,昨夜她把朴大公子藏在屋内,被世子抓了个正着。
此等大事,就过去了?
本以为要么她走人,要么歇在世子房里,然而都猜错了,她什么事都没有,今日甚至比他和世子起得还早,两人用完早食,她已去盐田巡视了一圈回来。
“盐田先前为朴家所有,经营还算尚可,但规模不大,民女的意思,再扩宽几亩,修一条水流主道,连通内河,待运河一开通,咱们的海盐便能经过运河,通往大虞内陆...”钱铜说完了自己的想法,虚心问道:“世子,王大人有什么要求与想法尽管提,钱家都照两位大人的意愿为主。”
她态度大方,彷佛当真只是一个与朝廷谈生意的商户。
除去合作利益之外,再无旁的杂念。
不谈情,谈事。
挺好。
宋允执昨夜没歇息好,眼下隐隐泛出了一团青,此时面色尚算平静,看不出异样,如钱铜所说,他不是那等感情没谈拢,便因此对对方怀有成见之人,同样就事论事,“样式雷图画出来,本官先过目。”
钱铜早准备好了,当下交于他,“出来了,请世子过目。”
谈完了合作事宜,便是报酬,宋允执没问她想要多少,懒得与她谈价还价,直接道:“二八分成,可有意见?”
这是照当下盐税在为她划分。
按理说这处盐场原本就是她钱铜的,二八分成是吃亏,但往长远了看,二八分成,将是一笔可观数目。
钱铜笑道:“世子能给民女为朝廷效力的机会,已是民女的福分与荣幸,如今予以如此慷慨的回报,民女能有什么不满意的?世子放心,民女定当尽力为朝廷办好差事。”
为商者满口花腔。
宋允执不想看她假情假意的嘴脸,后面的事情交给了王兆,拿着样式雷图,亲自去了一趟盐田。
钱铜也有事要忙。
盐场先前乃朴家所有,现归于官府,场子里的所有人都要换,尤其是与朴家签了身契的人,一个都不能留。
这类人王兆昨日便清理了出来,全给朴家退了回去。
余下都是些朴家在外雇佣的临时工人,真把人撵走了,盐场便没了人手,但要继续聘用,王兆又担心其成为朴家的眼线。
最后把决定权给了钱铜。
人是要换,不过钱铜的换法不同。
上百个工人都是普通的百姓,在此处谋生多年,家中老小还指望着这份工钱养家糊口,被赶走了,他们上哪里去谋生?与王兆商议好后,钱铜招来了众人,正式宣告:“连巷盐场从今往后,不再属于朴家,即日起将回归于朝廷,我钱家有幸为朝廷谋事,今后将在此负责盐场所有事务,在场各位有想走的,大可离开,我不会留,想留下来继续为盐场效劳的,那便重新入我钱家的户头。”
商家为了省钱,喜欢聘请临时工,工钱低,有了病痛伤残,随时可以辞退,怎么也比长期工划算。
虽如此苛刻,然而正在恢复的大虞每日都有饿殍,为了一口吃食,等待被聘用的百姓依旧滔滔不绝。
因此在这里的人,生怕有个病痛丢了这份工,有了病痛也不敢吱声,以至于许多人一头栽在盐场里,便再也起不来。
在这片盐田干的时间长的,已有两三年,今日听说能入钱家户头,成为长期工,底下顿时一阵骚动。
当然要入钱家户头,也有条件,钱铜扬声道:“入我钱家户头的人,必须遵守钱家的家规,违反者契约即刻失效,且一辈子都不可再为我钱家所用。”
她立在人群前,一身珠光宝气,身上所穿乃昂贵的绫罗,此时并没让人生出嫉妒与不适,反而给了所有人一种踏实的依附感,她道:“同样,成为我钱家的人,只要有我钱家一口饭吃,便不会饿着你们,愿意入我钱家户口的,立马排好队,一个一个地来,钱家家规第一条,尊次序,不可推搡哄抢。”
话音一落,底下的人群瞬间窜动起来,倒也井序有条,很快排成了长长的队伍。
四大家如今只剩下了钱家和朴家,朴家不肯雇佣他们,钱家却肯,若是成为了钱家的长期工,别说这座盐田,就算盐田没了,也能在钱家别处谋一份工。
钱家茶楼便是个例子。
钱家七娘子连缺了胳膊缺了腿的人都敢聘用,且过去这么久,那些人在茶楼干得好好的,工钱没有少给一份,暗地里早有不少人盼着为钱家做事。
且这块盐场已归于朝廷,钱家便是在为朝廷做事,前途不可估量。
这等好事,谁不乐意?在场的几乎没有一个人离去,纷纷排好队等待加入钱家。
钱铜便吩咐扶茵搬来了桌椅,“拿笔造册。”
即便这些人都留下,朴家的工人离去之后,也缺了一部分位子,工人的事王兆没插手,当日傍晚便见盐田的入口处,一车接着一车的人拉了过来。
有男子,也有妇人,更胜者还有人带着孩童,个个衣衫破旧,满眼沧桑,从马车上下来后,似乎还不敢相信自己找到了活计,众人围成一团,生怕上当受骗。
钱铜亲自去接人。
其中有人认出了她,面上一喜,“是七娘子。”
另一人附和道:“还真是七娘子...”
“没骗咱们,钱家当真在雇人...”
待钱铜到了跟前,个个便高兴地涌上来道谢。
“七娘子乃菩萨心啊...”
“多谢七娘子...”
海边日头大,没有树木遮阳,钱铜以手掌在额头搭了个凉棚,扫了一眼前来的流民,嗓音清脆,“各位别急着谢,先看看你们能不能干,我这儿可不养闲人。”
一位妇人曾在街头接过她所赠的花束,那时候七娘子还曾告诉她,“婶子不必伤怀,一切都会好起来。”
没想到当初的一句话,最后来为她兑现的人是她,当下感激地落了泪,“钱娘子放心,咱们便是拼了命也不能辜负七娘子的一片善心,承蒙钱娘子不嫌弃咱们这些无家可归之人,肯收留咱们...”
今日来的这一批人都是近一年内涌入扬州城内的流民,每个人的家乡都曾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遭难,来扬州后,没有找到活计,住的便是桥洞。
每年冬天一过,不知道会熬死多少人。
能在冬季来临前,被钱七娘子雇佣,是他们走了大运,怎么也得抓住机会留下来。
钱铜却道:“不用你们拼命,来了我钱家,生病了可看病,受了伤可歇息,只要遵守家规,没有人赶你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