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按照万冬阳所说,他那半亩田应该能得二三十斤的药,但田里不是只能种药材,还能种苞谷,田坎上头还能种豆子或是瓜果,便是杂粮不算,这苞谷可是正经粮食啊,也很值钱的。
再说这药材,这产量虽小,可价格贵,能卖到七十文到八十一斤,若是折中算个七十五文一斤,这半亩田就是二两银子,一亩就是四两,且大概率还有富余,再加上苞谷的收入,这亩产价值六两银,只会多不会少啊!
一亩田能活活多出二两银,这可不少了。
“村长,我这是第一年种,也没什么经验,我看这药材没有我之前见的粗大,我今年再同柳老板取取经,明年再殷勤伺候着,若是亩产能再提点儿,便是再提个五斤十斤的也是大钱啊。”
“是啊!”村长猛点头,这斤头虽小可价钱高啊!便是提高个五斤也能有差不多四百钱,这一年的盐巴钱都有了,村里需要省着盐巴吃的人家可不少啊。
万冬阳见村长心动了,自己也将好处说完了,接下来他要准备说麻烦的事儿了。
药材不是粮食,种植面积会受限制,不可超过自家田产的两成之数,也就是说只有一亩田的人家只能种两分田,超过两亩田的人家才能种上半亩,不知道别人愿不愿意费心伺候这多出来的麻烦活儿。
“愿意愿意,怎么不愿意啊?不过伺候一块田有什么难的?这么算下来,便是巴掌大一块田,收成之后也能有个几百钱,哪有人不愿意啊。”
村长这反应,一边小心注意着他们动静的万父开始同村长搭话,他自是希望儿子这生意能做起来,他总觉得还是田地里的产出靠谱。
有人招呼村长了,万冬阳开始出神了,因为村长的话他有了别的想法。
村长说到巴掌大一块田,万冬阳突然想起来,这东西只能种在田里,是因为灌溉不便,可若是旱地旁边就有水沟,且主人家又不怕辛苦,这东西也是可以种在旱地的啊!
便是再辛苦,也就收成的时候忙活一次罢了,若是种在旱地里,这收益可就更高了,因为旱地里最贵的粮食就是苞谷和小麦,可种防风不耽误苞谷种植啊,便没有什么只能种两成粮食地之说。
“用水!用水!”万冬阳又开始琢磨起来,其实他们村子的水源水量不小,村里的两条大水沟在山底被一分为二,一条沿着南山底部流向村口,途经的地方多是水田,一条沿着山底从村子北边儿流下,途经的地方多是旱地。
但不管南边还是北边的水沟,流出村子之后都是在灌溉村外的水田,水田里有最重要也是最值钱的粮食水稻,这水田的水肯定不能动,可若是用水时节错开呢?
水田需要大量用水的时节是每年的三月到七月,这个时候防风地却不需要人工灌水,因为夏季雨水多,自然降水足够防风正常生长,只在收成的十冬月需要大量用水浇灌土地,可这时候稻子已经收成了啊,根本不用担心旱地抢了水田的用水。
若是在北边儿的旱地旁,再挖一条水渠,方便灌溉距离水源太远的旱地,他们再适时控制好两条水沟的水量,所有问题都能解决了。
且话说回来,控制水量听着麻烦其实根本不用控制,因为南边那条水沟用于灌溉的水量,不到它总水量的一成呢。
虽只是眨眼功夫,万冬阳却什么都想到了,甚至有了解决法子,但万冬阳心里门清,想要村里家家户户跟着他种防风,起码得要后年才行,若非十拿九稳,农人是不会拿自己的土地开玩笑的。
今年只自己一家,一点说服力都没有,起码得要明年再次收成,且还有旁的人家跟着他种植,而且还赚了钱,如此,才会有大量的村人加入。
况且,有人家愿意又怎么样,他没有那么多种子啊,也不知道在柳老板那里能不能弄一点回来。
万冬阳知道,他们不是来要种子的,只是来打听药材有无赚头,以此考虑要不要跟着他干,他不乐意自己被挑拣,却也知道得拉两家外人入伙,如此才有说服力。
他仔细想了想,面上笑容一转,开始带了点儿愁绪,再开口的话可就不是推销而是推拒了。
“村长,我手里种子不多,且早有人预定了,我怕是没有多余给你们了,你们若是要种,我去府城卖药的时候找当地的老板买几斤回来,但这种子也贵呢,你们得确定要种,我才买,不然我可没有那么多田地去种啊,就得砸在手里了。”
虽说手里的不能给他们,可也不能真的一口气回绝,他需要给村长点儿面子,而且还得拉人入伙呢。
万冬阳这话一说,村长开始纠结,他也不敢拿自家的土地去赌,想着反正明年大部分人家也种不上,要不要再等一年,倒是旁边有个汉子干脆,直接同万冬阳要了一斤种子,喊万冬阳一定要帮他留着。
“石大哥,我记得云深家竹林旁边有块地就是你家的,我觉得种那里就不错,水沟就在旁边灌水方便,也不占粮地份额,你既然开口了,这种子我一定给你弄回来。”
石家是匠人,手里可是有手艺在身的,不是全靠田地吃饭,因此便是石老大干脆,村长和另外一个汉子还是在纠结。
万冬阳也没继续劝,这情形他早就料到了,明年有着四五户人家跟着种就不错了,他没奢望明年就开始赚大钱。
村长最后也没给个确切答案,万冬阳也没继续劝,再劝显得他太上赶着,别人要以为这是圈套了。
村长回去的时候还遇上了王安全,王安全好死不死说起了万冬阳的药,还说什么根本划不来,万冬阳白忙活一年了。
村长虽没下定决心种药材,可心里总是盼着这东西能赚钱的,如此全村都有好日子过。
他一听王安全的话,立马挂了脸,一点面子没给人留,直接冲人说道:“你家厉害,啥事儿不干就能白得一季稻子,确实可以看不上一亩地六两银的产出,但愿你家年年能够吃白食吧。”
王安全被村长说了一头雾水,可村长已经气冲冲走了,他也没法儿问人怎么回事,只满脸不可思议道:“不是亩产四十斤吗?这什么东西那么贵,咋可能一亩地卖六两银?骗人的吧!”
“难不成那小子坑我?!”王安全一下子想通了,可能正因为是好东西,所以万冬阳才对他胡说八道的,因为那小子记恨水田的事儿,不想让他赚钱!
“哼!还想忽悠我!”王安全回过味之后,直接往万家去了,他要去同人要点儿种子。
王安全竟然上门了,连万冬阳都没想到,但万冬阳不可能直接给人种子,他对人说法和对村长他们一致,王安全这回一点没有犹豫,软了态度说尽了好话,让人一定要给他弄一斤种子回来。
王安全走后,万父才同万冬阳说起了他的生意,但他说的是油桐生意。
“我看你院子里堆了那么多油桐,怕是得有五六千斤了,你找好货船了吗?还有啊,你这算是大生意了吗?要不要去朝廷报备交税啊。”万父近日,眉头就没舒展过,看着一院子的油桐他就觉得心慌。
万冬阳小时候进过几年学堂,念过几年书,加之自小跟着老杨头在外面跑,见识广,知道的事情要比他爹还多些。
对于他爹担心的事儿,他是一点不担心,朝廷对户籍管理可是很严格的,哪有那么容易就给换籍啊,而且便是有,也不是换籍而是添籍。
就拿他们村里的石家来说,石家祖辈是农人,自然是农籍,但他家从上几代开始,手里有了采石打器的手艺,他们家若是在市场有了门面,开始做起了这门生意,那户籍上头便会有附加的匠籍,若是他家长此以往连着三代人都以手艺为生,才会彻底更换户籍变成匠人。
这事儿到了他的头上,若是他的生意真做大了,那他的户籍虽是农籍却会附加一个商籍,好方便朝廷查税征税,同样的他家三代以内都以经商为生,户籍才会改变。
现在,他手里的生意也就偶尔为之罢了,不成气候自然不用有附加的户籍,既不是商籍,自然不用特地去报税,因为朝廷有规定,农人只需缴纳粮税人头税,战乱年间还有些乱七八糟的税,唯独没有这商税。
万父听了万冬阳的话心里安稳了些,可又担心起了别的事情。“你那位老板靠谱吗?别是骗子啊,到时候你拉着货去了府城,却找不见人卖不掉货,那你怎么办啊。”
“爹,你别胡思乱想了,人家柳老板是大老板,他儿子是状元郎呢,人家是有头有脸的人,哪有功夫忽悠我这等小人物啊。”万冬阳见他爹是真的担心,有了他的解释和保证还是满脸担心,他没招了。
他觉得,想让他爹娘放心,可能只有将这些油桐变成银子,放到他们面前这一个办法了。
“阿爹,我明日就去镇上拉石板吧,我喊杨华和罗忘一起帮我,我们先把石板给搬回来,完事儿我就出去卖油桐,免得你看见一地的油桐心烦,到时候给你看银子,你就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