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照山白闻着熟悉的香味,睁开了眼睛。照山白看着桓秋宁,看他揽着身边的一位朋友,还要拉着自己的衣袖,欲言又止。
桓秋宁把十三推到一边,走到照山白身前,看着他道:“照山白,你理一理我。这么多人看着,你不理我,我好没面子的。”
身边有照山白的时候,桓秋宁的话总是很多,有时候是想打趣他,有时候干脆把他当成了不会抱怨的树洞。
其实桓秋宁跟熟的人都很能聊,只可惜他的身边根本没几个熟人。
桓秋宁调侃道:“照大人升了官,手里握着几个重案,已经今非昔比喽!但凡是个官,见了你都想请你去吃酒,大忙人不愿意跟咱这种芝麻小官玩,我可以理解。但是!我们可是同床共枕过的友谊……嗯,或者是别的情谊,也行。总之,我们应该另当别论!”
“够了。”照山白转过头,严肃地道,“墨大人新官上任,此处人多眼杂,不要给自己和别人平添事端。”
“墨大人?这称呼我好稀罕啊。”桓秋宁笑道。
“等等……别人?谁是别人!才分居几日,怎么就变得这么冷漠了,好你个薄情郎,有了新欢就忘了旧爱,我有怨,我要让大伙评评理!”桓秋宁抱着胳膊,一脸幽怨,自己生闷气。
“……”照山白拦住他,“你……你不要乱来。”
桓秋宁歪头,笑盈盈地问道:“你让我跟着你,我就好好地待着,都听你的,如何啊?”
照山白回看了桓秋宁一眼,没有拒绝。
桓秋宁离照山白很近,却也只是抓住了他的衣袖。
玉骨扇打退了了伸向照山白的一只手,回扇时还带着那他身上的股竹香。
在座的宾客见状,突然来了兴致,谈论起了有关于照山白“断袖之癖”的传闻。
起初有很多人是不信的,那位不染尘世的旷世奇才,连女人都入不了他的眼,更何况是男人呢?
可如今一位人比花艳的少年就跟在他的身后,寸步不离,照山白的脸上虽然没有愉悦,可是也没有半分抗拒。
传言不攻就越演越烈啊。
广河楼外的春庭河中浮冰相撞,声若碎玉。
忽听得头顶有人轻笑,凌王摇着扇子,戏谑道:“照大人避香如避虎狼,倒比在座的假修仙的名士更似世外道人。可本王宁可相信是自己看走了眼,也不相信照大人的眼里容不下美人。”
凌王转着舞姬从照山白手中抢来的白帕,侧卧在织锦镶边的文茵[5]上,不紧不慢道:“本王适才还在好奇,一向守时的照大人怎么迟迟不来赴约呢,原来是耽于美色,把公事抛之脑后了。”
天降横祸啊!
照山白长舒了一口气。
照山白走上前,示礼道:“见过凌王殿下。并非是臣陷于美色,只是广和楼中宾客是在太多,臣从画舫走到此处,比从照府走到广和楼还要慢了很多,实属无奈。”
凌王斜视了桓秋宁一眼,道:“最近上京内来了不少新鲜人儿啊,这位又是谁的人?”
桓秋宁手中的银链缠住了照山白的手腕,他含笑道:“自然是丞公子的人。”
董典很快反应了过来,他上前对凌王耳语了几句,凌王这才正眼看着桓秋宁道:“哦,原来是那位单凭美色就能脱了贱籍,入朝为官,还能让父皇很是满意的公子墨。啧,可本王看着,姿色一般,不过是庸人之资而已。”
照山白松了一口气。他立刻转了话题,道:“殿下,昭玄寺内永安钱的来源有很多……今臣已查明……”
“停。”凌王掏了掏耳朵,蹙眉道,“本王让你说了吗?如此良辰美景,你偏偏要煞风景。滚下去,本王唤你,你再上来。”
照山白的脸色一僵,语气淡淡道:“是。”
桓秋宁顶着腮,他看了眼照山白,迈步向前,站在了他的身前,朗声道:“殿下,除夕夜守岁漫长,肯定无聊。我听闻旌梁有一位技师,将剪纸与傀儡戏融合成了‘皮影戏’,能在皮革后把戏本子给演出来。适才路过街市之时,我见这位技师正在长安街上卖艺,便把他带了过来,本想给自己解解闷,没想到遇见了您。不知殿下以为如何呢?”
凌王心情不错,他道:“皮影戏。本王也曾听说过,只不过未能一赏。去准备吧,本王正愁没乐子呢。”
“好事多磨。殿下莫要着急,且先听在下为您奏上一曲,就当做是这场戏的开场了。”桓秋宁拍了拍手,转瞬间消失在了茜纱屏风后。
片刻后,两位小生抬上了一床古琴,放置在檀木案上。
戏台后的屏风“吱呀”一声轻晃,桓秋宁赤足踏着满地金箔碎步而来,腕间的银铃在烛影里溅起了冷冷的寒星。
更漏声碎,西窗忽然灌进一阵裹着雪碎的风,照山白发间的银铃响起,与桓秋宁手腕上的银铃声相交相融,清脆悦耳。
照山白坐在台下,看着台上的那人,垂手抚琴。
此琴的琴弦为冰蚕丝,出音有力且余音消失快,声音甘爽,柔和饱满,且韵味醇厚。
“好琴!”在座的一位名士抚掌叫好,起身对照山白示礼道,“我知道丞公子有一古萧,名曰‘盼见’,不知今日能否有幸听二位合奏一曲,此生无憾啊!”
照山白回礼道:“多谢阁下抬爱。只是我只身前来,并未携带古萧,抱歉。”
董典见状,立刻遣人去拿古萧。他上前笑道:“甚巧,前几日故友刚赠与我一支上好的古萧,就放在广和楼内。快快,去拿过来,让照大人瞧上一瞧。”
照山白先道谢,而后接过了古萧。此萧的材质和做工一般,想必音色平平,与桓秋宁的古琴相差甚远。但他不想驳了董典的好意,便赞道:“乐律不在于炫技,而在于抒情。故此,乐器不在于质地,而在于心意。谢过董大人,这是一支好萧。”
在场的名士各个越萧无数,一眼便看出了这支萧就是个三流货色。他们不仅没有拆穿,反而在心里赞叹照山白的品性与心境。
二人相视合奏,萧声与琴声相合,如流水沿着小溪流向悬崖瀑布,流水四溅之时,和声激昂。
夜色更浓,霜雪浸透西窗。突然,桓秋宁指下玉琴迸裂一弦!
裂声未绝,照山白的古萧声起,萧孔凝着将化未化的雪,片刻后,水珠顺着古萧向下滴落。
“嘀嗒!”
“嗒!”
琴箫再次相合,却因为古琴断了一弦,迟迟不能真正的合奏在一起。桓秋宁不按常理出牌,偏偏没有弹出名的曲子,反而瞎编乱造,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来。
他的琴声越古怪,照山白的萧声便越柔和,像一层似有似无的薄雾,将琴音中所有的尖锐的锋芒全都包裹住了,用他的温柔与善意一点一点的疗愈那根断弦的伤痕。
桓秋宁的琴声轻快,明明是欢快的曲调,却让人觉得心中悲凉,仿佛大喜后又大悲,心口处不由得揪紧。
而照山白的萧声虽然平和,柔中却不染悲,让人觉得心安。
琴声与萧声看似在融合,实则在争斗,两个人好像在乐律中吵架,又好似借着乐声,在与内心中矛盾与纠结的那一面和解。
戏台骤然大暗。
桓秋宁翻掌按弦,抬眼向台下望去。
照山白坐在烛影中看着他,仿佛在透过他的眼睛,看他心里的伤心事。
枯黄的残谱在烛焰中翻卷,其上落了一根断弦。
人的心事藏在乐声中。
桓秋宁把那根断弦藏在了衣袖里,连同他看向照山白眼神里的那几分不经意间透露的薄如蝉翼的试探,一起藏在了片刻的寂静中。
好戏要开场了!
第28章 宫闱旧事
这一出皮影戏名曰《宫墙怨》。
只见几人抬上了一张上好的皮革,烛光骤然亮起,口技者一敲快板,栩栩如生的剪影出现在了冰裂纹的皮革后。
桓秋宁走下了戏台,坐在了照山白的身旁。他单手托腮,歪头打量着照山白,笑而不语,指尖缠绕的是那根断了的琴弦。
照山白抬眸道:“你的琴技不错,只可惜琴弦断在了这首曲子最妙的地方。”
“不可惜。”桓秋宁的手指点了点腮,他往前靠了靠,笑道,“那曲子是我瞎弹的,除了你,再没人能合奏上了。照丞,你好本事啊。”
“我不知道你通晓音律,若早知道……”照山白吞了后半句话,他平日里喜欢收藏乐器,若是早知道桓秋宁通晓音律,琴技非凡,定会拿出自己珍藏的古琴让他弹上一弹。
“我不仅精于琴技,但凡上京城里有的乐器,就没有我玩不了的。你能见到的,我都会。”桓秋宁斜倚在一旁,继续道,“就算是上京城里没有的,我也会。”
他并非是夸大其词。不仅仅是上京城内的乐器,别国的乐器他也曾见过学过。
桓秋宁少时随母亲游历各国,见过各式各样花里胡哨的乐器,他玩心重,不玩上一玩,是死活不肯走的。时间一长,他见过的乐器多,会玩的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