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163节
看着院子里堆着的这么多礼盒,顾骁也是忍不住挑了挑眉:“这么多?”
叶宁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有备无患嘛,多准备一点。等回头打包好后,你跟我一起去政府一趟,把该送的礼都给送了。”
说实话,这种明目张胆送礼的事情叶宁也是第一次干,不过和私底下给娄爱民他们送礼相比,她还是想直接摆到明面上送。
“好。”顾骁点了点头后,连叶宁递到手边的水都没顾得上喝,就又一趟一趟地搬起了中秋礼盒。
对于厂里的工人来说,能有福利领那自然是顶顶高兴的事情。是以叶宁他们拉着礼盒到服装厂后,原本只是想借着食堂地方大,自己把礼盒里的东西全部塞好的,结果食堂的工作人员一听说这些是给他们发的节礼,连休息都顾不上了,全都自发地过来帮忙了。
见叶宁没开口,过来帮忙的周巧珍和陈素芳还不忘叮嘱道:“每一盒里塞上四把干桂圆、两块红糖,白糖和冰糖也是一盒两包,可千万别弄岔了。”
第211章 二合一
大家一起动手, 这节礼的打包进度比叶宁预想中的要快上不少。
她和顾骁早上九点多才到服装厂,这还不到工人们吃午饭的时间,三百个礼盒就已经全部打包完成了。
这中间大家还不是一直都在忙活这件事情, 因为之前叶宁订购的糖不够装三百个礼盒的,所以顾骁又跑了一趟糖厂。
中间食堂的工作人员们也去忙活了中午的餐食, 真要说起来,也就叶宁和周巧珍、陈素芳三人是从头忙到尾的。
周巧珍看着在长条餐桌上堆成一排墙的礼盒,试探性地问道:“既然已经都装好了,要不就趁着中午大家吃饭的时候给发下去?”
叶宁点了点头:“正好明天就是星期天, 后天中秋, 等会儿下午开工的时候, 你就和大家说一声,这周加上中秋,咱们放两天假!”
周巧珍不敢置信地瞪圆了眼睛:“多放一天假?”
现代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除夕都是法定节假日,但那也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才敲定的。
此时这边就没有中秋节放假的说法,主要是产能不够,现在工人一年到头,除了每周日之外,额外只有总数为七天的法定假期。
这国家都没要求的事情,用人单位自然是不会做的。
不过叶宁想着这段时间厂里生产秋装, 因为羊绒呢子面料太厚, 车间里的生产情况没有那么顺当,眼下又不是赶货期,索性就给大家多放一天假了。
虽然周巧珍现在已经是副厂长了,但是不管在什么位置,只要不是给自己当老板,想放假的心就都是一样的。
在叶宁这里得到确定的答复后, 她心里也是欣喜雀跃。从她来厂里上班之后,每个星期也就只有周六晚上能在家里休息一晚上。
没工作前,周巧珍并不觉得家里有多好。虽然也有温情,但因为她没考上大学,母亲偏心哥哥们,也不让她下地,只让她待在家里做饭、洗衣服,以及带小侄子、小侄女。
真要说起来,周巧珍也没觉得那个时候自己偷了懒,但是乡下人,不下地就是原罪。别说她的嫂子们了,就是她自己的亲哥哥们,对此也是颇有微词。
原本那会儿,周巧珍都想着要不就听家里人的话,相看一个合适的对象结婚成家算了。
没想到叶宁的服装厂开起来之后,她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参加考核,结果一下就考过了,后面更是没在车间待上几天,就当上了厂里的大领导。
现在周巧珍每个月拿着两百块的工资,叶宁为人大方,上个月她和陈素芳没当满一个月的副厂长,对方也给她们发了整整两百块的工资。
拿到工资的第一天,周巧珍就去把自己心心念念的自行车买了回来。
平常她吃住都在厂里,剩下的工资她自己留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买了粮油米面点心带回家,让家里人都结结实实地高兴了一番。
其实现在的社会,没结婚的女孩子,普遍都要上交工资给家里,不过大部分人都没有周巧珍这样的工资。她和父母商量过后,定下了每个月上交五十块钱工资的事情。
其实对此,周巧珍的哥嫂们还是有些不满意的,不过她现在的腰杆已经很硬了,直说自己交上去的工资比在车间工作的嫂子一个月的工资都多,他们要是不满意,她干脆就不交了——正好镇上现在也能买到房子了,她可以把钱存下来在镇上买套房子安家,以后也不用再在家里看哥嫂的脸色了。
最后一家人商量过后,也是同意了周巧珍一个年轻小姑娘要自己留下大半工资的事情。
自从周巧珍能挣钱后,她现在每周回家,那是直接就过上了“吃饭等人喊,喝水让小侄子倒了递到手边”的日子。
这在家里的日子一舒坦,她心里也就愿意回家了。
一听这周能在家里多休息一天,她也能在家里多睡两天懒觉了。
现在的天气太热了,车间里因为机器和人多,温度更是比外面要高上两度,所以现在工人们上班,脖子上是必须得挂上一条擦汗的毛巾。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先在食堂外面的一排水龙头池子前面把汗巾彻底洗透了,再一把糊到脸上抹两把,才算是又活了过来。
今天白班的工人刚进食堂,手里攥着擦汗的毛巾还在往下滴水呢,就见食堂的两张长桌上堆着小山似的礼盒,而她们那个财大气粗的华侨老板,和厂里的两个副厂长,正站在一旁一脸笑意地看着她们。
周巧珍的娘家嫂子伸长脖子看了一眼后,忍不住凑到她身边小声问道:“这是啥啊?看着怪精致的。”
不止周巧珍的嫂子,食堂里突然多了这么多东西,其他工人也忍不住三三两两地凑到一起各种嘀咕猜测了起来。
食堂里怪热的,叶宁不想卖关子,清了清嗓子道:“临近中秋,这段时间大家赶工也辛苦了,我特意给大家准备了中秋节节礼,里面有月饼、糖、桂圆,另外还有海鱼。不过这玩意儿味道实在太大了,我就没往礼盒里面塞了。”
随着叶宁的话音落地,食堂的杂工也从库房里把一筐筐的海鱼搬了出来。
“中秋节礼!”围观的工人一听这话,双眼一下就亮了。
在场有不少人都是从乡下来的,月饼这样的东西,之前她们好多人都没吃过,没想到这才刚来厂里上班这么短的时间,厂里就免费给大家发。
还有糖、干桂圆、海鱼干,这里面随便拎出一样来,那也是她们平常舍不得花钱买的好东西啊。
有个这次刚招进来补那四位销售的工人,不敢相信自己只上了几天班,就能得到这么一份丰厚的节礼,忍不住反问道:“是以前供销社卖的那种,圆圆的、上面印着字,还有夹心的点心?”
对于这位带点婴儿肥的新员工,周巧珍和陈素芳都很有印象,说来也是唏嘘。对方来厂里应聘的时候,那浑身脏得像在泥坑里滚了几圈一样。
本来她们是不想要这种仪容不整的员工的,奈何对方当时就给她们俩跪下了,说自己是乡下来的,父母要把她嫁给一个瘸子换亲,她是连夜从窗户里爬出来逃到镇上来的,要是不能找到一份工作,她很快就会被家里抓回去结婚,希望周巧珍她们能给她一个参加考核的机会。
周巧珍和陈素芳同为女人,对女孩子的同理心总是要更多一点的。当时两人想着就给对方一次机会,要是能过自然是万事大吉;但要是对方过不了,她们也是问心无愧了。
最后就是这位叫春燕的小姑娘特别争气,在十几个参加面试的人里面,就属她手最稳,车出来的缝线最笔直平整。
等春燕正式通过考核后,因为两人身形差不多,周巧珍就借了两套衣裳给她,后面又借钱给她买了饭票。
好在春燕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带上了自己的身份证明,不然周巧珍就是想帮她都没有办法。
春燕以前一直生活在乡下,只读过两年书,以前倒也经常听村里人说城里的那些工人日子过得很好,但是等她自己真当上了,才知道这个“好”是怎么一个好。
之前有领过加班补贴的工人倒是见怪不怪了:“可不是嘛,咱们叶厂长大方着呢,前两天才让大家吃上了免费的牛肉,现在又给大家发了这么丰厚的中秋节礼,在整个市里的厂子里都是独一份了。我那个在丝厂上班的表姐这个月都不用开支,原本我家里人也担心我们厂的情况,回头我把这些节礼带回去让他们看一看我们厂里的财力有多雄厚。”
因为春燕第一个出声,叶宁直接朝她招了招手:“大家都过来排队,咱们早点把礼盒发了,你们也好赶紧去吃饭。”
现在天气太热了,工人们在车间里闷了一上午,中午都是要争分夺秒地回宿舍睡会儿午觉的。
叶宁作为服装厂的大老板,这种能在员工面前拉好感的事情自然是要亲自上阵的。
不过她也不想耽搁大家太久的时间,她和顾骁,周巧珍和陈素芳,四个人分成两队,分别给大家发放起了礼盒。
所有排队上前的人,不管是什么工种,都是人手一个中秋礼盒、一条差不多有小孩胳膊般长的海鱼。
等春燕拎着礼盒和海鱼去打饭后,排在她后面的工人都按捺不住了。在厂门口值班的保安们听到消息匆匆赶过来的时候,那排队的队伍都快从食堂门口一直排到了车间门口了。
工人们手里捧着搪瓷缸子、饭盒,却没有半点去打饭吃的心思。
牛肉炖土豆不是每天都有的,今天中午食堂的菜色也很简单:西红柿鸡蛋汤,丝瓜炒鸡蛋,炒青菜。
因为叶宁开养鸡场,所以食堂里用得最多的食材就是鸡蛋了。
叶宁之前特意规定了,厂里工人中午的这一顿至少得一荤一素再加个汤。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这鸡蛋就算是荤菜了。和其他厂里的食堂要收费相比,服装厂中午这一顿是完全免费的,所以哪怕一个星期有四天都要吃水蒸蛋、鸡蛋炒黄瓜、丝瓜、西红柿等一众以蛋入菜的饭食,大家心里也是没有半点不满的。
叶宁向来很看重秩序,所以大家都规规矩矩地排着队。等把白班工人的礼盒全部发下去后,食堂这边的打饭工作也完成得差不多了。
等雷师傅和食堂的帮厨、杂工们领完礼盒后,桌子上的礼盒还剩下一多半。
服装厂连保卫科带仓库,现在一共是两百一十二号人。叶宁留下足够数量的礼盒后,剩下的礼盒都让周爱党他们帮忙搬回了车上:“我们等会儿还有事要办,晚班工人们那边的礼盒就由你们俩发下去。”
周巧珍和陈素芳闻言连连点头,表示自己一定会亲手把这些礼盒一一发到夜班工人们的手里。
都这个点了,食堂有现成的饭菜,叶宁他们也就没折腾跑到外面去吃了。
雷师傅见两人过来打饭,手里拎着的礼盒都还没来得及放下,就急忙跑过来问道:“后厨还有不少的食材,要不我给你们炒个小炒?”
之前叶宁他们也是来食堂吃过的,所以在食堂供大家放饭盒的架子上,也有自己专用的饭盒。
这大热的天,叶宁又不是那种挑食的人,当即就摆手道:“不用,我们和大家吃一样的就是了。雷师傅你也忙活半早上了,赶紧去吃饭吧。”
虽然叶宁一再说自己不需要特殊的对待,但是她头上带着个大老板的身份,还是享受到了一些和普通工人不一样的待遇——至少打菜的婶子给她打菜的时候手是一点都没抖,仔细一看,她那饭盒里也是炒蛋多,丝瓜少。
自从开了养鸡场后,叶宁就再也没让顾骁帮着从村里买土鸡蛋了,因为自家跑山鸡的鸡蛋品质也不错。现在她都是直接去养鸡场那边拿,一次拎上半筐,能吃上大半个月。家里有冰箱能保鲜,鸡蛋也没那么容易变质。
吃多了鸡蛋后,叶宁现在是不怎么爱吃鸡蛋了,大方地让打菜的婶子帮她多打点青菜。
农户自己用农家肥种出来的水白菜,只随便放点蒜末和辣椒段大火一炒,那味道就清爽得不行,夏天叶宁爱的就是这一口。
自从叶宁从学校毕业后,就不怎么有机会吃上大锅饭了。
要不说雷师傅的厨艺好呢,这大锅饭做出来的味道和饭店里的精致小炒也差不多了。叶宁每吃一次,就会忍不住在心里感叹一遍——她的那份高工资没白给!
想到雷师傅做肉酱的绝活,叶宁心念一动,当即就捧着饭盒挪到了对方面前:“雷师傅,我能和你商量一件事情不?”
大老板有事要麻烦,雷师傅自然是不会拒绝的,当即三两口咽下嘴里的饭菜道:“什么麻烦不麻烦的,有事叶厂长你尽管说,但凡是我老雷能做到的,绝对不带含糊的。”
怎么说叶宁现在也是一个拥有两百多号人的厂子的大老板了,因为嘴馋找厂里的厨师开小灶这样的事情,她说出口的时候还是有些窘迫的。
不过在美味的肉酱面前,叶宁觉得自己的那点厂长面子好像也不是太重要:“能做到,能做到。是这样的,我实在馋你做的肉酱,那个……我能不能回头买点牛肉送过来,你再帮我加工成肉酱啊?需要什么材料您尽管说,我都能给你找过来,回头做成的肉酱我们一人一半?”
雷师傅听完叶宁的要求也是一脸无言地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随后才摆手道:“嗨,我还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呢,不就是做一锅肉酱吗,这简单啊。回头我给你列个单子,你把东西买回来,用不了半天我就能把这牛肉酱给你做出来了。”
说完雷师傅又补充道:“至于分一半的肉酱,这就不用了。我本来就拿着工资,这都是应当份的事情,而且现在这牛肉可贵了,您还是留着自己吃吧。”
叶宁笑了笑也没多说什么,心里想着回头等肉酱做出来了,她要非给雷师傅留一些,他难道还真能坚决不要?
叶宁和顾骁吃饱喝足后,载着剩下的几十个礼盒离开了服装厂。
叶宁盘算了一下车上剩下的八十八个礼盒,开口就给顾骁指定了方向:“先去尤哥那边,把他们的节礼送了之后,我们再去镇政府和电力局。”
顾骁没有二话,等叶宁坐稳系上安全带后就开着车朝镇东去了。
尤利民的房子卖得不好,按理说他应该是愁眉不展的,但是他有深市的生意托底,所以这心情还真没受影响。
叶宁他们到镇东的时候,尤利民和癞子他们刚把桌子挪到阴凉处准备吃午饭呢。
叶宁下车后凑近一看,好家伙,这桌子上摆着好几个硬菜呢。
尤利民刚从脚边的塑料箱里拎出几瓶酒打开,见到两人也是连忙起身招呼:“小叶,顾老弟,你们怎么来了?吃午饭了没有?我们还没开始吃呢,没吃的话就在这里随便对付两口?”
叶宁嘴上说着不吃,实则还是口嫌体正直地接过碗筷顺势坐了下来,往嘴里塞了一块麻辣鲜香的肉片后,她才解释道:“吃了来的,你们吃你们的,我和顾骁就是过来给你们送中秋节礼的。”
尤利民注意到了叶宁的小动作,连忙让癞子他们给两人拿碗拿筷子,末了还忍不住嗔怪道:“要不说你这人就是客气,这中秋也不是家家都过的,就你还单独准备节礼。”
叶宁嘴上说着不吃,实则还是夹了几口菜,她解释道:“这不是服装厂开工后的第一个节假日吗,最近的衣裳卖得挺好的,我这个老板也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就给弄了个中秋礼盒。这厂里的工人们都有的东西,难道我还能落下尤哥你们?”
自从上次的饭局过后,叶宁也有两三天没有见到尤利民了,这会儿两人见面,她少不了要问两句糖厂的事情。
尤利民摆了摆手道:“糖厂没什么,第二天一早我就取了两万块钱,带着文厂长去办公室把承包入股合同给写好了,盖了镇上的公章,就是后面娄爱民调走了,这份文件也是有效的。”
“后面我问文厂长要了去年糖厂的营收报表来看,今年秋天的甘蔗要是收购得顺利的话,等到明年分红的时候,我这两万块钱要翻本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