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94节
有了之前给的那一张大额存折,顾骁已经收回了之前自己垫的钢筋钱,他觉得现在自己应该是叶宁顶顶信任的人,毕竟对方把这么大一笔钱都交给了自己,他一定要当好这个会计。
顾骁不动声色地揉了揉被抓过的胳膊后才点了点头柔声道:“行,明天一早我去换点零钱备着。”
叶宁今天就要回现代,也懒得和顾骁一起回村里了,虽然新修的路确实好走,但是村里太多人,她不好和其他人解释自己为什么要上山,索性就在果园外面和顾骁挥了挥手告别。
等叶宁走到熟悉的山间小道上,觉得手臂异常酸疼后,才后知后觉地想起自己忘记把虾干给顾骁留下了。
叶宁一脸懊恼地拍了拍脑袋:自己的这个记性,真是越来越不行了。
刚开春,田间地头已经有很多野菜冒出头了,村里人轻易就能得到野菜,也不太爱上山了,叶宁这一路走来,倒是没在山上遇到什么人。
顺利回到现代后,叶宁也没休息,一摸到手机就在网上看起了适合给尤利民带过去摆摊卖的衣裳。
虽然那边和现代叶宁所在的城市气候差不多,春秋两个季节加在一起也没两个月,但是刚如春的季节,确实不适合卖夏装,她也只能往春装上看。
也因为这次有种类要求,数量反而要的不多了,所以网上工厂倒是不合适,好在以前马玉书开了那么多年的服装店,也是加了一些做服装批发生意的老板,直接就在飞信上就能选款下单,对方以为马玉书又回来做服装生意了,一句都不带多问的。
第125章 “只要这一两年的啊,……
叶宁盯着手机屏幕, 看着商家发过来的衣裳样式,只觉得大多数的款式放到那边去,都有些太过洋气了, 款式特殊不特殊的先不说,就是那欧根纱, 雪纺面料,拿过去都不太合适。
叶宁自己到底不是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真的下手之前,少不了还得把马玉书请来做参考。
马玉书听女儿说完心里的担忧后, 不以为然地拍了拍胸口:“嫌弃这些衣裳款式太时尚了?那还不简单, 看我的。”
指尖在春装款式图上快速滑动, 飞信那头的服装批发商显然对“马玉书”的突然回归十分热络,不时发来照片卖力推荐:“马姐,今年复古文艺风又流行起来了,咱家这款学院风针织衫最近可是卖爆了,要不要多拿些?”
马玉书沉思片刻后才回复道:“在你家拿了这么多年的货,你家的质量我是相信的,就这针织衫,蓝色和白色,每个款给我拿五件, 还有上面这款淡蓝色的直筒牛仔裤, 小码和中码一样也来五条,大码的来一条。”
做服装生意尺码不齐可是大忌,考虑到那边的人这会儿还都没来得及胖起来,这大码的衣服裤子马玉书要得都不多。
后面马玉书又挑选了一些别的款式,都是基础不花哨的类型,林林总总给凑了个两百件。
这和她之前拿货的手笔可有很大的出入, 老板收到订货单后还有些不敢相信:“只要些吗?”
马玉书也没觉得不好意思,当即就把自己临时想出来的理由给发了过去:“唉,本来也想多拿一点的,只是我现在这店开在镇上,面对的客户和以前又不一样了,销量也上不去,对了,我记得你之前和我说手里有不少往年的尾货,还有吗?要是有的话,发一些过来给我卖?”
还别说,但凡是做批发的,手上就不可能没有存货,马玉书之前爱在这家拿货,就是因为在他家拿了货卖不动的话,可以退换货,不过这样一来,老板手里每个季度剩下的尾货也有不少。
老板听马玉书这么一说,当即就来了精神:“哎哟,尾货确实不少,就是尺码不齐,有的款式只有三五件,有的实在不好卖的,一款能有几百件,都在库房里堆着呢,处理也卖不出多少。”
对于商家来说,手里头的存货只要卖出去就是钱,处理的时候价格也订的很低,加上这本来就不是讲究设计感的大牌子,平常过了季的款式都在店门口的花车里堆着着,一百块钱三、四件的低价处理,零卖给批发市场的散客,也能卖出去一些。
翻过年后,顾骁那边也进入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按照既定的发展,老百姓的手里肯定会越来越有钱的,按照马玉书的了解,一个批发商手里,积存的尾货最多也不会超过一万件,这么一点货物她还是吃得下的。
“没事,我这里洋气的衣裳不好,款式普通便宜的衣裳才好卖,你点点你那里有多少尾货,要是数量不是太多,春装,夏装,秋装我都给你包圆了。”
怕老板搞小动作,马玉书还不忘提前声明:“只要这一两年的啊,再往前的你放了这么长时间,布料都朽了。”
老板闻言连忙发来一条语音消息:“马姐你这话说的,我这手里两年内的存货都不好找,大多都是去年的存货,再往前的我们早就低价处理掉了,处理不了的也扔了,这库房租一年租金也不老少呢,这卖不了钱的东西也不能一直堆在那里占地方。”
这刚开春,商家存货最多的其实是冬装,但是冬装单价贵,又已经过季了,马玉书都不带考虑的。
老板也没想到今天还能有这个意外之喜,当即就带着马玉书的订购单去库房装货了。
给马玉书打包尾货的时候,老板也是聪明了一回,不但从库房角落掏出了这两年的库存,还把今年春天卖不太走的一些款式也给她加到了里面,硬是给凑了一万两千件衣裳。
让库房的工人把她扒拉出来的衣裳全都打包好后,看着空出来的两三长排架子,老板满意地拍了拍手,就这么一收拾,这库房里可算是宽敞了起来。
掏出手机对着堆得跟小山一样高的黑色大塑料袋子拍了一张照发过去后,老板强忍着心中的兴奋给马玉书发了语音消息。
“马姐,货物清点出来了,正正好好有一万两千件,你要的数量多,妹妹我给你个顶顶实惠的价格,二十三一件!你那边要是没问题,我就联系物流公司给你发货了。”
听完消息后,不懂马玉书回答,叶宁就激动得在一旁连连点头了。
二十三块钱可不贵,这些衣裳她拿到那边后,批发给尤利民差不多也能卖到这个价格了。
马玉书没管在一旁激动得上蹿下跳的女儿,清了清嗓子后,沉着生意回了消息:“蒋老板,你这可不厚道,你这店里甩卖最便宜的时候都一百块钱四件了,算下来才二十五块钱一件吧,我这一下子买了一万多件,你就给便宜两块钱,是不是有些说不过去了。”
蒋老板听完消息后只觉得心里发苦,甩卖她都是赔着本卖的,她给马玉书准备的尾货里面可不全是不值钱的短袖,里面除了牛仔裤外,还有好几十件西装外套呢,那西装外套出厂价都四五十块钱了,她总价给马玉书算二十三块钱一件,是真的一分钱没挣,还往里赔了好一些呢。
听蒋老板倒完苦水后,马玉书也没松口:“都是做生意的,道理我也懂,这些尾货蒋老板你已经赚够钱了,现在这些尾货,你卖出去都是净赚的,我们都这么熟了,你就少赚一点嘛,我这镇上的生意也不好做,这么多衣裳拿回来还不知道要卖到什么时候,小城市的消费水平你也是知道的,这些衣裳我买回来真是赚不了多少钱。”
这也是叶宁第一次看到母亲发挥出生意人的口才,在马玉书出众的口才下,蒋老板不得不给她再降了一块钱,一块钱听着不起眼,但也架不住数量多啊,就这么一会儿功夫,她们可是净省了一万二两千块钱。
加上马玉书之前选好的两百来件衣裳,三十万块钱就这么花了出去。
转完钱后,马玉书扭头对叶宁说道:“就算是尾货,估计也有一些款式不适合拿到那边去卖,我想着我们要不弄个网店,要不真在镇上去租个铺子卖衣裳,赚不赚钱的先不说,至少明面上能过得去,镇上租金也不是特别高,好的地段一年的租金也才一万来块钱。”
叶家现在是不缺这么一点铺子租金的,叶宁顾虑的只有一点:“加工厂那边一年到头有不少事呢,再开个服装店,会不会忙不过来?”
现在家里有钱了,按照叶宁的想法,她是打从心里不想让父母再这么辛苦了。
马玉书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不会,加工厂那边也就只有桃子、橘子上市的时候能开工,其他时间都没什么事情做,服装店我本来就是做惯了的,不算什么。”
回到村里这段时间,马玉书也就刚回来的那几个月觉得手痒,喜欢种菜,这时间一长,她也就过了那个想种地的劲儿了,还是觉得做回自己的老本行更好。
镇上里村里又不远,骑着电动车也就二十来分钟的路程,哪怕在镇上开店,也不耽误她每天回家。
见母亲那兴致勃勃的样子,叶宁也不好再劝,只能妥协:“你要觉得好,那明天我们就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铺子吧。”
母女两凑在一起忙活了好半天,才弄完了货物的事情,叶宁松了一口气之余,又想起了自己带回来的虾干,当即从茶几上扯了一个大纸包过来。
“这是什么?”马玉书一早就注意到了那两个硕大的大纸包,心里也好奇,只不过一直忙着货物的事情,没顾得上细问。
“我从那边买的虾干,个头老大了。”叶宁撕开纸包从里面拿了一个大虾递给马玉书后,自己也拿起一个剥起了壳。
马玉书还没见过这么大的干虾呢,当即就剥了一个尝了尝,这一尝就忍不住双眼一亮:“咸香可口,吃着没腥味不说,虾肉也有韧劲,味道真是绝了!”
叶宁剥好虾后也没自己吃,而是顺手塞给了一旁的叶卫明:“是吧,也就是那边的海洋环境还不错,这些海产品才有这个味道了,听卖我货的郑老七说,海边的渔民刚把鱼虾打上来就趁着鲜活处理了,之前因为政策,海边的渔民是不能随意捕捞的,现在政策不管了,大家都出海打鱼了,这些鱼虾在本地都卖不上价。”
马玉书爱吃海鲜,因为海产价格贵,她活了大半辈子,都没尽兴吃过一次,闻言忍不住心生向往:“这么说那边的海鱼应该也不贵,要是我们能过去吃口新鲜的就好了。”
“想吃新鲜海鲜有什么难得,等我把这批货送过去后,我们出去旅游,就去岛城,那里不缺海鲜,保管让你吃个痛快!”
叶宁他们一家人还真没一起出去旅过游,她这话一出,马玉书连连点头,倒是叶卫明,摸着自己的假肢,有些犹豫。
——他这个腿,平常走动一会儿没事,要出去旅游,整天都在外面走着,怕是负荷不了。
叶宁知道父亲心里担心什么,当即道:“可别说你不去,我们自己开车去,不跟团,到时候想玩多久玩多久,玩累了就在酒店躺着也没事,主要是过去吃海鲜的。”
第126章 “苗补种了吗,知道是……
马玉书也在一旁帮腔:“是啊, 闺女现在本事大着呢,保准把行程安排得妥妥当当!”
叶卫明摩挲着假肢的边缘,喉结动了动, 最终还是点点头:“好,听你们的。”
要想出去玩得尽兴, 攻略是要提前做的,叶宁刚在某书上找到几个合适的攻略看着,马玉书的手机突然就响了起来。
是服装批发市场蒋老板打来的电话,, 说她刚才定的货已经被物流公司装车拉走了。
挂掉电话后, 马玉书一脸无奈地摇了摇头:“以前在她家拿点货, 拖个三五天才发货的情况都是有的,今天速度倒是快,生怕我们反悔毁约一样,那钱都转给她了,也不知她在紧张个什么劲儿。”
对此蒋老板只想说不紧张不行,这些能被剩下的货,款式大多都不适应市场,她留在手里就是垃圾一堆,换不了下个季度订货的钱不说, 还占地方。
现在能够以一个不错的价格卖出去, 她是做梦都能笑醒了,夜长梦多,她收到货款后立刻就给相熟的物流公司打电话了,今天晚上这一车货必须给她运出省,晚一会儿都是对钱的不尊重!
蒋老板直接包的大货车,物流公司跑了一晚上, 第二天上午就开着车把货送到村里了。
村里人看到这么大一辆车,少不了要问上几句:“老三媳妇儿,你这是买了一大车什么东西啊。”
对于这车货物的解释,叶家人昨天晚上就商量好说辞了,这会儿马玉书直接道:“没什么,就是一些衣裳,厂子那边这段时间没什么活,我就想着再找个营生,别的我也不会干,只能做回老本行,去镇上开服装店。”
村里的婶子阿奶一听这话,当即就劝道:“诶呦,现在实体店可不好做,镇上不比市里,能赚到钱不?”
马玉书听着大家的唱衰也不生气,大家的话虽然有些不中听,但也夹杂着几分关心,她好脾气地摇了摇头:“现在还不知道呢,先试试吧,反正投入也不多,亏也亏不到哪里去。”
马玉书这话一出,围观看热闹的人都有些咂舌,这叶家之前到底是阔绰过的,家里出了那么大的事情,这么大一车货物,在对方看来,投入还不算多呢。
卸完货后,叶家人要把这些衣裳仔细分类,不适合拿到那边去卖的衣裳要单独放一边,回头要摘吊牌,剪水洗票。
现在稍微正规一点的品牌,水洗票上都会注明一些必要的信息,说什么都不能留着,倒是领标,只有一个品牌名,没有生产许可证这些,留着不但印象不了什么,卖的时候还更能叫上价。
那些款式太过新颖的衣裳也要另外放到一边,回头等马玉书开店后再放到店里卖。
村里人其实是不兴关起门来过日子的,但是这么多衣裳光是分拣就要花上不少时间了,村里人都在这里盯着也不方便,马玉书送司机离开的时候还不忘出声招呼道:
“婶子们,我这里分拣登记什么的可得忙一会儿呢,也没时间招待你们了,不过我这批货价格不贵,等回头收拾出来了,我去叫你们,你们可以都来看看,看有没有能入眼的。”
马玉书这话一出,看热闹的人瞬间就四散了个干净,马玉书以前在市里买衣裳的时候,村里不是没人去照顾过生意,毕竟村里也有不少年轻人在市里工作生活的。
那会儿马玉书走的是中高端路线,店里随便一件短袖都是三四百块钱,去过的人都觉得贵,这会儿一听她把脑筋动到了自己身上,大家可不得赶紧走吗,就怕晚走一步,就被马玉书拉住消费了,这几百块钱一件的衣裳,她们这些老疙瘩可穿不起。
看着大家避之不及的背影,马玉书也知道大家是误会了,不过她也没多解释,正好得个安生。
一家人一直忙活到下午,才把这些衣裳全部分好类。
考虑到尤利民之前已经在市里卖过牛仔套装了,这次尾货里大部分的牛仔裤、牛仔裙,牛仔外套叶宁都留了下来。
太短的牛仔裙叶宁肯定是不会往那边拿的,拿的都是长度到膝盖下面的长牛仔包臀裙。
叶宁拎起一条长裙在腰上比了比,喜不自胜道:“我们这批货可真是买到好东西了,这牛仔长裙,哪怕是再网上,也得七八十吧,还有这些牛仔裤,避着眼睛也能卖个六七十,还有这牛仔外套,额、虽然上面的水钻多了一些,样式浮夸了一些,但是就着这个布料,卖个一两百都不过分啊。”
虽然这批尾货里面针织衫,棉质t恤居多,但是好货也有不少,叶宁是真的觉得这批货他们赚大了!
最让叶宁意外的是这批尾货里面还有七条公主裙,那种一看就很重工的宽吊带a版公主裙,厚实的提花布料,上面有机绣的枫叶,这要是拿出去,谁能相信这是二十三能买到的货呢。
看着叶宁大惊小怪的样子,马玉书淡淡道:“这不就是十来年前的千金大小姐风,我前几年卖的时候都不怎么卖得动了,现在更是没多少人会这么穿了,你拿过去卖倒是挺能唬住人的,这款式腰上配根细皮带,确实有气质。”
“正价的时候这些衣裳可不是要卖这么贵,之前我开店的时候,这牛仔裤,至少也要卖一百多,大家各赚一半,你以为是说着玩的,不然要是房租、水电、人工费都赚不到,谁还会开服装店。”
有马玉书当参谋,叶宁最后整理出了五千三百多件衣裳出来,其中棉t占大部分,只要样式不是那么花哨的,自由一点小图案和烫花的,她都给带上了。
然后就是牛仔裤、牛仔外套,牛仔裙,这些东西单价高,数量也不大,一万两千多件衣裳衣裳里面,就只占了个零头。
加上马玉书之前订的拿两百来件货,勉强给凑了个五千五百件。
当天晚上,叶宁带着头灯,开始一袋一袋地往那边运货。
还别说,这山里一到晚上吧,还真是有些吓人,树影婆娑间,叶宁生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窜条蛇或者蜈蚣什么的过来给自己一口,连雨靴都穿上了。
好在山上的房子修建的时候,为了拦住山上的野物,叶宁特意让人加高了四周的围墙,院门口也是她花了大价钱定制的铁艺大门,走进院子后这安全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屋里没通电,叶宁为了运货方便,还从现代拿了几个充满电的太阳能电灯过来挂在屋里和院墙上。
也是这里离山下远,不然村里人看到大晚上的山上有几处地方亮着白光,还不知道要传些什么吓人的流言出来。
一个人忙活到晚上,叶宁感觉自己是真的燃尽了,看着满满一屋子的大布袋子,她揉了揉自己快要断掉的老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