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55节
自家做的份量大,马玉书特意给顾骁装了不少,加上排骨汤和饭,本来叶宁还以为他肯定吃不完,结果她还是低估了一个二十岁小伙子的饭量。
那些足够她吃一天的饭菜,顾骁几分钟就吃了个干净。
看着干净得都不用洗的两个大饭盒,叶宁一整个哽住:“额,我是不是带少了,我下次多带一点。”
顾骁看着面前的饭盒,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不少,很多了,我从来没吃得这么饱过,我只是见不得剩饭。”
因为从小就天天在饿肚子,顾骁一早就养成了不剩饭的习惯,马玉书心疼他,饭菜都巴不得装到盖不上盖子,他早就吃饱了,后面的饭菜都是硬塞下去的。
注意到顾骁揉肚子的动作后,叶宁哭笑不得地开口道:“吃不完就放着啊,我拿回去喂猪喂鸡,总不会浪费。”
顾骁很想说这么好的饭菜喂猪喂鸡就是一种浪费,但是看着叶宁好像不这么想,他也就没多说什么了。
吃饱了撑得慌,顾骁也没急着运货,先给叶宁说了他明后天就要提前去镇上找尤利民要货款的事情。
叶宁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那我后天傍晚再上山来等你。”
约定好下次见面的时间后,整个下午顾骁都没再见到叶宁的人,只知道每次自己把坑里的货物搬走一部分后,再回来的时候坑里的货物又都补上了。
对此顾骁也没多想,只觉得是不凑巧,自己每次都和叶宁安排运货的人错过了,全然不知道是叶宁每次都掐准了点在他运货的路上时候往坑里添货。
饶是夏天衣裳轻薄,不如春秋的衣裳占地方,八千件衣裳也让顾骁很是费了一些力气。
事关生意,尤利民等人也一直在山洞那边等着顾骁接货,一群人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五点钟,顾骁才把最后一批货物运到山洞。
顾骁自是不用说,傍晚叶宁虽然没有和他碰面,却也在坑底放了饭菜,尤利民等人没有人帮着送饭,但也能借着运货回镇上的时候,轮换着回去吃饭。
唯一让人难熬的就是困,好在一群人年纪最大的尤利民也还不到三十岁,都还算是年轻人,偶尔熬一次夜也不是什么大事。
将近一天一夜的奔波辛劳,把最后一批货物交到尤利民手里后,顾骁真是累得连迈腿的力气都没有了,要不是晚上山里不安全,他真想不管不顾地,直接倒在山洞里就睡了。
回到交易点藏好翻斗车后,顾骁背着满背篓的猪草,就着已经有些光亮的天色,基本上是脚步打着趔趄下了山。
顾骁一夜未回,周顺弟也睡不踏实,天还没大亮就起床做早饭了。
周顺弟这边灶上刚点上火,就见孙子胡子拉碴地推开院门回来了。
周顺弟赶紧丢下手里的火钳迎了出去:“怎么这会儿才回来。”
顾骁卸下背篓后,脚步虚浮地往房间走,一边走还不忘一边解释道:“这次货多,累,我回房睡一会儿,早饭不吃了。”
看着孙子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的样子,周顺弟跟在身后小声念叨道:“哎哟,这货怎么一次比一次多。”
顾骁已经累得没力气说话了,昨天晚上他来回运了近三十趟货,这会儿只想闭着眼睛好好睡一觉,其他的,待他睡醒再慢慢解释吧。
周顺弟知道孙子不是娇气的人,但是见对方下山后连冲凉的力气都没有了,就知道孙子这次是真累狠了。
偏偏这些事情她又帮不上忙,每到这种时候,周顺弟都恨自己为什么裹了一双小脚,一到出力的时候就帮不上忙。
现在周顺弟唯一能做的,就是放轻手里的动作,等顾灵睡醒起床后,也被她提醒着不要弄出动静吵到顾骁。
顾灵听着哥哥累了一天,也心疼得紧,只能压低声音问:“那上工怎么办,马上就要敲锣了。”
周顺弟想了想道:“我去找你顾大爷爷,说你哥有事,今天请半天假。”
周顺弟很是聪明,知道顾骁一贯身体好,找周新文请假的时候,没扯什么身体不舒服这种一听就是假的理由,而是说家里的瓦漏了,最近怕有雷阵雨,要让孙子今天去屋顶把瓦捡一下。
周新文闻言也没多怀疑,夏日雷雨多,不过他还是少不了要念叨两句:“昨天休息怎么不捡,不是我说,你们家里本来负担就大,要是上工再不勤快些,这日子可过不走。”
对于自己这个堂妹,周新文是很宽容的,因为对方以前日子好过的时候,也没少帮扶他们这些娘家亲戚,平常他也想多关心一些,只不过周顺弟常年待在家里不出门,他没事也不好上门,这会儿见到人了,少不了要多叮嘱上几句。
周顺弟挂着笑脸道:“我心里晓得,我家顾骁你是知道的,不是那偷奸耍滑的性子,只不过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很多事情都得他来干。”
有周顺弟出面,顾骁舒舒服服地在家里一觉睡到了下午。
顾骁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尤利民就已经坐上了石崇派来的运输车,带着满车的货物踏上了去山市的路
第68章 “没错,就是蕾丝,听卖……
顾骁运完所有货物就算是浑身轻松了, 尤利民头上顶着十三万的货款,那是半点都不敢松懈,几乎是纺织厂刚上班, 他就第一个跑进传达室给石崇去了电话。
本来石崇接到电话后还没当一回事儿,想着按照之前的做法, 让孔二带着货款来乐阳镇一趟把货给带回去就是了。
但这事关系重大,尤利民实在放心不下,遂捂着电话压低声音道:“可是这次的货真不一般,数量也很多, 我光拿货就花了三十万。”
尤利民这话一出, 饶是石崇这个附近几个省市最大的倒爷, 也有些坐不住了:“三十万?你能拿出这么多钱?”
虽然不清楚尤利民的家底,但是石崇觉得对方不像是能拿出这么多钱的样子。
主要是三十万实在太多了,放眼整个山市,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的人决计不会超出一只手。
事关之后衣服能不能卖出高价,尤利民自然不会气短,梗着脖子道:“真的,为了拿下这批货,我真是掏空了所有的家底不算,还把亲戚朋友都借遍了, 就这我还欠了人家不少货款呢。”
听尤利民说完后, 石崇心里还是有些不信,但是耐不住对方在电话那边说得言之凿凿的,这下子他就是再不信都得信上几分了。
如此一来犯难的人就成石崇了:“你等等,你这货真要值这么多钱的话,那我一个人还吃不下这么多了。”
没错,饶是石崇这个大老板, 在山市经营了这么多年的黑市,也没办法一下子拿出三十几万来,或许多给他一点时间凑一凑也是可以的,但是现在他是决计拿不出这么多钱或者等价的黄金来的。
想到尤利民之前拿来的那些好货,最后石崇还是决定信他一回儿,当即一咬牙道:“总之我先安排车过来运货,你的货物要是真那么好,我再给你找个买家。”
本来尤利民还心怀忐忑,琢磨着要是石崇吃不下这批货的话,自己还得花大价钱把这批货运到别的省市去卖,这会儿石崇主动说起要帮他找卖家,倒是让他松了一口气。
等着石崇安排的车来之前,尤利民也没闲着,去办公室和齐芳说了一下自己要去一趟市里,今天可能不回来了之后,就直接去了城隍庙。
彼时谷三等人已经按照尤利民的安排,从国营饭店买了包子吃饱喝足后在后院铺着的烂席子上挤着睡下了。
从昨天忙活到今天早晨,大家都累了,这批货价值太高,尤利民可没胆大到敢一个人带着货去石崇的地盘。
虽然石崇在江湖上的名声一直很好,但是尤利民也要防备着黑吃黑,所以今天他少不了要从手下选上四五个兄弟跟着自己一起去市里。
趁着车没来,尤利民等人在城隍庙的后院睡了个囫囵觉。
石崇也料想到了尤利民要安排不少人跟着到市里,这次连跟车的人都没有安排,只让司机自己开着车过来了,多空出了一个副驾驶位。
这次的衣裳和鞋子太多,哪怕石崇安排的是一辆大货车,等所有的货物都搬上车后,货箱里也剩多少空间了。
谷三等四人只能肩膀贴着肩膀站在车厢里。
尤利民有宽敞的副驾驶坐,看着和货物紧贴着的兄弟们,他十分抱歉:“辛苦大家了,等回来我肯定多给大家发钱。”
谷三等人也不是那种不懂事的人,知道这批货自家老大不但压上了所有的家底,还欠了顾骁一大笔钱,此时都没叫苦,还能笑着开玩笑:“没事,我们前面贴着货物,后背贴着车门,想往旁边倒都没有空隙,站着睡觉都不用怕摔。”
看着大家闷得通红的脸,尤利民又不放心地找司机把顶上遮风雨的篷布多留出一点空隙让大家透气。
一番耽搁和折腾下来,等尤利民等人驶出乐阳镇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了。
好在自从恢复高考后,镇上和市里的红袖章好像都专心学习了起来,也或许是石崇提前打点过,总之他们一路上都没遇到检查的,顺顺当当的到了市里。
尤利民他们到的时候,石崇已经在自家的巷子外面转悠打量过好几次了。
这会儿终于等到了人,听到手底下的人喊后,石崇立刻就从家里快步迎了出来。
虽然心里好奇,但是石崇作为大佬,面上还是很淡定地指挥着手底下的人动手把货物先搬进院子。
谷三等人想上前帮忙,但是被挤着站了一路的手脚一点都不听话,那一袋衣裳装着小两百件裙子足有半人高,现在的他们一个人还搬不动。
尤利民看着谷三等人一脸的菜色,赶紧道:“你们别忙了,石老大手底下人这么多,哪里还用得着你们。”
石崇这里确实常年都有十来号人守着,闻言也没多说,只是朝尤利民做了请的手势,让对方去他家里详聊。
尤利民走进院子后,一眼就看到了石桌前坐着一个有些眼熟的人,他心里实在拿不准,只能朝一旁的石崇投去了疑惑的眼色。
石崇接收到尤利民的视线后,清了清嗓子给他介绍了一番:“这位是崔先生崔维诚,归国华侨,你上次见过。”
在尤利民还在愣神的时候,崔维诚站起身来伸出了手。
尤利民也是被石崇暗暗捣了一肘子后,才反应过来,急急忙忙地伸出手和对方握了握。
收回手后,崔维诚慢条斯理地开口致歉:“冒昧打扰,听石先生说今天有一批好货要来,我心里好奇,就多叨扰了一番,你们聊你们的,不用管我。”
其实崔维诚今天来这里,是石崇一早就给他打了电话,说有一批好货自己可能拿不下,问他有没有兴趣。
从崔维诚能赶在政策出来的第一波回国投资上看,就知道他是个爱国且眼光不凡的商人。
虽然崔维诚对这批货有点兴趣,但长期在国外生活的他又觉得在这个时期,国内其实是没有什么能够入得了他眼的好货色。
在没亲眼看到货物之前,他是不会表现出自己的购买意向的。
崔维诚话说得很清楚,但是他这种连省市的一把手都要上赶着讨好拉拢的人物,尤利民可是第一次见到,难免要多看上两眼。
好在华侨到底没有自己的货重要,尤利民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带着石崇看起了货来。
叶宁精心挑选的连衣裙,一从袋子里拎出来,就能毫不费力地吸引住在场所有人的视线。
饶是石崇和崔维诚都是见过好东西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尤利民手里的裙子确实出彩。
崔维诚更是一眼就注意到了尤利民手里拎着的粉色蕾丝裙:“这是蕾丝?”
尤利民不知道什么蕾丝不蕾丝,只记得顾骁当时叫的是这个名字,当即连连点头:“没错,就是蕾丝,听卖我货的人说,这种布料在国外也很时兴?”
崔维诚一脸复杂地点了点头:“没错,以前蕾丝全靠工人手工编制,是价比黄金的存在,后来蕾丝纺织机出来后,蕾丝面料才慢慢普遍了,不过价格还是高,一般人是穿不起蕾丝做的衣裳的。”
崔维诚确信国内现在还没有蕾丝纺织技术,他回国建的也是纺织厂,蕾丝布料他在国外不但见过,他的妻子还尤其喜欢穿蕾丝裙。
在国外购买设备的时候,崔维诚也想过要采买蕾丝纺织机,只不过那些一看他是黄种人,说什么都不愿意卖给他了。
这会儿国内出去的华侨在国外的处境并不好,除了那些早早和国外的一些小家族联姻,早早地成为半个外国人的华侨外,其他人在国外的处境可谓是举步维艰。
也正因为在国外处处被人看不起,崔维诚家里的长辈才会在国内政策刚有改变的时候,让家里最有出息的他带着家中的大半家底回国建厂。
他们这些在上个朝代羸弱动荡时为了躲避战火举家搬迁、流落在异国的游子,打从心底还是想落叶归根的。
看着尤利民手里这些不属于国内生产水平的裙子,崔维诚只以为是和自己差不多的归国华侨从国外带来的货物。
现在国家已经开了海关,沿海地区更是追捧起了江对面的殖民岛传过来的衣服,觉得那些衣裳新潮时尚,这些舶来货卖价很高,却也不缺买账的人。
尤利民闻言摆了摆手:“应该是吧,毕竟东西好就行了,我也没细问。”
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但是尤利民回答得这么不以为然,还是让崔维诚有些心梗的,毕竟这种样式和品质的衣裳,一看就是单独为亚洲人裁剪设计的。
国外人日子过得好,加上基因的影响,大部分人都是人高马大的,大部分人都穿不上尺码这么小的裙子。
能做到这个地步的,怎么想都是一个能量很大的华侨,要是有可能的话,崔维诚还真想认识一二。
奈何尤利民只关心自己手里的衣裳,问他别的都是一问三不知,彻底断了崔维诚想要让他从中说和牵线的心思。
石崇之前没见过这蕾丝布料,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一眼就看出这裙子的精致,不止蕾丝,还有那些提花、印花、刺绣,一眼就能看出制作时在这面料上所花费的大把心思。
况且连崔维诚都说这蕾丝布料在国外也不是人人都能穿得起的,这就让石崇开口朝尤利民问价的时候态度谦逊了许多:“货确实都是好货,不知道老弟你打算怎么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