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10节
的确良虽好,但是乐阳镇就这么大一点,能穿得起的人不多,要真想卖上价,还得去市里。
尤利民在市里有门路,不愁卖不出去,唯一的问题是对方要的价格太高,要用这个价买下来,他这边的赚头就少了。
见尤利民面色冷淡,顾骁也没立刻降价,而是软下声音道:“我是诚心想和您做生意,说的可都是掏心窝子的话。”
“不说这的确良有多好,就说现在咱们国内根本就没有几家厂能生产出来,这布虽然有些小瑕疵,但要放到外面……那肯定是不愁卖的。”
“也就是我运气好,攀上了大人物,要不然也不可能弄来这样的好东西。”
顾骁又不傻,说服尤利民之余,他还不忘留了个心眼,胡诌了一个大人物出来。
如此一来,对方就算想动些小心思,也得先忌惮一下他话里的大人物。
至于尤利民会不会相信,那必然是会相信的。
毕竟时下的确良确实是硬通货,手里没点能耐,能一次性弄来这么多货?
“为了这些布,小弟我真是废了不少功夫。”
铺垫完自己的不容易后,顾骁捎带手还给对方画了个大饼:“您可别觉得这次的价格贵,尤大哥你是有大能耐的人,我看着心里也是佩服万分,我们以后肯定少不了要打交道。”
尤利民也是老江湖,哪能被顾骁这么三言两语地就唬住,只见他摆了摆手,老神在在道:
“一码归一码,咱们先谈眼下的事情,我看老弟你也是个实诚人,所以我也和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你这布是不错,不过你要想卖一块钱的话,难!”
“不是我吹牛,整个乐阳镇,除了我之外,真没有其他人能够一次性吃下你这么多布了。”
“就是我,一下子买这么多布,也得拿到市里或者更远的地方去出手,这一来一回,路上的花销就少不了,你要不再让点价,这生意咱们真没法谈。”
作为混社会的人,尤利民身上的江湖气很重,他没耐心和顾骁绕弯弯,一通叭叭后直接摊手道:
“老尤我是个粗人,学不会虚头巴脑那一套,我就一句话,八毛一尺,老弟你要觉得行,你手里的布有多少我收多少。”
这个价格其实是远高于顾骁和叶宁的心理价的。
不过做生意嘛,不能表现得太实诚,所以饶是顾骁已经决定要卖了,脸上还是得佯装出十分为难的样子:“这个价格实在有些太低了,能不能再涨点……”
人精如尤利民,一眼就看穿了顾骁内心的动摇,已经打定主意不松口了:“真涨不了了,我手底下这么多人要吃饭呢,总不能一点都不赚吧。”
之后的事情分顺理成章了,两人来回拉扯了一番,最后顾骁只能苦着脸同意了八毛一尺的价格。
顾骁面上苦兮兮,心里却很轻松,转而又和尤利民提起了另一件事情:“还有一件事情要麻烦尤哥你,等到交易的时候,我想麻烦你把货款换成相应价值的金子。”
“哦!”这下尤利民可算是来了精神:“要金子可不容易,这玩意上面盯得紧,我手里货也不多呢。”
这些问题顾骁自然是知道的,不过没办法,叶宁只有这一个要求,他自然是要替她做好。
顾骁都已经想好了,要实在不行,他就把钱留着,再用家里的那些黄金充数。
然而尤利民手里并不是没有黄金,而是他想多赚一点钱罢了。
“既然布上你已经让了一步,那黄金的事情我肯定是要帮你想办法的,现在黑市黄金一克四块,你要是能够接受这个价格,我就让手底下的人都出去帮你收黄金。”
这个价格确实不便宜,顾骁在心里飞快地算了一笔账。
连带他带来做样品的这匹布,叶宁说这次是总共拿了大约两千四百尺布过来。
八毛钱一尺,这批布约莫能卖个一千九百块左右,黄金一克四块,那就是约莫是四百八十克黄金。
这个数目一出来,顾骁瞬间就意识到自己之前和叶宁的交易有多吃亏了。
不过顾骁也不觉得后悔,毕竟叶宁都说了,只要他帮她卖东西,以后家里的奶粉她都包了,只要能把家里人的身体养好,让他做什么都行,更别说损失一个金手镯了。
“可以,就按照尤老大你说的办,明天傍晚我把布放在城外山脚那颗黄角树下面,我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行”这么多的布,在镇上交易太危险了,能在城外交易,尤利民也更放心。
谈完明天的交易,尤利民也没忘记眼前的事情:“那这块布的钱我们是现在算,还是等到明天一起算?”
说到这个,顾骁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还是现在算吧,我得拿点东西回去才好交代。”
尤利民十分理解地点了点头,随后他一挥手,先前领顾骁进来的那个小弟就在房间里翻出了根木尺。
尤利民接过木尺仔细地量了量面前的布匹:“六十尺,四十八块钱,富余的这点,老弟你吃点亏,就当让老哥我占个便宜了。”
“眼下我只能给你钱,要黄金得等到明天。”
顾骁看着剩下的那大半尺布,要说不肉疼是不可能的,不过想到临行前叶宁说的可以适当让利,他还是压下了心里的心疼。
四十八块钱一到手,顾骁就起身告辞了。
一通折腾下来,时间已经不早了,他得赶紧回去运布,黄角树那一片也不能算是人迹罕至,他也要再做些准备。
叶宁走后,尤利民手下的几个小弟看着桌子上的布,都稀奇得紧:“老大,这下可好了,有这么多的确良,我们是不是都能穿上的确良做的衣裳了。”
尤利民闻言没好气的给说话的人来了一个脑瓜崩:“美得你,这玩意外面卖多贵心里没数吗,还穿的确良,我看你是真的野得没边了。”
对于这匹布的去处,尤利民心里已经有了安排了。
卖布虽然也能挣钱,但是利润太少了,要能做成成衣再去卖,那才能赚大钱呢。
“老三,我记得你.妈把工作让给你大哥了是不?你家还有缝纫机,你把这匹布抱回去,让你.妈抽空帮忙做成衬衫。”
谷三闻言一脸为难:“这一匹布都够做好几件衣裳了,我妈要煮饭买菜,还得帮我大嫂带孩子,怕是没有这么多时间。”
尤利民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得了,我还不知道你心里想的什么?不然婶子白干,一件衣裳我给她一块的工钱。”
一听说有钱拿,谷三立刻就不为难了,当即拍着胸口保证道:“行,我现在就回去让我妈开始做,大不了家事我包了,指定把老大你要的衣服给做出来。”
第11章 为了凑齐这些金子,我可……
兜里揣着四十八块钱,顾骁也没敢在镇上多逗留,低着头脚步飞快地离开了乐阳镇。
回去的路上,顾骁照样走的山路,这次不赶时间,他还在要交易的黄桷树附近踩了一下点。
最后也是成功地在交易点附近发现了一棵已经快枯死的黄桷树树。
树干中间空出了一个大洞,里面垫上一些干草,用来暂存布匹再合适不过。
更妙的是这颗枯树的树洞还背靠着小路,走这条小路的行人只要不走近细看,根本就发现不了树干里的玄机。
确定好放布匹的树洞后,顾骁是一点都没敢耽搁,紧赶慢赶地回到了叶宁放布料的地方。
不得不说叶宁是个行动能力很强的人。
明明她上午才说了要给顾骁弄个翻斗车运布,下午这翻斗车就已经放在大坑里面了。
顾骁把翻斗车提起来仔细检查了一番,不得不承认还是城里人会动脑子。
这翻斗车车斗很大,也不知道是铁制还是钢制的,若不是他力气大,要从坑里拎起这车还真得费些功夫。
车身也确实如叶宁所说,有很多掉漆和磕碰的痕迹,但是这东西看着就比队上那些木质的平板车好用。
这种省力的工具,就算是旧物,放到外面去,再怎么也能卖个几十块钱吧。
毕竟现在一辆自行车都要卖一两百块钱了。
这翻斗车虽然比不上自行车,但是这用料看着也不比自行车少什么,甚至那两个轮胎还比自行车的轮胎要更大更厚。
饶是顾骁打心里觉得没有必要,但也不得不承认,这辆翻斗车替他省了不少的力气,只用一趟,就把所有的布料运了过去。
至于山路难走,路上车翻了几次的这种事情,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可是价值一两千块钱的货品,要不是顾虑着晚上山里有狼有野猪,顾骁真想直接守在树旁边睡了。
把树洞四周都堆满了足够多的干草做掩饰后,顾骁虽然不放心,也只能拉着翻斗车一步三回头地回去了。
等顾骁藏好翻斗车回到家里的时候,天都黑了有一会儿了。
周顺弟一整天都没有看到孙子的身影,只知道他是上山了,上午还好,等到中午都没有见人回来时,她心里就很担心了。
顾灵作为知情者,见奶奶一下午往院外看了七八趟,又不能如实说,只能出声安慰道:
“哥都那么大的人了,能出什么事情,最近大家一窝蜂地上山找菌子野菜,山脚的地皮都被翻了一遍了,他指定是走远了,耽搁时间了。”
知道奶奶心疼孙子,顾灵又补充道:“您放心,哥走的时候我见他拿了苹果走,饿不着他。”
叶宁上次给的苹果可是好东西,又甜又顶饿,一共十个苹果,都被周顺弟小心地收了起来。
这几天顾家人时不时地就会拿个苹果出来分着吃,酸酸甜甜的果肉让他们的生活多了很多滋味。
因为顾骁迟迟没回来,晚上周顺弟甚至十分奢侈地点上了蜡烛。
三毛钱一根的蜡烛,是周顺弟买来放在家里应急的,一般情况下根本舍不得用。
顾骁一进院门,就看到了堂屋桌子上的那一团微弱的灯光。
听到动静周顺弟伸长了脖子,看到孙子的脸后,她总算放下了心来。
看着孙子空空的背篓,周顺弟心中疑惑,但也没有多问:“怎么这会儿才回来,锅里热着水,我去给你下碗面。”
中午就只啃了一个苹果就忙到现在,顾骁确实已经饿得不行了,不过他在周顺弟起身之前按住了她。
“我自己来,你去睡吧。”叶宁给的挂面煮起来很方便,周顺弟上了年纪眼睛本来就不好使,哪能让她在黑夜里面忙活。
对于自己这一天的行程,顾骁也一早就想好了说辞:“本想挖几个陷阱,看能不能抓到一两只兔子或者野鸡的,结果运气不好,在山上等了一天都没什么收获。”
对此周顺弟没有怀疑,眼下农闲,乡下人忙活了一整年,就这段时间能够松快一点。
乡下不比城里,离杀年猪分肉还有一段时间,大家想吃点好的,就能去山里找。
但是野鸡野兔都不是傻的,要没点手段,想吃肉也是不可能的。
怕孙子年轻不知道天高地厚,周顺弟不放心地叮嘱道:“现在家里不缺吃的,不吃这一口肉也没什么,你以后可别在山上待这么晚了,万一遇到狼……”
顾骁连连点头:“知道了,下次我一定在天黑前回来。”
把周顺弟送进房间后,顾骁转身吹灭了蜡烛,然后就着月光钻进灶屋给自己煮了一大碗面。
这鸡蛋挂面的味道极好,出锅时只用一点点的荤油和盐巴,再顺手从院子里摘两根葱叶放进去,那香味就已经很不得了了,
乡下人一年到头都难得吃上这么一次精细粮食,是以顾骁吃得极为干净,连一滴面汤都没放过。
吃饱喝足回到房间后,顾骁从衣裳内兜里掏出了尤利民给的货款,小心地藏到枕头里面后,才在疲惫中沉沉睡过去。
和顾家点根蜡烛都舍不得相比,乐阳镇城南的谷家灯火通亮。
谷老三的母亲杨翠莲一边埋头踩着缝纫机,一边催促道:“老大媳妇,你的袖口缝好没有,我这里又做好了一件。”
“老三你也别闲着,赶紧帮我把布料都裁好,我们今天晚上加点紧,小尤不是说做一件就给一件的钱吗,我们今天争取做好两件,这可就是两块钱了,都够我们明天买肉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