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李贵妃一时没听明白,面上露出疑惑之色。
“上次救治灾情所用的药,都是太仓商行免费捐赠,这于当时的西平百姓而言是莫大的恩情。但若那批药本就有问题,那救命的良药,就变成了害人的毒药。时隔大半年,百姓们的身体纷纷出现了问题,臣妇怀疑,这便是当初服用那些药材所留下的后遗症。而蒋南笙紧急前往西平,也是为了善后此事。”
李贵妃不禁错愕,“当真?”
赵书宁语气笃定,“臣妇没有实证,但从医理上推断,这两件事十有八九有关联。想来,他们也早就知道了那批药有问题,若不然瑾王怎会刻意隐下自己在此事中的功劳?”
她说得信誓旦旦,就好似这一切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李贵妃的眼睛慢慢放大,最后眸底开始闪出晶亮的光。
若此事为真,这就是老天爷送上门的一个绝佳机会!
她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扳回一局!
“此事已经过了许久,如何证明当初捐赠的那批药有问题?”
赵书宁早有对策,“若他们商行已是卖假药的惯犯,一切不就说得通了?到时候再派有心人从中引导,大家自然就能把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西平不比京城,穷山恶水出刁民,那里的人野蛮又愚昧,要煽动他们,轻而易举。”
有此流言一起,大家都会把责任归结到太仓商行的那批药上,谁会想到是自己方子的问题呢?
李贵妃也一下明白了过来。
一个商行要树立好的名声很难,但要毁掉,却轻而易举。
她不禁看向赵书宁,眼神中多了一丝别样的意味。
此女心思活泛,脑子灵光,倒是合她心意。
看到李贵妃眼底的欣赏,赵书宁继续道:“另外,蒋南笙必须除掉,他是瑾王的左膀右臂,有他在,我们的计划定然无法施展。”
李贵妃眸底闪过一抹杀意。
早年,她曾向蒋老太医示好,但对方却冥顽不灵,毫不搭理,李贵妃心中早就存了记恨。
除掉蒋南笙这个蒋家最出息的后辈,也是对蒋家最大的报复。
“还有呢?”
赵书宁想了想,“此事必须做得隐秘,不可让瑾王知晓,我们得想法子斩断他们之间的联络。”
若让萧晏辞得知了蒋南笙的死讯,必然能猜出西平局势有变。
届时他再派人前往西平,他们的计划就会受阻。
李贵妃眉头紧锁,旋即慢慢舒展开来。
这不容易,但也并非做不到,只是要提前动用一些势力罢了。
若此计能成,便是动用那些势力又何妨?
赵书宁观察着李贵妃的神色,悬着的心慢慢放了下去。
自己这步棋走对了!
凭借她一己之力,根本没法善后自己的药方留下的这些烂摊子,但若多了六皇子这么一个帮手,事情就十拿九稳了。
她不仅要把自己的责任撇清,还要反手给陆知苒扣上一口大黑锅,叫她彻底无法翻身。
李贵妃看着赵书宁,忽而问,“你方才说,你有法子平息这场疫病?”
赵书宁自信地点头。
“若疫病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你可有力挽狂澜之法?”
赵书宁微愣,旋即慢慢明白了李贵妃的用意。
她不仅仅想推翻陆知苒先前的功劳,还想让六皇子从中把功劳抢过来。
六皇子不通医理,自然就只能让赵书宁出力。
她不敢再夸口,谨慎地道:“臣妇倒是有治疗的方子,只是拖延太久,延误了救治的最佳时机,只怕救治效果会大不如前,身上也会落下残疾。”
李贵妃不管那些,“那你便想法子改进方子,只要把人救活,就算残了,也是功劳,总比死了好。届时西平疫病爆发,六皇子会主动请缨前去平疫,本宫也会向皇上举荐你,这是本宫给你的一次机会,你可要好好抓牢了。”
赵书宁用力握了握拳,“娘娘放心,臣妇定做足准备,不会让娘娘失望!”
任何高回报之事,都伴随着高风险,她必须迎难而上。
她不信命,只要她豁出去,定然能重新走得更高,更远。
她一定会将陆知苒狠狠踩在脚底!
第136章 菩萨心肠的大好人
转眼到了二月中旬。
那场没日没夜,无休无止的雪终于停了,但天气依旧十分冷,甚至比下雪之时更冷几分。
经过这段时日的赶工,工坊和周边配套设施终于搭建完成。
工坊的具体用途尚未对外公布,众人对此生出了诸多猜测。
就在这时,朝廷正式公布了替此次受灾百姓修缮房屋的告示。
此桩告示一出,整个收容所彻底沸腾了,大家脸上皆是难以置信的狂喜。
众人纷纷跪下,朝着皇宫的方向连连磕头,高呼万岁,不少人激动得哽咽不止,令人闻之动容。
萧晏辞站在人群之后,看着他们那一张张充满感激的脸,心中也不由升起一阵激荡。
老百姓的诉求很简单,有饭吃,有衣穿,有片瓦遮身。
这看似简单的诉求,要真正做到却是不易。
这一刻,他心中的野心达到了顶峰。
他要去争那至高无上的位置,努力做一个让百姓们信赖和感激的明君,开创一个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
不知是谁大喊一声,“咱们还要感谢瑾王殿下,这份恩典,是瑾王殿下为我们求来的!”
众人的视线立马转向萧晏辞,眼里盛满了惊诧。
“真的?”
“自然是真的,瑾王殿下又立下了大功,他便向皇上替咱们求了这道恩典,瑾王殿下一心为了我们,他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瑾王殿下大恩,我等肝脑涂地也无以回报!”
“瑾王殿下,我家小女略有些姿色,您若不嫌弃,这便送到府上伺候您!”
“你这是感激,还是想趁机攀高枝呢?不过瑾王殿下若不嫌弃的话,我家也有个小女儿……”
众人的话锋一下跑偏,开始变成了毛遂自荐,争相给萧晏辞送女儿,没有女儿的,则是想把自家儿子送去当牛做马。
萧晏辞见此情形,不禁哭笑不得。
“各位的好意本王心领了,不过本王身边不缺人,就不做那恶人,叫诸位骨肉分离了。”
听了这话,好些个年轻姑娘家眼底的光都熄灭了。
送人不行,他们便又开始给萧晏辞送东西,萧晏辞不忍拂意,便一一收下。
萧晏辞又命人整理了收容所的青壮年名单。
工坊已经修建完成,他们即将被调派前去修缮房屋。
这活大家都十分乐意干,今日帮忙修别人的房子,过几日就轮到修自家的了,他们不仅不用出银子,还能拿工钱呢!
这天大的好事,八辈子都求不来啊。
青壮男丁调走了,收容所便只余下老弱妇孺,她们负责清扫工坊,经过两日的大扫除,整个工坊上下都焕然一新,半点渣子都没了。
大家都好奇工坊的用途,很快答案便揭晓了。
工坊前张贴出了一张火红的告示。
“工坊招募启示。承蒙圣上恩典,为安置此次受灾百姓,特开设联合工坊,由宫中女官亲自教授刺绣、胭脂、香料等制作工艺。凡品性端方,身体康健,能吃苦耐劳的女子,皆可报名,有经验者优先。学徒期间,工坊包吃住,月银三十文……”
在前头朗读之人声音高亢,一字一句都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大家都怀疑自己听错了。
再三确认之后,不少妇人都红了眼眶。
她们是女子,在家中的地位低微,能吃上一口饭已是不错,万万没想到,皇上竟如此体恤,专门为她们开办了工坊,教她们学习手艺。
若手艺学成,回到家中,她们的腰杆都能挺直,日后不论走到哪里都不愁找不到活,也不愁找不到好婆家了!
众人激动得抱头痛哭,又跪下朝皇宫的方向磕头谢恩。
有人道:“此事是平乐县主向皇上提议的,搭建工坊上上下下的银钱,全都是平乐县主所出!”
众人闻言,心头涌起一阵汹涌的震撼与感动。
“咱们这收容所,便是平乐县主带头搭建,她现在又给咱们建了工坊,收留咱们,这份大恩大德,我便是几辈子都还不清啊!”
“她真真是菩萨心肠的大好人啊!”
“听说她长得貌若天仙,长得好看心肠还那么好,她定是菩萨转世!”
“待我赚了银子,我定要为她塑一个金身,日日供奉!”
众人七嘴八舌,皆是对陆知苒的感激。
此事也瞬间在京中传开,茶楼酒馆无不热议。
“朝廷竟给女子行这方便之门,实在浪费,依我看,倒不如开办几个书院,给男子多些读书入仕的机会。”
“就是,女人能有什么大出息?花费这么多银子抬举女人,真是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