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从离婚开始 第114节
还有一个段成,来管理的是运输,不过他现在还在大车队上着班,所以这次开会他就没有过来。
最后一个就是毛雨桐。
毛雨桐刚刚招来的时候,桑瑜主要是让她来做出纳的,可是,干了一段时间,桑瑜才发现让毛雨桐干一个出纳实在是太大材小用了。
别看毛雨桐只是一个中专毕业,可是她在学校的时候就是学生会的,虽然不是会长,可是却一直都是干得后勤工作,所以,她心细又有耐心,还特别有眼力见,情商也高。
桑瑜直接让她就跟在自己的身边帮忙,什么都管,特别是在自己不在万年青的时候,她需要全盘统筹。
而她的工作能力也被大家看在眼里,虽然万年青才开了几天,可是前期她就在工作,能力突出,已经服众。
桑瑜在没有停薪留职的时候,车床厂也好、木材厂也罢,那都是三天一大会,两天一小会,每次开会就是各种废话连篇,说不到正点子上,只觉得开这种会十分的浪费时间。
轮到她自己管理的时候,她也十分忌讳万年青的会议也变成这个样子,所以,万年青开会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则,那就是每个人提前要想好自己管理那一片的问题,开会就说事儿,不要说废话。
这一点对于桑瑜也是一样的。
这一次的会不是例会,属于桑瑜临时召开的,所以大家都不明白是有什么事儿。
而桑瑜开口就直接说了自己召开这个会的目的:“四平乡的大棚菜要上市了,我思考了一下,我们也要四平乡的大棚纳入我们的管理之中来,这个管理的工作还是由玉城这边来负责,你也回去思考一下,怎么管理才能更好更有序也更便利。”
刘玉城一听都愣住了,他看着桑瑜有点肝颤,说:“姐,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干得下来。”说着他舔了舔嘴唇:“我现在还在管着市场,我怕我弄不好。”
桑瑜却笑眯眯的说:“市场里面不是还有闫刚吗?他已经上手了吧?”她这么说着的时候,目光看向了闫刚,明明目光平常,可是闫刚还是在这个比自己小了一岁的姑娘的询问下,大气不敢出,只能默默地点头,保守的说:“我还不太熟悉。”
桑瑜:“都是一些不怎么费脑子的活儿,再过个几天就熟悉了。”说着,她又看向了刘玉城:“冯美华你又不是不认识,你们两个好好的碰碰头,商量一下这个大棚要怎么弄。”
桑瑜都这么说了,基本上就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刘玉城就算是心理再没有底也只能用壮士断腕的信心把这个事儿就给接了下去。
至于刘玉城能不能把这个事情干好,又能怎么干,其实桑瑜并不怎么担心和考虑,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她看得出来刘玉城是一个有想法又能花时间去实践自己想法的年轻人,而且他能吃苦,有耐心、肯动脑子,从来不轻易的否定自己,情绪还十分的稳定,这样的年轻人只要给他一个平台,他自己就能发光发热。
更何况,改革开放的初期,满地都是钱,大家对于管理什么也知之甚少,这个巨大的时代红利也让企业的容错率极高,所以,桑瑜可以肯定刘玉城一定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就是一次失败也没什么的,重新再来就好了。
其实最近一段时间对于刘玉城来说也是一个痛苦的转变期。
他原来干得活儿那都是十分简单而且不费脑子的,每天就是拉菜、批菜、然后再总结一下市场上卖菜的规律,进行菜品的调整就行了。
他每天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和快乐,吃喝快乐,不过,这么简单快乐的日子过得久了,他其实也生出了一种略微有点腻味的情绪来。
不过这种情绪他可不敢告诉任何人,毕竟比起去工厂上班还是现在的日子他更爱,更何况,他爸他妈对他可是耳提面命的,让他好好干,不能给桑瑜丢人。
刘玉城只是在心里面默默地许愿,希望他的活儿能稍微有一点难度,但是也不能太难。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许愿就被老天给听见了,等万年青开始修建,刘玉城就发现自己一下子就忙了,不但忙了,而且事情开始变得繁杂了,自己根本干不完。
最后还是桑瑜跟他说,要学会分配事情,还有学会让别人干活,才能空出更多的事情来干自己的事。
这段时间他也是按照桑瑜教得方法,摸石头过河的管理着万年青,也带着闫刚一起做。
好不容易他上了手,觉得再过一段时间自己能顺了,桑瑜这一开会又把自己弄去搞大棚管理,刘玉城简直想哭,他再也不乱许愿了,他现在可真是太想回到当时只是送菜卖菜的简单日子啊。
当然,不管刘玉城的内心是怎么哀嚎,他的脑子里还是已经思考,要怎么去面对一个新的挑战了。
“现在是冬天了,我今天去了大棚看了看,再过个几天,大棚里面的第一茬小绿菜就能上了。”桑瑜公布了这个消息,立刻让所有人都精神振奋起来。
虽然说吃肉好,可是秋菜下市之后,大家能吃的蔬菜就只剩下了大白菜、土豆和南瓜、冬瓜,这么连续吃上了一个多月两个月,就算是再好吃,那也要吃腻味了。
所以每当到冬天的时候,大家都是分为想念绿叶子菜的,现在一听说马上就可以吃上绿叶菜,人人都表示,这第一批菜自己肯定要先给家里买上个十斤八斤的。
财务的两个小姑娘一边说买菜一边眼睛里都是兴奋,她们说:“这个绿菜上市啊,我觉得肯定不愁卖,一定生意好。”
其他人的想法也是一样:“这才大棚里面的绿叶菜肯定能赚一笔的。”
桑瑜很高兴大家都能很快在这里看到商机,于是这才不急不忙的发问:“卖菜并不是我们的重点,万年青已经开了一段时间了,你们不妨想一想,我们的重点到底是什么?”
大家都有一点懵,说到底万年青市场的根本就是一个菜市场,而且桑瑜也是靠着卖菜起家的,现在你跟我们说,卖菜不是我们的重点,那么现在我们的重点是什么?
桑瑜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大家,让大家思考,她始终觉得有些事情自己告诉大家并不难,可是自己说出来,跟他们思考出来的结果其实是两回事。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嘀嘀咕咕的讨论了好一会儿,也没有说到点子上,倒是桑柳沉思了一会儿,像是一个小学生一样举起了手。
“我这一段时间卖衣服观察到了一个情况,就是很多市区的人来到我们这里,会专门问,我们是不是美丽服装。”
说起美丽服装,是因为桑瑜这几个店其实没有起名字,这个时候,好像大家开店就是开店,没有什么商标名字的意识,而美丽服装就是顾客们因为他们的衣服好看,所以直白的起了个名字,后来干脆被桑柳拿来代指他们的四个店子了。
“只有确认了我们是美丽服装,他们才会放心买东西。”桑柳一边说一边点头:“卖菜和卖衣服其实一样,都是把东西卖给顾客,所以我就想,我们卖菜的重点并不是卖菜,而是,让买菜的人知道,他们买得菜是万年青的,而万年青就代表好,就跟我们那服装店一样,只有美丽服装的衣服才是好的。”
第98章
桑柳的话其实让桑瑜十分的惊喜。
对于这个妹妹, 桑瑜一开始是怜爱,可是当放手之后,却发现她比自己想象的更加能干。
就比如商标这个事情, 早就已经在桑瑜的脑子里面转悠了, 她一定要去办身份证也是要去c城, 和刘业商量这个商标的事情。
而让冯美华的大棚里面的菜也落上她的商标,则是桑瑜今天的时候才想到的。
她想起自己原来在超市里面当上货员的事情,那个时候, 超市里面的菜有几种, 一种就是普通的菜,还有一种是专门的农场供菜,还有一种是净菜。
而农场专供的菜就要比普通的菜贵一点,甚至在农场菜里面还有优中选优,打上了有机的名头,那个菜就立刻翻上了几个跟头, 至于是不是真的有机, 而有机这个概念又是不是智商税,并不会被人关心。
世界上就是有那么一些人, 愿意为这些商标,为这些概念, 为这些理念买单。
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儿, 哪怕现在是八几年, 桑瑜相信这样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
大棚这个东西一点都不稀奇, 只是现在搞得人少, 大棚的价格很贵,所以大部分的人搞不起,不过桑瑜相信, 要不了多久,最多就是几年的时间,这个大棚一定会快速的普及起来。
等到了那个时候,到处都能买到冬天的小白菜、番茄、黄瓜和甜蜜蜜的西瓜,他们的大棚菜也就不稀奇了。
所以不在大家都没有的时候,她们要从物以稀为贵下手,把自己的品牌打出来,也把他们的市场名气打出来,那样,到了以后大棚普及了,她们也依旧能屹立不倒。
而要做到这个的第一步,就是要做一个品牌,做一个大家都能记得住的品牌。
这些都是桑瑜这些天仔细的翻来覆去思考的事情,她拿出来问大家,当然最想得到的结果就是有人和自己心有灵犀,也想到这一点,就算想不到,桑瑜也想启发他们思考,并且把品牌这个理念深入他们的脑海里。
组建一个团队不容易,想要这个团队长长久久的走下去,除了合理的利益之外,就是要给大家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所有人都为这个目标努力,那么大家才能劲往一处使。
用以后的话说,这就叫做职业规划。
桑瑜原本觉得大家就算是想不到这一点也没有什么,等到大家开动了头脑风暴之后,她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就好了,只是她怎么也想不到,桑瑜却想到了。
虽然她说得是大白话,可是也已经精准的概括了桑瑜最想表达的事情了。
有些事情,大家可能只是没有这个意识,不过当一个人提出了一个观点之后,大家就能很快从这个观点发散出去了。
果不其然,等到桑柳提出了这个观点之后,大家只是安静了几秒钟,气氛一下子就热烈了起来,每个人都开始顺着这个思路疯狂的输出自己的观点。
桑柳说了这些之后,心中也是忐忑,不知道自己说得对不对,好不好,于是,她悄悄的转过头看向了桑瑜。
当她的目光和桑瑜接触到一起之后,她就看到了桑瑜朝着她悄悄的竖起了一个大拇指,桑柳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绽放了极为灿烂的笑容,她立刻也跟着大家投入了讨论之中。
而桑瑜不再说话,只是安安静静的坐在边上看着他们争吵、讨论、磨合最后达成了共识,可能连她自己都没有发现,此时此刻,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一次临时的会议,是万年青开业以来持续最长时间的会议,足足有一个半小时。
不过这一个半小时却并不是浪费时间,在这一个半小时里面,定下来了几个大事儿。
第一个,那就是关于大棚的管理,刘玉城提出来,成立一个单独的部门,就跟桑柳现在在负责的几个服装店一样,他也弄一个专门对接冯美华的一个部门。
第二个,那就是定了两个品牌,一个是衣服的品牌,既然美丽服装被现在的用户认可,那么大家也不太想换,只是美丽这个词看起来似乎有那么一点点俗,不够高大上,所以最后决定换一个字,改成了魅力。
至于大棚里面的菜,以后还是沿用万年青市场的名字,主要是这个名字实在是好听好记,而且,万年青市场里面特供的菜,就是万年青。
第三个事儿,那就是大棚菜要上市了,他们得好好的推广一下,打个广告,毕竟上一次万年青市场能那么火,其实就是跟他们打得广告有关系。
就算现在的时代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可是,要被遗忘也是很容易的,特别是如果万年青市场没有什么让大家记住的点的话,说不定,滨江市的第二个、第三个市场出现的时候,万年青也就泯然众人了。
要让大家长久的记住你,那就得不断地刷新大家的记忆点,不断的让大家来这里,养成他们来万年青的习惯。
而人一旦形成习惯,那么就算是再有新鲜的东西出来,也很难撼动习惯的地位。
万年青要做的就是,要成为滨江人的习惯。
这三个事儿讨论出来之后,桑瑜自己也很激动,她做了一下总结,“玉城这边的部门你尽快跟冯美华对接,然后那一个章程出来,我觉得今天冬天之后,会有很多人动心思盖大棚,你考察几家不错的,可以帮他们盖大棚,但是他们得归我们管理。”
她又看向了桑柳:“你最近卖衣服也应该也有心得了,你这边总结一下,做一个结论和预估,尽快给我。”
桑柳一听要写东西,顿时头大,希望桑瑜能够通融,但是桑瑜无情的拒绝了,她还做了时间规定:“在十二月中旬的时候必须给我。”
当然,她要这个东西的目的是没有跟桑柳说的,她得带着这个东西去c城。
最后,桑瑜对毛雨桐说:“万年青蔬菜上市之前你去找杨晓梅,在做一个广告,还有把我们刚刚商定的这个万年青商标去找报社打印出来,以后我们万年青的蔬菜都要挂上这个商标。”
事实证明,万年青的会议没有一场是白开的。
第二天,万年青的冬季蔬菜要上市的消息就已经出现了滨江日报上,马上就有大姨大妈们闻着味就来了。
冬天能有什么蔬菜?不就是大白菜冬瓜土豆之类的吗?
可是广告上可是写得清清楚楚的,有各种绿色蔬菜,还有黄瓜、豆子!并且后续还有番茄、茄子!
乖乖,这个是天下红雨吗?
大冬天出绿色蔬菜,这一辈子也没有听过这么稀奇的事情啊。
不为了别的,就为了这个稀罕,那也得过来万年青看看。
虽然上市的时间是三天后,但是不耽误他们来打听这件事的真实程度啊?
到了万年青一看,果然发现在万年青的市场里面,最显眼的一溜摊位上,现在全部摆着牌子,上面写着不同的字。
比如,我的万年青市场等你。
比如,距离冬季蔬菜上市,还有三天。
比如,买冬季时蔬,只有万年青。
……
诸如此类的牌子放在了那贴满白色瓷砖的摊位上,简直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睛。
其实不光光是外面的顾客,就连菜市场卖菜的人也窃窃私语的。
谁见过冬天还有这样的小菜?谁见过!
稀罕着呢!
就这样,万年青的倒计时牌子挂了三天,这三天来看热闹的人可是一天比一天更多,虽然说可能比不上开业时候的盛况,但也一定是相当热闹的,街上的那一溜铺子,各个都忙得不得了。
特别是陈华,自从陈红回去跟他转述了一下桑瑜的意思之后,第二天陈华就来了,立刻就定下了一间铺面,并且请裴铮的安家装修队给他的铺面进行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