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重生>重生八零从离婚开始> 重生八零从离婚开始 第100节

重生八零从离婚开始 第100节

  再好的菜市场, 再好的这些铺面,桑瑜的设想再完美,要是没有人知道, 那只能是白拉拉的浪费。
  桑瑜去派出所那天卖菜的时候, 她就是那么随口的给自己的菜市场做了做广告, 就发现这几天的人流量多了不少,可见原来大家都不知道在这里建设了一个菜市场。
  这一下子就打开了桑瑜的思维了。
  原来她卖菜,就是只顾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就可以, 而且拉菜送菜什么的, 熟悉的人都已经很熟悉了,而且她的客源稳定,也就没有想起来要做广告这么个事儿。
  等到她开了这个菜市场,才想起来,这个地方,其实只有附近的人知道, 就连派出所边上的居民都不知道, 如果落成的时候,她都不广而告之的话, 那么这个地方,想要有客人就见鬼了。
  所以, 她就把自己想要做广告的事情在开会的时候跟几个人说了。
  她这院子里的几个人现在基本都算是她菜市场的领导班子了, 嗯, 就是还缺一个裴铮, 一个桑柳。
  裴铮最近是在c城倒腾玉石原石呢, 而桑柳今天又去四平乡看菜去了。
  当桑瑜提出这个广告的概念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新鲜,可是听桑瑜一解释, 大家纷纷觉得,确实是需要做广告。
  特别是刘玉城那简直极力的赞成:“是要想个办法让所有人都知道,你们看,我们这个菜市场里面的摊位,现在是划分了将近二百个,就算是把现在所有卖菜的人都算上,也占不了多少。那其他的不都是空着了吗?”
  说着,他又掰着手指头算:“还有我们这菜市场周围一圈的铺面、房子,以及对面街上的铺面、房子,光是这么盖了,要是没有人来,那不就白盖了啊?”
  “对,还有如果我们菜市场开业了,要是这些铺面都是空着的,就会给人一种我们这里没人的错觉,那么我们的菜市场生意也会受影响的。”毛雨桐虽然也是个待业青年,可是,在桑瑜这里干的这一个多月,她看得多,想得多,说起自己的担心也十分的有理有据。
  段成更不用说了,他是跟着裴铮跑了好几次省外的,在裴铮的带领下,他也是对于外面的情况仔细观察过,于是他也说:“我看外面的市场,那开业之前都可热闹了,要先把人气带动起来,那么我们后面的生意才好做。”
  大家说得都不错,可是,怎么做广告就成了问题了。
  现在可不是四十年之后那个人手一个智能手机的时代,有点屁大的事情都先掏出一个手机,发一个朋友圈、d音、k手、小红薯,要不了多久,就能有很多人关注到。
  现在是八十年代初,这个时候,连电话都是一个稀罕物,电视那更是高级、身份的象征,根本都没有普及,以至于更没有电视广告这个概念了。
  反而是这个时代,电台很火热,听收音机的人多,还有就是看报纸的人多,特别是单位里面,那每一年订得报纸都是一大笔钱。
  可是,无论是电台也好,报纸也好,这个打广告都是一个新鲜事儿,几个人就在商量,在哪做广告,又怎么打。
  大家都没有经历过这个事儿,所以一时之间都没有了主意。
  杨大姐听了他们的讨论,激动得直拍大腿:“哎呀,要不怎么说这个世界都是属于你们的,你们还真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啊,这个脑瓜子就是好使。这个菜市场就是要打广告,要让其他的单位也知道知道,我们木材厂是怎么做群众工作的。”
  虽然杨大姐跟桑瑜他们的出发点不一样,不过结果都差不多,况且这个菜市场的落成也是杨大姐所希望看到的。
  都是互惠双方的事情,那么使用期对方的人脉桑瑜就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了,她笑眯眯的问:“杨大姐,我们不认识报社的人,去了也不知道这事儿能不能成,你那边有认识的人吗?”
  这次弄这个菜市场,让桑瑜和杨大姐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也让桑瑜对于杨大姐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原来杨大姐可不仅仅只是做妇女工作的,也不仅仅只是工会副主席,不,应该说,她可不想永远只留在这样一个位置上。
  作为王自力的媳妇,桑瑜接触到的是那个来调解工作的杨大姐,会苦口婆心的劝她不合适就离婚的杨大姐,可是当她成为了桑瑜,她所了解到的杨大姐却是那个明明有资格成为木材厂厂长,却因为性别只能呆在这个位置熬资历的杨大姐,是那个越是被按在原地,越是想要往上走一步的杨大姐。
  当越是了解杨大姐,桑瑜就越是觉得她可真是闪闪发光,毫不避讳自己的野心,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努力,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所有资源去成就自己的杨大姐可真是太耀眼了。
  桑瑜就想,她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杨大姐乐呵呵的回答:“有!我认识一个报社的,你们就等着吧,明天我就把她给叫过来。”
  杨大姐可不是一般只会画饼的领导,她说出来的话,那就一定会成真,所以,桑瑜也相当的好奇,杨大姐会给她找来一个什么样的人。
  隔一天,杨大姐又来了,和她一起来的还有一个身材高挑的女记者,烫了一头的大波浪,用一根手绢扎了起来,上身穿着一件红色的风衣,下身穿着一条卡其色的裤子,脚上蹬着一双带着一点小跟的黑色牛皮鞋,背着一个单肩大包,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杨大姐跟桑瑜介绍,这是滨江日报社的大记者,叫杨晓梅,平时可是很忙的。
  不过一听说杨大姐介绍他们这个万年青菜市场,就退掉了别的几个采访专门过来看看。
  杨晓梅也是个风风火火的性格,杨大姐介绍了她和桑瑜认识之后,她立刻就投入了工作状态,先是跟桑瑜去看了菜市场,又去看了市场周围的房子和铺面,连对面街道上还只是打地基的铺面也看了,最后听说四平乡的大棚,那也是不怕辛苦的去看了。
  除了看,她还采访,去采访那些卖菜人、买菜的人、种菜的人、凑热闹的人,最后,她仔仔细细的采访了桑瑜。
  等送走了杨晓梅,桑柳围着桑瑜问:“姐,这个靠谱吗?她就问两句,然后拍两张照片,这就算完了?不是说报社吗?报纸呢?”
  桑瑜哈哈的笑,揉了一把桑柳的脑袋:“人家是记者,来采访,回去还得写稿子,还得过审,过审了还要印刷术,少说得三五天才能见报呢。”
  桑柳这么一听,立刻就开始期待着了。
  不过桑瑜说得不对,并没有花三五天的时间,第二天就见了报。
  桑柳举着个报纸“咚咚咚”的就冲了回来,她一边跑一边沿路的大喊:“我姐上报纸了!我们菜市场上报纸了!”
  一路上引得回头率无数。
  冲到了院子里,她把报纸直接铺在了桑瑜的桌子上,使劲的指了指那最大的版面说:“看!姐!你上报纸了!我们菜市场上报纸了!”
  桑瑜也很吃惊,她原本名想着就算是杨晓梅是滨江日报的首席记者,她这个菜市场也最多就是在副刊占个半张,或者四分之一的版面就不得了了。
  可是一看那桑柳铺在自己面前的报纸,她才发现,自己确实上报纸了,而且是主刊第二页的一整版,而那个标题更是抓眼睛。
  “改革春风吹满地,巾帼英雄带头人!”
  里面的内容那也是极为的真实又富有感情,把桑瑜是怎么离婚,又怎么卖菜,最后怎么开始弄这个菜市场的事情说得那叫一个煽情,看得桑瑜自己都感动了。
  而且这个报道不仅仅写了桑瑜自己,里面还写了不少人,比如冯美华两口子何许向文家的大棚,还有拉菜的桑柳和刘玉城、卖菜的各种大姨大妈,每一个人都写得有些有肉,情感真挚。
  在这篇报道里面还破天荒的配了三张照片,分别是桑瑜站在菜市场的工地里、大棚里面的菜,以及那一溜的铺面。
  不管怎么样,这一份报道一出来,原本默默无闻的万年青菜市场一下子就在滨江市火了起来。
  不光光有他们木材厂、太新镇上的人过来看,还有更多的是滨江市其他的镇子和区上的人来看,更有甚者还有不少市区里面的人也来看。
  看了也不白看,遇见了他们这里的菜,也要看一看,果然就跟报纸上说得一样,品质很好,还便宜,可是比菜站的划算。
  所以来看热闹的人,少不得搞一袋子的菜走。
  这样一来,别看万年青菜市场还没有开业,人流实在是不少,连段成这批发的菜的数量也不断地翻番。
  来的人多,也不见得都是来看热闹买菜的,还是有不少的聪明人从中看到了商机。
  特别是万年青菜市场外面那一圈,和对面街上的上百间的铺面,尤为的让人眼馋。
  八十年代的时候,大家手里面的私房很少,就算是有,也多半是用来作为住宅的,要不就是位置不太好,像是万年青菜市场里面这种正儿八经一看就是用来做生意的铺面,在这滨江市还真是头一份。
  不过,太新镇在滨江市不算是一个热闹的位置,跟市区和另外几个区相比,她只是因为有一个木材厂,所以人比较集中,可是要说人流量,还是比不上市区的。
  这样一个优点和缺点都挺明显的地方的铺面,让很多动了心思的人都开始犹豫和摇摆了起来。
  在任何时候,都不缺少敢于冒风险的人,很快就有几个人找到了桑瑜,提出了要租铺面的想法。
  桑瑜其实也挺惊讶的。
  在杨晓梅的新闻稿出来之后,他们万年青市场一下子就被打响了第一炮,虽然只是预热阶段,可是最近两天这人来人往的,让桑瑜的心也跟着激动起来。
  别看桑瑜一直表面上都是四平八稳的,可是这么多的铺面都在自己的手里面,要是租不出去,那就真的砸了。
  为此,她已经想好了,为了避免自己这一条街没有人租铺面太过冷清,她先把自己手里的几种服装分四个店子。
  又是用来引流,又是让给后面的人打个样。
  这四个店子,一个用来卖大衣和羽绒服,以后可以来走高端女装路线,第二个专门卖西装,当然出租也可以,第三个是卖牛仔裤,最后一个就卖女装。
  这四个店子并没有占据最好位置的铺面,而是在中等铺面中选了四个。
  服装生意重要,但是自己的这些铺面能够租出去更重要,最好的铺面一定是要用来出租的。
  桑瑜的主意想得好好的,甚至,她都已经让毛雨桐和桑柳两个人把那些服装拿出来熨一下,只等到收尾完了就做装修入驻了。
  就是在这个时候,桑瑜就看见了两个中年人站在了他们院子的门口敲着门,有礼貌的问:“请问,这是万年青市场的管理处吗?”
  桑瑜抬头一看,是两个脸生的人,都是四十来岁上下,一男一女,身上穿得衣服也是这个时代老百姓最大众的灰色外衣,不过很干净,也没有补丁,看得出来不是经济条件特别不好。
  虽然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又是来干什么的,但是当对方说出了“管理处”三个字的时候,桑瑜就意识到,他们的到来肯定是跟市场有关系,于是立刻就放下了手里面的拿着的一件女士大衣,笑眯眯的迎了过去。
  “是,这里就是市场管理处,请问两位有什么事儿吗?”
  自从杨晓梅来过之后,桑瑜就意识到自己这个小院子其实作为市场的管理处实在是有一点寒酸,办公室不像办公室,来个人也没有接待的地方。
  所以她专门按照现代写字楼里面的格子间样式画了图纸,请他们做了两套格子间,除此之外,还弄了一个会客桌和椅子。
  还是加了十块钱,才让家具厂加班给她做了出来,昨天才刚刚摆上。
  这个时候还没有贴皮的家具,桑瑜又不喜欢那些沉重的油漆颜色,所以,做出来的家具都是只上了两道清漆,透出了原本木料的颜色,看起来特别的素净漂亮。
  桑瑜把两个人迎进了院子,带他们到了会客桌边,又让桑柳给泡茶倒水,这才笑吟吟的坐了下来。
  “不知道两位是?”
  这两个中年人是两口子,原本男的是钢厂的职工,女的原本也是,但是她年轻的时候连续生了四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反应大,所以一直在家里休息,拿着最低的工资补贴。
  时间久了,她的位置就被人占了,她想回去也回不去了,最后只能成为了一个拿编外工资的正式工,十分的尴尬。
  而男的工作倒是没有出什么幺蛾子,就是他的单位效益实在不怎么样,在钢厂其他的单位部门都能拿各种补贴的时候,他们单位只能拿光光的工资。
  他们家里的孩子又多,还有老人,两个人实在是过不下去了,所以,一直在钢厂外面支个摊子,卖点小吃。
  至于为什么不在钢厂里面摆摊子,说白了就是领导觉得他们作为正式职工在厂子里面做买卖实在是影响钢厂的面子,所以不允许。
  只是,他们那个小摊子在市区也不怎么稳定,都是在街道上随便搭着卖,可是随时都被附近的居民赶来赶去,就是因为到处换地方,这摆了快一年的摊子,反而没有什么固定的客源,不过钱倒是挣了一点点。
  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们看到了报纸上大幅对万年青菜市场的报道,上面可是着重说了有铺面,两口子就心动了,过来看了。
  这一看就喜欢上了,于是就摸到了管理处。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个管理处实在是特别,不但是在一个封了顶的院子里面,而且还到处都干干净净的,就连里面摆放的办公桌也是他们没有见过的样式。
  还有负责接待他们的是三个姑娘,各个都漂亮,身上穿得也漂亮,脸上更是带着温和有礼貌的笑容把他们给领进了院子,又安排他们坐在那漂亮的会客桌边上,还给他们倒水。
  啧啧,他们去钢厂单位办事的时候,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待遇。
  这两个中年人顿时心里暖烘烘的。
  做了自我介绍之后,桑瑜才知道这一对夫妻,男的叫田大力,女的叫方敏,是过来看铺面的。
  她立刻就拿出了专门让刘比亚画出来的铺面平面图,放在了两个人的面前说:“我们这里有好几个区域,你们看你们想要租哪个位置上的?”
  两口子把几张图纸看了又看,又问了桑瑜很多问题,比如每张图纸上的铺面是对应市场的哪个位置,还有大小面积,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价格的问题。
  不过一听到铺面价格的时候,实在是把两口子吓了一跳。
  万年青菜市场的铺面按照位置价格从每年三百到每年八百不等,算下来,最便宜的那一个月也是将近三十块。
  三十块啊!快赶上他们一个月工资了。
  田大力吓得心里嗵嗵乱跳,连忙就要站起来,连茶水也不敢喝了,生怕喝了就不能走了。
  反而是方敏比较淡定,家里的摊子都是她在折腾,所以她知道现在的收益,再折算一下这个铺面的价格,真是不算贵。
  方敏一把就把田大力给按下了,她没有继续问铺面的价格,反而问起了毛雨桐一直在熨得衣服:“你们这里还卖衣服啊?真漂亮。”
  毛雨桐笑得清脆,回答更是滴水不漏:“大姐,我们就是管市场的,哪有卖衣服啊,这是一家老板在我们这里一口气租了四个铺面,他暂时放在我们这里的样子货,我们闲着也是闲着,就顺手帮忙熨一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