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重生>重生八零从离婚开始> 重生八零从离婚开始 第11节

重生八零从离婚开始 第11节

  在吃饭的时候,桑瑜很快就跟这些曾经的同事融入到了一起,她似乎也在和他们的说说笑笑中也重新回到了二十一岁的心境。
  滨江市靠着江,夏天的时候那叫一个热,几个人又是吃饭连带着乘凉就聚到了八点多才散。
  散的的时候,段成住的地方最近,是回自己的宿舍,而桑瑜这屋子今天晚上水泥地板和墙面不干指定住不了,所以她跟何丽英一起走,至于其他人就都爬到裴铮的车斗里,他给一车拉回去。
  桑瑜跟同事们告别,看着他们爬上车,挥手致意。
  裴铮站在她身边,忽然冒了一句出来:“你说要感谢我的,今天晚上这一顿就算吗?”
  桑瑜立刻回头看向裴铮,半明半昧的昏暗中,不太看得清楚他脸上的表情是什么,只是能隐约看到他的唇角似笑非笑的翘着,而那双眼睛却在昏暗中异常的明亮。
  怎么?她今天请得还不够丰盛啊?这么多个肉还堵不上你的嘴啊!你还想干嘛?
  桑瑜的话都到嘴边了,可是盯着那双过于明亮的眼睛又不知道为什么改了口,变成了:“改天又谢你啊。”
  裴铮的眼睛更弯了,就算是桑瑜完全不了解这个人,也能轻而易举的感觉到了他的好心情。
  “那好,那我等着。”
  桑瑜:……
  这是客套话啊。
  “改天是哪天啊?”
  桑瑜:……
  都说了是客套话啊,怎么有人当真呢。
  两个人大眼瞪小眼的看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桑瑜先心虚的败下阵来,她摸了摸鼻子:“你要吃什么啊?”
  裴铮:“我说了,就你那天请我吃的那个。”
  桑瑜:……
  她就是完全不记得了好嘛?
  在裴铮灼灼的目光之下,桑瑜更心虚了,就连说话的底气都没了:“那啥……我那天请你吃什么了?”
  裴铮原本还带着笑的脸一下子就僵住了,他的眉毛猛得提了起来,像是不相信一样的看着桑瑜。
  桑瑜还在那里继续心虚:“还有……那天是哪天啊?”
  裴铮这次连嘴角都抖了起来,他从鼻孔里哼出了一声冷笑,就连刚刚的好心情也荡然无存,声音更是冷冽无情:“你自己答应的,你自己想啊。”
  说完立刻转身就走,冷酷的连背影都恨不得带走。
  只留下桑瑜在后面“哎哎”了两声,不过并没唤得裴铮的回头,反而他走得更快了,几步就爬上了东风车,一脚油门绝尘而去。
  何丽英站在桑瑜的身边,莫名其妙的看了看桑瑜,又看了看已经看不到影儿的东风车,奇怪的问:“你们吵架了啊?”
  桑瑜:“我不知道啊,他忽然就走了。”
  何丽英很不以为然的点点头:“是,裴铮这个人就是怪怪的,你别放心上。”
  话虽然这么说,桑瑜这个人最不喜欢欠别人人情的,而且她答应了裴铮,那么就要认认真真的把这事了了。
  于是在骑车回何丽英宿舍的时候,她问了问关于裴铮这个人的情况。
  本来桑瑜因为要问一个大小伙子的事情有点不太好意思,问得那是相当的含蓄,可是没想到,这随便的一问,就让何丽英一路上叭叭叭的没停嘴巴。
  裴铮这个人在滨江木材厂里面算是一个刺头,不过他的刺头不是因为什么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之类这种一般人想象的刻板印象,裴铮这个人的人品在滨江木材厂很是不错。
  他成了刺头反而是因为这个人有本事。
  他十六岁就到了滨江木材厂了,这么六年时间不但去过了家具厂、工程队,现在又到了大车队,这么多个单位,他都是在极短时间上手,而且技术就能达到高级工的水平。
  特别是在全省的比赛中,还拿过名次,那工资自然就涨上去了。
  如果只是技术好也就算了,据说当年恢复高考的时候,他还考上了,也不知道年龄还是什么原因,最后没去成,不过他还是读了夜大,并且拿到了毕业证。
  那可是真正的大学生。
  但这个人吧,总是特别有自己的想法,不服管,而且他又技术好,在遍地都是小学生初中生的厂子里,居然还是个大学生,自然而然就成了领导心目中的刺头,所以这单位换了一个又一个。
  说到这里,桑瑜想起了昨天杨大姐在听到裴铮说话时候的紧张劲,总算是找到了答案。
  就这么一个人,要是自己当领导,她也觉得头疼。
  不过,对于小年轻的姑娘们,这样的小伙子可是太有魅力了,有本事,工资高,人品不错,还长得特别好看,这样的条件放在哪个时代,也都是小姑娘们极为满意的条件。
  桑瑜从何丽英那欢快的语气中就不难判断出,裴铮在未婚的小姑娘中人气可高了。
  说着说着,何丽英就说起了关于裴铮一点家庭的事情:“说起来啊,裴铮来单位六年了,还从来没有请过探亲假呢,我好像听说,他老家是京城的,不过,从来没见他回去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家里面没亲人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桑瑜才恍恍惚惚的对于裴铮有了一点上一世的记忆。
  她好像记得,上一世的时候,听王自力和赵凤兰两个讨论过,说是有个老家是京城的厂里的职工,有一次因为开车去外省送家具,在回来的路上,为了救一个落水的孩子牺牲了,给评了烈士。
  那个人的名字就是裴铮。
  裴铮的这个姓本来就不算多,在滨江木材厂想来也没有几个,更别说他这个名字在遍地都是“国庆、建军、奋进”这种极具特色的八零年代是很特殊的,想来不会重名。
  当然,他们厂子里面可没有评烈士的资格,听说是从上面批下来的,而且当时追悼会的时候京城还来人了,搞得挺隆重。
  不过,上一世的桑瑜就是一个被洗脑pua的窝囊废,觉得女人结婚了就不能关注外面的男人了,所以,在裴铮成为滨江木材厂小姑娘心目中的最佳对象人选的时候,她半点也没有注意过这个人。
  而且,在他死的时候,正好也是何丽英难产去世的时候,她就更没有心思去关注过这个人了。
  以至于,重生回来之后,她才重新开始认识这个人。
  只是把眼前那个鲜活的年轻人跟上一世他的结局联系在一起,桑瑜不禁一些唏嘘人生的无常。
  桑瑜暗自想,如果她重生回来是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话,那么在她能有余力的时候,她也会尽量的拉裴铮一把,就当……
  就当感谢他在自己最无助、最狼狈的时候,仗义执言伸了一把手吧。
  今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桑瑜因为还要搬家,而且她请的两天假还没有到时间,所以干脆就没去机床厂。
  她先是去看了看自己的房子。
  滨江市是一个靠着江的河谷地带,所以夏天特别的热,一天晚上过去了,墙面已经完全干了,至于地板也已经干得七七八八,看起来只要再晾个一天一定就干透了。
  于是桑瑜就盘算起了现在剩下的钱。
  昨天请客之后,她就只剩下十九块七了,粮票也只剩下了五斤,而现在距离十五号开工资还有十二天。
  如果她完全吃食堂当然是够的,可是她这既要在开工资的时候还给刘建设二十块钱,而且她才搬家,屋子里需要置办的东西太多了,她手里捏着的这点钱可是什么都不够啊。
  想来想去,桑瑜还是觉得自己不能这么闲着,可得找点什么事情做做。
  桑瑜上一世的时候,是通过自己那个破手机刷了不少短视频和网络小说的,自然而然也看过不少年代文,不过那个时候她就是看个乐子,真正重生回到这个时代,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时代可不是年代文里面写得遍地是钱,随随便便就能变富豪的。
  现在这个时代,处于新旧时代交替的时候,有些东西看着放开了,事实上并没有。
  就跟年代文里面几乎所有女主都会做小吃搞餐饮,作为自己发家的第一桶金,其实并不太可能。
  要知道,这个年代,别说什么手艺不手艺了,你想搞小吃,开饭馆,连肉都是定额的,每人每月就两斤,拿什么开?
  肉联厂的肉只供国营饭店,私人根本不卖。
  桑瑜一边回忆着自己看过的小说、和视频,琢磨着自己能干些什么,一边关上了房门,正准备走,她一抬头就看见了……
  第14章
  一大早的,筒子楼后面的小空地上,就已经有五六家职工家属端着簸箕把自己家里的菜拿出来卖了。
  来买菜的也都是厂里的职工家属,甚至还搞起了以物易物,你家有的菜换点我家有的菜,虽然人不多,但是看起来十分热闹。
  桑瑜站在自己的后院里,盯着小空地里面的热闹看了一会儿,她的脑子里似乎猛地炸开了一个响雷。
  她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了,她知道靠着自己手里面的钱,还有她离婚分到的这辆二八大杠到底能干什么了!
  她能卖菜啊!
  也就是在两三年之后,这个看起来简陋的小广场就会变成镇子上最大的菜市场。
  跟米面糖油肉布这些东西还在计划分配之外,蔬菜这种东西已经放开了,只不过现在受到种植技术的限制,想要买到不应季的水果和蔬菜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不过应季的蔬菜还是相当受欢迎的,就看那小广场上的几个职工家属,他们才刚刚把菜搬出来,就已经有人围上去了,想来,也就是中午吃饭之前,他们的那些菜就能卖完了。
  现在是1983年,尽管距离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三年多的时间,可是,对于滨江这个内陆省份的中型城市来说,其实这里的人们并没有感受到多少改革开放前后的不同。
  大家的物资依旧比较匮乏,可是前后左右的人都没有什么差别,一样的工资,一样的工作,一样的房子……
  自然而然的,就无法生出什么穷则思变的想法。
  最多就是像广场上的那些职工家属们,把自己家富余的菜拿出来换点东西、卖几个小钱,而且这种事儿只有职工家属来做。
  说白了,就是家里面的那些中老年妇女来做,至于家里面的正式工,或者是待业的小年轻是没有人来做这个的。
  受到改革开放之前“投机倒把罪”的影响,并不开放的滨江市人依旧觉得做买卖什么的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更何况是在有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再去买菜,简直丢不起这个人。
  甚至这个时候,要是有人真的做买卖,那一定会被人说闲话的,被归到不正派的那一档人里面。
  一看就贪图享受的小资产主意。
  不过,桑瑜可完全不受到这个影响,上一辈子窝囊了一辈子,她可是比任何人都清楚“没啥别没钱”这个残酷的道理。
  更何况她是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又不偷不抢,怎么会丢人?
  而现在这个年代正是万象更新、百废待兴的好时候。
  在这个时代,无论随便干点什么,那都是能挣得盆满钵满,对于她这种没有什么专业技能的人来说,是真正的可以吃时代红利的时候。
  重来一次,她不可能再错过了。
  这一辈子,她只想好好过,好好挣钱,其他的,可半点都不在桑瑜的考虑范围之内。
  决定了要干什么,桑瑜是半点都没有耽误,骑上自行车就朝着四平厂区去了。
  滨江木材厂的三个厂区如果要按繁华程度来排名的话,那么四平厂区肯定是排在最后面的,倒不是这里距离东厂区远,也不是这里的厂子少,而是这里就靠着一个农村。
  说来也奇怪,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农村和城市似乎泾渭分明,跟四十年后的不分你我,简直是有着天壤之别。
  明明四平厂区就在四平乡边上,可是,却好像有壁一样,双方的人却很少有交流。
  一定要说有的话,那就是四平乡逢“五”赶集的时候,只有极为少数的木材厂的人会到农村集市上去买点东西,不过附近村子里的人可是绝对不会到厂子里卖东西,这似乎已经是约定俗成的规则。
  那时候工厂里面的人,似乎天然就带着对于农村人的鄙视,就连跟他们打交道都不屑。
  这也是,桑瑜屋子后面的那个小广场里为什么只有附近职工家属过来卖菜,而一个附近村子的老乡都没有的根本原因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