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里的小婶婶 第266节
“是我呀,忠文婶子,好久不见。”宋孝枫也认识。
“可不是好久不见嘛,你这变化大的婶子差点都认不出来了,我听你娘说,你现在和你小叔一起在部队当兵,是真的吗?”
“是啊,忠文婶子。”宋孝枫点点头。
“那你这是回来探亲吗?”忠文婶子问。
“对,回来探亲,好几年没回来了。”
“小枫也不小了吧,你娘有没有给你安排相对象啊。”忠文婶子话锋一转,问起了宋孝枫的终身大事。
农村的大娘婶子聊天,无论什么话题,最后都能提到找对象的事情。
“我不知道呢?”宋孝枫不好意思的说:“对了,婶子,你知道我爹娘在哪里干活吗?”
宋孝枫赶紧问,问完了好赶紧走,要不然估计又要没完没了了。
“知道,知道,你往前走,再往南拐,就在不远的地里干活,你爹娘和你爷爷奶奶也都在那儿附近。”忠文婶子给宋孝枫指了指。
“那谢谢你了,婶子,我就先走了。”宋孝枫笑着点点头,就赶紧走了。
“好,那你先去吧,我有空找你娘去唠嗑。”忠文婶子笑着说。
忠文婶子看着宋孝枫离开的背影,满意的点点头,这两三年没见了,宋孝枫也成熟不少,看着是个沉稳的青年了。
工作好,在部队当兵,还有个叔叔帮衬着,家里条件也不错,宋益杨还是大队长,可是个难道的婆家和女婿的人选。
虽然她没合适的闺女,但是她娘家还有个外甥女呢,要是能和宋家结个亲家不也挺好嘛。
忠文婶子想了想,就低头继续干活了。
她和宋孝枫说话的时候,旁边地头上两个干活的姑娘也看见了。
其中一个姑娘用胳膊肘碰了碰旁边姑娘的胳膊。
“干什么?”另一个姑娘抬头问。
“红英,你快看,你快看。”
廖红英抬头四处看了看,问旁边的李静,说:“看什么呀?”
“你看路边那有个解放军同志。”李静小声的说。
“有解放军同志怎么了。”那么大个人,穿着一身军装在路边站着,廖红英当然看到了,不过她没仔细看。
“好像以前没见过啊。”李静说。
“可能是村里的人去当兵回来了吧,我们没见过也正常。”
廖红英家里条件好,虽然现在军人吃香,但是她也不是很上心,一个农村青年当兵,还不知道能当几年呢,说不定过两年就转业回来了。
“我觉得应该也是,你之前不是还说干活太累了嘛,要是家里不接你回去,你就找个人嫁了嘛,能嫁个解放军不比嫁个种地的强吗?”李静小声的说。
“我当时就是和我爸妈置气,随便说说而已,你要是有想法,你去嫁啊。”廖红英看了一眼,就收回了视线说。
李静又偷偷的看了两眼,小声的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我倒是想嫁呢,就是不知道人家能不能看上我呢。”
“这有什么的,老话不都说了嘛,女追男隔层纱,现在男女平等,提倡自由恋爱,怕什么的。”廖红英不在乎的说。
她要是有喜欢的人,她就愿意主动的追求爱情,不过她的眼光高,一般人可是看不上,尤其是村里种地的人,所以她才会说要在村里结婚,吓唬吓唬她爸妈。
李静没有廖红英好看自信,廖红英长得漂亮,家里条件也好,平时穿衣服都比她们时髦,不管是在知青院,还是在村里都受欢迎。
只要是年轻的小伙子,见到了都爱多看两眼。
廖红英听李静没回话,转头看了一眼,发现李静正看着人家的背影出神呢。
“回神啦,人都走远了。”廖红英推了李静一下,笑着说:“你喜欢你就去试试呗,试试又不会少块肉。”
李静看着宋孝枫的身影已经走远了,低下头想了想,她倒是有心,可是她连人家是谁都知道,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
“我也就是开个玩笑,我还想回城呢。”李静把心里的想法放下,笑着和廖红英说。
能不能成还不知道呢,要是提前说出来被人知道了,还不得被人笑话啊。
廖红英听李静这么说,就耸耸肩,没再说什么了,反正也不是她的事情。
宋孝枫按照忠文婶子指着的方向,走了不到十分钟,就看到了他爹娘在地里干活。
第374章 家人高兴
“爹、娘。”宋孝枫在地头上喊了一嗓子。
宋大哥宋大嫂听到声音,转头看了过来,发现真的是自已的儿子回来了,两口子高兴的走到了地头。
“小枫,你回来了,怎么没提前来封信?”宋大嫂高兴的说。
宋孝枫挠了挠头,笑着说:“我给忘了。”
“没事,回来就行,就你自已回来了?”宋大哥问。
“不是,我小叔他们也回来了。”宋孝枫说。
“刚回来的?”
“对,刚回来,去家里看了看,我爷婆也都不在家啊,我小叔就先回家了,我把东西放下就过来看看。”
“你爷婆就在对面呢。”宋大哥指着斜对面的地里,不过老两口在地的另一头,离得有点远,还没发现自已的大孙子回来了。
“那我过去打个招呼,帮我爷干会活儿。”宋孝枫说。
“行,去吧。”宋大哥点点头。
宋孝枫刚要过去,宋益樟也领着孩子问着路过来了。
“大哥,大嫂。”宋益樟走了过来说。
“哎,益樟也过来啦。”宋大哥笑着说。
宋益樟点点头,说:“是啊,家里收拾好了,带着他们出来逛逛,也来看看爹娘,说一声我们回来了。”
然后低头和小五夕夕,说:“认不认识这是谁,叫人。”
“大大爷好,大大妈好。”小五还记得。
夕夕就跟着哥哥叫。
“好好,正好小枫也要过去,那你们就一起过去吧。”宋大哥高兴的说。
“好,那我们先过去了,大嫂。”宋益樟点点头。
“行,去吧去吧。”宋大嫂也笑着说。
宋益樟和宋孝枫一起往对面的地里走,小五和夕夕在后面跟着。
两个人走到宋父宋母身后,宋益樟开口叫人:“爹娘。”
老两口这才发现身后有人转过身发现是小儿子和大孙子。
“爷、婆。”
“爷爷,奶奶~”
“好好。”宋母高兴的答应。
“今天回来的?”宋父问。
“对,今天回来的。”宋益樟点点头。
“坐着歇一会儿,咱们到边上坐着说。”宋父看见儿子和孙子也开心,指着旁边说。
“好。”宋母也高兴。
儿子平时一般一两年回来一趟,这次把大孙子带走了,结果三四年了都没回来。
虽然知道都平平安安的,但是心里还是惦记。
宋益樟和宋孝枫陪着宋父宋母坐了一会儿,说了说这几年的事情,然后帮着老两口继续干活。
没多长时间就到了下工的时间,他们几个人和宋大哥两口子一起往家走。
到了宋家门口,宋父宋母要回家,宋益樟说:“爹娘,你们跟着我回家吃吧,我出来的时候,岚枝已经开始做午饭了。”
宋母摆摆手说:“不用不用,我们回家简单做点吃的就行。”
“去吧。”宋益樟说:“我出来的时候,岚枝就说叫你们回家吃饭,应该已经做了你们的饭了,你们现在回去还得现做,太麻烦了。”
宋母听儿子这么说,要看看宋父。
宋父点点头,说:“行,那就去吧。”
宋益樟领着小五和夕夕跟着宋父宋母往家走。
宋父看看小五,笑着问:“小五今年几岁了?”
家里孩子多,小五又不经常在身边,所以宋父都记不清孙子几岁了。
“我今年十岁了。”小五看着爷爷说。
宋父点点头说:“一眨眼,孩子就长大了。”
宋母在旁边说:“那可不是的,老话说的好,有苗不愁长,看着孩子就知道咱们老了。”
宋父点点头,是啊,老话说的是啊。
“小五上学上几年级了?”
“今年小学毕业了,开学上初中。”小五说。
“好好,你这上学上的还挺早。”
“对,小五上学比较早。”宋益樟说。
“学习怎么样?”
夕夕在小五旁边,骄傲的抢着说:“我哥哥考试年级第一名。”
“是嘛,哥哥学习这么好,那夕夕能考第几名?”宋父问。
“我也能考第一名,妈妈都给我们买奖励了。”夕夕高兴的说。
“好,你们都是好孩子。”宋父难得的夸奖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