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主君?男君?大圣计蒙?
能说出这几个称呼的,必然知道他们俩的身份,还对蓬莱颇为熟悉。
至于是不是计蒙派来的,那可就两说了。
毕竟他们俩下凡之后,隶属于他们的势力总有一个群龙无首的空窗期。只要昊天能抓住,把水搅浑还是很容易的。
等水浑了之后,就好摸鱼了。
但对方既然知道他们的身份,又明显是带着法力来的,他们这对被封禁了法力的小夫妻,就只能接受他们是计蒙派来的,就算有怀疑也不能表露。
如若不然,对方直接暴起,谁也不敢肯定他们会不会被送到地府去。
于是,扶荔让家老带着仆人们都退了出去,才示意两人起身。
“计蒙为什么要派你们来?可是凌霄殿那边……”说到这里,她似乎是才想起来,“哦,对了,还没请教两位姓名呢。”
两人长得都颇为粗犷,个头比哪吒都猛,还虎背熊腰。面目倒是并不狰狞,是那种十分有威严,十分有男人味的长相。
这一点倒是符合他们蓬莱的传统:哪怕是妖族,化形的时候也得往好看了去化。
左边那个皮肤稍黑点的说:“属下是白熊成精,就叫白山君。”
另一个皮肤白皙的说:“属下是黑熊成精,就叫黑山君。”
扶荔左右看了看他们,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评价:白熊成精的皮肤黑,黑熊成精的皮肤白。这……是有什么说道吗?
白山君似乎看出了她的疑惑,也可能在此之前,已经不止一个人对此表示了疑惑。
他咧嘴一笑道:“属下生在极北之地的冰雪之原,没化形之前就听说南方气候温暖,有许多绿的树、黄的花、红的果。
从那时起,属下就一心向往南方草木葳蕤之乡。白色在雪原上利于隐藏,但出了雪窝就不一定了。所以化形时,属下就往黑了化。”
扶荔又看向黑山君,虽然没说话,但询问的意思已经足够明显。
黑山君有些不好意思:“就是……就是……属下曾见过白熊,觉得白熊好看。”
扶荔了然,黑山君说的白熊,应该是得了白化病的棕熊、黑熊之类。
倒是白山君,如果她没猜错的话,对方的本体应该是北极熊。
若这俩人真是计蒙派来的,那他们蓬莱仙岛真是出息了,竟然连北极熊这种生物都收集到了。
白山君道:“大圣让我二人禀告主君,凌霄殿那位在蜀中散布了人手,似乎想要推动蜀中形势,让蜀中动乱尽早到来。”
“什么?”扶荔微微皱眉,“他做这事干嘛?”
——你一个天帝,既不想着怎么收拢天庭众神,也不想着怎么惠及天下众生,在凡间搞反动算是什么事儿?
“呃……”白山君语塞,挠了挠头,摇头道,“这属下就不知道了,大圣只让属下带了这一句话来,还说让主君放心。”
扶荔:“……我放不了心。你们两个谁去一趟花果山,把悟空给我叫过来?”
既然他们说自己是计蒙派来的,那扶荔就当他们是计蒙派来的,非常自然地吩咐他们去做事。
黑山君立刻道:“属下现在就去。”说完就要往外走。
“你等等。”扶荔连忙拦住他,无奈道,“你也太莽撞了。这个时候,城中已经宵禁,城门也早就关了,你出城不是故意引起别人注意吗?”
黑山君:“呃……是属下考虑不周,那就明天一早再去吧。”
“嗯。”扶荔点了点头。
只要悟空来了,一切就都好办了。
得知这两个人来了之后,哪吒就把章邯打发回了军营,自己则寸步不离地跟着扶荔,生怕他们要做什么时自己不在身边。
交流完了之后,扶荔就喊来了家老,让他给两人安排住处。
这个府邸原本是属于蔡泽的,是如今权贵之家的标准结构,留有专门的院子给门客住。
因扶荔没有特别的吩咐,家老就只把他们俩当普通家臣,安排到了门客居住的院子里去。
不管是扶荔还是哪吒,都不爱养门客,那些院子都还空着,家老便做了个顺水人情,让他们自己选,可以一人选一个。
等他们离去后,哪吒猛然抱住扶荔,她能明显感觉到,往日里如铁铸一般稳固的双臂,此时在微微颤抖。
扶荔乖乖窝在他怀里,许久没有开口。等他心绪平复之后,扶荔才道:“他们俩都不是凡人,从这里到花果山最多三五天。悟空的速度就更快了。若是五日之后,悟空来了,就能确定他们是计蒙派来的了。”
“姐姐,你不能只拿好话哄我。”哪吒不满道,“万一悟空没来呢?”
扶荔:“那就继续和他们虚与委蛇呗。相信计蒙和虹心,要不了多久她们就会察觉到凌霄殿那边的搞鬼的。”
哪吒幽幽叹了一声,颇有些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幽愤:“也只好如此了。”
此时此刻,他只恨让李靖死的太痛快了。
若是李靖的魂魄还在,他一定拿着斩妖剑,把那魂魄剁成九九
八十一截,一截都不能少!
第210章
关于黑白山君的事,夫妻二人都没和嬴政提。
主要是他们也不知道事情发展到什么地步了,有没有到了能打破仙凡界限的阈值,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万一说得越界了,他们俩最多挨两道雷,以大罗金仙的肉身,养两个月也就好了。
嬴政可是个实打实的凡人,对仙人来说微不足道的事,对他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正好,嬴政也没时间关心别的了,光是科举的事,就已经让他觉得焦头烂额。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那批蜀国来的学子身上。
和吕不韦预料的有所偏差,看到消息之后决心离开蜀国来秦国的学子,并不是没考上的落榜生,而是已经考上了举人,却预感到蜀国局势动荡,带着避难心思来到了秦国。
这些人都有丰富的考试经验,一路上除了研究秦国律法和制度之外,就是在练习把中原七国的文字写得像蜀国文字一样规律而美观。
墨色浓淡,字体大小,列与列之间的间距,字与字之间的间隔……这些都能影响到后面的美观程度。
他们又有书写蜀国文字的丰富经验,很快就掌握了切实有效的书写方式。
可以说,无论是默写自家学说,还是阐述政治主张,阅卷官看了蜀人的答卷,没有一个能昧着良心说不过的。
可到了判案的环节,他们又不约而同地用了蜀国《圣王律》来判。
若只是如此也就罢了,这些人还把依照秦法该怎么判写在了后面,并对此做出了点评,觉得秦法过于严苛繁琐,只适合用在天下动荡的乱世,不适合用在太平之时。
对阅卷官来说,这已经超纲了。他们根本就不敢下笔评判,只好把此类试卷都收集了起来,直接送到了嬴政的案头。
而这些试卷,也成了嬴政焦头烂额的源头。
此时的嬴政才登基不久,甚至还没有正式亲政,没有利用秦国的旧制一统天下,自然也就没有形成路径依赖。
而且,他自幼师承扶荔,对于蜀国的律法和制度,本来就有所了解,知道和秦国的有很大不同。
对此,他也和扶荔讨论过,对于秦国耕战制度的利弊,他早已了然于心。若不想秦国盛极而衰,像商君一样再次改革是必然的。
可是现在,还没到该改革的时候呀。如今的秦国,还需要耕战制度激励国人,达成一统天下的目标。
等到中原一统之后,他便可携无上之威,顺势提出改革。到那个时候,便是既得利益者心中不乐,大概率也不敢明着反对。
至于暗地里捣乱的,当年商君怎么处理,他照着学就是了。
毕竟改革嘛,哪有不流血的?
这群蜀国学子,不是来得不好,而是来得太早了!
首先,对于这样的人才,嬴政肯定是想全部留下来的。
可是,这些人都参加了科举,虽然批判了秦国的律法,也不是毫无根据的情绪输出,而是有理有据,并且连如何修改都给出了方向。
如果要把他们留下来,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录取他们。
可第一次科举考试,为了让天下学子都对评判出的成绩信服,但凡是高中的人,试卷都是要贴在城楼下供人观摩的。
若是别的学子看了蜀人的答卷,产生一些不太美妙的误会。比如:哦,原来批判秦国律法才是高中的诀窍呀!
后人会不会纷纷效法?
这些可以想见的麻烦,让嬴政只是想想,就觉得头皮都炸了。
“来人,请两位相邦前来,有要事商议。”
——不能只有他自己烦恼,他可还没亲政呢,这些烦恼本来就属于两位相邦。
嬴政甩锅甩得非常理直气壮。
不多时,吕不韦和戴璇就从官署赶了过来。两人了解的情况之后,纷纷皱起了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