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两百年前,戴氏家臣那一脉连续出了两个昏君,一个荒淫无道,一个大兴土木,搞得蜀中民不聊生。绵竹太守黄兴揭竿而起,带领受苦受难的
  百姓推翻了那一脉,重建了蜀国的秩序,建立了黄氏蜀国。”
  殷华奇道:“都已经改朝换代了,竟还以‘蜀国’为号?”
  “那是自然。”女医一脸的理所应当,“黄兴蜀王上位之后,遵循的仍旧是圣王的意志,使百姓安居乐业,老有所依,幼有所养。更何况……”
  说到这里,她又忍不住瞟了扶荔一眼,昂首挺胸,满脸骄傲:“当年圣王在位时就说过,让百姓吃饱穿暖、有书可读、有晋升渠道,是王的职责。
  她说若是有朝一日,她做不到这些了,大家可以齐心协力推翻她,让能做到的人上位。圣王尚且如此,何况是戴氏蜀王之后?”
  李靖夫妇目瞪口呆。
  过了半晌,两人都忍不住慨叹道:“真圣王也!”
  又想到在位的商王子辛,两人都觉得嘴里发苦。
  ——虽然历代商王没一个人说过那样的话,但夏后氏前践尤殷,若是子辛闹得天怒人怨,必然逃脱不了被人推翻的下场。
  但中原又与蜀中不同,朝代的更迭与底层百姓和更底层奴隶没有任何关系,只是贵族间的游戏罢了。
  那天对于蜀王的讨论,就此不了了之。但历代蜀王都在用的教育理念,却被殷华学习并贯彻了下来。
  至于李靖?
  教导孩子的事他是不管的,他那个脾气,殷华也不放心把儿子交给他管。
  得到母亲的夸奖,哪吒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脸颊上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像是盛着桂花酿一般,把殷华的心都给醉化了。
  但下一刻,哪吒便从她怀里钻出来,东张西望道:“娘亲,姐姐呢?姐姐到哪里去了?”
  殷华有点小失落,却一点都不意外呢。
  她体面地维持着脸上的笑容,摸了摸儿子新剃的光脑门,声音柔和,语气平稳:“天要下雨了,戴真人自然是回去休息了。”
  “啊?我去找她。”哪吒说着就要往外跑,可才走到门口,大雨便哗啦啦倾盆而下。
  夏天的雨,就是这样毫无过度,直接瓢泼。
  拉开门的哪吒呆呆地看着隔绝视线的雨幕,小嘴一扁,眼眶就红了。
  他知道,下这么大的雨,娘亲一定不会让他出去的。
  果然,很快便有一双修长的手把门合上,殷华一贯柔和的声音从头顶传来:“外面下着雨,就不要出门了。若是你因淋雨染了病,戴真人也会担忧的。”
  不知为何,殷华说这句话的时候,莫名有点神清气爽。
  ——这破孩子,老娘辛辛苦苦怀你三年又六个月,刚出生那半年还好好的,结果戴真人一来,最亲近的就不是我了。
  哪吒吸了吸鼻子,殷华的声音再次传来:“哪吒是个小男子汉哟,不可以哭鼻子的。”
  ——这是扶荔哄他时用的话术。
  哪吒:“…………”
  ——没有你在身边,我连哭都不自由。姐姐,我好想你啊!
  殷华牵着他走到书桌前,把一本《诗》摊开放在他面前:“来,接着昨天的背吧。等明天见了戴真人,给她一个惊喜。”
  哪吒不情不愿地坐在四脚凳上,扁着嘴说:“姐姐才不会压着我死读书呢,她会一句一句地教我读,还会仔细告诉我讲的是什么意思。”
  《诗》在中原地区,并不是简单的文学载体,而是君王了解民间境况,调整政策的重要依据。
  殷华让哪吒学《诗》,其实就是教他学政。
  对此,扶荔并不反对,平日教导得也十分仔细。
  她不但熟悉中原的政治环境,对蜀中政局更是了如指掌。
  每次给哪吒讲《诗》,扶荔是真正的旁征博引,还经常把两国的相似政治事件对照着来,带着哪吒由浅入深,一点一点地分析。
  如今的哪吒还很稚嫩,许多东西都听不懂。
  他之所以有耐心听这些枯燥的东西,全是因为给他讲解的是扶荔而已。
  虽然他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大姐姐。但小孩子哪会想那么多呢?喜欢就是喜欢咯,遵从本心去亲近就是了。
  对此,扶荔心知肚明。
  但她给哪吒讲解那些时,却从没有一次敷衍。她相信,哪怕现在听不明白、理解不了,总有一日会明白的。
  教育的滞后性,她早已体会过,因此从不怀疑。
  殷华也知道自己讲得不如扶荔,干脆就不讲,免得扰乱了哪吒的思路。
  她只是让哪吒先把新篇章背会,等到扶荔讲解时,也更容易理解。
  “快背吧。”殷华笑着睨了他一眼,诱哄道,“等明日戴真人为你讲新课时,你告诉她自己已经背会了,她必然十分惊喜,对你也必然不吝夸赞。”
  打动哪吒的是最后一句,他圆溜溜的眼珠子转了转,就乖乖坐好,先把新篇读了一遍。
  有几个字不认识,他直接跳过,通读一遍之后才询问母亲。
  每问一个生僻字,他就含在嘴里念上三遍,以他的记忆力,念着三遍就已经记牢了。这个字记牢了之后,他才会问下一个。
  扶荔在教导他时,也一点一点把自己的学习习惯一并教给了他,在他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
  雨是后半夜停的,夜空清亮如水洗一般,颗颗星子晶莹如钻石,各自散发着自己的光辉。
  扶荔悄无声息地归来,没有惊动任何人,用穿墙术回了自己的房间。
  趁着陈唐关大雨弥漫,她吩咐了不让人打扰,独自去了一趟朝歌,见了太师闻仲。
  虽然明知道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她还是劝闻仲归隐山林,不要再管殷商的事。
  “太师,你明知殷商的结局已注定,不是几个人的努力就能改变得了的,何不就此放手,体面退场呢?”
  闻仲笑了笑,十分洒脱:“这殷商天下,是老夫追随成汤打下来的。如今能亲手送走,也算是有始有终。”
  他抬手制止了再次开口的扶荔,正色道:“你不必劝我了,老夫心意已定,谁也改变不了。”
  为官数百年,他又如何不知,如今诸侯势大,子辛为了制衡诸侯,不得不连年征战,命诸侯出兵相随,用以消耗诸侯的实力。
  可如此一来,更苦的是百姓。诸侯的实力是被削弱了一些,大商却也因此失去了民心。
  积重难返,就是大商的现实。无论是子辛还是闻仲,都不愿意承认,却又不得不承认。
  想到子辛,闻仲叹息道:“生不逢时呀!”
  若是早出生百十年,子辛未必不能成为武丁那样的中兴之主。
  扶荔要劝他的心到底死了,沉默半晌,才道:“太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扶荔佩服。”
  “你回去吧。”闻仲反过来劝她,“封神之劫和你没什么关系,你还是不要牵扯过多,以免被卷进去。”
  扶荔不忍再看他,拱手告辞。
  出了朝歌城,便遇上了金灵圣母。扶荔知道对方是在等自己,便上前见礼:“金灵师伯,弟子扶荔有礼了。”
  金灵圣母点点头示意她免礼,却又一时无言。半晌之后,才有些干涩地问:“你劝过他了?”
  “劝过了。”扶荔点了点头,脸上有些羞愧。
  金灵圣母:“他不肯听劝?”
  扶荔道:“闻师兄乃大义大勇之人,弟子来之前就早已料到他不会听劝。”
  “但你还是来了。”金灵圣母终于叹息出声,“其实我也早料到了,可得知你来劝他,却仍忍不住存了侥幸之心。”
  如今看来,这份侥幸,终究是没有眷顾于她。
  “好孩子,回去吧,别再管了。”
  第130章
  等到第二天,哪吒再次见到扶荔,就敏锐地察觉到她的心情有些低落。
  哪吒哒哒哒跑过来,仰着脸信誓旦旦:“姐姐,是谁惹你生气了?我要打得他满头包!”挥舞着包子大小的拳头,满脸都是同仇敌忾。
  这么可爱又这么真诚,让扶荔神色一松,蹲下身捏了捏他的脸颊,柔声道:“没人惹我,我只是在惋惜罢了。”
  “惋惜?”哪吒不太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也不想在这时候了解,只是好奇地问,“惋惜什么?”
  扶荔的语气有些渺远:“惋惜英雄即将落幕,而我却无可奈何。”
  “英雄?我知道什么是英雄!”哪吒眼睛亮晶晶地举起了小手,“前天姐姐刚讲过,英雄就是奋不顾身,力挽狂澜的人。”
  扶荔微微一笑,夸赞道:“哪吒真厉害,记得半点不错。不过,今日姐姐再补充一句:欲挽大厦于将倾而不得的,也是英雄。他们从不是自不量力,只是不甘心世道倾颓。”
  哪吒的小脸皱了起来,因笑靥而绽放的梨涡旋即消隐,苦恼地摇了摇头:“姐姐,我不明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