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后妈统管全家 第179节
分散开省的闹事,有收留他们的人压着,也不会麻烦到自己。
但是自从被张翠花教训服了,大队长觉得还是要对外乡人有点防备心,不能把人当傻子糊弄。
看了看旁边人,发现没人愿意出头。
齐任欣笑了笑,“劳烦林队长帮忙找一个院子。”
发现有人面露不满,齐任欣继续道:“那个院子就当做知青点,我先住进去,剩下的同志如何选择,还是要看他们自己的意愿。毕竟是新时代了,每个人民都有当家作主的权利。”
果然,城里来的外乡人更不好闹。
大队长感慨自己有先见之明,一锤定音,“想住单独小院的站在我左手边。”挥挥左手。
“想住老乡家的站我右手边。”
除了两个男青年,没人选择住知青点。
想来村里不会给他们多好的院子,天寒地冻的,吃喝为难,住处再荒凉些,还要不要活了?
大队长看看左手边的齐任欣和那俩男的,为难道:“这可咋住,你一个姑娘家家的,咋好意思跟俩男的住一块?
不然你还是找个老乡家住吧。”
话音刚落,大队长没注意到齐任欣脸上是什么表情,倒是敏感的注意到屋里的气氛变了。
抬头朝着门那望去。
正看见张翠花走进来。
“……”大队长下意识改了个说法,“或者,右手边的知青同志们,你们出个女同志,跟齐知青一块住。”
没人应声,但都面露不满。
大家都是比较体面的人,虽然不满,但还是没让话头落下。
纷纷说出自己找的理由,“我想感受当地民宿。”
“我不习惯和别人住。”
“大妮,在老乡家也是要和人合住的啊。”
大队长操着一口老乡音,喊得很亲切,说话不客气,“我们老乡可没空屋子供你们独住,没那么有钱。”
“啊?”说话的知青惊讶,“不是说农村土地广袤吗?”地方大怎么不多盖些屋子?
“哪有钱?”一个大娘窃笑,“有屋子,生一串娃也都占满了。”
事情僵住。
一两分钟后,忽然有人赶上话茬,“倒是有人一人一间屋子,老郑家嘛!”
就是这话茬赶得忒不对劲,信息还很落后。
有和他合适的搭话,“你出门子了,这不知道,老郑家早就搬去别处享福了。”
虚指了指张翠花,“现在是媳妇回来孝顺老娘了,她住着呢。”
合适的刚想低声嘱咐男人别招惹张翠花,稍后给他说张翠花的丰功伟绩。
男人十分不经意的说道:“那让知青住进老郑家嘛!他家屋子多,还都是好房子嘞,这样对谁都好!大家都满意,多好!”
说完,男人自觉做了一件好事,等着人符合和夸赞。
结果,气氛瞬间冰冻。
刚才还能说是安静,现在只能说是落针可闻。
男人忽然打了个寒颤,觉得有些不妙。
一般这种感觉是惹了不该惹的人才会有的。
所以男人试图往回找补,“哎呀,我就是开个玩笑,老郑家媳妇,你不会开不起玩笑吧!哈哈!”
男人觉得自己说的没毛病,找不得更是恰到好处。
即顾及了自己的颜面,又没
让老郑家吃亏。
这下总该有人有反应了吧?
男人看向刚才那个帮自己说话的合适的人。
但是合适的伙计移开了视线。
他,干脆不看自己了?
咋回事?不过是小小的欺负了一下外姓人,咋都这个反应?
他也没干啥伤天害理的事啊?
第219章
最后是大队长打破僵局,但不是男人希望的那种。
大队长直接骂试图调侃张翠花家的男人,“胡说什么呢!再满嘴喷粪就把你家房子让出来。正好我还嫌村边的院子荒,怕怠慢了知青同志们。”
说完,大队长下意识看了看张翠花,看她没有当着自己面揍人的意思。
不由得舒了口气,看来张翠花还是很给自己这个大队长面子的。
清了清嗓子,大队长下决定,“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就这么着吧。”
人家齐知青自己都不介意和两个男同志住一起,他也没什么好说的。
齐任欣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心里不以为意,面上更是不悲不喜。
早在选择下乡的时候,她已经做好一切准备。
无论怎么样也比在家,为了弟弟的工作嫁给比自己大四十岁的老男人要好。至少出来,没人能把自己抓回去。
知青下乡这件事,眼看就要草草了之。看完热闹的人们都要走了。
忽然一道女声,突兀道:“不是小学那有半拉废弃的墙?在腾出来的院子中间围道墙,男女宿舍不就分开了。”
那多费事,还得用村里的财产。人家女知青自己都不介意,谁出头呢?
齐任欣也诧异的看过去,看到一个漂亮的姑娘,看上去与周围格格不入。
是刚才大队长说的那个,回来看生病妈妈的张同志。
刚才有人想把知青这个负担甩到她家,她都没有说什么,没想到会为了自己说话。
可以分开,齐任欣当然也想自己单独一个院子。
又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不行!那边那么偏,一个小姑娘自己住,被熊瞎子摸进去也不知道。”
一个大娘听这憨人说话,嗤笑,“多俩男人就知道了?跟仨人凑成堆就能打得过熊瞎子似的。”
左右看看,大队长发话,“就按翠花说的,中间修道墙,以后再有女同志想去住,也方便些。”
齐任欣算是看出来了,这个张同志说话最管用,只要她说了,别管再多人反对,大队长都会随便找个理由赞同张同志的说法。
“行了,就这样,散了。”
大队长叫住几个壮实的男人和俩女人,“你们几个去把小学的断墙扒了,运知青所给她们砌墙,婶子你俩看看,在仓库里匀能吃半个月的粮食给她们。”
“凭什么!”
“我们种的粮食,还要让外乡人白吃白喝,林老大你胳膊肘往外拐啊!”
果然,有人反,还叫大队长小名。
“都别说话!不分粮,饿死他们?”
大队长翻了个白眼。一个个的,跟他想分似的。
说啥都被反驳,大队长也没好气,对始作俑者说话也不好听,“这算是借给你们的,明年得还。”
“嗯,我们知道。”
但是,“半个月之后我们吃什么?”
大队长还没说话,记分员出言嘲讽。
“咋,还想让我们一直供到断奶啊!谁家的粮食不是辛苦一年种的。就你们,来了就分粮,跟地主有啥差别?”
这话说的难听极了,哪个知青脸上都不好看。
一个看上去家里条件不错的知青站出来,“我们来乡下的为祖国建设的,你不给我们吃的,饿死我们?又不白吃你们的,别以为我们不知道,对我们这下初来乍到的知青,是有补贴政策的。
也就是说,我们吃的是我们自己的补贴,反倒是你们只给我们半个月的粮食,才是苛扣了我们的口粮,是剥削阶级的做法!”
话说的慷慨激昂,中间还引用了报纸上的名人名言,试图引起周围人的共鸣。
但是没人听话是不是说的有文化,就知道这人还要多吃村里粮食。
脸色都不好看,尤其是记分员,眉头皱的老高,脸黑如锅底。
气氛僵持。
大队长把抽完的烟把踩到脚底熄灭,扯着嗓子道:“那你就去,去镇上反应!咳咳。要不直接去县里,找领导!”
“我们还不想要你们呢,去找了更好,把你们那什么补贴,都收到你们自己手里。看看哪个村子要你们,带着补贴一块去!
还补贴补贴的,你看看我们仓库哪粒米事你的补贴!还真是吃不够,给你半月粮还给出错了。我告诉你!你去别的村,别说半月,就是你当天的那顿,都得使钱买!”
被指着鼻子骂,出头的知青顶不住,看向自己的小伙伴,但是认识的知青偏开头不言语。
“那,那也是你们没要出来补助,也是你们县没及时发,我们,我们还是有补助的。”
知青说话弱了些。
被找出气口打断话,“那你去要,要出来算我服。”
话题又僵住,周围窃窃私语,都是说知青不好伺候,不懂事。
知青顶不住压力,大喊一声,“管我什么事!又不是只有我要吃!说的我贪吃似的,大冬天的,村里一点觉悟都没有,不知道支援我们,我们还能吃什么!”
“还建设嘞,小胳膊小腿的能干点啥。”
“混吃还说的大义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