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出大唐 第591节
“但是敢杀渭水派的人,实力一定不比黄河帮差。”
对他们来说,黄河帮这种两万人的大帮派,已是庞然大物。
能与他们作对头的势力,岂可招惹。
就在这时,三人同时“咦”了一声。
他们在说话,仅一个失神间,方才他们所在的那条船上,不知何时多了一名白衣人!
他就像是凭空出现一般,诡异无比。
大白天看到这样一幕,兀自以为自己眼花了。
船上的两名黑衣人也吓得后退数步。
这时沈姓中年身旁的女子微微皱眉,盯着那白衣人,竟生出一种莫名熟悉感。
她又摇了摇头。
“你是谁?!”
一名黑衣高手低喝一声。
“你们来自太行帮?”
一听到这话,有三人露出惊色。
很快,两名黑衣人的惊色就变成了惊恐。
因为面前的白衣人,仅是一伸手,他们体内的那一缕奇妙真气,忽然不受控制地暴动起来,接着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冲出天顶窍!
完了!
这一刹那,方才凶焰滔天的二人,像是被抽去筋的虾米,脖子朝下一缩。
“啊~~!!”
一声惨烈的哀号响彻白马津,水下的渭水派门人听个真切,纷纷冒出头来。
周围看客看到这可怖场面,无不脚底生寒。
“扑通~!”
接连两声,黑衣人坠入水中。
死了!
竟然死了!
众人齐齐后退,根本看不出这两个高手是怎么死的。
看他们的样子,像是被抽走魂魄一般。
而那白衣人,只是一抬手。
人们对未知的东西,有股本能恐惧。
沈姓兄弟连退数步,这才发现,他们身旁的姑娘,不仅没有退,反而朝木船方向移动。
“巧兰,快回来!”
二人齐声喊,但那姑娘反而越走越快,接着,直接跑向船边。
他们再也顾不得了,驾驭轻功,想把她追回来。
周奕正顺着两道真气感应施功者的武道修为,忽觉有人朝自己走来。
回头一看,是个温婉秀美的苗条女子,约摸二十六七岁。
嗯?
他仔细一看,忽觉这女子有几分熟悉。
周奕转头过来时,那女子先是一愣,心道自己出现幻觉。
但是,又在眼前这张俊逸不凡却陌生的脸上,看到一丝异样表情。
好像,是认识自己的?
一念及此,她无比紧张地问道:“恩公,是你吗?”
沈姓兄弟听了这话,同时顿住。
恩公?
二人顺势看向周奕,那青年没太大反应,沈姓中年一愣之下,再辨一眼,心中像是有一口火山喷发。
这一刻,他感觉方才那两名高手死得再合理不过。
周奕微微一笑:“你认识我?”
沈巧兰本来还不确认,现在再听这声音,心中唯余激动。
当年在南阳销金楼中,她遇到过一名黄脸男人,若非此人相助,她的下场不知多么悲惨,也不可能再回燕赵寻到自己的亲人。
虽然面孔有变,但声音却忘不掉。
“恩公,你.你可是来自南阳?”
周奕回想那时的厮杀,笑着念了一句:“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这两句话,已是说明一切。
沈巧兰激动已极,不知说什么好。
“没想到我此生还能再见到恩公。”
她带着颤音,欲要施礼感谢,被周奕以劲风扶住。
“沈姑娘,看到你返回燕赵之地,我亦欣慰。”
“再会.”
周奕说完,直接跳上了那两名黑衣人的小船。
白马渡口的人看傻眼了,眼前陡然出现神迹!
那黄河之水,东奔大海,今次却有一舟,无须艄公摆渡,径自西行,远远只听到那一席白衣的清脆破风声。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岸边有人含泪清唱,也许广神难以想到,他的春江花月夜,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悠扬在黄河两岸
……
第209章 情在东都夜 长安又聚首
白马津渡附近的人心旌摇曳,瞩目远望。
直至那一舟消失在视野中。
不知何时,悠扬的唱曲声也消失了。
“小妹,方才那位就是你说的恩人?”
返回燕赵的路上,沈家大兄在说话时,压不住心中惊异的情绪,哪怕他素来冷静。
“嗯,就是这位恩公。”
沈巧兰依旧带着恍惚之色,回话时,她已站在渡口几里外的商铺前,不禁又回望一眼。
她情绪起伏很大,没想太多。
一旁的沈家二哥却察觉大兄异常:“小妹这恩公的武功好生厉害,大哥走南闯北,见识广博,可是识得他的路数来历?”
又正色道:
“我家虽非大族大派,但知恩图报的道理还是懂的。”
沈家大兄兀自摇头:
“若是寻常江湖人,总能找个理由报答,但这位恩公来历太不寻常,以致.以致方才我也不敢轻易开口。”
“倘若不是亲眼所见,实难相信小妹是被他所救,不过,江湖传言说他嫉恶如仇,看来是半点没错。”
“哦?!”
青年闻言一惊,从未瞧见大兄这般表情。
燕赵之地最出名的人物,自然是夏王窦建德,大兄与窦建德偶遇时,也是不卑不亢,浑不似此刻失魂荡魄。
能比夏王还叫人佩服的人物?
他一念及此,想到近来传闻,青年后知后觉不由两眼发直,惊呼出声:
“难道.难道方才那位竟是道门天师不成!”
中年大兄点头:“就是他啊。”
“放眼天下,除了天师谁还能无视黄河浊涛,借风逆流?去年年关时,听闻浔阳一地大江冰封,天师所在,皆成雪国世界。这已是难以揣测的非凡武道境界。”
“就像方才那一举一行,我仔细回想,没有哪一点是我能看透的。”
“都是练武之人,却没法比较。”
他惊叹不已,不顾发呆的二弟,对沈巧兰道:
“小妹,这结果虽大出所料,但知道恩人是谁,总算了却你一桩心事。”
沈巧兰嗯了一声。
沈家二哥回过神来,彻底明白了大兄那些话的含义:
“听说孔德绍又将宗城人呈来的玄珪送给夏王,乐寿城中张贴了榜文,夏王也拥护天师,想来用不了多久,九州便会归于一统。”
沈家大兄附和点头。
窦建德得到第一块玄珪时,孔德绍献言‘古时夏禹亲受符命,上天赐给玄珪。现在吉兆跟夏禹一样,应当称为夏国’,如今燕赵的夏国就是这么来的。
听说这第二块玄珪,上刻周唐二字。
这位孔子的第三十四世孙又说:“唐乃是唐尧,上古明君,周乃天师,为天下之师。既指明君圣德仁厚,又为师表教化万民。这是吉兆,夏始尧帝,今周而复始,当归附周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