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武侠仙侠>剑出大唐> 剑出大唐 第346节

剑出大唐 第346节

  镇寇将军遏制李密之势,他与秦叔宝、程咬金先破李密阴谋,又在荥阳之南振臂一呼,收罗散兵近两万,聚众四万余,把守通济渠要道,挡住瓦岗军追击,叫李密也不敢再犯。
  当下,通济渠上,正有一艘五牙战船顺流而下。
  数名魁梧将军站在楼船上,最前方那人,胡须点白,一脸方直刚正之色。
  “宏达,这次若不是你,我已葬身大海寺,还要连累众多兄弟。”
  “我常对你们说追敌太深乃兵家大忌,却犯下这样大的错误,果然是老了。”
  老将军望着河水,只觉秋风萧瑟,豪情不再。
  高大的身躯,没有往日那般笔挺。
  他身旁那眉骨处带着三道刀疤、凶威凌凌的将军道:
  “大将军言重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岂能因一败而否定所有功绩?此行便是至江都,陛下也不会怪罪。”
  这倒不是张须陀担心的。
  他叹了口气,望向北方:“李阀也要反了。”
  “骁果军不在,我们也不在,加之大海寺一败的影响,人心思变,以李阀的影响力,长安守不了多久。”
  张须陀周围,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等将听罢,各都有些恍惚。
  连李阀都要反了。
  他们没应话,尤宏达却咬紧四个字:“帝在江都。”
  张须陀深看尤宏达一眼,点了点头。
  “为人臣子,食君之禄,理当尽忠。张某本该死在大海寺,如今苟延残喘,便让我在江南,为大隋再尽一份心力。”
  他一眼扫过几人:“江南局势,你们怎么看待?”
  程咬金秦叔宝一齐答道:“江淮军势力最大。”
  “不考虑武林势力,之后几大叛军便是萧铣、林士弘、沈法兴、李子通。如果岭南宋阀与李阀一般,南部之凶险不逊北方。”
  张须陀面露难色:“这江淮大都督可是个难缠人物。”
  罗士信问:“历阳也被江淮军占据,加之清流、六合、同安、庐州,以及淮河以南诸郡,想要将他们一举击溃,以我们的兵力,短时间是做不到的。”
  罗士信勇力过人,却是个忠厚耿直的性格。
  张须陀听罢摇头,提点道:“他们所占之地倒是其次,难对付的,乃是这个人。”
  罗士信忽听他长叹一口气:
  “放眼天下各路反王,唯有他正在尝试拾取大隋丢失的东西。”
  不等罗士信问,张须陀又道:
  “有些人嘴上说的好听,却把百姓当成傻子,无有实质。有些人多做少说,百姓能感受得到,自然就拥护。陛下修运河,三征高句丽,伤透了百姓的心。”
  “现如今,有一个人,正在安抚他们。”
  “来整、尉迟胜、公孙上哲连败,我并不觉得意外。因为江淮一地的百姓,并不认可他们是来平叛的。”
  “这样的对手,最难对付。”
  罗程秦三人,自然明白张须陀的话。
  张大将军看向尤宏达,又问:“宏达,你认为江南该怎么理会?”
  “江淮军应放在最后。”
  “详细说来。”
  尤宏达徐徐说道:
  “应先平定李子通、沈法兴萧铣等人,他们比江淮军好打,一旦打下,既能壮我军威,又能扩增兵力。若与江淮军相斗,反要被这些人骚扰,沦为变数。
  至于岭南宋阀,既未反叛,可劝陛下拟旨安抚。
  等余贼全灭,再对付江淮军不迟。”
  他的话有点道理,但张须陀有个疑虑。
  尤宏达又道:“将军可是担心江淮军发展过快?”
  “正是。”
  张须陀一脸严肃:“此人乃是大隋最大威胁,咱们平贼速度,可不一定能有他快。”
  罗士信、秦叔宝程咬金各都看向尤宏达。
  忽见他满脸肃穆,低声道:
  “大将军若想提前与江淮军决战,估计得不到认可。如今去到江都,入了宫廷,首先面对的便是宇文阀、独孤阀与骁果军,这三方势力的态度,都是暂求安稳,不与江淮军相争,大将军如何改变?
  若要按照大将军的心意行事,恐怕要在陛下面前斗赢这三方才成。”
  张须陀也是明白是这个理,只觉头疼。
  想着先去江都看看什么情况再说,心中又担忧江淮大患。
  那个人的身份,太特殊了。
  张须陀正有所思,忽有快马赶至河边,金紫大营一位高手飞跃三丈,跳上船来。
  “什么事?”
  尤宏达往前一步,那人递来急报,双手呈上。
  “尤将军,这是安陆郡送来的急信!”
  尤宏达眉色一变。
  拿来给张须陀,张须陀打开一看,呼吸登时变重。
  正是安陆太守鱼具容所书:
  “大将军,南郡、竟陵郡都已归附江淮大都督,安陆危矣!”
  安陆郡在竟陵郡旁边,北上是弋阳,已在江淮军的虎口之下。
  这鱼太守,只差献城投降了。
  刚刚还在说江淮军发展快,这会儿就瞬间应验。
  程咬金、秦叔宝与罗士信这才深深体会到张须陀方才的话。
  他们看了张须陀一眼,大将军心够硬,依然能保持镇定。
  再看尤宏达。
  这位镇寇将军看罢之后,比张须陀还要镇定,面带从容,二目清明,有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感,果有大将风范。
  “鱼太守怎会将信寄到我们手上?!”
  金紫大营的高手道:“另有一信送去江都。”
  张须陀摆手让他退下,只觉大隋前途一片黑暗。
  连鱼太守都知道,寄去江都的消息,到不了陛下手中。
  “速下江都!”
  他一声令下,军中再响螺号。
  张军大营的五牙大舰一路从通济渠下到淮水,才近盱眙,便全军戒备,提防江淮军杀至。
  然而,江淮军并未派人拦截他们。
  与在白马湖被灭掉的公孙上哲比,他们这帮人可谓是一帆风顺,到山阳,入了邗沟。
  盐郡的韦彻也视若不见,任凭他们出高邮湖,进扬子津
  ……
  终南山上,帝踏峰。
  秋风过境,层林尽染,悠悠山道忽现两块巨大石壁,各悬一石牌匾,刻着“家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几名背负长剑的慈航弟子从长安返回,穿过七重木门,最终推开那一扇枣红色大门,入眼便是巨大广场,广场后方有一大殿,上书“慈航”。
  此处并非东都分设,而是慈航静斋山门所在。
  这些束着长发的女弟子来到慈航大殿前,看到了一名身着灰袍的女尼正举目望来,各都加快步伐。
  女尼看上去三十岁,青丝尽褪,显得脸部更加分明,如山川一般灵秀,使人浑忘凡俗。
  “斋主。”
  慈航弟子一道见礼。
  “长安之事如何了?”
  一名气息平稳的年长门人站了出来:“长安城中的那几大派,各都支持李阀。”
  梵清惠微微点头,众弟子这才散去。
  她目光扫过广场,又看向大殿内部。
  长安的事原本不必她费心,可是
  她最得意的弟子,像是出了一些状况,也不知是该喜该忧。
  上次去了南阳一趟后,回来即闭关。
  那一次,梵清惠也只当徒儿在红尘走动,达到了炼心效果,没有太在意。
  可是
  这一次她却再不能忽视。
  红尘炼心,哪有这样迅速的。
  出于对剑典的了解,梵清惠如何猜不到?
  能这般刻骨铭心,只能是尘世情缘,慈航剑典的情乃是极致的情,极致的爱。
  以情炼心,最终斩去。
  这才能让剑典大成,身心空灵,不为外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