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前线回报,”方千绪直接给她讲了最重要的那条消息,“贺儿库莫乞半月前遇慕怛骑兵于夷塞,中了埋伏,全军覆没……”
明绰猛地抬起了头:“他死了?!”
“没有。”方千绪摇了摇头,“他被慕怛人生擒了。”
第99章
当年在平城与谢维见过一面之后,乌兰徵留了一支三万人的队伍在后方,得知袁增果然班师之后,便命大将拓莫阙绕过幽州,去收回了辽东。
乌兰徵这一次领兵进漠北,就是得到了拓莫阙的确切消息,拔拔兀舒骨活下来了。他竟然平安地穿过了慕怛人的地盘,残部聚集到了图们江一带的扶余,离辽东已经非常近了。
扶余本是一个小国,和辽东隔着白头山和辽河相望,互不相犯。扶余国这一代是女王当家,看上了拔拔兀舒骨,嫁给他了。然后辽东就没了安宁,拔拔兀舒骨旧恨难消,总是伺机来犯。
乌兰徵准备去灭扶余国,提前了大半年就派人进漠北,跟慕怛人耐心周旋,礼物那是一车一车地送,意思是大燕就借个道,没有别的想法,而且大燕跟贺阆也打过架,这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慕怛部的首领是礼也收了,酒也喝了,答应得好好的
。结果突然来了这么一下,居然把贺儿库莫乞给抓走了。
原来人家根本就不信乌兰徵。他打完了扶余,肯定是要把慕怛人一起收拾了,才方便走这条路。请神容易送神难这句话,慕怛人不会讲,但这个道理,人家是懂的。
实际上乌兰徵也确实是这么想的,只是还没来得及撕破脸。他可以算计人家,但是被人家反过来算计了,乌兰徵就怒了。
现在他不只是要打扶余国,他还要把慕怛人连窝端了。
漠北太远,洛阳每收到一封战报,都要延迟至少一个月。整个兴和十一年,明绰就是等战报。难得长安那边也不捣乱了,都紧张得不行。
乌兰亲族七大姓中,并不包括乙满。就连他养父齐木格当年也没有多么显贵的出身,更别说他这么个因赤发被视为妖邪遗弃的孤儿。虽然现在西海权贵们拧成了一股绳对抗皇后,但内部还是看不上乙满这赤发儿。贺儿库莫乞骁勇善战,出身名门,还跟陛下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他才是长安的权贵们最认可的那个独苗苗、心尖尖。
现在贺儿库莫乞落在了慕怛人手里,生死未卜,西海权贵们都吓得魂不附体。贺儿薄每隔半个月就要来上书哭他孙子,觉得是皇后阻隔了通信,不让他知道漠北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直到兴和十二年,明绰才终于等来了捷报。乌兰徵攻下了慕怛人的王庭,将那反复无常的部落王枭首。部落中所有十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被杀,老弱妇孺则被放逐至贺阆国的地界,让他们自生自灭。
又隔了快两个月,明绰才明白了他为什么会下手这么狠。
贺儿库莫乞被送了回来。他还活着,但是让慕怛人刺瞎了双目,砍去了双脚。听说乌兰徵找到他的时候,他被慕怛人用铁链拴着,像牲口一样睡在圈棚中,几乎已经看不出是个人形。乌兰徵下令把他送回洛阳,明绰亲自去看了他,但他态度极其恶劣,对皇后连表面功夫亦不肯再做,更不愿留在洛阳,明绰只好安排人将他送回长安。
据说见到孙儿时,贺儿薄哭得昏死过去两次。乌兰徵为抚慰贺儿氏,给贺儿薄祖孙加官进爵,连贺儿冲也安排了一个在长安的官职,可谓恩宠盛极——但什么都没能阻止,羽林军最后落进了石简手中。
毕竟,失去了眼睛和双脚的贺儿库莫乞再也没有办法统领羽林军了。
兴和十三年,乌兰徵终于如愿灭了扶余国,杀拔拔兀舒骨,彻底确立了大燕自西海而始,至辽东而终的雄伟版图。乌兰徵班师,正式下诏,分设两都。四方使臣皆入洛阳朝贺,大雍也派来了臣,愿与大燕永为兄弟之国,就连曾经屡次来犯的贺阆王都送来了自己的子侄,说是来洛阳“受教”。
一切如繁花着锦,烈火烹油时,陛下亲自下旨,连着皇后不知道第几次的殷切催促,召皇长子进洛阳,长安却传来了皇贵妃溘然长逝的消息。
没有人说得清楚泰赤哈氏是怎么死的。她病了这么几年,油尽灯枯了也是寻常。皇长子已经六岁了,能书会写,亲自上了一封书给父皇,说他想在长安再留一年,好在泰赤哈氏灵前尽孝心。
明绰就在此时才接到了冯濂之的密报,说其实从皇贵妃“病”了开始,太后就暗中将皇贵妃监禁,将皇长子带回了自己的长霄殿日夜照顾。皇后派在皇长子身边的女使也受太后监视,不得将此事泄露半分。他这个文学博士只能在白日里上课时才见得到皇长子,也被瞒得滴水不漏。还是因为皇长子与云屏公主说话间没留意,才让冯濂之听出了端倪。
也就是说,从晔儿四岁不到的时候开始,真正抚养他的人就已经是段知妘。但是明绰想起晔儿的抓周之宴,便明白恐怕不只是泰赤哈氏“病”了以后,晔儿长这么大,身边其实一直都有段知妘的影子。
她用潼关切断了段知妘对汉臣势力的影响,段知妘也同样用潼关隔绝了她和她的儿子。
乌兰徵也不跟儿子废话,直接派人回去接,结果派去的人空着手回来了,说是皇长子自己不愿意离开长安。好不容易硬把他哄上了马车,出城时云屏公主骑着马追在后面边哭边送,闻者无不动容。于是皇长子直接从马车上跳了下去,摔伤了腿。他们不敢再逼,只能回来请罪。
他还给父皇和母后捎来了一封信,这次没有任何的官样文章,显然是没有经过侍讲学士与文学博士的润色,平铺直叙地写在绢帕上,就两句话。
“骨肉之亲,弃我如遗,儿不敢怨,唯有自咎。遥怀膝下之敬,不敢忘也。”
明绰看到这两行字的时候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每一笔都像是在她的心上狠狠地剜肉。乌兰徵的眼睛也红了,于是便不肯再提这件事。皇长子不愿意来,他也不逼了。明绰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只能起来坐到案前,晔儿写过的信都摊出来一个字一个字的看。
他的第一封信写在兴和十一年,那时刚开始识字,写得稚拙又疏漏,大小不一,缺笔少划。过年又上一封,就写得齐整很多,进步很大。同年二月里,乌兰徵生辰,他又上一封,遥祝父皇在漠北平安,早日凯旋。今年的大胜,他也写信来了,歌功颂德,已不像是小孩的口吻,说他会好好读书习武,日后也想像父皇那样。
没有一个字,是写给母后的。
乌兰徵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在她的身后,见她哭得这般心碎,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半晌,只有俯身,轻轻地将一件衣服搭在了她的肩头。
明绰没有回头,眼泪一滴一滴地往下落:“他心里怨我。”
乌兰徵坐到她身边,揽住了她的肩膀,把她搂进了怀中。
“我小时候也怨过阿耶。”他轻轻抵在明绰耳边,试图安慰,“可是后来……”
但是明绰没有听他说完,挣开了他不要他抱。乌兰徵愣在那里,有些无措地看着已经哭成泪人的妻子。她扭着头,紧紧咬着下唇,被无法解释的嫉妒和恨意占满了内心,生怕只要说出口,就是无法挽回的伤人恶语。
——是啊,他后来再也不怨乌兰郁弗了。理由还需要跟明绰解释吗?因为他的阿耶是英雄,还能给他皇位继承,就像如今他对晔儿一样。
她闭着眼睛都能猜到,哪怕没有段知妘,所有的人也都会告诉晔儿,他的父皇有多么多么的了不起,创下了多么多么宏伟的功业。晔儿是如此地仰望他,只会把被抛弃的委屈都推到母亲身上。
可是,如果不是乌兰徵要征漠北,他们本该如约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就把他接到身边的啊!拖延至今,她固然有错,但乌兰徵也有责任,凭什么孩子不怪他!只因为英雄的父亲是理所当然的,母亲的权欲才是罪不可赦的吗?
她知道这个事情不能怪乌兰徵,可是情绪不受她控制。他远征不归的时候她有多少思念和牵挂,现在就有多少捋不清的深怨。
明绰深吸一口气,用力地抹去了眼泪,只道:“陛下早些歇息吧,臣妾想自己待一会儿。”
乌兰徵听出她的冷淡推拒,皱起了眉:“明绰。”
“算我求你了!”明绰到底是没克制住那股怨气,“你让我自己待着,行吗!”
乌兰徵犹豫了一会儿,最终也只是沉默地站起身走了,重新把明绰留在了黑暗中,唯有案前一盏孤灯,烧出缓缓滴落的烛泪,如同明绰流不干的痛。
她坐在那里流了许久的泪,到后来哭累了,也还是没动。
她知道乌兰徵肯定也不好受。但是夫妻做久了,已不是每一个细小的矛盾都有心力去面对,明绰如今倒是有些明白了很多年前乌兰徵一看要吵起来就转身走的“智慧”,现在她也会这样了。她到底是憋住了没有说出更加伤人的话。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PeC.html" title="蕉三根" target="_blank">蕉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