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奶,您劝劝娘。”
范母眼皮都不抬,催促道:“烟熏火燎的,赶紧出去,一会儿点心做好了我叫你,这是潍州府的红豆糕,你之前不是说想吃么?记得多吃点。”
范玉华哑然,被推出厨房后,他心里真的特别难受。忽然就有些理解父亲了,明明他们的做法是对的,但婆媳俩就是不听,完全不管不顾,只一孤行的做着她们认为对的事。
他只是想吃家乡的红豆糕,可没想回去吃。
不行不行!
范玉华立刻去了父亲的书房:“爹,不行,我劝不住,她们还没死心。”
范继海很想留在京城中,但他知道婆媳俩的性子,现在没闯出祸事,以后可不一定。
早回家乡,虽说不如在京城,但至少能让全家平安。
而且他做过奉禹书院的夫子,一晃都好几年了,若是回了奉贤书院,绝对是书院的首席。
在这个书院他不上不下,想要出头特别难。而回了家乡,整个潍州父的读书人都会尊重他。
回去也行。
就是有点不甘心。
“不急!”范继海是真的不着急,反正有退路嘛。他心里隐隐还盼着婆媳俩毁了自己的差事。
到时,是婆媳俩拖了他的后腿,他哪怕往后一事无成,错也不在他!
*
一晃大半个月过去,春闱考完,接下来坐等放榜。
彭知礼考完后睡了两天两夜,醒来才知大舅子已被送往江南。
他曾经试图和大舅子拉近关系,俩人都有意与对方交好,倒也相谈甚欢。没想到眨眼间大舅子就闯了祸被送走。
若真那么糊涂,走了也好。
但凡参加春闱,考完后都要丢半条命,廖红卿还跑去探望弟弟来着。
彭知礼睡了两日,精神好了不少:“姐姐来了!怎么没带上运儿?”
运儿要启蒙了,他于练武上颇有天分,小小年纪拿着刀剑一板一眼,贺元安最近每天要指点他两刻钟。
贺侯指望孙子文武双全,已经代替孙子选夫子,今儿有一位举人到府。
那位举人与侯府有些渊源,人到老年了,屡试不中,估计这一次的机会也不大。
春闱三年一次,这次不中,就得再等三年。他可能是想在侯府度过这三年。给侯府世子做启蒙夫子,有吃有喝有穿,还能拿一份束脩。
关于孩子的教养,廖红卿很乐意放手。反正那父子二人不会害运儿。
论及疼孩子,父子俩与她不遑多让。
廖红卿说了运儿接下来要忙,白如意笑道:“你倒是有福气。”
不操心孩子,真的要轻松许多。她想送都送不出去,家中没长辈,廖齐倒是乐意管教,可他自己都没读多少书,只一心想找个夫子给孩子启蒙。
之前找过,不太合适,都说言传身教,那夫子爱喝点小酒,喝醉了就爱拉着下人们赌钱。白如意把人送走了,打算亲自教孩子。
凭她的学识,给孩子启蒙足够了,过个两三年,再找夫子不迟。
带孩子读书,那真的是谁带谁知道。人都有惰性,再聪明的孩子也一样,尤其圆儿特别有精力,一天跑跑跳跳,又不怕挨揍。
廖齐揍他的时候,还没怎么下重手,他就开始鬼哭狼嚎。哭得大人不忍心打他,然后他眼泪一擦,又开始活蹦乱跳。
白如意对小儿子又爱又恼,听说女儿不用管孩子,是真的很羡慕。
彭知礼看看母亲,又看看姐姐,他如今还没有这种甜蜜的烦恼,不过很快就要有了。想到自己的亲事,他想要问一问婚期,但又觉得那话烫嘴烫脸,还没问出口,脸已红了。
白如意瞅见儿子这没出息的模样,笑道:“我已问过何夫人了,婚期定在四月。”
“啊?”彭知礼惊讶,“这么快?”
白如意一乐:“你要是觉得太急,六月和八月各有一个喜日子,要不你挑一个?”
定在四月,那是有道理的。
三月初放榜,此次他很有信心,回来后也将写下来的文章默给了夫子,夫子说有七成可能会取中。
七成已很难得。
若是得中,接下来就要考职,应该在四月会定下来。
四月中,彭知礼多半还未任职,此时办喜事,同僚们哪怕和他不熟,看在廖齐的份上,都会登门贺喜,他刚好趁此机会与大家结识,互相之间熟悉了,平时相处起来不尴尬。
而且,亲事办完,任职后就能一心扑到公事上。省得刚一任职就要操持婚事,再怎么不费心思,也要告好几天假……任职了就有活计,他一上来就把伙计推给旁人,同僚们难免会有情绪。
哪怕不中,媳妇娶进门,也好安心读书。
彭知礼只是觉得婚期太突然,并不是想推迟成亲的日子,忙道:“定都定了……”
“你别将就啊。”廖红卿故意道:“改日子而已,你想迟点,一句话的事。”
彭知礼:“……”
“姐!亲姐,能不能别开玩笑?”
他一脸怕了的神情,“娘,我早就想娶未婚妻过门,千万别推迟。”
白如意看姐弟俩互相开玩笑,心情特别好,哪怕发现小儿子调皮到抓了毛毛虫放在他爹的鞋子里,也没有揍人。
廖红卿在将军府很放松,却在回府的路上碰到了范玉华。
姐弟之间没有什么恩怨。
近几年都没怎么见面,私底下说话是一次都无,看到范玉华站在侯府外的路旁,廖红卿还有点意外。
对于范玉华是不是来求她办事,廖红卿觉得不太可能。
但凡兄弟俩要办的事,从来都用不着他们亲自出面,婆媳俩早就操办好了,求人也一样。
婆媳俩将兄弟俩当宝,哪里舍得他们在外低声下气?
以防范玉华来拦路,廖红卿主动让车夫停下,好奇问:“何事?”
范玉华一脸苦涩:“姐,是我爹,他要带着全家回乡。”
廖红卿惊讶:“怎么突然要回去?是书院里出事了吗?”
范家人能够留在京城,是因为范继海能在书院之中站稳脚跟。换句话说,如果书院不要他了,那他就只能带着全家老小回乡。
“是家里的事。”范玉华有些难以启齿,可有求于人,明显遮掩不住,“爹要帮我安排相看之事,祖母不答应。爹生气了,说是要带着全家回乡,祖母还是不低头……”
范继海好不容易在京城安了家,应该不舍得回去。廖红卿一听就知,这是母子俩在博弈,只看谁先低头。
不过,应该是范母妥协。
“我搬出家里好多年,管不了他们,何况这还是你的亲事。你不该来找我。他们是为你争吵,你若有心,两头哄上一哄就好了。”
范玉文和姐姐相处不多,但还是听得出姐姐话中的敷衍,语气轻飘飘的,明显此事没入她的心。
“那……姐姐保重。”他不敢多纠缠,之前父亲就警告过,若家里的人来麻烦姐姐,他同样要带着全家回乡去。
然后,范玉华就看到马车很快入了侯府的大门,期间停也没停。
他之前有打听过,得知姐姐经常回将军府,还听说春闱期间,姐姐每次都亲自接送彭知礼。
同样是弟弟,区别这么大。
当然了,他也知道原因,只是……只是还是会不甘心。
*
母子俩生了争执,总有一个人要先低头。
这一次,范母没能拗得过儿子。
范继海给儿子找的是一个落榜举子的妹妹。对方看中他夫子的身份,他看中对方的前程
。
母亲不理解他,他便也不多解释,只是找到了儿子细谈。
“陈举人很疼这个妹妹,如无意外,他此次该榜上有名,但回来后却……虽还未放榜,可他运气不好,刚好坐到了臭号。臭号的影响挺大,尤其对于爱洁之人,每一息都是煎熬。他本身是个有大毅力之人,否则都熬不完三日。”
范继海提醒,“一个多月之前,我跟他提过亲事,那是他没接话茬。玉华,你懂我意思吗?”
若是陈举人此次考中,压根就不会考虑将妹妹嫁给范玉华。
范玉华点点头,有一个当官的大舅子,他日后不会受多大的委屈。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你……”范继海想多说几句,话到这边又咽了回去。
如果俩儿子能和他们的姐姐亲近,有几分姐弟情,他们的婚事会更容易,娶小官之女也不是妄想。
可……就如父女情分再也不可能修复一般,姐弟之间也一样。这辈子,大家就这么平平淡淡相处,遇事能够登得了侯府的门,不求与侯府亲近,只求受了冤屈有个帮忙撑腰的人,就该知足。
“想要让未来大舅子照顾你几分,你至少得好生待他妹妹。如今……最要紧是先把婚事定下来,诚信待人,话出口之前先在心里转上三圈,确定无错再开口,宁可表现得木讷几分,也不要油嘴滑舌惹人厌恶。”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fhm.html" title="倾碧悠然" target="_blank">倾碧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