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余红卿在看见老夫人院子里的人过来请自己时,颇为意外。
长辈有请,做晚辈的得跑快一点。
尤其余红卿并不是正经的彭家人,哪怕她花用的银子都是白如意的嫁妆,在外人眼里,也是彭家人大度收留了她,彭家对她有恩。
余红卿原以为是老人家有话要嘱咐她们几位秀女,到了屋中才发现只有她一人。
她认真行礼问安:“老夫人安。”
老夫人笑眯眯盯着她的动作:“学得不错,周嬷嬷还跟我夸你了。”
余红卿低眉顺眼,等着老夫人的下文。
“你在府里做了这么久,可还习惯?”
闻言,余红卿更意外了:“多谢您挂念,晚辈挺习惯的。”
“可有人欺负你?”老夫人问完,又出言纠正,“你唤继文为阿爹,也该唤我祖母。”
余红卿从一开始就尊称她为夫人,她一直都没有纠正过,突然变得这么和蔼,余红卿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被选为了宫妃。
“给祖母请安。”
老夫人见她乖巧,点头道:“你是彭家出去的女儿,在我眼里,你和月娇还有兰儿她们是一样的。”
“不敢当!”余红卿是真的不敢当。
那两位一个是亲孙女,一个是亲外孙女,她一个没有半分彭家血缘的姑娘,又刚来府里,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凭她的身份,在老夫人心里的地位永远都不可能和另外两位持平。
有些话听听就行,可不能当了真。若是认了真,那都不是单纯,而是蠢。
恰在此时,外头有了动静,好像是有下人在请安,又似乎在拦着谁。
没多久,白如意匆匆闯入。
余红卿清晰地看到老夫人的脸色有一瞬的不悦,但很快就遮掩住了。
“继文媳妇,你这么急?可是有事?”
白如意打量了站着的女儿好几眼,见其没受什么委屈,更不像是受了罚,才松了口气。
“儿媳听说您叫了卿娘过来问话,怕这孩子不懂事冲撞了您,特意赶来瞧瞧。”
婆媳俩对视,都明白对方的意思。
白如意这是害怕女儿被刁难,特意赶来解围。
老夫人是真的想要和这余家姑娘拉近几分祖孙情分……儿媳妇最近对她格外生疏,她示好了几次,儿媳都不肯接话茬。偏偏老夫人又有求于人,只好拐了个弯去找余红卿。
儿媳很疼她生下的两个孩子。老夫人觉得,她对孩子好,儿媳总会对她改观几分。
余红卿看见婆媳之间的眼神交锋,便猜到了老夫人的用意。
接下来,余红卿在旁边站着,看老夫人关心太傅府众人的身子,又问及白如意那些侄子的亲事。
白如意脸上连勉强的笑容都要挤不出来了,很快起身告辞,临走带上了余红卿,出了院子,她越想越气。
“年纪越大越贪心,可真敢想!”
火气直冲脑门儿,白如意一怒之下,扯了一把手边的树叶。方才婆婆话里话外暗示想要两家亲上加亲,自然不是让卿娘嫁,而是指另外两位姑娘,彭宝儿说是彭家女儿,血缘上已经出了五服,老夫人想要嫁入白家的只有彭月娇。
余红卿提醒:“那是老夫人最喜欢的茶花。”
白如意呵呵:“卿娘,今儿娘再教你一个道理,这世上无论什么关系,说到底都是供和需。只要你是供的一方,手里握着别人想要的东西,别说是心头好,就是心头肉,人家也会送上。”
最喜欢茶花又如何?
扯就扯了,难道此时婆婆还会与她计较不成?
两年前,她路过此地,当时脑子眩晕,扶了一把这盆茶花,折断了两根枝条,老夫人对着她好一顿发作。
这些事,白如意以
为自己早忘了,此时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仿若昨日。
原来,她一直都没忘。
余红卿安抚地顺了顺她的胳膊:“娘,别气坏了身子。”
白如意深吸口气:“我给你准备的行李花的都是我的嫁妆,原先送往范家的那些银子,也都是我私底下出的钱,有一回我不方便出门,让大人托人带银子,那回他自掏腰包多出了一百两,说是对你的心意,后来我也寻着机会还给他了。”
她握住女儿的手,“我说这些,就是想跟你说,你不欠彭府。”她有些怅然,“我也不欠,是他们欠了我。此次回京,我会带上知礼,以后……我可能不会再回来了。”
说到最后一句时,她有些紧张,一双美目盯着女儿的眉眼。
余红卿惊讶:“不回来了?”
“你在京城,我就留在京城。”白如意一脸歉疚,“在你小时最需要我的时候,我没能陪在你的身边,这是我心中一辈子都弥补不了的遗憾。你到京城,人生地不熟的,若是无人陪着,受了委屈都没地方说。”
余红卿正欲开口劝,她已经过了要娘的年纪,不愿意因为自己而让母亲夫妻不睦。
白如意已率先道:“当然了,陪你是借口,其实我还受不了彭家人……”
长辈偏心,妯娌针对,那懂规矩的人家是兄弟齐心,劲儿往一处使。
而彭家,其他的事暂且不提,只彭继武有那样龌龊的心思,长辈竟然也纵容着,此类事不是第一回,白如意以前能忍,但现在有了女儿,她想给女儿打个样。
有些事能忍,而有些事,半步也不能退。
余红卿好奇:“那阿爹愿意让你走?”
白如意心里有些堵,如果男人对她不好,她会走得头也不回。
可偏偏彭继文对她不错,也做到了当初娶她时承诺的那般对她一心一意。
“我还没跟他说,想来他是不愿意的。所以,你得替我保密。”
余红卿:“……”
行吧。
她没有多劝,夫妻之间闹了矛盾,其中一人起了分开的念头,兴许这念头只是暂时的。
当初在潍州府,有些夫妻大打出手,甚至还见了血,后来还不是又继续凑一起过?
白如意这会儿想离开彭府,说不定转头就改变了想法。
*
接下来几日,余红卿学规矩之余,就被白如意要求着一起收拾行李。
余红卿是秀女,要听选秀官的安排,得和其他秀女一起走,白如意能坐着自己的马车同行,她既然不打算回来,就得把自己的嫁妆收拾好。
贵重又精巧的带着一起,粗笨的先整理好放库房,回头让管事来拉。
当然了,两三年之内估计是拉不走的,若没有充足的理由,彭继文可能不会放任太傅府的管事拉走她的嫁妆。
余红卿也第一回见识到了白如意嫁妆之丰厚,足足三个大库房堆得满满当当,除了各种家具首饰和摆件,还有不少古玩字画。
白如意收拾了两马车准备带走。
就在余红卿即将搬去驿馆的头一日中午,白如意宴请几位要搬走的秀女。
从兴安府到京城这一路,秀女们都要住在驿馆之中,而白如意想要住驿馆,就得有彭继文陪着。
彭继文此次不回京,白如意便住不进去。也就是说,母女俩虽一路同行,但相处的时间不会太多。
白如意宴请几位,是希望她们平时多多照顾余红卿。新来的柳江如气质和她姐姐差不多,容貌也相似,只是更寡言一些。
傍晚时,还会有一场老夫人也在的送行宴。
周氏赶过来凑热闹,万氏却不在,说是彭月娇是她女儿,但两人只有母女的名分,认亲后,母女俩并没有比以前亲近。
万氏不来,彭兰儿也没来。
妯娌俩陪着五个姑娘,也没有食不言的规矩,用白如意的话说,接下来的半年之内,几位姑娘要守许多规矩,入了驿馆,一言一行都有许多人盯着,干脆在此之前放松一回。
几人有说有笑,气氛正热烈时,周氏的丫鬟进来了,一脸的紧张,似乎还欲言又止。
周氏瞅见丫鬟这副模样,眉头一皱:“怎么了?吞吞吐吐做甚?”
丫鬟跪在地上:“奴婢刚得知一件事,不知当说不当说。”
与此同时,白如意的丫鬟也进来了,脸色很差,比起周氏的丫鬟,她们就爽快多了,进门后看了一眼主子神色,见主子没有让几位姑娘下去的意思,直言道:“大人带了一位……女子回来。”
白如意嫁给彭继文多年,两人的儿子今年都十二了,彭继文从来没有找过女人给她添堵,至少明面上没有。
这些年,白如意对他很放心,乍一听这话,还以为是哪家亲戚,随即她注意到丫鬟的脸色不对,心神一震,她霍然起身,似乎想要出去看看,起身后又顿住了。
“什么女子?”
她看似平静,袖中的手早已握紧,指甲嵌入了掌心,殷红蔓延,却感觉不到丝毫疼痛。且几个字说得特别艰难,声音都有些哑。
丫鬟一脸愤然:“奴婢不知,不过那女子小腹微凸,大人还扶着她的腰,并且两人是从同一架马车上下来。”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fhm.html" title="倾碧悠然" target="_blank">倾碧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