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小说中并没有明确写出皇帝的计策,但在结局最后,曹操险些和孙坚一样横死,靠着曹冲的智谋才活了下来,代价是曹冲的生命。
  这也是曹操彻底放弃最后一丝原则的导火索……虽然这本小说有洗白老曹之嫌,但从结论看过程,这本书中的皇帝确实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
  再加上今天初见时,让他陷入应激状态的经历,顾至现在不想下什么劳什子的棋,只想脚底抹油,马上溜走。
  他如果下围棋,回去和文若下不香吗,非要在这陪着“上司”?
  给他发工资的曹操都没这个待遇。
  顾至乱七八糟、东拼西凑地下了一堆棋,他对面的刘协很快就赢了,赢得毫无悬念。
  “……卿玲珑剔透,怎会是个臭棋篓子?”
  刘协的声音带着浓重的无奈。对于刘协的这番话,顾至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听了权当没听,只盼望下一句是“下回别来了”。
  然而刘协并没有如他所愿。
  “卿明日亦可过来,朕来教你下棋。”
  “臣愚钝不堪,怕是学不会。”
  刘协不知是真的没看出他的推却之意,还是看出来了,却不愿理会,只是笑着道:
  “即使教不会,也可陪一陪朕。”
  心中的小人举起鞋托,把身为罪魁祸首的曹老板在墙上拍了十八下。
  顾至佯装答应,转头就做了决定——他要把用在曹操身上的气人招式做个改良,让皇帝陛下也体验一下。
  他正暗中思忖着“该如何成为皇帝眼中的鬼见愁”,一旁,刘协的声音状若不经意地响起。
  “明远与荀司马关系甚好?”
  荀司马指的正是荀彧。顾至耳旁立时响起警报,胸腔的心脏剧烈跳动,竟又一次出现昨日的异常。
  为了不被刘协看出不妥,他勉强压下心内的震颤,平静地回复:
  “臣是别部的从史,与荀司马共事,应当算荀司马的下属。”
  “难怪,昨日你二人竟站得这般近。”刘协状若感慨地说道,“想来,戏军师与郭军师,也与明远有来往了?”
  顾至辨不清刘协这话究竟有什么用意,便也模棱两可地道:
  “臣等都是曹将军帐下的谋臣,亦为天子之臣。”
  似是察觉到顾至话中的敷衍,刘协失了交谈的欲望,遗憾地落下最后一颗棋子:
  “顾卿,你败了。”
  一场交锋,皇帝对他的称呼换了三轮。
  若换了其他臣子,此刻不说惴惴不安,也得掂量皇帝的用意。
  可顾至什么也不想知道,他耐心地等着,等着“外包”工作结束后,去找曹操要薪酬与精神损失费。
  大约觉得他的棋艺实在差得惊人,刘协在这局棋下完后,没再留人,让内侍送他出门。
  顾至言出必行,当即去找曹操讨要补偿。
  得知他的来意,曹操没有生气,也没有为自己声辩,竟真的大大方方地给了犒赏,还屏退了左右,询问顾至:
  “你对天子的行举,有何想法?”
  顾至怀疑刘协在曹操身边安插了眼线。但这事毕竟没有证据,也不好随意乱说,引火烧身,于是,他搬出了官方之语:
  “岂可妄议天子?”
  大约是从没听过他如此正气的回答,曹操眼角抽搐,话语间好似隐隐有咬牙之声:
  “顾郎在我面前一向快人快语,何时变得这么拧巴了?”
  顾至继续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他摸着刚到手的“休假符”,想着刘协那几句让人捉摸不透的询问,最终还是实话实说。
  “天子不像是沉不住气的模样,可他又确实对我有着拉拢之意……”
  顾至起先做了最坏的猜想,连“剧透”“重生”这种离谱的事都想了一圈。但等他冷静下来,他意识到刘协找上他并不是因为觉得他特殊,而是因为刘协想要接见曹操的谋臣,他恰巧当了第一个。
  “主公且看着,过几日,天子或许会找奉孝、仲德等人前去‘下棋’。”
  事情正如顾至所料的那样。在连着三天召顾至下棋后,天子刘协像是对他的棋艺感到哀叹,为了缓解心中的苦闷,第四日,刘协找了郭嘉,接下来几日,又依次找了程昱、戏志才、荀攸等人。
  这仿佛是露骨的试探,又像是光明正大的阳谋。
  作为被侵犯“领地”的一方,曹操却始终沉得住气,并没有对天子的行为有着任何不满。
  半个月后,终于被天子找上的荀彧刚回到衙署,就被一双手从身后揽住了腰。
  顾至趴在荀彧的背后,困倦地呼着哈欠:“怎么去了这般久?”
  他其实想问别的事,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话到嘴边,最终只问了这么一句话。
  荀彧却像是看穿了他的想法,搭着腰间的手,带着身后的“树袋熊”来到榻边。
  “天子今日起了对弈的兴致,因此久了一些。”
  哪怕他也被刘协喊去下过棋,顾至仍感到不是滋味:
  “天子拉着文若下了一下午的棋?”
  正要解开腰间的“树袋熊”,将他安置在榻上,闻言,荀彧停下了动作,眸中闪过一分笑意。
  “倒也不全是下棋……”
  “还有什么。”顾至不知道自己心头的邪火是从哪来的。大约他确实与这个世界的刘协八字不合,以至于第一次见到他就过度应激,现在更是对刘协充满了各种不满,
  “天子总不至于明日还要召文若过去……”
  话未说完,眼前的人已转过身,一道黑影落下,覆住他的唇。
  “阿漻为何这般生气?半个月前,你可被陛下召去了好几日。”
  喉口溢出意味不明的声响,顾至无意识地合上眼,却又立即睁开,稍稍退开几分:
  “文若对天子……对汉室,究竟……”
  相识这般久,因为种种顾虑,他从未问过荀彧这个问题,此刻却是不得不问。
  向来对他无所回避的荀彧,此刻却沉默了许久,方才开口:
  “奉主上以从民望[2],还元返本。”
  奉天子为主,遵从民望,让一切回到初始。
  原本被提起的心,缓缓沉落。
  顾至试探着问:“天有常道,五德终始,若大汉倾颓之势不可逆转——”
  伴着一声叹息,他被荀彧紧紧地拥入怀中。
  “逆取顺守,自古皆有。”荀彧贴着他的颈侧,话语平静,却透着一分疲钝,
  “然,世家之势,锋不可当。而今各诸侯割据称雄,烽火连天。今日鲸吞虎据,明日,又会被更强的一方吞噬。
  “六国数百年之久,万民涂炭,秦一归天下,亦未能安民济世。”
  顾至沉默地听着,缓缓圈紧他的后背。
  朝代的更替,五德的终始,不可阻挡。
  文若他本就明白这个道理。
  可朝代的大动荡会让百姓受苦。从东周到秦朝再到汉朝,纷乱了数百年,到汉朝初年的时候,民生已凋敝到极其惨烈的程度。几代汉朝皇帝通过休养生息的政策,才让社会逐渐安定下来,才有了后面的强汉。
  如果天下能快点统一,快点安定,像周武王那样的逆取顺守,倒也未尝不可。
  但这件事,无法在当下的环境做到。
  从东汉开国开始,世家之弊就已初现端倪。如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就算暂且统一,成功地易主,最终也还是会再度分裂,受苦的还是百姓。
  文若他不在乎皇位上的那人是谁,但他在乎黎民。
  百姓心中仍然念着汉室,因为它曾经繁荣富庶、物阜民熙。
  正因为汉室名正言顺,汉天子名正言顺,才更该“奉主上以从民望[2],还元返本”。
  知晓了荀彧的心结,顾至不免生出几分难过,
  “是我过于草率……”
  他竟贸然地让文若接触了这个世界的秘密,让文若知道“奉天子”之路无法实现。
  文若这几个月……在他未曾察觉的地方,究竟怀着怎样的感受,度过了一夜又一夜?
  “并非如此。”荀彧松开他的肩,郑重地与他对视,
  “正是阿漻的坦诚,为我拨开烟霭。若没有阿漻,只怕我将在独行许多年后,才知道前方是一条绝路。”
  唇边气息交融,顾至感受着炙热的亲吻,早已无暇自责。
  第105章 随军
  接下来一段时间, 刘协仍然每天忙着宣召臣子。治所内的大多数人都被他找过,就连刚刚归降的张绣与曹操的几个儿子都没逃过刘协的召见。
  偏偏刘协还表现出绝对的雨露均沾,没有多亲近哪个人, 也没有少亲近哪个人。
  如果不是顾至早知道刘协是个什么样的角色,他都得怀疑对方是不是闲得慌,又或者神经过于粗壮,竟一点也不怕惹恼曹操。
  “天子有所欲,臣下必当竭力从之。”对于刘协的一系列行动, 曹操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将“忍”字功夫做到了极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